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哲学史名词解释
一阴阳:本义是指日照的相背,后用以指两种互相对立的气或世界上两种最基本的矛盾势力或属性.
二五行: 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 《尚书*洪范》对五行的特性作了说明, 周太史史伯提出了"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的命题".
三四端:孟子的用语,他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是仁,义,理,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是人的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孟子说明天赋道德和论证人性本善的根据.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正是由于"四德"是由"四端"发展而来,而"四端"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所以"仁义理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可见,孟子是一个先验道德论者.
四白马非马:公孙龙的用语,"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看到了"马"和"白马"两个概念的区别,但否认了两者的联系.这是他多元客观唯心主义世界观,是形而上学逻辑思想,否认概念之间的联系.
五参验韩非的用语, 强调必须考察认识, 言论与客观事物和规律是否符合, 才能确定是非, 只有比较各种言论,判断,才能确定哪种言论或判断是正确的.
六兼爱:兼爱学说是墨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基础的,也是以交相利为基本内容的. 墨子认为社会一切祸乱产生的根源在于人们之间不能相爱. 墨子将他的兼爱也称仁义,注重效果以利人作为具体内容的,体现其功利主义原则,反对孔子以恢复周礼为仁,以注重主观动机的忠怒为仁.君子小人都可以通过兼爱大道仁."兼"是"天下之大利" 所产生的根源,墨子主张"为彼犹为己也",冲破了旧的宗法关系,认为爱人不应有亲疏远近之"别".兼爱思想代表小生产者的要求,具有进步作用但所谓兼爱实际上也是主张所谓人类之爱的一种抽象形态,其根本出发点仍旧是从观念出发是不能实现的.
七三表法:墨子的用语,"古者圣王之事","百姓耳目之实","国家百姓人民之力",是墨子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立场出发,提出判断是非真伪的标准.1,有本之者,即以过去的间接经验作为衡量标准,2,有原之者,即以直接经验作为真理的标准,3,有用之者,即以社会政治的效果方面检验知识的真假和言论的好坏.
八坐忘:庄子认为:"堕肢体,黜聪明,离行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即彻底忘掉自己,从而消除物我对立,使自己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坐忘是庄子内向的修养方法,即使内心保持虚静,去掉一切情欲,消除物我对立,顺应自然,安于命运,这样就可以从一切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从而获得精神自由.
1、太初:天地未分前的混沌状态,其含义与太一、太极相近。

《庄子天地》“太:初有无,无有无名。

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

” 《庄子知北游》:“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太初。

”成玄英疏:“太初,道本也。

《白虎通义天地》“始起先有太” :初,然后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

”又引《易纬乾凿度》“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成玄英认为:“太,初始也,元气始萌,谓之太初,言其气广大,能为万物之始本,故名太初。

”孔颖达:“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


2、太易:宇宙形成过程中“未见气之前”的阶段。

与《易传》中的太极,《老子》中的“浑成”含义相近。

《列子天瑞》篇:“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天地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

太易者,未见气也。

“视之不见,” 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


《尚书洪范》五行说:《洪范》中说:“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它提出了人们所用的五材,“水” ” 以为首的五材排列
次序,以及五材的性质、作用,说明其和农业生产有关,但没有触及五行之间的内在联系。

3、和同:和,指不同东西和合和统一;同,指相同东西的简单相加或同一。

西周末史伯首先把和与同作为有差异而又有联系的一对范畴提出。

《国语郑语》“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俾同,尽乃弃矣。

”春秋时晏婴继承发挥之,认为五味相和,方能成为美羹,进而提出君臣关系应该和而不同:“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而去其否。

(”《左传昭公二十年》)孔子以和同推及人伦关系,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4、五行相杂说:西周末期太史史伯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这句话表达了单一的东西不可能组成大千世界的思想。

史伯还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所谓和,他说:“以他平他谓之和” ,即是不同的“实”之和合、统一,所谓“同” ,即指相同的实之简单相加或同一。

他反对“去和以取同” ,因为“若以同同,尽乃弃矣。

”另外,史伯还提出了一系列命题,接触道对立统一的思想,他从“和无味以调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