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
浅谈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摘要:现代汉语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极广,它作为熟语的一部分,在汉语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用简单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含义,渗透于中国人民的日常口语交际中,在日常交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惯用语形象简洁,在形式上以三音节为主。

因此文章主要论述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的特点及结构类型,以此深化自己对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的相关认识,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知识。

关键词:惯用语特点结构类型语义分析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独特的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极高,它同成语、歇后语、谚语等一样都属于熟语,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语言单位。

作为熟语的一部分,惯用语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活跃在人们的口语中。

無论是结构长度还是使用的频率、灵活度,惯用语都是和词最接近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一、惯用语在汉语词汇中的位置
现代汉语惯用语用词少而含义丰富收效大。

它不但能使语言变得生动、活泼、形象,而且能使表达含蓄丰富、语义幽默。

它结构简短精炼,运用灵活,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表达方式。

惯用语不但在日常口语中被频繁使用,而且在小说、戏剧、
曲艺里,甚至在官方政论、新闻报道中也都被普遍地应用着。

在日常生活交际中,一些惯用语日益地固定化。

于是人们就把这些惯用语当做现成的语言材料加以运用,不必临时组织语言就能脱口而出。

它多以比喻的方式获得修辞上的意义转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有表现力。

惯用语不论在结构上还是意义上都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凝固性,在稳定性和凝固性的基础上同时具有灵活性的特点,精炼简短的形式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

汉语惯用语广泛存在并运用于中国文化语言中。

在其他普通语言中,为了追求语言的形象生动性都要借助惯用语来表达,这种现象同样广泛存在于其他常用语言中。

惯用语是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人民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是极为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

惯用语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棱镜,它可以从多角度折射出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

对现代汉语惯用语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人民的价值取向。

二、惯用语的定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二百五”“白眼狼”“墙头草”等之类的词语。

这些词语的格式大都较固定,具有意义特定、形式短小、口语性强等特点,这就是现代汉语中的”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固定的词组,既有以三音节为主的固定格式,又有灵活多样的结构特点和强烈的修辞色彩。


用语生动活泼,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相当于一个词或词组,其意义往往不能简单地从字面上去推断,如“狗腿子”不能单从字面理解为“狗的腿”,它实际上是指坏人的帮凶。

三、惯用语的特点
从惯用语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其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语义特点
1.惯用语的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

通常是由一定的修辞手段形成惯用语的实际意义,常用来比喻一种事物或行为,表义精炼准确,如“吹鼓手”并不是指吹鼓的人,而是比喻鼓吹某事或吹捧别人的人。

2.惯用语绝大多数都是贬义的,使用时必须注意其褒贬色彩,如“小爬虫”比喻爱投机钻营品质很坏的人。

3.部分惯用语时代色彩很浓,生命力比成语较短,有些惯用语会逐渐被时代淘汰,如“黑五类”“大跃进”“洋插队”等富有时代特征的惯用语,在今天已基本淘汰而被新的惯用语所代替。

结构特点
1.惯用语是一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的固定短语,结
构相对固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在形式上为三个或三个以上音节,以动宾结构的三音节为主,如“变色龙”“软骨头”等,三字以上的如“打抱不平”“桃李满天下”等。

2.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

动宾结构的惯用语,其间可以依据表达的需要插入定语和补语。

有的惯用语既不能改变它的构成成分,也不能加进别的成分,这种惯用语更像一个词,如“巴不得”。

语体特征
1.惯用语比较短小,自然简明。

三音节惯用语只需要三个字就能组合出各种生动有趣的意思,如“糊涂虫”比喻不明事理的人。

2.在语体上,惯用语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感情色彩以贬义居多,如“妻管严”“夹生饭”等。

总而言之,含义简明、形象生动、通俗有趣,是惯用语的主要特点。

四、惯用语的结构类型
惯用语和熟语中的成语、歇后语、谚语等语言单位一样,都是按照一定的结构规律用词组织起来的,只是它的用词较少,语法结构比较简单。

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它格式的,其构成成分和内部关系都相对较固定。

结构类型主要有七类:联合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
构、偏正结构、连谓结构。

偏正结构分为“定中式”和“状中式”。

联合式
联合式惯用语基本由形容词构成,组成“形容词+形容词+形容词”的三字结构,三个形容词独立开来联系并不大,组合起来却意义独特。

例如:
老大难马大哈大老粗短平快
主谓式
主谓式惯用语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部分是被陈述的对象,后部分是用来陈述前部分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主谓式结构有三种:
1.“主语+谓语+宾语”格式,第二个动词后面必须带宾语。

