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数学:二、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二、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二、认识图形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二、认识图形

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Second, recognize the graph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二、认识图形

教材说明:本教案资料适用于小学二年级数学科目,主要用途为训练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用数字去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使得在能严谨地思考,并有更多良好的解决方法,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和提高。内容

已根据教材主题进行配套式编写,可直接修改调整或者打印成为纸质版本进行教学

使用。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8~29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3在他人的帮助与鼓励下,能积极地参与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

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

实验情况,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相对边。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

学生这样折:

正方形的4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4个角完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4个角都相等。

(3)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

而正方形的4条边都占相同的格,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4条边都相等。

……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

长方形边:有4条边,对边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条边都相等

角:4个角都是直角

四、巩固拓展

1拼图游戏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

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2运用探索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1)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对于(2)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3)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1个长方形和1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

(4)中有()个长方形,()个正方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

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策略的展示。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说。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页例1、例2及第33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景,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感受平行四边形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及与长方形的联系,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

二、自主探索

1认识平行四边形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如果没有多媒体,可以展示挂图或举例)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学生交流后,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性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2、3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1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2、3、4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5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32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cai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

学具:学具袋。

教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达到激发兴趣、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

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一年级数学图形的认识拼一拼

第二节拼一拼 一、学前准备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 2. 通过拼一拼、摆一摆,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三)教学难点:感知所学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用具:课件、各种平面图形的图片;学具袋中的平面图形。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课件出示:让学生说出几种平面图形的名称。 2、点明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平面图形来拼组。 (二)折一折 1.长方形边的特征: (1)将手中准备好的长方形对折,你是怎么对折的? (2)学生交流汇报:有左右对折与上下对折的。你有什么新发现? (3)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对折,上下两条边能完全重合,左右两条边也能完全重合。 同时教师指出:上下两条边是一组对边,左右两条边也是一组对边。 (4)板书归纳:长方形对边相等。 2.正方形边的特征:

(1)猜测:观察一下手中的正方形,猜测一下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可能会有学生说:对 边相等,也可能会有学生说:所有的边长都相等。 (2)讨论:我们怎么去证明你的猜测呢?学生可能会说:用尺子量,也可能会说:通过对折来 证明。 (3)验证:让学生通过对折的方法来证明正方形各边的关系。 (4)汇报;通过上下对折,左右对折证明对边相等;通过对角线对折证明邻边也相等。 (5)板书归纳: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二)拼一拼: 1.引导探究长方形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能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拼组; (3)展示学生的拼法:一种是将长边对接,一种是将短边对接。 (4)为什么有的同学能拼出正方形,而有的同学却不能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说明。 (5)小结:通过引导,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后面学生的自主探究做必要的的方法铺垫。 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所拼成的图形。 (4)议一议:至少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更大的正方形? 3.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 (1)讨论:你和同桌准备拼一个什么图形?要用几个三角形? (2)合作:同桌合作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拼成你想拼成的图形? (3)汇报:每桌派代表说一说你们拼成什么图形。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认识图形

新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认识角》教学设计教案第六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P62~64认识角 教学目的: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七、认识图形)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学生独立观察找“角”,教师请同学到电脑前指“角”。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 (二)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三)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学生自己试着画“角”,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2.教师示范(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生1:“角”是尖尖的。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大家知道了“角”各部分的名称,一会儿看看谁会用。(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2)画“角”师: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画一个“角”。(教师指着黑板说)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教师边说边点)它就是“角”的——顶点。(教师故意停顿,请同学回答,强化学生对名称的记忆。)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教师仍然停顿,请同学回忆并说出名称)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在学生说出“角”各部分名称的同时,教师板书)师:请同学观察,

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测试题(1)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每道小题12分共24分) 1. 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 画出√或×. 2. 下面哪几个图形是直角?是的画√, 不是画×. 二、填空 题(1-2每题12分, 第3小题16分, 第4小题24分, 共64分)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里. 3. 下面图形中有()直角.

4. 数一数下图有()个正方形, 有()个长方形, 有()个直角. 三、其它题( 12分) 从指定的一点起, 画一个角, 并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判断题( 18分) 用三角板量一量, 下面哪个角是直角, 在()里画√, 哪个不是画×. 二、填空题(第1小题10分, 2-5每题18分, 共82分) 1. 量一量下面的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在()里标出. 2. 在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3. 下面的图形里有几个直角?

