绿色建筑及其推广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建筑及其推广探析

高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西安710055)

摘要: 绿色建筑即生态建筑,其秉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遵循“以人为本,呵护健康舒适;资源的节约与再利用;与周围生态环境相协调与融”三大主题,形成一个立体、全方位的环保工程,具备了节能、节水、节地、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延长建筑物寿命等多重功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绿色建筑的出现与发展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社会民生需求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建筑节能与环保更深层次的优化与拓展。毫无疑问绿色建筑将会在中国逐渐兴起,也是建立创新性国家的必然组成部分,具有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仍面临着困难并存在着问题,需对大力推广我国绿色建筑的相关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推广策略;制约因素;

中国分类号:TU137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绿色建筑的内涵

绿色建筑是遵循保护地球环境、节约资源、确保人居环境质量这样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由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提出的一种建筑理念,又称可持续建筑或生态建筑。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和人均资源等条件不同,对绿色建筑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归纳来说,绿色建筑是应用环境回馈和资源效率的集成思维去设计和建造的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将绿色建筑明确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1]。

绿色建筑的核心是尽量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尽可能提高居住品质。而目前来看,常规的建筑技术很难达成目标,这就要求绿色建筑要突破传统建筑技术的种种制约,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色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维护结构、新能源利用、中水回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新材料,以及绿色的施工与运营管理,来实现建筑选址的规划合理、资源利用的高效循环、节能措施的综合有效、建筑环境的健康舒适、废物排放的减量无害和建筑功能的灵活适宜。

2.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21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都是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的共同发展战略。建筑活动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环境影响最大的活动之一,使用了人类所使用的自然资源总量的40%,能源总量40%,而其所造成的垃圾也占人类活动产生的垃圾总量的40%。因此在建筑领域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将对人类实现持续发展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国年建筑量居世界排名第一,资源消耗总量增长迅速,而许多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居世界平均水平以下。在46 种支持性资源中,到2020年就只有6种资源能够自给,其余大量要依靠进口。也就是说,国内建筑市场的旺盛需求以及建筑对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建筑业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建筑业在改善和提高人居环境功能质量的同时,在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和拆除或再使用的全寿命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影响,促进资源和能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即发展绿色建筑[2]。

3.绿色建筑的建材

所谓绿色建材,用通俗的话说就是“老百姓用着放心的建材"。绿色建材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等,是指在生产、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生命周期内可减少对天然资源消耗和减轻对生态环境影响,并具有本质安全、防灾减灾、使用舒适等性能的建材产品。绿色建材不是一种或一类单独或特殊的具体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等方面的一种要求,是对建筑材料在原料的加工、生产、施工、使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贯彻环保意识并实施环保技术、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社会责任。

绿色建材首先应建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基础上,它必须满足建材的相关要求;其次,绿色建材的“绿色”是相对的。绿色建材要满足“节能减排的要求”,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如“少用资源和能源”,怎么算少用? 没有也无法定量化,所以绿色是相对的,离开了相互比较或者说离开了一定的“参照物”谈“绿色建材”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4.绿色建筑的特点

绿色建筑又称节能建筑或生态建筑,其基本目标是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使建筑物自然资源的损耗(材料和能源)和环境污染降到最低,形成一个健康、舒适、无害的空间,使建筑的质量}功能和性能与目的相统一,使环保性能、费用和经济性能相平衡,拆除时能够做到与自然界相融合。也就是说,绿色建筑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具有传统建筑无可比拟的优势,其特点见表1.

推行绿色建筑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具体体现,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由高能耗}高污染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生态型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也是当今世界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建筑也是中国建筑业发展的长期目标,为更好地引导绿色建筑的发展,实现建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发建设适合自己国情的“绿色建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理想模式。

5.绿色建筑的技术系统分析

绿色建筑的建设依赖于绿色技术的支撑,技术的瓶颈直接导致了我国绿色建筑规模化程度较低。

(1)绿色技术应用与扩散水平:绿色技术成本是推广绿色建筑的关键。任何绿色技术的应用都是研发、改进、推广的过程,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是开发商、消费者和设计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而研发投入、绿色技术的应用与扩散水平[3]

决定了技术的应用成本,技术扩散程度越大,说明该项技术的市场普及率较高,技术较为成熟,具有良好的生态性能和经济性能,应用成本较低。

(2)绿色技术适宜性水平:适宜技术是指具备技术可行、经济适用、生态环保特点的技术。设计师在制定技术策略时要注重因地制宜,不可盲目地进行“产品堆砌”和“技术冷拼

”,既要考虑技术的地域环境适宜性、资源/能源节约效能、舒适性改善,又要注重其经济适用性。绿色技术适宜性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设计师的绿色设计水平。

(3)绿色建筑质量性能水平:绿色建筑的最终功能是为消费者的生活提供健康、舒适的环境,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绿色建筑的质量性能水平要求环境品质能够满足环保健康和居住的舒适性,是消费者对住宅的直观体验的评价,质量性能水平的好坏来源于设计、施工、适宜技术体系的集成,直接关系到消费者对绿色建筑的认可。

6.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

2006 年3月16日,原国家建设部公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于2006 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该标准体系包括六大指标: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住宅建设)、全生命周期综合性能(公共建筑)。各大指标中具体指标分为控制项、一般项和优选项三类。标准中对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质量分别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在住宅建筑标准中突出强调了有关室内环境的采光、隔声、通风、室内空气质量各项参数指标。随着绿色建筑的实践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建立还处于初始阶段,完善和发展中国绿色建筑评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还处于初期研究阶段,缺乏实践经验,许多相关的技术研究领域尚属空白。近年来,有关部门围绕着建筑节约能源和减少污染颁布了一些单项的技术法规。2002 年,原建设部科技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出版了比较客观科学的绿色生态住宅评价体系《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其指标体系主要参考了美国能源及环境设计先导计划(LEED2.0),同时融合了我国《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建设技术要点》等法规的有关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是我国在这方面研究正式迈出的第一步。2002 版《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的指标体系主要分为5 个子项:小区环境规划设计}能源与环境、室内环境质量、小区水环境、材料与资源,提出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体系。

7.绿色建筑的设计原则

(1)整体及环境优化原则:建筑应作为一个开放体系与其环境构成一个有机系统,设计要追求最佳环境效益。建筑要体现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环境的关心和尊重,主要表现在保持当地文脉,保护历史人文景观,重视建筑场地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加强建筑对当地技术、材料的利用,加强绿化,减少环境污染,用独特的美学艺术让建筑体现时代精神。

(2)应用环保节能材料和高新施工技术的原则:绿色建筑是一个能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智能的、可调节系统。因此,它要求建筑外层的材料和结构,一方面作为能源转换的界面,需要收集、转换自然能源,并且防止能源的流失;另一方面,外层必须具备调节气候的能力,以消除、减缓、甚至改变气候的波动,使室内气候趋于稳定,而实现这一理想,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有赖于未来高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运用。绿色建筑应体现对能源的节省,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加大智能化设计,广泛利用电子通讯和信息技术,要有预见性地研究建筑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做到近期规划与长远规划结合,为扩建和建造留有余地。

(3)健康舒适原则:绿色建筑应保证建筑的适用性,体现对用户即人的关心,增强用户与自然环境沟通,让人们在健康、舒适、充满活力的建筑中生活和工作。主要体现在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增加建筑的采光系数,保证室内一定的温、湿度,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及声环境,建立立体绿化系统净化环境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