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安全体系结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说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实现了人类与计算机的直接对话,同时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交,那么物联网技术的诞生和发展就在某种程度上完成了人类与物体交流、物体互相交流的场景需求。物联网普遍被人接受的概念由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提出,无处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已经到来,通过生活中熟悉的用品嵌入各种信息收发装置,人们将感受与传统通信交流方式不一样的交流渠道。简而言之,物联网就是物体与物体相互连接的互联网,它以互联网为根基并与传感网、移动通信等网络进行有机融合,并加以拓展与深化。物联网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 物联网安全理论基础

1.1 物联网的安全需求与特征

当今物联网安全机制缺乏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感知层的节点受到能力

准化工作尚未完成

能统一标准

破坏、恶意手动攻击等都对物联网感知工作的安全造成威胁目前的通信网络是人类个体作为终端进行设计的

及物联网中的感知节点

种程度上也增加了通信的安全风险

造成网络资源抢占

需求量的增加也会造成传输资源的不必要消耗

RFID技术为例,由于RFID应用的广泛性,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一个社会热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乃至将来,RFID标签将存储越来承担越来越多的使命,其安全事故的危害也会而不再是无足轻重。RFID系统中电子标签固有的

能量有限性和对读写操作的速度和性能上的要

RFID系统中实现安全的难度,同时还需要我

、认证流程和密钥管理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与常规的信息系统相同,攻击RFID系统的手段与网络攻击手一般包括被动、主动、物理、内部人员和软/硬件配1.3.3

问题直接面向物联网用户群体

全问题

计算机取证等其他技术需求和相关的信息安全技术

存储分享

智能通过自动处理技术实现

而非自动处理技术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0.250.30.350.40.450.50.55

WLPH

图13 补偿后A 相的电压与电流

结 语

(上接第6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