4. 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加线后的图形中有()个直角 5.下图中( )个直角

二年级第一学期数学《角的认识》检测试题 一、我会填。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个直角,两块手帕有()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角。 4、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二、我能做好。 1、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是角的在□里画√,不是的画×。 ()()()()()()2、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是直角,是直角的画△,不是直角的画○。 □□□□□ 3、用三角板比比下面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大的画△,小的画○。 □□□□ 三、我会数。数一数,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角,填在()里。 ()()()()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 教案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 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 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 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板书名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板书课题),这四个图形 都是平面图形。 三、多层练习、巩固提高 1. 想象印证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 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 《理解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个单元 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理解平 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 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理解并辨认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水平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点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使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 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二、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表 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点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三、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 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学生尝试说说理解的图形名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理解这些平面图形。 (板书:理解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理解 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理解。)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 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多边形 教学内容:苏教版第三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建立边的概念,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通过对图形的找一找、搭一搭、围一围、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在比较中逐步清晰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图形。 呈现: 1.第一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 要求1:其中有一个图形,和其他的都不一样,你能找到它吗?并说一说什么地方不一样。学生找出: 揭示:其他图形都围起来了,这个图形没有围起来。 2.第二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的线都是直的,这个图形有一条线是弯的。 揭示:直的线曲的线直线图形曲线图形 3.第三次找与众不同的图形。(要求同上) 学生找出: 理由:其他图形都有4条边(4个角),这个图形只有3条边(3个角)。 揭示:三边形(三角形)、四边形4.这些四边形中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 认识一般四边形。 揭示:四边形家族里除了有我们已经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还有其它的四边形。 总结:刚才,找出了与众的三角形。看的是什么? 揭示:边角科学家在研究图形的时候,都要研究图形的边和角,看看他们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 5.进一步清晰边的概念 这个长方形上边在哪里呀?看一看,摸一摸,你觉得边是怎么样的? 直直的,平平的。 数一数,长方形、正方形有几条边? 6.画一画: 如果要在纸上画一个四边形,要画出几条边呢?在白纸上任意地画一个四边形。 交流。选择任意四边形呈现。 提问:这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旋转一下再问:那现在是四边形吗?为什么? 7.找四边形。 8.再次分类,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剩下的图形再次分类:你为什么这样分?(板书:5条边。6条边) 分别取个名字。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8《认识图形(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分类、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从实物抽象 到抽象,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 难点: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生活中的实际物体、积木、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分一分,将形状相同的物品分在一类。 师:小朋友们,村长给姐姐布置了一个小任务,让她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姐姐想让你们帮帮她的忙,你们可以吗? (PPT上出示文具盒、水瓶、书本、足球、骰子、可乐罐等立体图形) 师:我们先来看文具盒,你们发现了什么物品和文具盒形状相同吗? 生:纸巾盒、肥皂盒…… 师:同学们真厉害,那哪个是和魔方形状相同呢? 生:墨水盒、骰子…… 师:剩下的这些物品还能进行分类吗? 生:能!水杯、可乐瓶、茶叶罐是一类。足球、乒乓球是一类。

师:同学们找得又快又准确,让我们一起鼓励一下自己。 生:棒棒棒,我真棒。 师: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课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27min) 1.说一说(10min) 学生找出形状相同的物品,并简单说出这些物体的特征。教师总结,出示一般模型,揭示其名称。并让学生说说身边还有哪些相同的物体。教师PPT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师:我们帮姐姐完成了村长布置的任务。那老师现在想让你们帮老师一个忙,你们可以吗? 生:可以! 师: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物品,看看它们有什么特征。小组之间一起说一说。 PPT上演示从实际物品抽象为一般模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画法,再给出图形名称。 师:老师觉得这两个物体是一样的啊(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什么它们的名字不同呢?有聪明的小朋友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吗? 生:正方体的六个面是一样的,长方体则不是。 师:这位同学真是火眼金睛啊,这都被你发现了,真厉害! 2.玩一玩(3min) 在玩一玩的活动中巩固立体图形的特征。如:圆柱、球易滚动,球能在地面上转动;而长方体、正方体不易滚动,只能推动;圆柱的上下两个面都是平面,侧面是曲面;球的表面是曲面。 师:翻开35页,看做一做里面的四位小朋友在做些什么,你们学着他们的样子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这些图形,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圆柱和球比较容易滚动,而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桌子上推着比较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二)教案

