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与再结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结晶退火后的组织
一、退火孪晶 退火孪晶:再结晶退火后出现的孪晶。(参见 P209图5.64) (通常,某些面心立方金属和合金如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和奥氏 体不锈钢等,经冷变形和再结晶退火后,晶粒中会出现退火孪晶。) 典型形态:晶界交角处的退火孪晶;贯穿晶粒的完整退火孪晶;一端 终止于晶内的不完整退火李晶。 形成机制:再结晶过程中,当晶粒通过晶界移动而生长时因晶界迁移 出现层错而形成。 二、再结晶织构 再结晶织构:具有变形织构的金属,经再结晶后形成的新晶粒若仍具 有择优取向,称为再结晶织构(再结晶退火后形成的织构)。 织构类型:与原有的织构相一致;原有织构消失而代之以新的织构; 原有织构消失不再形成新的织构。 形成机制:择优形核(晶界弓出、亚晶界迁移再结晶形核而沿袭形变 织构);择优生长(特殊位向的再结晶晶核快速长大形成新织构)。
三、 回复退火的应用 去应力退火:降低应力(保持加工硬化效果),防止工件变形、开裂, 提高耐蚀性。
第三节 再结晶
一、再结晶驱动力 冷变形金属经回复后未被释放的储存能。 二、再结晶过程 再结晶是一种形核和长大过程,即通过在变形组 织的基体上产生新的无畸变再结晶晶核,并通过逐渐 长大形成等轴晶粒,从而取代全部变形组织的过程。 1.形核 a.晶界弓出形核机制:对变形程度较小(<20%) 的金属,再结晶核心多以晶界弓出方式形成,即应变 诱导晶界移动,晶核伸向小位错胞晶粒内 ( 畸变能较 高区域、亚晶粒小的方向)。 b.亚晶形核机制:一般在大变形度下发生。 以亚晶为再结晶核心,形核机制可分为以下两种: ①亚晶合并机制:亚晶间亚晶界消失,亚晶粗化。 ②亚晶界迁移机制:亚晶界移动吞并相邻形变基体。 2.长大 驱动力:畸变能差。 方式:晶核借界面的移动向周围畸变晶粒扩展 , 至新 晶粒相互接触。 注:再结晶不是相变过程!!
五、影响再结晶的因素 1.退火温度:加热温度越高,再结晶速度越快。 2.变形量:冷变形量越大,储存能量越高,再结晶驱动力越大,故 再结晶温度越低,再结晶速度越快;但随变形量增大到一定程度, 再结晶温度则趋于稳定,而变形量低于一定值,再结晶不能进行。 3.原始晶粒尺寸:晶粒越细小,变形抗力越高,再结晶驱动力越大; 晶粒越细小,晶界越多,有利于形核,这都会降低再结晶温度, 从而加快再结晶。 4. 微量溶质元素:阻碍位错和晶界的运动,提高再结晶温度,不 利于再结晶。 5.分散相粒子:取决于第二相粒子的大小和分布。间距和直径都较 大(一般> 1μm)时,使位错在粒子附近塞积,提高畸变能和变 形抗力,并可作为形核核心,促进再结晶 , 如:钢中的 MnO 夹杂物 可作为再结晶 形核核心;直径和间距很小时,虽也提高畸变能和变 形抗力,但阻碍晶界迁移,从而阻碍再结晶(形核和长大),如: 钢中加入Nb、V形成尺寸很小(<100nm)的化合物NbC、VC等,会 抑制再结晶形核。
金属热加工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第五节 金属的热变形
四、热加工后的组织与性能 a.改善铸锭组织,焊合气孔、破碎碳化物、细化晶粒(铸态树 枝晶-均匀细小等轴晶)、降低偏析;提高强度、塑性、韧性。 b.形成纤维组织(加工流线)P214图5.72 组织特征:枝晶、偏析、夹杂物沿变形方向呈纤维状分布。 性能:各向异性,沿流线方向塑性和韧性明显提高。 c.形成带状组织 P214图5.73 形成:热加工时两相合金沿变形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或 带状偏析被拉长而冷却时因偏析区成分不同转变成不同组织。 影响:各向异性,类似于流线组织。 消除:避免在两相区变形、减少夹杂元素含量、采用高温扩 散退火或正火处理。 五、热加工的优点 a.可持续大变形量加工; b.动力消耗小; c.提高材料质量和性能(例:吊钩的锻造加工)。
第八章 回复与再结晶
冷变形后材料经重新加热进行退火之后, 其组织和性能会发生变化。观察在不同加热温 度下变化的特点,可将冷变形金属加热退火过 程分为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三个阶段。回 复是指新的无畸变晶粒出现之前所产生的亚结 构和性能变化的阶段;再结晶是指出现无畸变 的等轴新晶粒逐步取代变形晶粒的过程;晶粒 长大是指再结晶结束之后晶粒的继续长大。了 解这些过程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对于改善和控 制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影响晶粒长大的因素
