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教育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教育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本次教育人力资源调研报告旨在对中国教育领域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为改进教育管理和提升教育质量提供参考与依据。
通过对教育人力资源的调查,旨在全面了解教育从业人员的人力资源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目的1.了解教育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情况,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辅助人员等。
2.探究教育人力资源培养和招募机制,以及对教育人员进行持续培训的重要性。
3.调查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包括人员配置、晋升制度和福利待遇等。
4.了解教育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流动原因以及对教育事业的影响。
5.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育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面向全国各级教育机构和教育从业人员,涵盖城市和农村地区,以保证取样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调查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工作经验、培训情况、发展期望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教育人力资源的现状和需求。
四、调研结果1.教育人力资源数量和结构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中国教育人力资源总体数量庞大,但存在不均衡分布的问题。
教师人数相对较多,而管理人员和辅助人员相对不足。
2.教育人力资源培养和招募机制调研结果显示,当前教育人力资源的培养和招募机制相对滞后,仍然以常规的招聘和培训方式为主,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3.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研显示,教育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人员配置不合理、晋升制度不完善以及薪酬福利待遇不达标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教育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和激励效果。
4.教育人力资源流动状况调研结果表明,教育人力资源流动性较高,流动原因主要有薪酬待遇、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因素。
流动对教育事业的稳定性和持续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五、改进措施1. 加强教育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实现人员配置的合理化,提高工作效率。
2. 建立完善的教育人力资源培养和招募机制,采取多元化的培训方式,提升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今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在当今中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仍然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的高质量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而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薄弱、设施落后等问题。
这种不均衡导致了城乡差距的逐渐扩大,进一步加剧了社会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
二、应试教育压力过重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更注重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应试压力。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们需要频繁参加各类考试,每个年级都有重要的升学考试。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没有足够时间去锻炼其他方面的能力和兴趣爱好,缺乏全面发展。
三、教师素质参差不齐一些教师在专业知识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造成了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支持力度,但还是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师资需求。
同时,一些学校对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待遇也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了教师队伍流失速度快。
四、课程内容缺乏实际价值中国的教育体系偏向于应试与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许多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面临着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符合的情况,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因此,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实际价值相结合。
五、人文关怀不足过分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常常使孩子们背上沉重的负担。
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弱势群体往往被忽略或轻视。
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培养他们成为有品格、有社会责任感并具备全面素质的人才时提供必要的人文关怀。
六、教育改革难以落地教育改革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教育改革难以得到有效推进。
机制不健全、利益格局复杂、观念转变等方面都成为阻碍教育改革成功的因素。
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共同努力,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逐步落实到实际操作中。
七、缺少职业教育支持近年来,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然而,现行的教育体系还主要围绕升学模式展开,并没有足够关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提供多元化的培训项目和机会,将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并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一览表
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一览表一等奖(15项,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单列,以得分多少排序)名次学科姓名单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出版单位或适用范围1 教育发展战略郝克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当代中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着作广东教育出版社2 教育心理林崇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着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 教育发展战略“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教育部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4 基础教育魏国栋人民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中小学教材建设现代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5 教育经济与管理陈玉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评价学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6 教育心理莫雷华南师范大学文本阅读双加工理论的系列实验研究论文心理学报7 体育卫生美育杨贵仁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研究报告大中小学校8 教育经济与管理杜育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研究着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9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吴康宁南京师范大学课堂教学社会学着作南京师大出版社10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廖哲勋田慧生华中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程新论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1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石中英北京师范大学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2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刘海峰厦门大学中国考试发展史着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3 