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辛亥革命教案-湖南省湘潭市湘机中学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课辛亥革命教案
课标解读时空坐标
1.搜集有关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史料,从“史
料实证”角度认识“三民主义”的内容及影
响。
2.结合辛亥革命前后的变化,从“历史解释”
和“家国情怀”角度认识辛亥革命与中华民
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
3.结合民国成立后的社会现象,从“唯物史
观”角度分析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1.政治基础
(1)《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在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2)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
(1)兴中会成立:1894 年11 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
(2)成立同盟会: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有力促进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3.指导思想
(1)同盟会纲领: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
(2)三民主义: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4.军事基础:孙中山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5.预备立宪
(1)原因:革命运动的推动。
(2)时间:1906年9月—1911年。
(3)概况
①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
②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
③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
④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
(4)结果: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知识点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清政府将已归民间所有的川汉、粤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后,又出卖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引发保路运动,清政府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
(2)爆发:1911_年10_月10_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第八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
(3)结果: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4)影响: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 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就此产生。
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原因
①英国等列强支持。
②袁世凯的威胁利诱: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同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和议。
③孙中山妥协退让: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袁世凯做大总统。
(2)结果
①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结束。
②2月15 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4.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时间:1912年3月11日颁布。
(2)制定机构:参议院。
(3)内容
①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
②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③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知识点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