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温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动物体产热最低点与蒸发散热急剧增加起始点之间,为该动物的适宜温度,其上下限的温度分别称为最高和最低临界温度。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动物保持以下特征: 1. 代谢产热维持在最低的水平 2. 体温正常,没有出汗或喘息现象,体温调节机能保持最低作用 3. 表现最舒适的行为 4. 家畜能表现最佳的生产性能和健康体能不同的动物,其最适温度也不一样,即使是同种动物也因年龄、体重、生产阶段不同而有差别。适宜温度的上下限的温度分别称为最高和最低临界温度。超过此两温度,动物必须开始利用体温调节机能来维持正常体温。此时温度无论高低,都是一种应激,而各种生理机制必须做出各种反应,以保护代谢作用。猪自身调节温度的能力特别差。它们只有极少的汗腺可以在热天进行调节,也只有极少的毛发抵御冬季的寒冷。因此,猪舍必须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并且得用通风系统进行调控。温度要保持在适中的范围,以使猪感到舒适,生产性能保持在最好的状态。在此温度之上或之下,饲料效率都下降。当环境温度低于临界温度(18~21℃)时,寒冷产热作用影响能量需要量。临界温度是指低于该动物必须增加产热量以维持体温。低于临界温度,猪必须提高代谢产热速度以维持体温恒定。改变动物和环境之间能量交换速度的因素均可改变临界温度。Verstegen(1982)估测,环境温度每低于临界温度1度,生长猪(25~60KG)每天需要额外增加25克饲料,而对于育肥猪(60~100KG),则每天需要额外增加39克饲料。表1 猪在不同年龄不同体重阶段下的等热区
猪从出生至成熟,至少经历三个不同阶段的温度影响期。第一阶段为初生期,从出生至断奶,但以出生后第一周最为重要;第二是生长期;随后为第三阶段则称为成熟期或种畜期。因此,下面从不同的生长阶段介绍低温对猪生长的影响,特别强调了低温对仔猪的影响.
一、低温对仔猪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仔猪死亡是养猪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由于初生仔猪要求的环境温度高达34℃,仔猪在初生后受寒是导致其被压死、饿死、虚弱死及腹泻死亡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防治建议:
1. 寒冷对仔猪体温的影响刚出生的仔猪临界温度为34℃,由于临界温度较高,仔猪热调节机能未发育完善(物理调节有限,化学调节效率很低),在生后72h之内受冻而死的仔猪占很大比例。在寒冷的情况下,适宜的温度是保证仔猪存活的关键因素,新生仔猪的临界温度很高,随着日龄增加慢慢降低。仔猪日龄越小对低温越敏感,寒冷对新生仔猪的直接作用是引起其体温不可逆降低,据报道在寒冷天气条件下出生的仔
猪有1/4在生后第一天死亡,而在生后第二和第三天的死亡数不超过 5%,寒冷对新生仔猪的间接作用是减弱其对各种侵袭的抵抗力--使其以后御寒能力变弱,当母猪躺下时,受冻仔猪躲避受压的能力变弱等;寒冷也是导致许多仔猪患疾病死亡的因素。因此,尽管养猪技术在不断提高,但仍有约20%的初生活仔猪在生后的几周尤其是几天内死亡,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或间接受寒所致。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仔猪首先借助组织的隔热作用维持体温:主要是外周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液流量,皮温下降,使皮温与气温之差减小;同时竖毛肌收缩,被毛逆立, 以增加被毛内空气缓冲层的厚度。遗憾的是初生仔猪的被毛稀少、细小,因而其被毛竖起与否,隔热作用都很差,可以想象, 仔猪竖毛反倒使更多的皮肤暴露于空气,加大辐射散热量;此外
皮下脂肪和上皮组织厚度对隔热也起积极作用:成年猪有较厚的皮下脂肪组织,外周血管收缩能非常有效
地产生高度的隔热作用,但初生仔猪没有脂肪层,每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较大, 对冷的抵抗力较弱,所以仔
