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习题详解(第8章 市场经济体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维达《政治经济学》(第3版)第三篇经济运行
第八章市场经济体制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资源稀缺性
答: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社会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资源的供给总是有限的。

这种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一切时代和社会。

正是由于这种稀缺性,社会必须采用一定的调节机制,根据资源的不同用途在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就是资源配置。

如何把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好,配置适当,是任何社会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2.资源配置
答:资源配置是指在全社会范围内把经济资源(即各种生产要素)按比例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地区,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而有效地组合,以保持社会经济均衡和快速发展,以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

配置资源的机制有两种基本形式,即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

市场机制是通过价格信号来配置资源的,在价格信号的指导下,通过供求调节和利益诱导,决定资源的流向和流量。

计划机制是通过行政指令来分配资源,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最优配置而取得的最大的效益就是资源最优配置效率。

对合理使用资源的忽视或者滥用资源,就是浪费资源或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

资源最优配置效率要求以一定量资源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测定资源最优配置效率的办法是资源不论投于哪种用途,其边际产量都相等。

3.计划调节
答:反映社会生产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内在联系、有计划地实现社会总劳动按比例分配和自觉调节经济运行称为计划调节。

计划调节包括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实现形式和宏观计划调节等。

计划根据社会资源按比例配置对经济运行进行调节便是计划调节。

计划机制体现了人们对社会生产按比例发展规律的自觉运用,是主观见诸客观的过程,是一种“看得见的手的调节”。

4.市场调节
答:市场调节是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的自发变动调节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

市场调节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价值规律自发调节作用的表现形式。

市场调节的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市场机制调节价格,即价格不是由国家统一规定,而是在市场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利率机制等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形成。

②市场机制调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即调节企业的生产方向、生产规模与生产结构。

市场引导或调节企业,是市场信号的引导和调节。

③市场机制调
节需求,包括调节需求规模和结构。

当市场价格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形成时,价格反映着供求的变化,而市场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和调节着需求的变化,体现着市场对需求的调节。

但是,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一面,需要国家运用法律、经济等手段对市场活动加以调控。

5.市场经济
答: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机制。

市场经它通过一系列市场规则、制度规章,为各市场行为主体构建了制度框架或行为空间,其具体运行过程表现为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

市场经济以分散的产权为基础,以平等的契约关系为规则,主要的特征有: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简介化,市场管理法治化、市场经济中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

6.市场主体
答:从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个人和群体就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具有如下特征:(1)必须具有对交换客体的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

(2)必须具备自主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

(3)必须具有获取收益和承担风险的权利。

(4)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让渡对占有物的使用、支配和处置的权利是在等价交换原则下进行的。

与此同时现代市场经济的市场主体还需遵守市场机制给出的“游戏规则”。

7.市场体系
答:市场体系就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是在社会化大生产充分发展的基础上,由各类市场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

它包括生活资料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产权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培育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8.宏观调控
答:宏观调控是指为了弥补了市场机制的缺陷,使市场更稳定、更有效率地运行,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有必要斟酌性的调节和管理,其主要职能如下:
(1)政府作为市场的组织者参与构造、干预和调节市场,参与市场的发育、整合和市场机制创新。

(2)政府作为国家垄断代表介入社会再生产的各个阶段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影响资源配置,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

(3)政府作为经济运行的协调者,制定经济计划,实施经济政策,运用各种调节手段协调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调节产业结构,影响经济运行的周期。

9.社会保障体系
答:社会保障体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有:
(1)保障事业社会化。

政府普遍承担起社会保障的责任,并通过立法和行政措施对社会保障实行了社会化的组织、规划和管理。

(2)保障对象普遍化。

(3)保障资金基金化。

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社会保险税。

如果有关税收收入不足以满足支付要求时,由国家用一般财政经费来弥补。

(4)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雇主和雇员,实行“三方付款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核心部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主要是表现在:
(1)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结合。