国防军事教育雷渊深军事科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教育发展史着作军事科学出版社14 国防军事教育于清吉总参军训和兵种部我军新型院校体系类型结构研究研究报告军委、各总部15 国防军事教育向德全空军工程大学军事教育评价发展研究研究报告总部机关、军事院校二等奖(73项,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单列,以得分多少排序)名次学科姓名单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出版单位1 高等教育陈洪捷北京大学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着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 比较教育周满生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世界教育发展基本特点和规律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3 比较教育陈向明北京大学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参与式方法培训指南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4 高等教育王孙禺清华大学工程教育与工业竞争力着作清华大学出版社5 教育经济与管理丁小浩北京大学中国高等院校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6 教育心理周宗奎华中师范大学儿童的社会技能着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7 德育王健敏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道德学习论着作浙江教育出版社8 教育发展战略谈松华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区域发展着作广东教育出版社9 教育心理方俊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聋人手语脑功能成像的研究论文中国特殊教育10 高等教育徐小洲浙江大学高等教育论——跨学科的观点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1 高等教育周作宇北京师范大学问题之源与方法之镜——元教育理论探索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2 教育心理张文新山东师范大学中小学生欺负/受欺负的普遍性与基本特点论文心理学报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郑金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育文化学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4 职业技术教育石伟平华东师范大学比较职业技术教育着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5 高等教育柯佑祥华中科技大学适度盈利与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着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6 教育心理叶浩生南京师范大学试析现代西方心理学的文化转向论文心理学报17 基础教育张楚廷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哲学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18 教育心理卢家楣上海师范大学学习的苦乐关新论论文教育研究19 高等教育陈昌贵中山大学人才回归与使用着作广东人民出版社20 教育心理蔡笑岳广州大学西南少数民族青少年智力发展与教育着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1 基础教育张爱芬上海市闵行区启智学校脑瘫儿童躯体形态功能的康复训练论文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2 教育经济与管理李从松清华大学中国大学贫困生研究着作湖北人民出版社23 比较教育冯增俊华南师范大学走向新纪元的粤港澳台教育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24 职业技术教育蒋作斌中共湖南省益阳市委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理论与模式着作湖南人民出版社25 教育经济与管理曾天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生”现象剖析着作广西教育出版社26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陈平原北京大学中国大学十讲着作复旦大学出版社27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史纲着作海南出版社28 教育经济与管理王红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政府主导多元筹资制度创新——“九五”期间我国教育经费进展情况分析论文教育发展研究29 基础教育应俊峰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型课程着作天津教育出版社30 德育安云风首都师范大学性伦理学新论着作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31 基础教育罗星凯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探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论文教育研究32 德育谢海光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着作复旦大学出版社33 比较教育陈永明华东师范大学日本教育——中日比较与展望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34 教育经济与管理马永霞北京理工大学个人高等教育投资论着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35 高等教育杨德广上海师范大学现代高等教育思想探索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36 高等教育赵婷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修正与发展论文教育研究37 德育胡珍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与性教育研究着作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38 德育郑永廷中山大学粤港澳台高校德育比较研究着作中山大学出版社39 基础教育华国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差异教学论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40 成人教育王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着作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41 德育程天权中国人民大学全国普通高校“两课”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调研研究报告内部报告42 基础教育郝德永渤海大学课程研制方法论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43 体育卫生美育廖文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200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研究报告高等教育出版社44 基础教育张文涛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通过多媒体辅助手段加大课堂密度促进分层教学的实效性论文高等教育出版社45 比较教育汪霞南京大学课程研究:现代与后现代着作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46 职业技术教育邓泽民教育部职业教育中心研究所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形成与教学模式研究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47 德育杜时忠华中师范大学德育十论着作黑龙江教育出版社48 高等教育张尧学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生英语教学改革研究报告研究报告教育部49 高等教育刘献君华中科技大学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论文高等教育研究50 高等教育戚业国华东师范大学民间高等教育投资的跨学科研究着作复旦大学出版社51 基础教育李光树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数学教学论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52 职业技术教育李进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高职人才报告论文职业技术教育53 基础教育熊川武华东师范大学反思性教学着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54 基础教育郭思乐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走向生本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55 体育卫生美育王耀华福建师范大学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研究报告中国音乐教育56 