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湾婚姻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龙湾婚姻习俗
“大登科金榜题名,小登科洞房花烛”,过去,人们把功名和婚姻视为人生二大事。

在民国及以前,男女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民国后,才有少数的青年男女走上反抗旧婚姻制度的道路。

婚前诸俗
过去的婚前习俗有一套繁文缛节。

来源已久,在《周礼》中已有记载。

流行至今的一些婚俗,基本是二、三千年前习俗的延续,如合婚之俗,在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注的《周礼》中的《仪礼·士昏(婚)礼》:“宾执雁,请问名。

”郑玄注:“问名者,将归卜其吉凶。

”(就是现在的算命合婚)。

过去的婚前之俗称“六礼”,即结婚礼仪的六个步骤。

即纳采(提亲)、问名(合婚)、纳吉(小定)、纳征(大定)、请期(送日)、亲迎(迎娶)。

在以后的婚俗中大体是按此而行,只是有所去繁就简而已。

开合即出年柬。

议婚以男女生辰,互易卜算,名曰开合。

先由女家出庚帖,即将女儿(或儿子)出生年月日开给媒人。

庚帖是用全柬帖子,页面写“百年好合”,内面左、右两边,各帖上红签条。

女家(或男家)在左边一条写上“坤(乾)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

右边一条,留备男方(女方)用的。

写毕,装入红纸封袋,杂以果子、花生,外面用红线缚万年青和柏叶,取生旺寿长的意思,交媒人送给男方(女方)。

竹枝词曰:
珍珠密字写芙蓉,果子花生满袋中。

所喜生来依命好,石榴多子坐身宫。

男方(女方)接到庚帖,陈列灶神前三日(或七日),或请算命先生合婚,双方八字有否相剋、相冲或相害,如不合,即将庚帖交原媒退回女方;如各方都合,七日中,家中又平安无事,便在原庚帖右边红签条上,写上男(女)的年庚,即“乾(坤)造某年某月某日某时生”,交原媒回到女方。

女家也一样算命、问
佛。

不合,则将男方所回来的庚帖,年庚字条退还;合则由原媒人将庚帖重新交给对方,这叫“开合”。

诗云:
三日年庚卜灶堂,神祠几处问鸳皇。

郞才女貎真天合,却道声声门户当。

(这种将自己的婚姻大事,一生的幸福,交托给神灵或算命者之手的做法,陋俗也,实不可取。

)小定议聘既定,男家行小定,也有叫“插定”。

旧时,其聘物以金银戒指为重,普通是金戒指一双。

礼饼四包以及鸡、鹅、鱼、肉等(蒲州、状元一带用鲤鱼,现用黄鱼;永强用鲑鱼。

)。

女家的回盘,是江西盏和荔枝、圆眼、红枣之类。

江西瓷碗一定要用。

“碗”,温州方言谐音“稳”,是稳当的意思,男家要保藏到成婚那天拿出来用。

送礼时还要写礼帖一张:“媒妁通好,其纳采曰起帖”《温州府志》。

故小定也叫“起帖”,还有叫“送纳”。

意思是男方送礼,女方纳礼。

现在叫“小定”,都要大摆酒席宴客。

送日和定亲男方送婚娶日期,叫“送日”。

定亲,叫“大定”。

男方要送去两份龙凤婚书,一份是男方给女方;另一份留有姓名空格,给女方家长填名的。

女方将男方给自己的婚书收起,而将自己所填的婚书,装入原帖盒内送还。

定亲的双方礼品,蒲州各村风俗,男方一般是鸡、鱼、猪肉、荔枝、圆眼、枣、糕一类,比小定增加一倍左右,还有一些金银手饰、若干衣料、皮鞋等。

女方回盘是花色物料及彩饼等四色。

也有的有钱人家,在大定时,大肆铺张,所用猪、鸡、鸭各4只,宰后摆在盆里,作成多种花样,其他吃的、用的、穿的,也一概置备齐全,糖糕(糖糕印,松糕有大、小,称子孙糕)要几百相馈遗,用“方盛”(即盛物方柜)扛抬,招摇过市,夸张豪华。