认识图形二教案 单元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辩论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间的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教学要求,既不能在上学期的基础上简单重复,又要能拔高教学要求,上学期在认识物体和图形时,也有拼摆,但那时只是用所学的形状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图案和事物,使学生加深对所学图形的认识,从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同时体会图形的显著特征。而本单元“图形的拼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体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单元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单元难点:初步感知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单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课时:认识图形(1) 教学内容:认识图形(1) 教学目标: 1、通过直观使学生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和边的特点。 2、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能辨别、区分这两种图形。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与判断。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长方形,请学生说一说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两条长边相等,两条短边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请学生说一说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四条边长度都相等) 二、新课。 1、拿出每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正方纸,师生共同操作。 (1)引导学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对折,边要对齐,看上下两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两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对折,方法同上。然后把正方形纸的两个斜对着的角对齐,折后观察折痕两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继续对折一次,观察折出的几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条边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结论)(2)用长方形纸折一折,看一看长方形的边长怎么样。 要求学生先思考:怎样折长方形的纸,就能使分成的两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后,自己动手折一折,以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再翻开课本进行核对。 (3)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已有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使学生更深入直观认识平面图 形,体会这些图形间的关系。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五种图形。 教学难点 通过折和拼感受图形间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说一说这些物体的面是哪些你认识的图形。(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 生1:我准备用印泥…… 生2:我用水彩笔…… ……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和长方形。 师:小朋友面目全非了不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出物体的一个面,像这样把物体的一平平的面表示成一平平的图形,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 2、认一认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生:……(师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板书这几种名称)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了,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呢? 生1:长方形和正方天花乱坠有四个角,三角形有三个角,圆没有角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形的认识(二)

《认识图形(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平面图形 初稿:洪志秋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校统稿:齐胜利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例1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找等活动,使学生能直观地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和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经历观察、比较,描画活动过程中,让学生感悟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丰富学生的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4.在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体会到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探求新知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拓”出面、借助“拓”出的面认识平面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积木、立体图形物体和平面图形卡片、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课件呈现主题图:小朋友,你们喜欢搭积木吗? (二)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们都分别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从学生平时喜欢的积木入手,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知的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认识平面图形 (一)师生互动: 1.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学生动手操作,利用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本子上描、画、印、拓出各种平面图形,小组交流自己画图的过程与方法。 3.点明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二)认识长方形 1.课件呈现长方形:你是从哪一种形状的物体得到这种图形的? 2.让学生在长方体物体上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 3.谁能帮这样的图形取个名呢?板书:长方形。 (三)认识正方形和圆 (1)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物体的面画出来的?在这些物体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处板书:正方形、圆) (2)在初步认识新知的基础上,说说自己生活中见过的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课本P2~P3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上个学期学生学习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直接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把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编排在平面图形之前,这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 单元教学目标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 图形,能正确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能直观地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平面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 切联系。 3、经历观察、比较、描画的过程,从中感受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 形的区别。 第一课时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学内容:课本P2~P3,P5 教材分析: 重点:重点: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难点:建立平面图形的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感知熟悉的物体时,首先注意的就是物体的形状。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对形状等外部特征鲜明的物体,总是表现出强烈的认知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这些常见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了解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组合作开放型的学习环境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敢于创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 复习立体图形。 2. 启发学生动手操作,用学具摞出“体”。 二、以旧引新、导入新课 1. 放手让学生独立学习、观察书上第三、四幅例图,并仿照图用正方体、三棱柱体学具在纸上描出正方形、三角形。 问:(1)你刚才从书上第三、四幅图中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做的(2)摸一摸描在纸上的正方形、三角形,感觉怎样 小组讨论:体与面的区别。 2.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几个新朋友(根据学生回答,在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认识图形 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生找后口述 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 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二、自主探索 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用纸折角 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学生画角 练习 课后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 三角(实用文本)

小学数学标准教材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文本) Mathematics is the door and key to science. Learning mathematics is a very important measure to make yourself rational.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三角(实用 文本) 课题:三角形圆形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三角形、圆的形状和名称;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能辨认和区别出这两种图形. 2.使学生初步建立起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统计思想.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机器人图图的带领下来到了图形国,那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图形国里到底有什么宝藏呢?今天我们就继续跟着图图去游览图形国. 二、讲授新课. 1、初步认识三角形(继续演示动画“认识图形”). (1)学生举例.还有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的? (2)教师出示红领巾.问:红领巾的面是什么形状的?再拿出三角板、七巧板,问:它们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小结:这些大大小小不同的形状,都可以用这样一个图形表示“△”(画三角形),问:这叫什么形?(板书三角形)(3)数一数三角形有几条边?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三生在前,学生分三组用三种不同长度的小棒)摆后问:这三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归纳:从上边用小棒摆三角形来看,三角形的三条边不一定是同样长的.因此三角形的形状也不一定是一样的. (4)反馈练习,请说出几号图形是三角形.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2020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1. 连一连。 2. 小明向前走了3米,是______现象。(用“平移”或者“旋转”作答) 3. 下面几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填序号) 4. 观察物体。请你连一连,下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5. 数字和汉字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朋友”,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一些有对称现象的数字和汉字,请按要求写一写。 ①8 10 3 30 66 38 88 99 找出是轴对称图形的数字:______。 ②田具平字开图合 找出是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