基础教育杨荣上海市实验小学超越“围墙”——小学开放教育初探研究报告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57 体育卫生美育于可红浙江大学教育学院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个体评价标准的研究着作浙江大学出版社58 高等教育肖海涛深圳大学大学的理念着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59 职业技术教育王军伟高等教育出版社面向21世纪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验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60 教育发展战略张力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世纪初我国教育与人才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教育部61 基础教育张先亮浙江师范大学中学生语文水平标准研究着作吉林人民出版社62 基础教育杨明华上海市大同中学走向创新,走向未来——大同中学研究型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报告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63 基础教育王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青少年科普创新在行动中研究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64 基础教育胡平平安徽省教育厅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问题研究研究报告教育科学出版社65 国防军事教育刘志辉国防大学军队院校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研究着作国防大学出版社66 国防军事教育袁文先国防大学军队院校教育学着作国防大学出版社67 国防军事教育李元奎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临战及战争时期军队院校教育对策研究研究报告总参谋部68 国防军事教育车先明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事创新教育论着作国防大学出版社69 国防军事教育陈庆华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军事装备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总参军训和军种部70 国防军事教育方江海军司令部军训部海军院校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研究报告海军71 国防军事教育桂剑国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军队指挥院校跨世纪教员队伍建设研究着作军队指挥院校72 国防军事教育孙大淮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军校创造性教学方法研究研究报告军队院校73国防军事教育库桂生国防大学关于调整改革院校和训练机构体制编制的建议研究报告总参谋部三等奖(197项,国防军事教育学科单列,以得分多少排序)名次学科姓名单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发表出版单位1 教育心理郭秀艳华东师范大学内隐学习和缄默知识论文教育研究2 教育心理张庆林西南大学创造性研究手册着作四川教育出版社3 教育心理郭永玉华中师范大学精神的追寻——超个人心理学及其治疗理论研究着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 教育心理王晓均深圳大学情绪智力——当前我国情绪和情感研究中的谬误论文中国社会科学5 教育心理王沛西北师范大学刻板印象的理论与研究着作甘肃教育出版社6 教育心理桑标华东师范大学超常与普通儿童元记忆知识发展的实验研究论文心理科学7 教育心理姚本先安徽师范大学儿童心理辅导着作安徽大学出版社8 教育心理方平首都师范大学儿童心理综合量表的特点及中国城市修订版常模的研制量表首都师范大学9 教育心理张明东北师范大学学习困难学生视空间工作记忆提取能力的多指标分析论文心理科学10 教育心理李伟健浙江师范大学目标定向与进步反馈对优差生写作成绩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心理科学杂志11 教育心理才让措青海师范大学青海同仁地区藏族小学生藏汉双语教学实验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中国藏学12 教育心理李宏翰广西师范大学预期记忆的老化研究:理论与实验着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3 教育信息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创造性思维理论——DC模型着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技术的建构与论证14 教育信息技术张舒予南京师范大学视觉文化概论着作江苏人民出版社15 民族教育胡春梅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民族教育发展研究着作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6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刘复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的价值分析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17 高等教育刘莉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着作吉林人民出版社18 教育信息技术丁新华南师范大学中国远程教育发展的十大趋势论文中国远程教育19 成人教育孙绿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若干专题研究研究报告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 基础教育张维忠浙江师范大学数学文化与数学课程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1 成人教育黄健华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2 比较教育吴遵民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国际终身教育论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23 高等教育谢安邦华东师范大学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研究论文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4 基础教育马云鹏东北师范大学近现代课程研究范式的演变及其启示论文教育研究25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陶天麟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教育史着作云南教育出版社26 基础教育何金娣上海市卢湾区辅读学校中度弱智儿童生存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着作上海远东出版社27 民族教育李黎明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云南少数民族特殊人群的教育问题研究论文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8 基础教育虞永平南京师范大学学前课程价值论着作江苏教育出版社29 高等教育高耀明上海师范大学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研究着作黑龙江人民出版社30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毛亚庆北京师范大学从两极到中介——科学主义教育与人本主义教育方法论研究着作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31 民族教育吴晓蓉西南大学教育,在仪式中进行——摩梭人成年礼的教育人类学分析着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32 基础教育陈富昌湖南省隆回县金石桥镇教育办在农村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研究报告湖南省教育厅33 成人教育余凤英长江大学7省市14所三级医院护理队伍的需求调查与相应对策论文中华护理杂志34 基础教育吴子健上海市建青实学生创新力培养序研究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验学校35 基础教育刘志军河南大学课堂评价论着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6 民族教育刘玉彬大连民族学院语码转换理论在民族高等院校多层次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研究报告大连民族学院37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黄书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38 高等教育张德祥辽宁省教育厅高等教育社会学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39 高等教育范文曜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以学科费用及绩效评估为基础的高水平大学拨款模式设计研究报告教育部40 教育信息技术张少刚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引论着作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41 高等教育杨志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扩招后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现状、问题与今后的对策研究报告教育部42 德育詹万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整体构建德育体系总论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43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董泽芳华中师范大学百川归海——教育分流研究与国民教育意向调查着作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45 高等教育方展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市场经济国家政府与大学关系的比较研究论文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46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王炳照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私学?