(2)市场经济体制同按劳分配相结合。

(3)以人为本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

(4)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的决定性调节作用。

(5)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6)在对外开放中保持经济和政治的独立自主性。

(7)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结合。

二、问答题
1.试论社会主义存在商品经济的客观必然性。

答: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具有客观必然性,其原因在于:
(1)社会分工要求社会主义生产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在社会分工存在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而引起的人们在经济利益上有差别,使人们之间的横向联系都必须通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来实现,否则人们之间在经济利益上的差别就不可能得到实现,社会生产也无法存在和发展。

(2)在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多种形式的条件下,社会主义生产就不可避免地要采取商品经济形式。

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由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其他各种公有制形式组成的。

这些不同的公有制所组成的各种经济组织,如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各种经济联合体或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利益。

它们之间的经济联系,互通有无,不可能是无偿的,而只能通过产品的买卖,实行等价交换;否则,就否定了它们是不同的所有者,否定了它们独立的经济利益,从而就会破坏社会主义生产的发展。

(3)各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其独立经济利益,决定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必然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条件下,一方面,劳动者成为生产过程的主人,劳动者之间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产品极大丰富的程度,旧的社会分工还存在,因而劳动仍然仅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劳动者对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有物质利益要求。

这种物质利益要求是通过劳动者所在的企业来实现的,因而由若干劳动者组成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也必然有物质利益要求,否则劳动者的个人物质利益要求就不可能得到实现。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答:商品经济是指以交换为目的、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调节作用的经济机制。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发达形式。

不存在没有市场的商品经济,离开市场,商品经济无法运行。

(2)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区别
①生产要素市场化。

不仅产品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而且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也作为商品实行市场交易。

②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

不仅有商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商品生产和流通,而且存在要素市场,通过市场调节要素资源配置。

3.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答:现代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发达形态。

它是以现代工业文明为基础的高度社会化、现代化、规范化和国际化的市场经济。

概括说来,构成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有四个基本要素:规范化的市场主体、现代化的市场体系、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前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后两个要素或环节构成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条件。

(1)规范化的市场主体
现代市场经济是成熟和发达的市场经济,对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要求很高要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除了享有现代市场经济赋予的权利外,还必须严格遵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给出的“游戏规则”。

这些“游戏规则”按市场行为内容划分可分为三类:①进入规则,规定公民或法人在具备什么条件下方可进入市场,成为市场主体;②交易规则,规定市场主体之间应该怎样进行交易;③竞争规则,规定市场主体之间应该怎样展开竞争。

按行为规范划分,也可分为三类:①禁止性规则,回答市场主体不能做什么。

②义务性规则,回答市场主体应该做什么。

③授权性规则,回答市场主体可以做什么。

(2)现代化的市场体系
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完善的市场体系。

与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联系性和开放性。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市场所调节的资源配置不是局部资源而是社会资源。

要使市场调节有效地发挥调节社会资源的作用,市场体系必须具有完整性、联系性和开放性。

市场体系的完整性、联系性和开放性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各类市场相互联系成为完整的市场体系;②地方市场与国内大市场融合成为统一的国内市场体系;③国内市场与国际大市场相接轨,融入国际市场体系。

(3)灵活有效的宏观调控系统
现代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运行的。

国家宏观调控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一种内在调控机制,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在于补充市场调节的不足,在于对市场机制作用的方向和后果进行必要的干预和引导,而不是取代或取消市场机制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的宏观调控对经济运行进行必要的调节和管理。

(4)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维护市场经济有序运转的条件。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权利给予社会性保障的制度。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特点有保障事业社会化、保障对象普遍化、
保障资金基金化、保障资金来源多元化。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社会保险是核心部分,是指国家以立法形式,对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以及失去工作机会的劳动者,按照权利与义务在劳动上对等的原则,实现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保障制度。

4.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这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1)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需要。

体制改革的目的是自觉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尽管传统体制在奠定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方面曾经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体制所存在的体制僵化、权力过于集中、抑制企业的活力和积极性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愈加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对传统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不断发展和认识逐步深化的结果。

改革开放的过程,是思想解放的过程,也是摆脱传统观念和形成新认识的过程。

传统体制的弊端在于权力过于集中,不重视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便成为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每一次理论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都是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和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

(3)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改革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市场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作用日益扩大,极大地调动了经济运行的活力,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准备了实践条件。

(4)选择市场经济体制是扩大开放的需要。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中国不可能关起门来搞现代化建设,必须扩大对外开放。