例如:
鬼打墙狗吃屎驴打滚火上房
2.“主语+谓语”形式,这类惯用语的谓语大部分是由形容词充当的。

例如:
耳朵软眼窝浅脸皮厚嘴巴硬
3.“主语+谓语”形式,动词单独充当谓语成分,这类惯用语较少。

例如:
龙虎斗胡弥散
述宾式
汉语惯用语的结构多为述宾式。

述宾式惯用语也分前后两部分。

前部分表示动作、行为,后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和关联的对象。

前后两部分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

这类惯用语的谓语大多由动词充当,宾语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充当,主要有三种:
1.“谓语+宾语”形式,大多表现为“A+BC”式。

例如:
抬轿子打埋伏穿小鞋出洋相
2.“述补+宾语”形式,这类比较少见。

例如:
撕破脸抓破脸
3.“状语+谓语+宾语”形式,谓语前面有修饰或限制的成分。

例如:
乱弹琴活见鬼白磨牙
另外,惯用语的固定性是相对的,其结构形式在使用上具有一定自由度和靈活度。

这种特点主要表现在组合方式为动宾关系的惯用语上,其结构可以扩展,如:
碰钉子——碰了个钉子抓辫子——抓了你的辫子
开倒车——开历史的倒车打交道——打了几次交道
述补式
述补式惯用语也分两部分,前部分表示事物性质、状态或动作,后部分是补充说明前部分的,前后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
明和被补充说明的关系。

述补类惯用语的结构主要有两种:1.前部分中心词为动词,后部分补充说明前部分的动作。

例如:
吃不饱笑掉牙拉下水挂起来
2.前部分中心词为形容词,后部分补充说明前部分的性质状态。

例如:
矮半截冷半截
定中式
定中式属于偏正类惯用语。

偏正类惯用语的数量仅次于述宾式惯用语。

定中式惯用语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修饰后部分,后部分被修饰。

前后两部分之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定中式惯用语的结构是“定语+中心语”,主要有两种类型:1.后两个为双音节词,是惯用语的中心词,前一音节修饰后两个音节。

例如:
母老虎老狐狸丑小鸭
2.前两个为双音节词,后一个音节为中心词,受前两音节的修饰。

例如:
定心丸半边天墙头草
状中式
状中式同样属于偏正类。

和定中式惯用语一样,状中式也分两部分,前部分限制后部分,后部分被限制。

前后两部分之间是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

定中式惯用语的结构是“状语+中心语”,主要有两种类型:
1.中心词为动词,受前面状语的限制。

例如:
连锅端对着干靠边站
2.中心语为形容词,受前面状语的修饰。

例如:
满堂红一场空两面光
连谓式
连谓式是由两个谓词性成分组合在一起形成的,前后两个谓语围绕同一个名词。

连谓式惯用语的数量寥寥无几。

例如:没咒念没牙啃有戏看
综上可以看出,七种惯用语的结构分类很不均匀。

五、表示人的惯用语的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惯用语中有很多以人为表达和影射的对象,这些惯用语形式多样,有的以动物喻人,有的以植物喻人;有的贬义,有的褒义。

用语生动有趣,十分传神。

感情色彩
惯用语来自民间,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口头创造出来的,表意准确精炼,感情色彩浓厚。

惯用语的生活气息浓厚,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普通生活中的
喜怒哀乐怨,其中包含着人们对事情的看法和情感。

情感具有主观性,是抽象的。

而惯用语的运用使人们很好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态度。

我们在使用惯用语时,首先应该注意辨析它的意义,弄清它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1.褒义色彩
因惯用语多是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情绪,所以现代汉语中表示褒义的惯用语并不多,但是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受人们推崇和赞美的事物在其中还是有所体现。