私立学校?民办教育研究着作山东教育出版社47 高等教育石亚军中国政法大学关于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如何走向成熟的思考论文中国高等教育48 高等教育张继如内蒙古大学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着作内蒙古大学出版社49 教育信息技术祝智庭华东师范大学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观透视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50 教育信息技术符美瑜贵州省教育学会LOGO技术用于西部中学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研究研究报告实验学校51 德育孙来斌武汉大学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研究着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52 德育戴钢书电子科技大学德育环境研究着作人民出版社53 高等教育李福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高等教育哲学基础新探——兼评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基础观论文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54 基础教育张静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学习方略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55 高等教育高向东华东师范大学当前高校青年知识分子状况调查论文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出版社56 职业技术教育牛征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经济学研究着作天津教育出版社57 高等教育袁韶莹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史着作时代文艺出版社58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袁振国华东师范大学当代教育学着作教育科学出版社59 基础教育霍益萍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着作广西教育出版社60 基础教育乔际平首都师范大学全面提高北京市初中教育质量研究报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61 基础教育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语文实验室计划着作人民教育出版社62 职业技术教育马叔平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报告北京教育出版社63 教育信息技术游泽清天津师范大学多媒体画面艺术基础着作高等教育出版社64 高等教育林金辉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基本轨迹及其走向论文教育研究65 基础教育王敏勤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谐教学的原理与模式着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66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王坤庆华中师范大学精神与教育——一种教育哲学视角的当代教育反思与建构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67 高等教育胡建华南京师范大学现代中国大学制度的原点:50年代初期的大学改革着作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68 德育刘守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络社会的儿童道德教育着作江苏教育出版社69 基础教育朱德全西南大学教育实验研究着作重庆出版社70 教育信息技术李艺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模型建构论文教育研究71 高等教育章仁彪同济大学“全球化”与中国高等工程教育论纲论文教育改革与管理72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冯建军南京师范大学当代主体教育论着作江苏教育出版社73 教育经济与管理朱家存安徽师范大学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研究着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74 高等教育李岚南华大学面向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并行培养模式的研究论文山西教育学院学报75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刘世民四川师范大学错位与抉择——论农村学校教育的主导功能和路向着作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76 基础教育张熊飞陕西师范大学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着作陕西人民出版社77 基础教育孔企平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着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78 高等教育林汉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管理类博士培养新模式探索研究报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79 基础教育江东霞上海市长宁区实验小学创造型集体培育与形成的研究着作上海教育出版社80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卜玉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理念探析——历史,现在与未来着作复旦大学出版社81 基础教育宋秋前浙江海洋学院教学缺失与矫治策略着作贵州人民出版社82 教育发展战略刘大为教育部教育发展规划司西部教育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研究咨询报告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教育部83 教育发展战略胡瑞文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做大、做强、做活”上海教育推动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研究咨询报告上海市教委84 高等教育张掌然武汉大学思维训练着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85 教育经济与管理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论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论文教育研究86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张人杰广州大学中小学教育与教师着作广东人民出版社87 教育信息技术李龙内蒙古师范大学教学过程设计着作内蒙古人民出版社88 基础教育余文森福建师范大学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教学改革调研报告论文教育研究89 基础教育袭普良北京市第十七中学教学的再创造——中学政治学科教学创造的理论与实践着作同心出版社90 教育经济与管理孙绵涛沈阳师范大学关于国家教育政策体系的探讨论文教育研究91 教育信息技术林福宗清华大学网上教学行为与教学系统设计论文Behavior&InformationTechn92 职业技术教育马必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沟通与衔接的研究研究报告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93 教育心理吴增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当代青年心理辅导着作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94 教育理论与教育史胡淑云北京教育学院九品官人法考论着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5 基础教育封莉蓉宋庆龄幼儿园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宋庆龄幼儿园质的案例研究研究报告人民教育出版社96 基础教育张曼玲上海市卢湾区教育局新世纪中小学校长培养的创新实践研究研究报告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97 基础教育李培湘西华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目标导学研究着作四川人民出版社98 德育毕世响福建师范大学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生活道德教育着作吉林人民出版社。
中国人力资源报告2023