(1)温度:温度越高,晶界易迁移,晶粒长大速度加 快,晶粒易粗化(图5.58)。 (2)分散相粒子 :第二相粒子阻碍晶界迁移,降低晶 粒长大速率。 一般,晶粒稳定尺寸 d和第二相质点半径 r、体 积分数f的关系:
d=4r/3f
(3)微量杂质的存在 :“气团”钉扎晶界 ,不利于晶界 移动(图5.61)。 (4)晶粒位向差 :小角度晶界的界面能和扩散系数小 于大角度晶界,因而前者的移动速率低于后者。
二、 回复机制
1.低温回复(T=0.1-0.3Tm) 点缺陷运动:空位迁移至晶界、位错处而消失;空位与间隙原子 结合而消失; 空位聚集(空位群),然后崩塌成位错环而消失。 2.中温回复 (T=0.3-0.35Tm) 位错滑移:异号位错相遇而抵销、缠结位错重新排列,位错密度 降低。 3.高温回复(T>0.35Tm) 位错攀移(+滑移)→位错垂直排列(亚晶界)→多边化(亚晶 粒)→弹性畸变能降低。 多边化的条件:塑性变形使晶体点阵弯曲、滑移面上有塞积的同 号刃型位错、较高的加热温度使刃型位错产生攀移运动。
二、晶粒的异常长大 1.异常长大:少数再结晶晶粒的急剧长大现象(不连续长 大或二次再结晶)。 2.基本条件:正常晶粒长大过程被(第二分散相微粒、织 构等)强烈阻碍。 3.驱动力:界面能变化(不重新形核)。 4.机制:钉扎晶界的第二相溶于 基体;再结晶织构中位 向一致的晶粒的合并; 大晶粒吞并小晶粒。 5.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织构明显:各向异性,优化磁导率; 晶粒大小不均:性能不均; 晶粒粗大:降低强度和塑性、韧性, 提高表面粗糙度。
第一节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时的 组织与性能变化
一、 回复与再结晶的概念 回复:冷变形金属在低温加热时,其光学显微组织无可见变化,但其物 理、力学性能却部分恢复到冷变形以前的过程。 再结晶:冷变形金属被加热到适当温度时,在变形组织内部新的无畸变 的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变形晶粒,而使形变强化效应完全消除的过程。 二 、显微组织变化(示意图) 回复阶段:显微组织仍为变形晶粒(纤维状),形态无可见变化; 再结晶阶段:变形晶粒通过形核长大,逐渐转变为新的无畸变等轴晶粒。 晶粒长大阶段:晶界移动、晶粒粗化,达到相对稳定的形状和尺寸。
三种再结晶形核方式的示意图
三、再结晶动力学 再结晶是一种热激活过程,再结晶速度v与温度T的关系:
v再 Ae
QR RT
式中:QR为再结晶激活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A为比例系数。
wk.baidu.com
因再结晶速度v与产生一定量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的时间t成反 Q 比,则: 1 RT
t Ae
R
而边取对数,得:
第五节 金属的热变形
一、金属的热加工 1.加工的分类 冷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加工过程。 (加工硬化)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加工过程。(加工硬化、回复、 再结晶) 2.热加工温度范围:T再<T热加工<T固-100~200℃。 温度 二 、动态回复与动态再结晶(P211) ↙温度、外力 ↓ 1.动态回复: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回复。(静态回复) 2.动态再结晶:在塑变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静态再结晶) 条件:在一定温度和应变率(加载速度)下变形。 特点:反复形核,有限长大,晶粒较细;包含亚晶粒, 位错密度较高,强度、硬度较高。 应用:采用低的变形终止温度、大的最终变形量、快的 冷却速度可获得细小的晶粒、优良的综合性能。
第五节 金属的热变形