6. 长方形有哪几个,正方形有哪几个,平行四边形有哪几个。 7. 写出时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12小时制) ______时 ______时 ______时 8. 如图。这两个正方形是同样大小的,在正方形内都画两条线。 ① 9. 知道长方形相邻两条边的长度,那么也______知道其他两条边的长度。 10. 下面图形中,哪个的正方形比较多。 11. 平行四边形的四个角一定不是直角 12. 请你写出两个可以看成轴对称图形的汉字:______、______。

13. 这个图形一共有( )个正方形。 A .4 B .5 14. 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现象的是()。 A .水车的转动 B .气球升空的运动 C .电梯的上下移动 D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升或下降 15. 下图中左边的飞机通过平移可以与下面的()号飞机重合。 A . B . C . D . 16. 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

17. 下边哪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哪一个图形是长方形 18. 画一个正方形 19. 长方形的较长边是长,较短的边是宽,正方形的四条边就叫长宽。 20. 这些美丽的图案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21. 填空。 角是由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围成的,它的大小与______有关,与______无关。 22. 把平行四边形涂上红色。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1. 下面()的运动是平移。 A .旋转的呼拉圈 B .电风扇的扇叶转动 C .拨珠子 2. 我们的数学书是: A .长方形 B .正方形 C .平行四边形 3. 时针的运动是______现象,打针时针管的推动是______现象。 4. 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一条直线,使它分别增加3个直角和4个直角。 5. 用放大镜观察角时,发现角变大。(判断对错) 6. 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单位:厘米) ①______ ②______ ③______ ④______ ⑤______ 7. 填一填。 (1)长方形有______条边,对边______,有______个角,每个角都是______角。 (2)正方形有______条边,每条边的边长都______.有______个角,每个角都是______角。 8. 把下面图形的编号填在合适的圈内。

9. 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__。(用”相等"或者"不相等"作答) 10.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 )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11. 下面的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 ______ ______ ______ 12. 量一量,填一填(取整厘米数)

①______ ②______ 13. 数一数有几个长方形。 14. 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______角。 15. 看图,看看有多少个三角形。(复合出的图形也算) ______ 个 16. 原地转圈是______现象。(用“平移”或者“旋转”作答) 17. 这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想一想,在横线上填上“<、>或=”。 每个小正方形面积______每个小三角形面积 18. 画一画,想一想: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图形教案 1、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拼图 3、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教学内容:教材100-103页 教学目的: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会自己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小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门,你们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生活中那些物体是长方形和正方形? 2、学生找后口述 3、你是怎样辨认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征?我们今天旧来讨论 板书课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小组动手实践,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教师指导方法,用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 3、跨组交流 三、合作交流 1、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2、教师整理并板书 4条边 4个直角 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相等 四、巩固拓展 课堂活动练习十四 课后记: 教学内容:103页——104页 教学目的:1、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2、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景,引入课题 1、出示:各种角,如红领巾黑板桌角等 问:你在生活中还见过什么角? 学生汇报 2、揭示课题 其实,在生活中,角到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角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 展示三个角 老师:观察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讨论,交流 学生汇报

2、组织研究 请用三角板比一比3个角,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比较探后交流 教师板书:比直角小比直角大 3、指导学生看书103-104 教师:通过看书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三、巩固提高 1、你能用手臂比出大小不同的直角锐角和钝角吗?2、用纸折角 3、用小棒摆角 四、尝试画角 同学们能比,能折,能摆这3种角了,你会画吗? 学生画角 五、练习 六、课后记 教学内容:教材105页 教学目的:1、认识平行四边行的特征 2、会辨认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一、创色情竟,引入新课 教师:课前同学门观察了楼梯扶手,防盗栏,篱笆等实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优秀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一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一年级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同时,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周围的事物。在参与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初步的小组合作意识,有一定的观察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等。 三.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体会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五.教学观点 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六.教学准备 立体图形、平面图形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生:答 师:再来看看,这种图形我们又叫做什么呢? (这是一种新的图形,这种图形我们叫它——三棱柱)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些图形的各个面是怎样的吗? 生:想 师:那请拿起的物体,用你们的小手去摸一摸其中的一个面。 学生摸模型 师:谁能告诉大家,你摸了之后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练习题试卷

