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乐山师院中文系十一五发展规划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系“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
一、背景
目前,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下,学校党委、行政提出了“全面建设,稳步发展,大力加强非教师教育、努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10年使学校成为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显著的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组织师生员工开展大讨论。
全校师生员工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形势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学校办学历史和实际,紧紧围绕“师范性”和“地方性”这一基本校情,对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达成了共识。
学校确立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努力做好‘六个统筹’;以教师教育为本、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非教师教育和继续教育;立足四川,培养基础宽厚、素质全面、实践能力强的基础教育师资和区域经济建设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把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特色和地方特色显著,有一定学科优势,在同类院校中办学水平较高的多科性教学型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定位。
根据学校制订的“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结合我系的实际,特制订中文系“十一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如下。
二、现状
我系于1998年首次招收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生。
2000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我系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即正式开始招生。
2004年,学校获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授予权。
2002年,经教育部批准,我系开办新闻学本科专业并正式
招生。
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我系开办对外汉语本科专业并正式招生。
目前,我系有本科与专科2个办学层次,有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与对外汉语3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
全日制在校生1615人,其中本科生1551人。
我系现有教职工65人,专任教师52人(含在我系承担专业教学的系外人员)。
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1人,副教授16人,高级职称人员占教师总数52%;在读博士5人,硕士30人,合计占教师总数67%;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校学科学术带头人3人、学术骨干3人、青年骨干教师6人。
2002年9月以来,我系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28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篇),参编教材9部,出版个人专著10部,出版光盘1盒,出版全系教师论文集1部;完成或在研的科研项目35项(其中校级26项,省厅级7项,省级2项),完成或在研的教改立项9项(其中校级7项,省级2项),获得省市级科研奖励15人次(其中省级1人次),获得省市级教改成果奖励11次(其中省级4次);承办学术研讨会3次(其中2次国际,1次国内);教师参加学术会议34人次(其中省级会议13人次,国家级会议13人次,国内举办国际会议8人次)。
(一)优势:
1、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办学优势
我系开办汉语言文学专业历史较长,自1978年学校开办以来已经毕业27届本、专科学生5000余人。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教学力量强,办学经验积累丰富,教学效果好。
经过1998级本科生教学实践,从
2000级正式举办本科专业以来,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迅速完成了从专科层次向本科层次的跨越,较好地适应和胜任了本科层次的办学。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有较好的成绩,中国现当代文学1998年曾被列为四川省省级重点课程进行建设,系学校“十五”重点学科;承担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改革及高师中文专业学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等三项省级教改课题;古代汉语和外国文学2门课程系四川省高校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语言学概论、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理论、中国古代文学等7门课程为校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美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读获校级精品课件立项,其中,外国文学课件获得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举办的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决赛二等奖。
2、新闻学专业的办学优势
我系开办新闻学专业,首先是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雄厚基础。
同时我校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
我校的物理、计算机、美术、音乐等专业的教师资源丰富,有利于组织一支跨学科的结构合理、水平优化的教师队伍。
此外也适当聘请本地新闻媒体单位的具有高级职称和卓有成就的记者、编辑、播音员来我系任教。
在引进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同时,我系还选派有一定专业基础的教师到四川大学等高校的新闻专业院系作专业进修,培养胜任新闻学专业的教学人员。
在办学过程中,我系与新闻媒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条件与之共同设立了可供教学实践的新闻实践基地,使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的提高获得了充分的保证,学生的新闻作品在各级媒体上发表较多而且质量较好。
3、对外汉语专业的办学优势
对外汉语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我系依托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积极引进对外汉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并充分利用外语系相关师资,整合三方面的力量,形成了一只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较高、科研力量雄厚的师资队伍。
