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论与《悲悼》的“循环回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的道论与《悲悼》的“循环回归”

[PageIndex=1]

2002年1月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an,2002第1期(总第95期)JournalofShandongYouthAdministrativeCadresCollegeNo.1Ser.No.95 老子的道论与《悲悼》的“循环回归”鲁玉菱(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山东济南250014)摘要:“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它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奥尼尔采用了《奥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从戏剧结构看,《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而“循环回归”思想在“返朴归真”层面上又化为《悲悼》中的“幸福之岛”。关键词:循环回归;道论;幸福之岛中图分类号:J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05(2002)01-00108-02探求主题是西方现代派作家一再重复的文学母题。正如荣格所说:“西方意识的尖锐性及其严峻问题,不得不面对东方更普遍更稳定的性质而软化;西方的理性主义和片面分化不得不屈服于东方的兼容并包和简单单纯。”很多现代派作家纷纷把视野转向东方,企图从玄妙莫测的东方文化中寻求拯救。奥尼尔就是这样一位敏锐的作家,他为中国的道家哲学所深深吸引,尤其是老子的道论对奥尼尔的创作甚至他的一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道”这一概念,是老子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老子主张宇宙间的天地万物都源于“道”这一神秘玄妙的母体,道具有无形无名,自然无为,既不能被看见摸到,又具有不可言说的性质,是天地开辟之前宇宙混沌一片的原始状态,也是超越现实世界一切事物的宇宙最高法则。空虚无形的道化生出最初的元气物质,元气分为阴阳,阳气清轻上升为天,阴气重浊而下凝为地,天地阴阳的冲和感应又产生了万事万物,而人为万物之灵长,与天地相合为三。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便是道家关于宇宙生成的基本理论。老子认为“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永远在变化、运动,沿着一定的方向前进。”“夫物芸芸,各归其根”,也就是指大事的兴衰成败,植物的生长成熟,都是一种循环。当然这种循环不是否定之否定即螺旋式上升的循环,而是最后运动到它的出发点上。可以说“循环回归”是老子哲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奥尼尔的创作思想直接受到老子道家哲学的影响。早在1928年,奥尼尔就曾携新婚妻子到达上海,探讨过老子哲学,后来又得到林语堂赠送的老子著作,认真研读,他在读《道德经》的札记中长篇记载了老子对物质主义和贪婪的谴责,向往清静无为、安居乐业、与世隔绝的原始淳朴世界。在《悲悼》演出期间,奥尼尔在答记者问时还提到老子的教导,提出追求灵魂之外的财富而丧失灵魂是可悲的。1936年,他将自己的住宅取名为“道庐”(TaoHouse),作为隐居之地,藉以表达他对老子的崇尚。老子“循环回归”的哲学思想在奥尼尔的不少作品如《天边外》、《送冰的人来了》、《毛猿》、《百万马克》中都有所体现。在其悲剧《悲悼》中尤其如此。在题材的选择上,奥尼尔采用了《俄瑞斯忒亚》的神话模式,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奥尼尔《悲悼》三部曲的原名为MourningBecomesElectra,(直译为《厄勒克特拉服丧》)。厄勒克特拉是希腊神话中联军统帅阿伽门农的女儿,特洛伊战争结束后,阿伽门农回到家中,被犯有通奸罪的妻子克吕泰美斯特拉谋害。厄勒克特拉联合弟弟俄瑞斯忒斯,杀死了他们的妈妈及其情夫,为父亲报了仇。这即是弗洛伊德学说中,著名的“厄勒克特拉情结”即“恋父情结”。《悲悼》直接借用了古希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基本故事原型。阿伽门农变成了艾斯拉·孟南准将,克吕泰美斯特拉成了孟南的妻子克莉斯汀,他们的儿子奥林就是俄瑞斯忒斯,女儿莱维妮亚就是厄勒克特拉。特洛伊城陷落变成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结束。孟南回到家的第一天晚上,就被妻子克莉斯汀毒死,莱维妮亚说服了奥林替父报仇,杀死了克莉斯汀的情人布兰特,又逼他们的妈妈自杀了。十分明显,《悲悼》的人物和情节与《俄瑞斯