中国人力资源报告2023概述人力资源作为企业和组织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资产,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人力资源领域在2023年的发展趋势,探讨关键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1. 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投入,不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发展。
以下是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主要现状:1.1 人力资源市场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劳动力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尤其是技术类人才和高端人才的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1.2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应用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日益成熟。
许多企业开始应用智能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
1.3 人才培养和发展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人才培养和发展。
各级教育机构和企业开展了大量的培训和技能提升项目,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水平。
2. 人力资源管理趋势预测基于对中国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如下:2.1 科技驱动的人力资源管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多地依靠智能化的技术工具和数据分析。
例如,人工智能将推动人才招聘、绩效评估和福利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2.2 强调员工福利和幸福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将更加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幸福感。
企业不仅要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还要关注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和生活平衡以及个人发展等方面。
2.3 灵活的工作模式和组织结构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将更加注重灵活性,包括弹性工作时间、远程工作和自主决策等方面。
此外,更加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将成为趋势,鼓励员工参与决策和创新。
3. 关键问题与挑战虽然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关键问题和挑战,包括:3.1 人才竞争与流动性中国的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各行各业都在争夺稀缺的高端人才和技术人才。
这导致企业面临员工流失和人才断层的风险。
3.2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的应用难点尽管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不断发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面临一些难点,如数据安全性、人才识别和自动化流程设置等。
人力资源报告(经典6篇)
人力资源报告(经典6篇)说明和叙述在报告中是具有概括性的,需要出现大致的线索,而不一定细致讲述所有过程。
正如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报告也成了我们常常需要运用的文书形式。
然而,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报告呢?在此,本人很荣幸向大家推荐一篇有关“人力资源报告”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力资源报告(篇1)世界进入知识时代以来,伴随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显得犹为重要。
实际上,它与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过后者。
目前从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上大至可概括为4个方面:1、人力资源的配置,2、培训与开发,3、社会保险及工资福利,4、制度建设。
就我们公司而言,人力资源管理在现有体制机制下,要注重解决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司目前人力资源的现状1、人员结构方面:公司现有在册员工2239人,在岗非生产性人员488人(不含生产处室87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达21.8%;如果加上内退人员284人,将达到772人与生产性人员之比将达到34.48%。
2、年龄结构方面:35岁以下员工831余人,占总人数的37.12%。
3、技术结构方面: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89人、初级职称142人,占员工总人数的11.13%。
现有具备技师资格人员52人,其中高级技师5人、中级技师47人,占职工总数的2.3%。
4、录用选拔调配方面:采取考试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今年以来公司从中层管理人员的选拨,一般管理人员的调配,直至公司生产岗位的调整均采取面向全公司招聘的方式录用人员。
招聘方式,采用理论及考试与各级管理部门综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5、员工培训引进方面:去年我们招收了专业对口的大学生5人,充实到生产一线。
公司制定并下达了全年职工培训计划,职教中心全年将组织特殊工种进行轮流理论培训,各分厂进行日常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全年培训员工达2800课时。
同时人力资源部门积极配合劳动部门并鼓励员工参加社会劳动部门组织的技能等级资格考试。
我国教育公平直面四大问题
我国教育公平直面四大问题:北大公布近期教育研究成果全球500所高校指定报名中心--我国教育公平直面四大问题:北大公布近期教育研究成果7月28日,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任首席专家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攻关项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研究‛课题组公布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报告(2005-2006)》。
报告显示,我国教育在取得两项突出成就的同时,教育公平问题日益成为矛盾焦点,增加教育供给、提供广泛而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当前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从1982年的5.33年提高到2000年的7.85年,远高于同期发展中国家(从3.57年增长至5.13年)和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国家(从5.10年增长至6.71年)的平均速度。
这表明我国教育发展与人口素质改善的进程较快。
与此同时,教育成就在全体人口中的分布均衡程度也大为提高。
在大体可反映这一状况的‚教育基尼系数‛中,我国自1975年以来持续降低,这表明我国人均受教育程度逐年改善,2000年为0.383,低于印度同年水平,但与美国同期的0.161和日本的0.236仍有较大差距。
报告同时指出,在总体统计数字呈现良好态势的同时,教育公平仍存在四大问题。
其一,各省、地区之间教育发展不均衡。
除京津沪优势明显外,原本教育基础较好的中部地区发展形势堪忧,其教育投入已与西部地区相差无几,某些方面甚至落后于西部地区。
其二,入学机会与教育质量形成‚剪刀差‛。
虽然义务教育的入学机会均衡度很高,但教育投入和质量差异较大。
这表明,近年来我国的‚普九‛只做到了普及‚数量‛(入学率都非常高),但是没有做到普及‚质量‛(贫困省区的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各省之间的大学教育投入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入学机会却很不均衡。
从入学率的基尼系数来看,省份之间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随着教育层次的提高而扩大;从生均教育经费支出的基尼系数来看,各省区市之间的教育不均衡程度随着教育层次的降低而扩大。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
高等教育强国_大学的使命与责任2002年,教育部专门成立了一个“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这项为时6个月的研究其主题是: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大国。
基于人力资源开发与高等教育的密切关系,高等教育强国的概念随后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周远清会长作为一个重大研究课题提出并引起政府高层和高教界的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这是认识和观念上的一个飞跃,而中国是最需要观念突破的国家。
观念可以改变历史的轨迹,美国著名作家西奥多·怀特曾在《美国的观念》中写道:美国是一个观念造就的国家。
如果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天翻地覆的巨变寻找源头的话,毫无疑问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提出。
没有这次意识形态问题大讨论带来的思想大解放、观念大突破,很难说中国的改革开放还要滞后多少年。
每年我们都要纪念“五四”,因为对中华民族而言,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日子。
正是这场思想启蒙和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对科学和民主的崇尚追求和思想观念的彻底解放。