()个角( )个直角 ( )个锐角 ( )个钝 角 认识图形 一、 填空题 1. 下面图形各有几个角, 在( )里填几. 2. 下面图形中哪些角是直角? 有几个, 填在 ( )里. ( ) 3、数一数下图有( )个正方形, 有( )个 4、在下面的图形里加一条线段, 把它分成一 长方形, 有( )个直角. 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1、一条红领巾有( )个角,一面国旗有( )个角。 2、一个长方形中有( )个直角,两块手帕有( )个直角。 3、三角板上有( )个角,其中最大的那个角是( )角,最小的角是( )角。 4、一个角是由( )个顶点和( )条边组成的。 5、请你给右图的角的各部分填上名称。 6、 7、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 (1) 一张正方形纸有4 个角,用剪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你有几种答案?画一画。 还剩( )个角 还剩( )个角 还剩( )个角 (2) 试一试,在下面的图形中画上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形达到下面的要求。 图中有6个直角。 图中有5个直角。 图中有4个直角。 图中有3个直角。

左边图中有()个直角。 有()个锐角,()个钝角 二、选择题 1、三角板上的直角与黑板上的直角比( ) (1)黑板的直角大(2)三角板的直角小(3)两个一样大 2、把一个角放在放大10倍的放大镜下观察,这个角的大小会()。 (1)扩大10倍(2)大小不变(3)缩小10倍 三、我会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直角是角中最大的角。() 2、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黑板上的直角一样大,所有的直角一样大。() 3、角有3个顶点和3条边。() 4、直角没有顶点。() 5、扇子有3个角。() 6、直角不是角。() 7、一个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8、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9、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角就大,角的两得边张开得小,角就小。() 10、小刚身高125厘米。() 11、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最大的一个角是直角。() 四、在方格纸里分别画一个直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238+254= 582-326= 300-181=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2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2 1.在一个正方形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铅笔涂上颜色,再填一填是什么图形。 剩下的是()剩下的是()剩下的是() 2.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铅笔涂上颜色。 剩下的是五边形剩下的是四边形剩下的是三角形 3.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 剩下的是()剩下的是()剩下的是() 4.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铅笔涂上颜色。 剩下的是四边形剩下的是三角形剩下的是五边形 四个三角形 两个五边形两个四边形两个四边形两个五边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注意:1、2、3、4、8、9题的意思是一样的。) 8.在一个长方形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铅笔涂上颜色,再填一填是什么图形。 剩下的是()剩下的是()剩下的是()9. 在一个平行四边形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可能是什么图形?请你画一画,并把剩下的图形用铅笔涂上颜色,再填一填是什么图形。 剩下的是()剩下的是()剩下的是()9.把下面的图形按要求分成两个图形。 (1)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两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三个三角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

11.在点子图上画出一个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认识图形(一)教案

四、认识图形(一)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了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探究新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2)小组汇报分的情况。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可能分出以下几组,一组是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如教材第34页) 2、摸一摸,感知特征。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集体交流。 通过摸、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长方体是长长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方方的,也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乎乎的。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1)实物画出图形。 (2)记忆想象。 ①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②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说一个学生想一个) ③让学生闭上眼睛摸出老师说的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④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老师给他的一种实物,让学生摸并判断它的形状。 ⑤出示位置、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⑥区别、辨认长方体和正方体。 男生闭眼,老师同时移动长方体和正方体,让男生说说哪个动了,哪个没动。男生可能回答;长方体在动,正方体没动。这时女生证明,长方体、正方体都在动。从这个活动中让学生感知长方体的面不一样,有时大,有时小。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相同,都一样大。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练一练 1、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1题。 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圆柱和球,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能前后滚动,球可以随意滚动,而长方体不能滚动,只能平移。 2、教材第35页“做一做”的第2题。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组一人说物体的形状,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2)还可以老师说物体的形状,学生摸。 3、练习八的第1题。 让学生首先说出实物图的形状,再与下面的图形相连,老师巡视,并集体订正。 四、作业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