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物无脊椎动物总复习 演化 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肌肉: 1、皮肌细胞:腔肠动物有了原始的肌肉细胞,外皮肌细胞 中有纵肌纤维,使身体、触手变短;内皮肌细胞中有环肌纤 维,使身体、触手变细长。 2、皮肌囊:蠕形动物所具有。扁形动物的中胚层形成的肌 肉使动物体得以蠕动;线虫动物用体壁纵肌作蛇行运动;环 节动物用肌肉、刚毛和疣足蠕动或爬行。 3、束肌: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所具有。节肢动物具发达的 横纹肌,附着在外骨骼或外骨骼形成的内突上,调整肌肉的 幅度。 (三)方向性:由不定向运动趋向定向运动,扁形动物以前 多为不定向运动,两侧对称体制及中胚层形成后促使动物由 不定向运动演变为定向运动。
无脊椎动物消化系统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演化; 无脊椎动物排泄方式的演化; 寄生虫形态结构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体壁(皮肤肌肉囊)结构的变化; 体腔形成过程; 无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及其意义。
无脊椎动物体壁的结构及演化
1.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及中间的中胶层构成。 2. 扁形动物出现了中胚层,体壁由外胚层来源的单层表皮和中胚 层来源的肌肉组成的囊状体壁,称为皮肌囊,。 3. 假体腔动物的体壁多了一层保护作用的角质层,线虫的体壁有 角质层,表皮层(上皮细胞)和肌肉构成。。 4. 软体动物体壁由身体背侧皮肤伸展而形成的外套膜和外套膜外 侧的表皮分泌石灰质的物质形成的贝壳组成。 5. 环节动物体壁结构与原腔动物类似,但角质层变薄,肌肉层发 达,由环肌和纵肌构成,同时环节动物体壁出现了附肢。 6. 节肢动物的体壁由外骨骼和基膜组成,同时体壁出现异律分节 和分节的附肢,并且出现外骨骼,由横纹肌形成的独立的肌肉束 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或内突上,使机体运动更灵活。 7. 无脊椎后口动物的体壁由表皮、真皮、体腔膜组成,。
无脊椎动物的呼吸系统及进化
1. 原生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都没有专门的呼吸器 官,呼吸作用通过体表渗透作用完成的; 2. 扁形动物和线形动物也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呼吸也是 体表进行的,寄生种类为厌氧呼吸。 3. 环节动物多数种类的呼吸作用可通过体表完成,多毛 类用疣足进行呼吸; 4. 水生软体动物的呼吸通过体壁突起形成的鳃和外套膜 进行,陆生软体动物依靠外套膜特化形成的肺呼吸。 5. 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包括鳃(虾)、书鳃(鲎)、书肺(蜘 蛛)、气管(昆虫)、气管鳃(幼虫) 以及体表; 6. 棘皮动物的呼吸是通过管足和皮鳃完成。
无脊椎动物循环系统及其演化
单细胞动物直接从外界摄取生命所需的氧气、营养物质、 并直接向外界排出代谢废物。原生动物和简单多细胞动 物中的细胞仍然直接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随着较大型复杂动物的产生和进化,进行物质交换的细 胞与外界距离增大,需要一个运载系统的帮助。
循环系统就是动物运载系统,它将呼吸器官得到的氧气、 消化器官获取的营养物质、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运送 道身体各组织细胞,又将身体各组织细胞代谢产物运送 到具有排泄功能的器官排出体外。此外,循环系统还维 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免疫和体温的恒定。