亦如科学发展观从价值选择和思想指引上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深远和重大影响一样,我们期待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观念的引领下,中国的高等教育会迎来一个新的健康发展的春天。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强国”这个基本概念。
所以,对高等教育强国之内涵、本质、特征及其指标体系等基本问题的讨论尤为必要。
在这种讨论中,应当对“高等教育强国”概念有如下的认识:其一,所谓强国、弱国是一个国际比较的概念,自我闭锁不进行国与国的比较就无所谓强和弱,也难以判断谁强谁弱。
因此,“高等教育强国”概念的建立必须以世界作为背景和参照系。
其二,“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高等教育数量规模的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的概念。
从高等教育的绝对数量看,我国有不少指标已经处在世界的前端,据此似乎已是高等教育强国,无需再强调什么建设。
比如,不久前教育部、卫生部联合举办的国庆60周年成果发布会上,据教育部郝平副部长介绍,以SCI数据库统计,按科技论文数量排序,中国自2004年以来,一直排在仅次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世界第五位。
我国教育的现状
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
村受教育水平低? 1、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对教育的投入不够。 2、农村的教育水平,教育条件落后。 3、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优秀的老师。 4、农村家庭贫困,许多孩子辍学。 5、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认为读书无用。
我们中学生应该转变以往的追求目标,不 仅完成对知识的学习和探究,更应该让自 己做一个完全的人、健康的人、具有自我 发展意识的人 。换个角度看,学生也应该 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寻求自我发展、 自我提高、自我提升,实现自我的全面发 展。
知识总结:
我国的教育现状
一、我国教育成就--喜人成绩 二、我国教育形势--严峻 1、我国公民受教育程度远低于其他国家,劳动 者素质偏低,高新技术人才缺乏,严重制约了我 国经济的发展。 2、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低于城市人口的受 教育水平。
材料二:我国在“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的主要目 标是: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九”人口覆盖 率接近100%;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争取到达80%左右;中等职 业教育办学规模与普通高中大体相当;高等教育毛 入学率到达25%左右;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和多样化 的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得到较大发展;构建学习型 社会取得阶段性的进展。
等式填写
? 人口+教育= 丰富的人力资源 ?
人口-教育=
沉重的人口包袱
我国教育的现状
1、我国教育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2、与发达国家和我国今后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求相比,我国教育整体仍然十分严峻 3、城市与农村教育水平差距很大 4、加入WTO给我国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我国教育的成就
材料一:20世纪末,我国完成了大规模的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 文盲的任务(两基)。到2005年,“普九” 人口覆盖率达94%,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达99.15%,比2000年提高了0.05个百分点; 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比2000年提 高了6个百分点以上。“十五”期间全国共 扫除文盲971.73万人,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 4%左右。200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平均 受教育年限已达到8.3年,劳动力平均受教 育水平由小学毕业提高到初中毕业。
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人力资源现状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人力资源是指某个组织机构中能发挥相应职能的人力量。
对于一个企业或组织来讲,人力资源的情况对于其发展和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研,可以了解当前的问题和挑战,进而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二、调研范围和对象:本次调研的范围为全国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对象主要为人力资源负责人或从事人力资源工作的员工。
三、调研方法:1. 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制定问卷并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调查,了解各个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情况。
2. 面谈调研:通过与一些人力资源负责人或员工进行面谈,了解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看法。
四、调研结果:1.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包括招聘、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福利等方面的管理机制。
但仍有部分小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
2. 人力资源需求与供给: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调研结果显示,目前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集中在高端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领域。
而供给方面,尽管有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高,但在技术型人才方面,供给不足的情况相对较多。
3. 人力资源管理的瓶颈问题:虽然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但仍有一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调研结果显示,薪酬福利、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员工较为关注的问题,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些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工作效率。
4. 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部分企事业单位已经开始探索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
调研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并通过设立创新团队、开展培训和奖励机制等方式来推动创新。
这些创新举措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五、调研结论及建议:1. 加强中小微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学前教育人力资源需求调研报告
学前教育人力资源需求调研报告学前教育人力资源需求调研报告一、我国学前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一)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扩大了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随着我国颁布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地纷纷制定配套的学前教育发展规划。
伴随着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数量的大量增加,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师资的严重不足。
【现象】师资紧缺成为学前教育短板.据调查,北京市未来3年需幼儿园专任教师3。
6万人,而目前只有2.14万人,缺口1.46万人.湖南省在园幼儿约142万人,按规定需配备21.3万名幼师,目前全省在职幼师总数不到4。
8万人,缺口达16.5万人。
重庆市目前有专业幼师1。
6万余人,按相关规定幼儿园的师生比应为1∶15,但由于师资缺乏,全市幼儿园师生比为1∶38,幼教缺口达上万人.最近,在我们山东,一些急于招聘教师的幼儿园几乎打爆了各学校的就业热线。
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毛入园率要从2009年的50.9%提高到75%。
从全国现有13。
8万所幼儿园的“存量”,推算未来10年的“增量”,至少需要新建7万所左右的幼儿园,方能容纳扩招的1400万名适龄幼儿.对此,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郭福昌表示,面对75%毛入园率所对应的4000万名在园幼儿数量,未来10年我国幼儿园大约需要纯增47万个班。
按照每班“两教一保”配备,新增的教职员工总数至少要在140万人以上。
(二)现有幼教师资在层次上缺少社会越来越需求的高综合、高素养的专业要求。
