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结晶退火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带再结晶退火原理
一、钢的冷塑性变形
不经加热在常温下的钢经轧制、拉拔、挤压等工艺,产生不能恢复原形状和尺寸的变形。说明钢所受的加工压力大于钢的弹性极限,引起了钢的塑性变形,这一过程叫钢的冷塑性变形。
1. 组织结构的变化。钢在轧制时,尺寸和外形的变化是内部晶粒变形的总和,在轧制过程中,各个晶粒顺着轧制方面伸长压扁破碎形成纤维状,变形程度很大时,在破碎和拉长的晶粒内部出现了许多极细小的碎块,通常称这种结构为亚结构,这种晶粒称为亚晶粒。
2. 内部应力。在金属材料的冷塑性变形中,各种因素导致变形不均匀,使变形时所施加的能量中有10%~15%的比例以弹性能的形式保留在金属内部。其具体形式就是金属中的弹性畸变和内应力。
3. 冷塑性变形与变形组织。在冷塑性变形中,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各晶粒的取向大致趋于一致,这种由于变形的结果而使晶粒具有择优取向的组织,叫变形结构。例:带钢经压下率20%左右的冷轧后的晶粒组织被延伸和硬化,抗拉强度高达680mpa以上,而产品标准要求260~350mpa,这样的带钢几乎不能进行任何进一步加工形成,与产品要求完全不符,为此必须适当调整晶粒的结构以恢复所需的塑性,得到标准要求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成形性。
二、冷轧钢板的再结晶退火。
经冷塑性变形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经保温后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再结晶退火。
冷轧后金属内部组织产生晶粒拉长破碎和晶体缺陷大量存在的现象,有向稳定组织自发转化的趋势,然而在高温下,金属的原子动能小,扩散能力差,扩散速度慢。这种自发倾向无法实现,必须施加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就是将带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原子能量发生变化。
随着温度升高组织和性能的变化分三个阶段: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
1. 回复。当加热温度升高时,冷变形金属中微观内应力显著降低,但强度硬度变化不大,塑性和韧性稍有上升,显微组织无显著变化,新的晶粒没有出现,这种变化叫回复。例:从室温到400℃,带钢内部的组织无显著变化,轧制过程被拉长的晶粒刚刚获得恢复,尚未形成再结晶。
2.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加热到较高温度时,将形成一些与变形晶粒不同的和内部缺陷较少的等轴小晶粒,这些小晶粒不断向周围的变形金属扩大,直到金属的冷变形组织完全消失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再结晶。带钢从400℃加热到723℃以下区间就是再结晶形成阶段,因而这个温度区间加热速度必须加以控制。
3. 晶粒长大。再结晶完成后,温度继续升高或延长保温时间,晶粒会继续长大。晶粒长大也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使晶界减少,能量降低,组织变得稳定。
4. 碳的析出。碳钢加热以后冷却时,碳在铁素体内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下降而下降。因而不断有饱和碳析出,但析出的速度较慢,如果在300℃左右快速冷却到室温,就有过饱和的碳留在铁素体内,在室温下继续从铁素体中析出,使硬度上升,产生时效硬化。故在320左右必须缓冷,使用碳充分从铁素体内析出。从600℃冷却到320℃所需得时间叫有效冷却时间。为了从高温到常温的时间最短,而使碳尽可能析出,采用先快冷到过时效温度以下,使碳在铁素体内达到过饱和,而在过时效温度内保温,让碳析出,然后再次快速冷却到常温。
三、再结晶退火工艺的选择
1. 再结晶退火温度。冷轧时的变形程度越大,则内应力越高,愈处于不稳定状态,再结晶温度越低;材料的含碳量和磷硫杂质越高,再结晶温度越高;加热速度越快,再结晶温度越高。
2. 过时效温度。过时效温度过高,使二次快冷后的铁素体内的碳过多,材料仍有时效硬
化现象;过时效温度太低,则碳的能量不够,析出的时间太长。一般选用350~450℃,保温20~300s左右,不同的钢种选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