忒亚》相对应,具有一种象征功能,复仇这一母题的一再重复,体现了西方文学周而复始的循环规律。这种循环规律虽然是神话———原型批评学派提出的,神话———原型批评无疑受到老子道论的影响。它的创始人之一弗莱考察了西方文学的4种叙述程式:喜剧对应于春天,叙述神(或英雄)的诞生;传奇对应于夏天,叙述神的爱情和冒险;悲剧对应于秋天,叙述神的受难与死亡;讽刺对应于冬天,叙述神在复活之前的混沌状态。喜剧和传奇是向上的运动,悲剧和讽刺是向下的运动,四者衔接起来,构成一个圆形的循环模式。弗莱认为,西方现代文学正处于秋去冬来的季节,在英雄已逝去的舞台上,反英雄、仿英雄正扮演着主角,奥尼尔深有感触地说:“今天一切弊端的根源是———老的上帝死去了,而科学和物质文明又不能提供一个新的上帝来满足人们残存的原始宗教本能,让人觉得活着有意义。”这是西方人对现实失望的普遍心态,所以有人夸张说,20世纪是神话复兴的世纪。神话模式追根溯源,希望回归于古朴的原始蒙昧世界,这与老子提出的“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是一致的。《悲悼》可视作西方文学圆形循环模式的链环,也是老子“循环回归”哲学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801·收稿日期:2001—10—29作者简介:鲁玉菱(1968—),女,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编辑。文史苑wenshiyuan

[PageIndex=2]

孟南家族相似的“面具式脸孔”和相似的悲剧命运,是“循环回归”理论在人物设置方面的又一运用。人格面具理论在奥尼尔的《悲悼》中得以典型应用。该剧的舞台批示指出,孟南家族的每一个成员脸上都戴着一副“活生生的苍白面具”。孟南家族脸上那“死一般的面具”式表情有所表达的却是清教思想对生的拒斥。与孟南家族金褐色头发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本剧中生与死的冲突。从传统意义上讲,头发通常是强健与活力的象征。面部的苍白与呆板同头发那充满活力的金褐色紧紧连在一起,这使人联想到孟南家族那严酷而拒生的清教传统和生机勃勃的求生希望间的矛盾。孟家3个女成员头上茂密的金褐色头发显示了生命的活力;而这个家族面具式表情正象征他们难以逃脱的死亡。面具式表情又是孟南家族世代仇恨的写照。面部表情的相似正揭示了这个家庭心态上的相似之处。孟家的男人都被金褐色头发的女人迷住。无论是艾比和戴维,是艾斯拉、而兰特和奥林,他们所迷恋的女人都长着金褐色头发。也正是对金褐色头发的女人的欲望导致了这个家族中“一连串反复出现的爱、恨和复仇”。因此,孟南家族的面具式表情同时又是这个家族时代仇恨的象征。正是这一面具式表情导致了孟南家族循环往复的悲剧命运。生命的循环往复,在老子哲学中是“反者道之动”(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过程。奥尼尔用希腊悲剧的情节框架,表现了20年代美国社会经济危机时期,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道德堕落、追求肉欲的生活现实。可以说邪恶的情欲是孟南家族厄运的根源,它像链条一样,一环扣一环,一报还一报,总在恶性循环,谁也逃脱不了它所引向的悲剧结局。奥尼尔的另一剧本《天边外》中,罗伯特以死亡作为他的开始:“那不是终点,而是自由的开始———我的航行的起点!”《拉扎路斯笑了》、《百万马克》的主人公也以死亡作为起点。这都说明了“循环回归”对奥尼尔创作影响之深。从戏剧结构来看,《悲悼》三部曲是一个圆形的回归结构。从《归》开始,经《猎》,到《崇》,人物的活动都与那座坟墓似的孟南庄宅密切相关。这座希腊庙宇式的孤零零的大住宅,“那门廊就像是为了遮掩屋子的灰暗的丑恶而钉在屋子上的一个不相称的白面具”,当月光照在房屋上时,就“赋予它一种虚幻的、脱离实际的、怪诞的性质。纯白色庙宇的门面像一个钉在阴森的石室上的不调和的面具了。”那窗户“反映着太阳光,就像沉思的、怀恨的眼光一样,眩然直视。”这座住宅的外貌非常像它的主人,也具有一种清教徒的气质,充满仇视的冷然面对人生。至于房间内部,则是“不舒服的、夸张的、庄严的气氛,没有一点亲切之感。”列为孟南祖先的画像上的面貌竟然“完全一样”,而且和该剧中各位人物的面孔一样,带有同样的面具性质。这是一座鬼影幢幢、幽灵出没、充满邪气、阴森可怖的宅院。“墓园里葬满了孟家的人,他们都在这里过夜。”克里斯汀的鬼魂,“还有一大群别人的鬼魂,常到住宅里来,这里人来鬼往,人鬼同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