众所周知,幼儿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在我国,这样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学习是通过职前的培养来进行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幼教师资培养方面发挥着主体作用,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但是与私立、民营幼儿园数量急剧增长之间还是存在着需求上的矛盾,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例如:湖北日报于2007年3月17日报道了题目为“幼教大中专生成了香饽饽"的一则新闻,学前教育系每年的就业率都接近100%,去年一度还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来自于湖南、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均不同程度的也出现了上述情况,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的现象普遍存在。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调研报告-行业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1. 引言人力资源市场是一个关键的经济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中国各行业的发展和国家经济的稳定。
本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趋势,为企业、政府和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2. 现状分析2.1 市场规模中国人力资源市场规模庞大,2019年行业总人数超过5000万人,从业规模居全球首位。
此外,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0%,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2.2 行业结构当前,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主要由人才咨询、人才招聘、薪酬福利管理、人力资源外包等子行业构成。
其中,人才招聘市场是市场份额最大的细分市场,占据了市场的30%以上。
2.3 人才供需状况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状况直接影响着市场发展的稳定性。
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尤其在科技、金融、制造业等行业,对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
然而,人才供给方面存在一定的短缺,尤其是针对特定技能的高端人才。
3. 发展规划趋势3.1 技术驱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市场也开始转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人才招聘平台、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技术工具的应用正在成为行业的趋势。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招聘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准性。
3.2 人才培养与流动人才的培养和流动是促进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国政府加大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此外,人才流动的便利化也为市场提供了更多发展机会,企业可以更灵活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3.3 多元化服务未来,人力资源服务将越来越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人才招聘和管理外,更多的需求将来自于人才培训、组织文化建设、离职管理等方面。
人力资源机构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4. 结论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与机遇。
人才供需矛盾、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是当前市场关注的重点。
中国人才报告
中国人才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这背后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与保障。
中国人才报告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不仅可以反映中国人才的现状和趋势,同时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
首先,中国人才报告中最为关注的是人才的供给和需求情况。
人才供给是指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能力,而人才需求则是指社会对于各个行业各个层次人才的需求情况。
人才供需的失衡会导致某些领域的人才匮乏或过剩,从而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人才报告通过对各个行业、各个地区的人才供需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其次,中国人才报告还关注人才的培养和激励。
培养人才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努力。
中国人才报告通过调研和数据分析,为培养人才的机制和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在人才激励方面,中国人才报告也探讨了薪资待遇、晋升空间、福利待遇等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因素。
这些信息对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此外,中国人才报告还重点关注了人才流动和人才创业情况。
人才的流动不仅是城市之间的流动,还包括国际间的流动。
近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不少海外留学生也选择回国创业。
中国人才报告通过对人才流动和创业情况的研究,为政府制定优化人才流动政策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参考。
然而,中国人才报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报告中的数据时效性和准确性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人才的供求情况不断变化,需要及时更新数据,以保证报告的可靠性。
其次,报告中的调研方法和样本选择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避免数据的误差和偏差。
最后,报告中的分析和结论要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避免过于简单和表面化的描述,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综上所述,中国人才报告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反映了中国人才供需情况、人才培养和激励情况以及人才流动和创业状况等重要信息。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推动中国的人才发展和经济社会的繁荣。
工作调研报告格式
工作调研报告格式以下是为大家的工作调研报告格式,欢迎浏览借鉴,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一、调查对象:民办高校毕业生二、调查目的:了解现状,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三、调查方法:数据统计分析四、调查现象及应对策略:分析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根本形势。
列举影响就业的五种现象,指出毕业生应该采取的态度及对策,民办高校应采取的几项应对措施。
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
高校扩招是国家出台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
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群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阔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xx年毕业生212万,xx年将到达252万,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给广阔高校毕业生带来宏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安康开展。
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了迅速开展,据《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统计,xx年全国各类民办教育机构56274所,比1996年翻了一倍,在校生总数923万人,占同期全国学生总数近5%。
截至目前全国民办高校1600余所,其中具备颁发国家认可毕业证书的民办高校就到达160余所,每年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就到达100多万,几乎与国办普通高校各占半壁江山。
一种国办与民办并存的多元化中国高等教育开展格局已根本形成。
民办高校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直接影响学校的生源及其安康稳定的开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群众教育转化的进程中认真研究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现状并探索出一条具有民办高校特色、适应民办高校就业工作需要的路子是当前民办高校持续,安康开展的艰巨任务。