三、金属热加工时的应力-应变曲线 特点: (1)曲线起始部分的加工硬化率随变形温度的提高和应 变率的降低而减小; (2)大于一定应变后,加工 硬化效应消失,出现不随应变 而增高的稳定状态的流变应力; (3)在某些情况下(低应变率),稳定态会 被应力随应变而周期性变化的 波动曲线所代替。 解释: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 (P211图5.67、P212图5.59)
六、再结晶后晶粒大小及其控制
晶粒大小-变形量关系图
1.变形量:存在临界变形量(一般约为2%-10%);在临界变形量以下, 不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不变;在临界变形量处,再结晶后晶粒 特别粗大(峰值),生产中应避免临界变形量;在临界变形量以 上,随变形量增大,再结晶后晶粒逐渐细化。(d∝(G/N)1/2) 2. 退火温度:退火温度提高,晶粒粗化;退火温度越高,临界变 形度越小,晶粒粗大。 3. 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越细小,再结晶驱动力越大,再结晶 温度越低,且形核位臵越多,使再结晶后晶粒细化。 七、再结晶的应用-再结晶退火 恢复变形能力、改善显微组织、消除各向异性、提高组织稳定性。
第二节
回复
一、回复动力学(P195) 1.加工硬化残留率与退火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回复是一种驰豫过程,金属在恒温下回复时,开始阶段性能恢复 速度快,这种特征通常可用一级反应方程来表达: dx/dt=-cx 式中:t为恒温下的加热时间;x为冷变形导致的性能增量经加热后 的残留分数;c为与材料和温度有关的比例常数。c值与温度的关系具 有典型的热激活过程的特点,可由著名的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方 程来描述: c=c0exp(-Q/RT) 回复方程:ln(x0/x)=c0texp(-Q/RT) 式中:x0 –原始加工硬化残留率; x-退火时加工硬化残留率; 问题:激活能 Q的确定方法? c0-比例常数;t-加热时间; T-加热温度。 2.动力学曲线特点 a.没有孕育期; b.开始回复速率快,随后变慢; c.长时间回复后,性能趋于一平衡值。温度↑,极限值↓,达到时间↓ d.预变形量↑ ,起始的 回复速率↑ ;晶粒尺寸↓ ,回复过程加快。
Q 1 1 ln ln A R t R T
因此,lnt与1/T之间呈线性关系。 特点及规律: 图5.53 有孕育期; 温度越高,变形量越大,孕育期 越短; 在体积分数为50%时速率达最大, 然后减慢。
四、再结晶温度及其影响因素 1. 再结晶温度:经严重冷变形(变形量 >70% )的金属或合金,在 1h 内 能够完成再结晶的(再结晶体积分数>95%)最低温度。 (一般,它与金属产生再结晶的实际温度是不一样的!) 理论上再结晶温度为冷变形金属开始进行再结晶的最低温度。可 以用金相法或硬度法测定(实际上再结晶温度不是个物理常数)。 2.经验公式: 高纯金属:T再=(0.25-0.35)Tm 工业纯金属:T再=(0.35-0.45)Tm 合金:T再=(0.4-0.9)Tm 注:再结晶退火温度一般比上述温度高100~200℃。 3.影响因素: 变形量越大,驱动力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图5.54); 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可能是溶质易于在位错和晶界处偏 聚、对位错运动和晶界迁移起阻碍作用而阻碍再结晶(表5.9); 加热速度太低(回复充分、储能减小、再结晶驱动力减小)或太 高(各温度下停留时间过短、扩散受抑制而难以再结晶形核与长大), 再结晶温度提高。
三、性能变化 1.力学性能(示意图) 回复阶段:强度、硬度略有下降,塑性略有提高。 再结晶阶段:强度、硬度明显下降,塑性明显提高。 晶粒长大阶段:强度、硬度继续下降 , 塑性继续提高, 粗化严重时下降。 2.物理性能 密度 : 在回复阶段变化不大,在再结晶阶段急剧升高; 电阻:电阻在回复阶段可明显下降(因点缺陷减少)。 3.内应力
第四节 晶粒长大
驱 动 力:界面能差(不是重新形核)。 长大方式:正常长大;异常长大(二次再结晶).
一、晶粒的正常长大 1. 正常长大:再结晶后的晶粒均匀 连续的长大。 2. 驱动力:界面能差。晶粒曲率半 径越小,界面能越高,驱动力越大。 ( 长大方向是指向曲折晶界的 曲率中心。) 3.晶粒的稳定形状: 晶界趋于平直; 晶界夹角趋于120℃; 二维坐标中晶粒边数 趋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