例如:
孺子牛——比喻鞠躬尽瘁、为人民造福的人。

智多星——比喻足智多谋的人。

活菩萨——比喻救苦救难的善人。

半边天——比喻新社会妇女的巨大力量能顶半边天,也用来指新社会的妇女。

千里眼——比喻眼光敏锐的人。

活字典——比喻字词等知识丰富的人。

顶梁柱——比喻起主要作用的骨干力量。

主心骨——指可依靠的人或事物。

千里马——比喻德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

急先锋——比喻在行动上积极带头的人。

2.贬义色彩
惯用语中对现实的讥讽和批判要远远多于讴歌和赞美,其中反映的多是带有负面色彩的内容,特别是对社会生活中存在
的负面现象和人性的弱点或恶习进行了描述和讽刺。

惯用词带有贬义的比较多,讽刺意味比较浓。

例如:
绊脚石——比喻阻碍前进的人。

耍贫嘴——比喻不顾对方态度唠叨不休的人。

装洋葱——比喻对事情故作不知的人。

长舌妇——比喻喜好搬弄是非的人。

睁眼瞎——比喻没有一点儿学识的人。

伪君子——比喻表面上正经,实际上卑鄙的人。

小皇帝——比喻被娇惯坏了的独生子。

马蜂窝——比喻难于对付的人或能引起麻烦或纠纷的事。

和事佬——比喻无原则进行调解的人。

半吊子——比喻不明事理、言行冒失或办事有始无终的人。

含有动物名称的惯用语语义分析
惯用词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添加动物名称为词,或赞扬,或讽喻,妙趣横生。

惯用语中的动物有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

现代汉语惯用语中出现的动物,家禽以“鸡”为主,家畜以“牛”“狗”“驴”为主,这些动物是传统的农耕社会中家庭饲养的动物。

这些动物在动物惯用语中的高频出现,反映出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画面,体现了农业社会小农经济的特点。

另外,虎、狼、狐狸等动物也曾经常出现在农耕社会中,
所以在惯用语中也较为常见。

在人们长期与这些动物交往的过程中,便形成了对各种动物的不同态度,使动物本身也具有了象征意义。

例如:
狗腿子——比喻坏人的帮凶。

中山狼——比喻恩将仇报的人。

笑面虎——比喻外表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黑心狼——比喻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人。

地头蛇——比喻在某一地方仗势欺人的人。

铁公鸡——比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老黄牛——比喻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老狐狸——比喻非常狡猾的人。

井底蛙——比喻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哈巴狗——比喻趋炎附势、媚态十足的人。

含有数词的惯用语语义分析
惯用语中含有数词的词语并不多,所表达的对象大多数以人为主,描摹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幽默生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二”作为文化符号是始终和阴阳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崇尚对偶、对称的审美趣味,所以包括“二”的惯用语数量不少。

此外,中国的文化习惯里不爱单数,再加上“三”的谐音是“散”,在中国的文化内涵中并不吉利,故包含“三”的惯用语数量较之其他数字较多并且多为贬义。

例如:
二流子——比喻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

万金油——比喻什么都做,但什么都不擅长的人。

二杆子——比喻不务正业、好吹嘘的人。

三只手——比喻好偷窃的人。

丑八怪——比喻相貌丑陋的人。

二把刀——比喻对某项工作知识不足、技术不高的人。

二百五——比喻傻头傻脑,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

三寸舌——比喻能言善辩的人,
三脚猫——比喻徒有其表实不中用的人。

百灵鸟——比喻歌喉甜润、清脆的歌手。

惯用语是一类重要的熟语,是现代汉语语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惯用语取材于民间及其口语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其它词汇的不同。

惯用语的出现与流行通常是与一定的社会现象密切相关的。

惯用语中出现的事物,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东西,是人们极为熟悉的。

惯用语中与物质形态有关的动植物和衣食器具等,伴随着人类度过了漫长的历史,在长期的使用和接触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人们每天都在创造着新的惯用语,同时淘汰旧的惯用语。

惯用语折射出来的世态生活,有助于我们对社会的分析和对人性的感悟。

惯用语所体现的中国人民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心理,也正是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史海菊.现代汉语三音节惯用语问题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陈华琴.现代汉语惯用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沈孟璎.现代汉语惯用语初探[J].文史哲,1982,.
[4]李行健.惯用语的研究和规范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