近年来一方面由于社会上对高学历、高层次紧缺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各用人单位之间人才的竞争愈演愈烈,单位都想尽早到学校招聘一些优秀学生;另一方面单位招聘人才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各地人事部门对人才引进的政策进一步放宽,致使用人单位尽早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再者,普通高校也怕失去就业市场致使就业洽谈会举办时间越来越提前,在教育部开禁第一天(11月20日)就开始纷纷举办各类招聘会,以往高校招聘顶峰在3、4月份,而现在逐步提前到最后一学年第一学期末11月、12月份,针对这种情况,学制仅仅三年制的大专无意中就压缩成了二年;另外在目前眼花缭乱的招聘会上,许多单位仍然打着“欢迎研究生、考虑本科生、不招专科生”的旗号,许多学生压力重重,忧虑多多,无法安心完成学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从而在就业择业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自卑和急于求成心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教育发展研究20034—5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_‘。
●●_●…_’--。
-●_-…_●_-_。
_●●……_●●’。
●--……-●--●●
本刊2003年第2期和第3期开没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栏日并刊出相戈文章后,读者反响’.‘热烈,纷纷来电来卤希望进一步探讨这方面的阐题。
经征得“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课题组”:¨意,本期择要刊登该课题组已经完成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汁:卡报告是本课题各主要研究机构的々家共同参与讨论的成果,统稿人员为康宁、胡鞍钢、胡瑞·
·.文、谈松华、陈国良,限于篇幅,报告中部分参考文献未于列出一)
主持人:胡瑞文上海教科院院长、研究员
在2l世纪头20年,我国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这是实班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发展阶段,足为本_眭卜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的关键阶段。
我匡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当今全球开发人力资源以增强综合国力的大趋势,也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抉择。
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大战略目标,就是全面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
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
由此,我们认为
●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发展的第一资源,
●升发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目标,
●开发人力资源是实现富民强国的第一国策,
●开发人力资源是中国各级政府的第一责任。
全面开发人力资源,就要
●全面强化人力资本投资,
●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
●牟面扩大人民学习机会:
●全面提高人民学习能力。
过去50年尤其是过去20年,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起点低、投入少、时间短的情况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宝贵的经验,关键在于-
●d]国政府有明确实现现代化目标及动员全社会为之奋斗的能力
●力求处理好经济、社会与人力资源发展间的关系,
●广泛调动全社会投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l生。
●不断地对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进行制度创新。
但是,面临新的历史发展机遇期,我国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依旧存在着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
现阶段乃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的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尤其是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足量优质多元教育的需求。
将是我们面临的主要矛盾。
供给不足、结构失衡、体系不全、机制不活是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全球化和市场化进程中经济结构变化、人口结构变化、就业形势变化、西部开发、城镇化发展和科技发展等对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既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因此,必须增强人力资涌开发和教育制度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后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容错失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从现代化建设总体战略布局调整出发,始终把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中国,建设现代化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几代仁人志士不懈探索奋斗的夙愿,是人类历史上一场最伟大的实验,是中国政府和全体人民的历史使命。
在这~伟大历史进程中,把教育大国发展成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把中国建设咸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是13亿中国人民对全人类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
我们坚信:
教育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命运:
教育也能够改变和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
万方数据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
作者:胡瑞文
作者单位:上海教科院
刊名:
教育发展研究
英文刊名:EXPLOR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年,卷(期):2003,23(4)
被引用次数:15次
1.张宇梅高校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初探[期刊论文]-当代经济 2008(8)
2.董洋.李金叶试探新疆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性[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7(1)
3.王园高校现代化教育管理方法[期刊论文]-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1)
4.徐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公平问题--论高校收费[期刊论文]-医学教育探索 2006(1)
5.汤敏关于扩招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2006(2)
6.徐文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教育过度[期刊论文]-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05(6)
7.徐文华.鲁雷和谐校园的构建[期刊论文]-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4)
8.王建.王乃利.林庶荣构建学习型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期刊论文]-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 2005(6)
9.辛志勇.金玲华我国基础教育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5)
10.周久凤论图书馆为学习型社会服务[期刊论文]-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4(5)
11.孙广福高等教育市场化的成因及途径[期刊论文]-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4(4)
12.缪雷我国义务教育中政府的基本职责[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3.张严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第三产业发展剖析和思考[期刊论文]-统计研究 2003(11)
14.龚小兰创建学习型社会与发展成人教育[期刊论文]-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4)
15.夏再兴对我国高等教育"过度"问题的分析[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2003(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yfzyj200304002.aspx
授权使用:(abel00),授权号:cb8d9c69-d53f-4424-b702-9e350166f377
下载时间:2010年1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