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之《外国文学史(欧美卷)》(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17世纪文学【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17世纪文学
4.1 复习笔记
一、历史背景
1.社会状况
17世纪的欧洲历史舞台,揭开了近代史的帷幕。
但是在英、法两国之外,欧洲的封建势力却加强了它的反动统治,以西班牙和意大利为害尤甚。
17世纪天主教反动势力的猖獗,给欧洲的思想界和文化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而出现在17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的新现象是巴罗克风格和古典主义的兴起。
2.巴罗克文学
(1)巴罗克文学于17世纪初期从意大利、西班牙兴起,后来流传到英、法等国。
“巴罗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奇和奇妙的意思。
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藻饰,花团锦簇的风格。
巴罗克风格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常用极端混乱、支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雕琢的词藻,冷僻的典故,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为巴罗克文学的代表作。
(2)巴罗克文学的影响很广,17世纪最杰出的法、英大作家如高乃依、拉辛、弥尔顿、马维尔等人的作品中也有巴罗克的痕迹。
3.古典主义
(1)古典主义产生于17世纪初期的法国,影响到欧洲其他各国,持续到19世纪初。
(2)古典主义的特点
①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倾向性。
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语言要规范化,文学样
式程式化或格律化。
还设立“法兰西学士院”,并制定了如“三一律”等文学规范。
②注重理性。
主张用理性克制情欲。
③模仿古代,重视格律。
古典主义者依托模古,提出了著名的戏剧“三一律”,即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一出戏只演一件事(情节单线索),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一昼夜之内。
二、英国文学
17世纪的英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国家,曾与王权合作的资产阶级,已经逐渐转向和王权对立。
发展到40年代,便进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揭开了欧洲近代史的第一幕。
1.本·琼生
本·琼生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的风俗,熟练地刻画人物性格,而且提出一系列道德问题,表现了进步的倾向。
他的重要贡献是喜剧,《福尔蓬涅》、《炼金术士》、《巴托罗缪市集》等作品,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嘲笑了腐朽淫靡的贵族,鞭挞了贪得无厌的资产阶级。
2.40、50年代革命时期
约翰·弥尔顿和安德鲁·马维尔为主要代表。
其中安德鲁·马维尔在50年代写过抒情诗,在散文方面也久享盛名。
3.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
此时宫廷古典主义盛行,其代表人物是桂冠诗人约翰·德莱顿。
德莱顿是诗人、剧作家,是17世纪英国最主要的古典主义理论家。
曾致力于悲剧和喜剧的创作,但美化了贵族生活和君主制度。
他的讽刺诗和颂诗也表现了复辟王朝的立场和古典主义的风格。
4.复辟时期
清教徒作家约翰·班扬是当时进步文学的重要代表。
他的名作《天路历程》,采用梦境
寓意的写法,广泛地描写当时英国的现实生活,反映了广大人民对复辟王朝的不满。
但是,《天路历程》具有宗教寓言性质,未免显得枯燥乏味。
三、法国文学
17世纪的法国是欧洲最强盛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国家。
文化上,贵族沙龙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相互对峙。
后由于政府的需要和推行以及笛卡尔的理性哲学的产生,古典主义日渐兴盛,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文学思潮。
1.贵族沙龙文学
法国贵族中流行的沙龙文学,即客厅文学。
1608年,兰蒲绮侯爵夫人把自己的客厅开放,作为贵族文人名流的聚集地,从此形成风气。
这些贵族的文人学士精神空虚,在虚无缥缈的想像中,虚构一些悲欢离合的艳情故事和历史故事。
于是,骑士爱情小说和长篇历史小说风靡一时。
2.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也就是市民的写实文学,它承继16世纪文艺复兴的传统,表现出乐观、粗犷的精神,但技巧尚欠成熟,结构松散,人物不典型,语言欠精练。
以查理·索莱尔为代表。
3.古典主义文学
法国古典主义内部存在不同的倾向,他们之间在思想上、艺术主张上都有区别。