这种嫁女的奢侈风俗,正如《瓯江竹枝词》所言:
争奇炫异竟如何?嫁女妆奁盛绮罗。

物力艰难应共惜,糖糕三百已多几。

不过,与现在的礼物相比,可能是“小巫见大巫”了。

送糖金杏迎娶前,男家还要送糖金杏给女家。

金杏,即石榴。

这是把糖染成红色,煎成浓汁,然后用模型压出石榴形状,冷却即成。

有的一个有三四斤重,小的一个仅几两重。

送礼时,一般是大的送一个,摆在新房中;小的则视女家亲友多少而定,有多少亲友,就送多少个,表示祝贺婚后早生、多生子女,象石榴般的多子。

这是古代以石榴预祝子孙众多习俗的遗风。

待嫁酒和上头礼婚期前一日,女家亲戚都来送嫁,要设宴款待,叫做“待嫁酒”或“起嫁酒”。

男家要送礼给女家宴客,礼品有麻糍(要装在小的花鼓筒中)以及猪肉、鸡、鹅、鱼之类。

《瓯江竹枝词》云:
粉黛胭脂百合香,珠红奁具线金箱,坐筵未配鸳鸯爵,先说儿家饯嫁忙。

这天,母亲要为女儿加笄,谓之“上头”和“开额”(修正眉毛和扯去面毛,相当于现在的理发化妆)。

日中,女家摆酒宴客,曰“开额酒”。

搬送妆奁和六局利市六局是指代女家做嫁妆的工人,即裁缝、方木、圆木、漆工、铜匠、锡匠。

婚娶这天,等待男家前来迎娶,如被褥、锡器、衣橱、脚盂等,各以红头绳扎缚坚固,系以万年青、柏叶,一套套堆叠起来,但又故意留几件主要的不扎缚。

当男家迎娶嫁妆的人众来临,吃过汤圆、茶点后,六局工人向前道喜,请其主持人给付利市钱,争多论少,直到讲定,颇费一番口舌。

如讲不下来,那几件主要嫁妆不扎缚,就无法挑抬。

《永嘉闻见录》载:“永嘉娶妇,先期折银抬饭,送至女家,分给诸工匠之造妆奁什器者,谓之‘六局银’”。

讲妥以后,就将嫁妆全部扎好迎送出,抬抬挑挑,在大街招摇过街,炫耀光彩,道旁人众延颈驻足,夸赞女家之荣。

”《瓯江竹枝词》云:箱奁金剔复螺嵌,贫女于归夜语喃。

好有助妆钱一万,为儿添制缂丝衫。

至此,“六礼”毕,即进入结婚之礼。

婚中诸俗
迎亲和上轿妆奁迎到男家后,花轿启行,鼓乐喧天,前往女家迎亲,一般是晚上始回(永强有早上即迎娶的)。

因此,除彩旗锣鼓外,还带着高灯、灯笼、火把、龙风喜烛等。

中间是花轿。

花轿制作十分精巧。

其形状,从上到下都是八角的,俗叫八角轿。

轿顶上装饰着八仙和盒,均是绸塑人物。

轿的三面,缕空雕刻着立体的戏剧人物。

轿的四周,挂着五彩缤纷的丝绦,轿的后面高处,还装着一面小镜子,民间相传,这是为了破除鬼邪进入。

花轿的后面,有一顶小轿,坐着媒人。

还有一个小孩,盛妆打扮,骑在一匹马上,手拿米筛,一边行进,一边把染红的米,不断撒在花轿上,俗叫“撒米郎”,据说是为了“破煞”。

有的由老年人同行,叫做“押轿”。

现在都用轿车,这些习俗是看不见了。

结婚那日,女家雇有陪伴新娘的女人,叫喜婆,也叫陪人姆,现在叫陪人。

男家花轿到了,女家在门口燂红,燃放子炮、花炮和鼓乐相迎,花轿进入大门停在中堂。

(花轿到时,男方父母等要先到“露天下”回避)。

然后,由一对童男女陪同新娘吃了上轿饭,再由两个都是夫妻双全,子孙满堂的年老利市婆,各执红灯、米筛,在两边扶着红绸盖头的新娘上轿。

(有的请喜婆取二片瓦,和一对泥碗,用红头绳捆扎坚固,外系万年青柏,送入花轿,这叫“鸳鸯瓦”,意思是把娘家风水福泽,分给女儿带去,是爱女的意思。

)。

花轿一出大门,女家立即将大门关闭,意思是女人应该在夫家安心过日子,而且后代子孙昌盛,所以闭门,拒其回头之意。

(但有的认为关门是为不使女儿将风水带走,与上说大相矛盾。

)不过这些纯属迷信而已。

拜堂合卺花轿到门口,燂红,燃放子炮和双声花爆,鼓乐大作,迎进中堂。

这时,洞房门还关着,由另外两个"利市翁",高点洞房烛,陪伴新郎在沐浴更衣;外面,开了轿门,由一对童男女送茶,送汤圆,由喜婆接去,送给新娘。