猪在寒冷时即使收缩外周血管,隔热作用增加也很少。为减少体表散热,仔猪往往会群集蜷缩在一起以保存热量,或改变姿势以减少与地表的接触面积。由于弱小仔猪特别容易受寒,受寒后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因而在群集或母猪躺下时很容易被压死。陈腾捷等报道,当舍温为4~10℃,仔猪行动呆滞,喜打堆,采食增加,生长速度较慢。当物理调节不足以维持体温恒定时,仔猪须借助化学调节,即加速体内营养物质的氧化,产生更多的热能,表现为肌肉紧张度提高, 颤抖活动量增大。受冻仔猪行为呆滞,争食能力很弱,有时甚至饿死,由于仔猪体脂和糖元的贮量少,因而代偿性的代谢率较低,当低温的时间过长,温度过低,超过动物代偿产
热的最高限测直肠温度低于37℃仔猪吃奶的竞争力较弱,当低于35℃时则容易被压死或因饥饿而昏迷,同
时代谢率也下降,导致一系列的生理机能障碍,终因衰竭而死亡。据报道未哺乳的初生仔猪如个别放置,无论环境温度高低,都不能维持体温正常;仔猪在生后30min内,体温可下降1.7~7.2℃,在14℃中经12h体温下降1℃,再持续12h,体温会迅速下降到25℃,当舍温21或16℃,出生后12h仔猪直肠温度分别为38.1和37.4℃,在15.5~21.2℃的环境中,仔猪2d后才逐渐有较好的热调节能力。在寒冷的环境中初生仔猪体温下降幅度较大,体温回升的速度较慢,在不良环境下恢复体温需要1周。仔猪要求的环境温度为32~
35℃(生后几天之内),以后至断奶前为30℃。又有人根据实验推荐仔猪的最适环境温度,见表1。温度越低对仔猪存活及生长越不利。
表1 仔猪的最适环境温度
2. 寒冷对初乳吸收的影响:在仔猪生命早期,初乳有重要的营养和免疫价值。母猪初乳的能量水平显著高于常乳,由于初生仔猪体温调节能力较差,所以仔猪在出生后,通过初乳摄入足够的能量非常重要,对
于那些由于胚胎发育不平衡而产出的弱小初生仔猪尤为重要,新生仔猪的能量储备不足往往导致死亡。仔猪在生后的最初几天内主要从母乳中获得脂肪,并主要依靠碳水化合物储备作为能量来源。从文献资料可知:如果母猪在产前消耗1kg以上脂肪,并且仔猪存活率小于80%,那么在母猪妊娠期补充食物脂可提高产后仔猪存活率,增加的脂肪大部分存在于初乳和早期母奶中。不仅如此,初乳对仔猪获得被动体液免疫力,抵抗疾病起重要作用。猪的胎盘不能把母源抗体运送给胎儿,这就是所谓的胎盘屏障,因此,初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的唯一途径,就是依靠摄入母猪初乳,虽然这是一种短暂的被动免疫方式,但是由于仔猪自身的抗体要在出生10d后才会产生, 所以在此之前这种依靠母乳的被动免疫方式是极为重要的。分析表明,母猪初乳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常乳,而其中60%~70% 是免疫球蛋白。此外,初乳中还含有免疫活性细胞和非抗体保护蛋白等。母猪初乳的免疫球蛋白有A(IgA),G(IgG)和M(IgM) 三种,它们可保护自身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的初生仔猪不受外来疾病的侵袭,并使初生仔猪对母猪感染过或接种过疫苗的疾病产生抵抗力,特别是对肠
道疾病的侵袭提供局部保护;母猪初乳中的细胞有三种抗病毒作用:产生干扰素、直接吞噬和分泌特异性IgA抗体;母猪初乳中若干非抗体类的保护蛋白与酶在维持初生仔猪胃肠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它们在初乳中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学活性。Blecha认为在仔猪出生后的头几天,寒冷环境使其从初乳中被动获得免疫球蛋白的能力降低。 Parker等报道冷应激阻碍新生仔猪血浆蛋白浓度增加,他们观察到受冷的仔猪并不是通过吸奶调节体温,而是花更多的时间进行行为-温度调节,因而推测行为体温调节最终导致初乳消化量减少(寒冷引起初乳免疫球蛋白摄入的减少正是如此),冷应激可能减弱仔猪通过肠道上皮细胞吸收和传递初乳免疫球蛋白的能力。LeDividich等报道在寒冷环境条件下新生仔猪对初乳的食用量要减27%,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