进步的、具有民主倾向的有悲剧作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作家莫里哀,还有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1)彼埃尔·高乃依
悲剧《熙德》的基本冲突是义务与感情之间的矛盾。
剧本既肯定了理智的胜利,也满
足了个人的幸福。
这反映了高乃依一方面服从专制王权.一方面又有所保留的态度。
(2)让·拉辛
让·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后起之秀,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发展的巅峰。
与高乃依写崇高的感情和理性,表现英雄主义精神不同,拉辛更多地挖掘人性的弱点.写情欲造成的悲剧;同时与高乃依描写意志坚强的理想人物不同,拉辛写有缺点的人物。
1667年,他的悲剧《昂朵马格》上演,大受观众赞赏。
(3)让·拉封丹
让·拉封丹是17世纪法国杰出的寓言诗人。
他的寓言流露出民主主义思想,在动物故事的形式中反映现实生活,对17世纪法国社会作了生动的描绘。
拉封丹善于组织情节,运用生动的人民语言,刻画鲜明的艺术形象。
他的寓言作品对后来世界各国的寓言作家都有很大影响。
(4)尼古拉·布瓦洛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诗体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是古典主义理论的权威性作品。
布瓦洛站在绝对王权的立场上,总结了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制定了古典主义的法规,其中虽有某些正确的见解,但充满着形而上学的观点和贵族倾向。
四、弥尔顿
1.生平和创作
(1)生平
约翰·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最主要的诗人、思想家和政论家。
他把人文主义向前推进,贯彻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中去;同时,他又是恩格斯所说的“第一个为弑君辩护的人”,是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先辈”。
因此,弥尔顿可以说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之间
的桥梁。
(2)创作
①前期(1608~1639)
弥尔顿的前期作品,主要是中、短篇诗作。
有诗作《圣诞清晨歌》、《莎士比亚碑铭》、《快乐的人》、《沉思的人》等,及假面诗剧《科马斯》。
挽歌《黎西达斯》,讽刺了教会的腐败,显示诗人创作风格的转变。
②中期(1639~1660)
弥尔顿的中期可以说是散文时期。
他的散文是论战的产物,富于战斗性。
作品的风格雄健,文笔流利。
《论出版自由》旁征博引,情文并茂;《为英国人民声辩》、《再为英国人民声辩》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泼辣而有生气。
他的散文堪称17世纪欧洲散文的冠冕。
③晚期(1660~1674)
复辟王朝对革命党人采取残酷的报复行为,弥尔顿处境极端困难。
这一时期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以口授的方式完成了辉煌的《失乐园》、《复乐园》、《斗士参孙》(一译《力士参孙》)三大诗作和其他著作。
2.《失乐园》
(1)故事分析
①《失乐园》的故事分为两条线索,表明两个主题。
一条线索是亚当、夏娃犯禁令,偷尝禁果而失去地上乐园的故事;另一条线索是撒但反抗天神,经过一场激烈的大战,失败而失去天上乐园的故事。
两条线索的交叉点是撒但引诱亚当、夏娃犯罪的情节。
②亚当犯禁被逐的线索,说明人类从原始社会采集果实过活的自然生活,进化到生产劳动的文明社会的历史过程。
长诗指明:人类进化必须依靠劳动和知识。
亚当夫妇偷尝的正是“知识树”的果子。
亚当在乐园里就已养成劳动的习惯;失去乐园之后,更须依靠自
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如此整个世界就在他们的面前,这是人类漫长历史的第一步。
③撒但反叛的线索来自《新约·启示录》,同时也是诗人所生活的英国17世纪时代精神的折光反映。
撒但的形象中,写出了敢于与权威抗争的崇高精神境界。
他反抗斗争失败后的愁绪,正流露出英国人民和诗人自己的苦闷和郁勃情绪。
同时他认为撒但失去天上的乐园和亚当失去地上的乐园,都是人间历史上反复出现的严峻时代的反映。
(2)人物形象
①长诗中的亚当是个勇敢刚毅的人。
通过亚当,弥尔顿指出,在理智指导下的自由意志能够帮助人类找到正确的途径,解决面临的历史任务。
自由意志是推动人类前进的动力。
②夏娃这个形象,既有美丽、活泼、天真的外貌,又有贞洁、温柔和善良等构成的心灵美。
她的弱点是轻信,经不起谄媚的吹捧。
③弥尔顿笔下的撒但形象是复杂的,他和歌德《浮士德》中靡非斯特的形象有类似之处,既是恶魔,又是光明之子,既有破坏的一面,又有促进改革的一面。
他的魄力与庄严值得尊敬,他的狡猾阴险令人厌恶。
(3)艺术特色
①雄浑宏伟的风格。
除全诗结构宏伟之外,作品中又充满了宏伟的图景。
长诗的文字在朴素庄严之中体现出宏大壮丽的美。
以无韵诗的体制,抑扬格五音步,铿锵洪亮,但不拘泥,其中多跨行的漫长句子,表现出雄伟的革命气势和革命激情。
②巧妙隐蔽的讽喻。
他在极端恶劣的政治环境下,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竟能把自己满腔的革命热诚,在诗中向英国人民诉说,吟成这部“大胆冒险的歌”。
(4)局限性
《失乐园》的局限性是时代所致。
在英国革命中,清教思想起支配作用。
诗人利用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