然后开了洞房门,地上铺起了两个红绿布袋,喜婆把花轿里的瓦和泥碗,拿入洞房,安置床下。

新郎出来,跟着两个“利市翁”,每人一手执灯,一手执米筛。

新郎到了轿前,先向新娘作揖。

于是喜婆扶新娘出轿,两个利市翁夹护新娘、新郎,照布袋行去,先跨一个再跨一个,两个布袋交替进行,直到进入洞房,这叫
“接代”(袋、代同音)。

入了洞房后,夫妻对拜毕,这时中堂鼓乐大作,摆好菜酒,由利市翁、喜婆护新娘到中堂,“拜天地”、“拜高堂(父母)”。

这时,儿童们用米染成红绿色掷新人,利市翁用米筛抵御保护,拜毕,又导护入洞房(现在兴用“发膠”喷射)。

夫妻开始吃“交杯酒”和“和同饭”。

其仪式是:利市翁先退出洞房,关了房门。

房内,夫妻对立,先使夫妻各作饮酒姿态;继而再调换一头,再作交互饮酒姿势,这叫做吃“交杯酒”,大略有古代合卺遗意,以后逐渐演变为“交臂酒”了。

交杯酒毕,利市婆,利市翁从床后小门进房,手端盂盘,上放十碗菜肴,有两尾鲫鱼、鸡、肉二碗、泡蒲花、猪肝、河虾、莲子、花生(称长生果)、红枣另外加酒一壶,杯两个,饭两碗,筷两双。

喜娘接去后,放在桌上,引新夫妻(男右女左)并肩而坐。

两人各执杯,作互相敬酒姿势(新娘由喜娘代行执壶)。

然后,喜婆举筷,先在鲫鱼上一点,然后在饭和菜肴上,依此一一点过。

那喜婆一边点,一边念,如点鲫鱼,就说:“鲫鱼满肚子”;点鸡,就说“吃吃鸡,笑嘻嘻”等吉利话。

这叫吃“和同饭”,所用十碗菜肴都寓“夫妻恩爱,和合偕老或早生贵子,长生富贵”之意。

《竹枝词》曰:生生脉脉转雍容,举案齐眉贤淑风。

此是同牢第一义,香甜美饱饭和同。

闹洞房吃完喜酒,就开始“闹新房”。

清《永嘉见闻录》云:“成婚之夕,亲友云集,设宴相款,或移席饮于洞房,占坐卧榻,酣歌谐谑,不容新人就寝,纵予阖户,亦必百计闯入。

”有的地方,当新人吃过“和同饭”后,“礼未毕,即嫡从亲亦入房戏谑,薄恶甚矣”(见《温州府志》)。

闹房的大都是新郎的姊妹夫、中表兄弟、房族弟昆、盟兄弟等。

他们结伴进入洞房,喜婆献茶,新娘起立行礼。

饮毕茶,当喜娘收杯时,“闹房”就开始了。

他们先用一种难念的音同义不同的谚语,叫新娘念;也有用鄙俚甚至猥亵不堪入耳的话,请新娘讲。

如果新娘不讲不念,那就将茶杯捏住不还,占据洞房,不肯退出。

最后还是由同伴或男方上辈打圆场,要新娘给此果品,才得了结。

有的亲邻戚友在闹新房时,乘机窃取一陪嫁品(小件)。

次日要新娘新郎以糖果等取赎。

这些闹房习俗随着
时间的迁移已逐渐革除和更新,而现在大都是在酒店里举行新结婚仪式,酒宴间进行文明“闹酒”,使婚礼显得更和洽和热闹。

以物代拜堂结婚日子定好后,不得改变。

如新郎在外不能在完婚日归家,在拜堂时以小姑、或雄鸡代之与新娘拜堂行婚礼后送入洞房。

入赘男到女家结婚,叫做“入赘”,又称“进婿”。

有的人家年老只有女儿,或者有儿,年稚无劳动力,养不起家庭,因此,招个女婿到自己家,帮助生活;男的也因贫穷,无力聘娶,愿意入赘供养女家上辈;另一种,是妇人夫亡子幼,或者翁姑在堂,不愿离去再嫁,因而招一个女婿瞻老抚幼,这叫“坐家招夫”。

童养媳贫家有男孩的,恐怕将来娶媳不易,先在养育艰难的人家抱个女孩到家里护养,并说明给儿子做老婆,这叫“童养媳”,也叫“新妇儿”,又叫“媳奶儿”,长大结婚,叫“还亲”或“圆房”。

这种婚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已消失。

男八字帖女八字帖
旧庚帖有一定的格式,上下须顶格写,寓夫妻恩爱、白头偕老之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