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管理在利用服务上新变化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管理在利用服务上的新变化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部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坚持宗旨意识,不断加强和完善自身服务职能,在服务思想、服务态度与服务理念等方面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初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服务模式。
关键词:改革开放档案管理新变化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档案管理的主要成就
我国是一个有着漫长封建历史的国家。古代档案保存以秘不示人、藏而不用或重藏轻用为特色。存史以资政,只为封建统治者公开,为封建专政服务。受此历史影响,新中国在成立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把档案馆的基本功能定位于社会记忆和知识存储,档案资料多处于保密封存状态。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上下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科学文化事业开始迎来了繁荣的春天。从此,我国的档案事业也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国家各级档案馆打破以往陈旧、僵化、狭隘的思维定势,开始由过去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向扩大开放转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到‘十一五’末,全国共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3154个;各级各类档案馆4077个,比“十五”末增长2%。馆藏档案39264万卷(件),比‘十一五’末增长39.9%。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利用者3000万人次,提供利用档案、资料8100万卷(件、册)。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总面积473.3万平方米,已公开现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接待利用者450万人次,
公开出版编研资料5050种、104000万字”。[1]特别是在档案的利用服务工作方面,进步变化尤其显著。目前,政府现行文件的公开被纳入了档案馆工作范围,各级国家档案馆已成为公民查阅利用政府公开信息的场所之一,使得档案馆的开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二、档案利用服务由过去的封闭保守逐步转变为扩大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二年,党中央顺应时代要求,为满足史学研究、撰写回忆录以及平反冤假错案等社会各界的迫切需求,决然作出了开放历史档案的决定,于1980年3月发布了《关于开放历史档案的几点意见》。“这是我国档案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开放档案,使档案馆真正开始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 [2] 在此之后,各级国家档案馆开始向社会公众开放历史档案,我国档案由此迈出了开放历史进程中的第一步。1985年国家档案局又进一步决定扩大档案开放的范围:从“历史档案”扩大到“自形成之日起满 30 年的档案”;1987年9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颁布实施。《档案法》的确立使档案的开放政策走向了法律化、规范化。从此,我国档案开放的力度逐年扩大,档案开放的种类逐年增多,档案开放的范围逐年扩展,并从根本上确立和拓展了档案馆开放资源、社会服务的功能。到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级综合档案馆依据1991年国家档案局发布的《各级国家档案馆开放档案办法》的规定,扩大开放了新中国建国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档案以及建国后的档案,使档案开放的内容不仅限于历史档
案,范围逐步扩大至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宗教,甚至休闲娱乐等各个方面。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政治民主、政务公开建设的不断推进,综合档案馆开放档案的步伐进一步加大。处在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市档案馆于2000年4月,率先成立了全国首家文档资料服务中心,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现行、半现行的文件资料信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带头和示范作用。2007年4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至此,在全国范围内各级档案馆先后竞相开始开展起了现行文件利用服务工作。
三、档案利用由被动服务逐步转变为主动服务
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档案和档案工作基本上是被当作政治工具,是为阶级斗争而服务的,档案的公共服务功能受到极大的抑制,作为档案保管利用机构的档案馆则成为政治机构的附庸,一味强调机要保密,主动为广大民众服务的意识十分淡薄。“档案工作人员固守‘等、靠、要’的思维方式,对读者缺乏人性化的关怀。体现在为读者服务上就是坐等读者上门,读者问什么就答什么,馆里有什么就提供什么。”[3]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不作为”行为方式。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党工作中心的转移,档案管理部门才开始打破过去陈旧、僵化、狭隘的思维定势,逐步摆脱“要用才去查找,需要才提供利用”的被动服务体制。1988年1月1日我国颁布实施《档案法》,《档案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
方各级各类档案馆,是集中管理档案的文化事业机构,负责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各分管范围内的档案。”[4]以法律的名义明确规定了档案馆作为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属性,廓清了人们以及档案管理者自身对于档案馆基本属性和社会功能的模糊认识,把为广大档案利用者提供服务确定为档案馆的基本职能之一。1990年11月19日国家档案局令第1号发布的《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第十条第三款又进一步明确规定中央和地方各级档案馆要“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
[5]由此,各级国家档案馆更进一步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不断强化主动服务意识,真正开始了档案利用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近年来,各级档案馆除做好传统形式的查档利用接待工作外,在主动服务方面尝试开展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服务方式和办法。譬如:推出全天候服务、“一站式”服务、绿色通道服务、电话查询、节假日预约查阅等许多人性化服务方式,不断拓宽主动服务的途径。一些有条件的档案馆还依托网络和电视广播等媒介,把已开放的档案信息送到千家万户、百姓身边。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关于印发《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2011年01月27日.
[2]周蕾.浅谈档案开放 30 年来档案馆功能的拓展[j].湖北
档案,2010,(7):17. [3]吴桂敏.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思路的理性
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8):2490.
[4][5]中国国家档案局网站 2007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