该专业生源好,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汉、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能胜任国内外对外汉语教学及与中外文化交流相关的工作,就业前景看好。
(二)不足:
1、师资队伍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
近3年来,我系引进的毕业硕士研究生近20人,师资队伍不断壮大,但与办学发展还存在不相适应的薄弱环节。
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资队伍主要的问题是各学科力量不够均衡,一些学科缺少能够带动学科整体发展的带头人。
而新闻学专业师资队伍力量相对显得薄弱,专任教师中尚无教授,学科带头人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完成正规的新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育的教师只有5人,新闻业务水平强的教师较少。
根据既定的办学规模的发展目标,教师数量仍有不足。
2、教学设备需要进一步更新充实。
近年来,我系的教学设备购置较前为多,但距离满足教学之需还有诸多欠缺,需要进一步完备与更新,要配备更加先进的教学设施,特别要加强新闻专业实验室的建设。
系资料室图书资料与音像资料也要进一步充实,并要加强管理与服务,充分提高资料利用率。
3、学科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
要改变学科力量不均衡的状况。
力量强的学科要保持原有优势并力求有进一步发展,力量弱的学科要采取积极措施,整合组织队伍,迎头赶上。
为了适应学
校整体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要对有希望上层次促发展的学科特别予以培植,使之成为真正能够带动学校整体发展的领先学科。
4、科研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今后学科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学科的学术实力,不能让科研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要增强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教师科研积极性不高、投入精力不足、科研方向零散狭窄、科研成果质量较低的状况。
力争多出成果,出大成果,以适应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
三、目标与任务
我系“十一五”科研工作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生命,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将我系建设成为学校内居于相对领先地位、有影响的教学系。
(一)学科专业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根据市场导向对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进行内部改造,分别设置高级文秘、播音与主持专业方向,做精做活对外汉语专业。
确保汉语言文学专业申报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新闻学专业在2006年获得文学学士授予权,对外汉语专业在2007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授予权。
2、加强学科建设
力争中国现当代文学遴选为省级重点学科;争取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语言学遴选为学校“十一五”重点学科。
中国现当代文学和汉语语言学依序先后开展申报硕士点的筹备工作,争取在本计划实行末期中国现当代文学获得文学硕士学位
授予权。
(二)师资队伍建设
至2010年,我系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达80%,其中博士5人以上。
教授、副教授达60%。
新增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2-3人,新增校级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
大力引进新闻学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增强教学力量。
青年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者要占100%。
(三)办学总体规模
至2010年,我系本科、专科2个层次,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对外汉语3个本科专业及汉语言文学教育1个专科专业的全日制在校生达1800人,其中本科生1700人,专科生100人。
(四)教学科研条件
生均教学科研实验实践设备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图书资料基本满足教学需要,教学实习、实训基地要更加完善。
各学科尤其是重点学科拥有充足的图书、设备、经费和场地。
(五)科学研究水平
取得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学科理论研究成果,到2010年力争全系年平均发表论文80篇以上,其中核心期刊年平均发表20篇以上,累计完成8项省厅级以上课题研究,力争成功申报1项国家级课题,获得5项省级以上科研成果、教改成果奖项,全系整体科研实力有明显提升,居于学校文科系的前列。
四、措施
(一)培养引进人才,建设师资队伍
学科建设以人才为第一要务,要坚持以培养与引进并重,提高学科专业队伍
的建设。
特别注意高学历、高职称可以担负学科领头任务的高素质教师的引进和新闻学专业毕业研究生的引进。
敦促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积极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二)整合教学资源,推进综合创新
与学校内物理、计算机、美术、音乐等专业配合,探讨专业间的合作渠道,共享教学资源,通过综合创新的尝试与实践,开设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新课程,以充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三)组成学科团队,加强科研攻关
充分发挥郭沫若研究室、苏轼研究室、语言研究室的科研管理作用,根据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相互间的联系,组织好教师之间的科研分工和配合,实行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组成方向不同的科研团队,积极开展与方向相宜的课题研究,充分发挥集体力量的优势,力争取得突出的科研成果。
同时,以教师的科研带动学生的科研,加强对学生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养成进行科研活动的良好素质。
(四)完善奖励制度,全面提高质量
进一步完善系科研奖励资助办法,合理安排系科研奖励基金,利用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和系自筹经费,积极资助教师在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在高级别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鼓励教师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五)加强学术交流,积极申报奖励。
有计划、有目的地聘请专家学者来我系讲学,以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并组织教师积极申报各级科研和教改成果奖励。
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
二00五年十月十五日
附表:
2006—2010年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