1. 环节动物之前的各门类没有专门的循环系统; (1)原生动物中的细胞质流动起到循环的作用; (2)海绵动物的水沟系统起着运输作用; (3)腔肠动物通过消化循环腔起着循环的作用; (4)扁形动物依靠实质组织起着循环的作用; (5)线形动物的原体腔有输送养料的功能。 2. 真体腔的出现产生了血管,环节动物开始有了真正的 循环系统;除环节动物中的大部分为闭管系统外,其他 的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循环系统均为开管式。 3. 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循环系统由心脏、 血管、血窦组成,心脏分化明显。但头足类为闭管式循 环。
演化趋势: 1. 低等无脊椎动物:从原生到环节,无专门的呼吸器官, 常以体表通过渗透作用进行气体交换;高等无脊椎动物: 水生种类用鳃。书鳃呼吸,陆生种类用气管、书肺呼吸; 2. 有体表呼吸→呼吸器官的产生,呼吸器官由体表→体 内,减少了受损伤的可能性,呼吸器官结构逐渐复杂, 呼吸面积逐渐增大,呼吸辅助结构(循环系统)逐渐完 善,提高了气体交换率。
4.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循环,主要部分为心脏, 呈管状,由背血管演变而成,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 的结构密切相关,如大多数昆虫的呼吸器官为气管,不需 要运输氧气,其心脏和血管趋于退化,循环系统仅保留管 状的心脏和血窦。 5. 棘皮动物的循环系统比较特殊,具有各自独立的血系统 和包在血系统之外的围血系统。 演化趋势: 1. 低等无脊椎动物无循环系统→初级循环系统开始出现→ 随着次生体腔的形成,出现了真正的循环器官; 2. 由开管式循环(具“心脏”和不完整的血管系统,血流 阻力大,循环效率低,血压很低)→闭管式循环(具心脏 和完整的血管系统,血流速度快,循环效率高)。
3. 受精方式:水生无脊椎动物多体外受精,而陆生种类多 为体内受精。 4. 发育方式:除原生动物外,后生动物中卵生的无脊椎动 物,一般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卵裂:受精和卵裂是 胚胎发育的连续过程; (1)卵裂方式有:头足类、蝎目为盘裂;多数节肢动物 为表裂;扁形、纽形、环节、软体的卵裂为螺旋式卵裂; 多孔、腔肠、毛颚、棘皮动物等以辐射卵裂为主;其他动 物均为全裂; (2)胚后发育: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的、不经过变态的 叫直接发育(种类少),反之称为间接发育(海绵动物、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棘皮动物、半索动物)。
回答是一定要看清问题 (1)顺序?
(2)内容?
回答名词要准确 要明确该名词出现的类群
无脊椎动物运动器官及演化
(一)运动器官: 1.运动胞器:原生动物的纤毛、鞭毛、伪足。 2.鞭毛、纤毛(指多多细胞动物):海绵动物靠鞭毛打 水运动,腔肠动物的幼体以纤毛运动、扁形动物体表有纤 毛用于运动;寄生种类的幼体有纤毛; 3. 疣足和刚毛:环节动物具有的原始附肢; 4、节肢和翅:节肢动物所具有的运动器; 5、斧足、腹足、头足:软体动物具有,用肉质的足作爬 行运动; 6、腕和管足:棘皮动物具有。
2. 生殖系统组成:从无到有,再到逐渐完善 (1)原生动物:无生殖系统,具体怎么样需补充。 (2)多孔动物:无生殖腺,生殖细胞分散在中胶层; (3)腔肠动物:开始在生活史特定阶段出现临时性生殖 腺,由外胚层或内胚层产生,但没有生殖导管,精子或卵 直接从体壁上的穿孔排入水中; (4)扁形动物:生殖腺来源于中胚层,而且有了生殖导 管和附属腺,多数为雌雄同体; (5)线形动物:特点?出现了雌雄异体,且异形; (6)环节动物以后:所有生殖腺均是由体腔上皮产生, 一般由体腔管通于外界。
Hale Waihona Puke 无脊椎动物生殖系统及演化1. 生殖方式:由无性生殖过渡到有性生殖为主 (1)原生动物多数营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有裂体生殖、横 二裂(草履虫)、纵二裂(眼虫)、二裂(变形虫),有 性生殖为配子(孢子纲、团藻)或接合生殖(草履虫); (2)海绵动物:无性生殖为出芽和形成芽球,有性生殖为 配子生殖; (3)腔肠动物: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和二裂生殖,有性生 殖为配子生殖,并有世代交替现象; (4)扁形动物:以后以有性生殖为主,无性生殖为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