在世界经济日益走向全球化的今天,扩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往,参与国际分工,参加国际竞争,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必须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因为我国走向世界市场所面对的是世界各国的市场经济体系、国际市场体系和国际市场调节体系,在世界经济交往中所遵循的是以市场经济法则为基础的国际惯例、国际规范和国际准则。

不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难以同国际市场经济接轨,难以在国际竞争中增强国家的国际竞争力,难以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利用国际市场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

5.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许多领域,需要有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相配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1)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建立和培育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6)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和规章制度,以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以上主要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围绕这些主要环节,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注重制度建设和创新,积极而有步骤地全面进行改革。

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

[山西财经大学2007、2009、2011研研]
答: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制度安排或运行方式。

它通过一系列市场规则、制度规章,为各市场行为主体构建了制度框架或行为空间,其具体运行过程表现为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过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的结合。

由这一结合而形成的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它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另一方面它又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容有:
(1)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加快建设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

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制度。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加快要素市场培育,完善市场体系。

完善市场体系,是构建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条件。

完善市场体系,就是要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垄断,形成统一、开放和竞争的市场;要培育和发展生产资料、金融、技术、劳务、信息和各种产权等的要素市场;要逐步形成社会化的市场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市场调节体系;要形成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和平等竞争的市场规则和法规。

(3)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

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管理和监督,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加快形成统一规范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

完善省以下地方政府财政体制,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

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制度,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各类金融市场,形成具有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结构合理、功能完善、高效安全的现代金融体系。

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

优化资本市场结构,多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健全和严格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国家规划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提高宏观调控水平。

(4)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条件。

实现公平与效率的
统一,就是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就是要在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分配关系,完善税制,限制过高收入,避免两极分化;要在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相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中央与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避免地区矛盾恶化;要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的基础上,协调企业及职工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分配关系。

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联系实际,说明市场机制的功能及其局限性。

答:(1)市场机制的功能
市场机制是指反映市场机体内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及作用机理的经济运行机制。

它主要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

这些机制彼此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制约、互相作用,有自己的运行轨道,呈现出复杂交织的状态,但它们却统一在市场机制这个机体内,具有市场机制的一般特征与功能。

市场机制的功能主要为:
①微观经济均衡功能。

在不同市场上,价格或高或低的自发涨跌,对供给与需求双方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效应或抑制效应,表现为生产和交换行为的自行扩张或自行收敛,从而引致供求关系的自动平衡。

②资源短期配置功能。

实践证明,市场机制能根据近期消费者的偏好来分配产品,通过市场价格的上下波动和市场供求的变化,直接约束社会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流向和流速,从而有利于缓解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求这对矛盾,对社会普通经济资源的短期有效配置起着较好的引导功用。

③市场信号传递功能。

与计划经济相比较,市场机制中的信号传递是迅速的、灵敏的。

市场调节所具有的信号传递功能,既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横向协调,也有利于促进国家与企业之间的纵向协调,从而成为构筑纵横交织的网络化经济的传导器。

④科学技术创新功能。

在市场机制的良性刺激下,企业有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

⑤局部利益驱动功能。

一般说来,价格等机制往往导致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内部及他们之间的变动,从而使他们注重各自的成本和收益。

(2)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①单纯的市场调节只能解决市场微观平衡问题,而不能解决宏观经济的平衡问题。

由社会总供求失衡引起的经济衰退、失业和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问题,单纯靠市场机制难以很好解决。

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供求和价格的波动来实现的,这种调节是种事后调节,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自发性。

②市场机制只能反映现有的生产结构和需求结构,而不能有效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的目标和结构。

分散决策的商品生产者依据市场价格进行自主决策,而市场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主要是短期的供求关系,由此形成的经济结构可能并不是有利于国民经济长期发展的最佳结构。

③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个别企业的边际成本等于社会成本。

但是,有些部门的生产具有较强的外部性,而没有计入有关产品的价格或成本。

社会成本和私人成本,社会效益和私人效益之间存在差异,在这种条件下,单纯的市场调节下不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④市场机制的有效作用是以充分竞争为前提的。

但是在现实经济中,自由竞争的结果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