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进入壁垒
“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 势。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 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 入该产业。” 分为三类:结构性进入壁垒、行为性进入壁垒 和政策性进入壁垒 (1)结构性进入壁垒,形成因素主要有:规 模经济壁垒、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沉淀成本壁 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壁垒。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可竞争市场理论是鲍莫尔、帕恩查和韦 利格等人在芝加哥学派产业组织理论的 基础上提出来的。 该理论认为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 等市场绩效,在传统哈佛学派的理想的 市场结构以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 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
完全可竞争市场——是指市场内的企业当其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 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 市场结构。完全可竞争市场条件下理想的竞争,可以作用于所有 的市场结构形态。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进入市场所投入的资本,当企业退出该市 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沉淀成本的大小决定进退是否自由,鲍莫尔等人提出应根据沉淀 成本 (Sunk of cost),而不应根据一般的固定成本来判断进入壁垒 的高低。 在完全可竞争市场中,由于沉没成本为零,因此潜在的进入者为 了追求利润会迅速地进入任何一个具有高额利润的部门,并能够 在现存企业对进入做出反应前无摩擦地快速撤出,而且并不因此 耗费特别的成本。这种进入形式通常被称为“打了就跑”策略 。 按照可竞争市场理论,在近似完全的可竞争市场中,自由放任政 策比通常的政府规制政策更为有效。
πe B = V
二、市场绩效的衡量
市场绩效实质上反映的是市场运行的效率。 市场绩效衡量的两种方式:直接指标和综 合评价 1、市场绩效衡量的直接指标 (1)收益率 R = π T E (2)托宾q值
q = R1 + R2 Q
2、市场绩效衡量的综合指标
(1)资源配置效率 一般用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和社会总剩余三 个概念来全面分析和评价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劣状 况。贝恩认为,可用产业的长期利润率是否趋向 平均化来测量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率。 (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 从产业内规模经济效益实现程度的角度来考察资 源的利用状态。 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的衡量途径
返回
市场结构、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 场绩效的衡量
一、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的衡量
根据市场主体之间关系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市场 结构分为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 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和寡头垄断的市场结 构。 (一)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 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市场集中度、 产品差异化、进入壁垒、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纵 向一体化、多元化程度、政府介入的强度、企业 制度、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短期成本结构等。
第二章 产业组织理论概述
学习目标 读完本章, 读完本章,你需要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 1、了解“马歇尔冲突”的含义。 2、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 3、“结构-行为-绩效”分析框架的含义和“哈佛学派” 的政策主张。 4、“芝加哥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5、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含义。 6、新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特征。 7、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的主张。 8、市场结构、集中度、市场势力、市场绩效的衡量方 法。
(2)行为性进入壁垒,主要包括:阻止 进入定价、掠夺性定价、形成过剩生产 能力。 (3)政策性进入壁垒,例如,生产许可 证制度、矿产开发特许、物资购销特许、 专卖特许,某些产品的高税率、高关税、 进口配额、供给配额等。 案例
(二)市场结构、集中度与市场 市场结构、 势力的衡量
不同行业中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异和进 入壁垒不同,市场结构就也会不同。 1、市场结构的衡量 市场集中度方法是以产业内企业规模分 布为基准的测度方法,衡量指标有:绝 对集中度、相对集中度和赫芬因德指数。
市场结构的含义及其决定因素 含义——对产业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 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决定市场结构的因素:市场集中程度、产品差别化程 度和进人壁垒的高低。 市场行为是指企业在充分考虑市场的供求条件和其他 企业的关系的基础上,所采取的各种决策行为。具体 包括企业确定价格的策略、产品与广告策略、研究开 发和排挤竞争对手的行为等。 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条件下市 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在SCP分析框架中,作为市场结构指标 之一的集中度和作为市场绩效标准之一 的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 核心地位。 哈佛学派在分析框架上突出市场结构, 在研究方法上偏重实证研究。 结构主义者
返回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一、“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
芝加哥学派在产业组织理论上两大特点: 一是昄依新古典经济理论 二是认为政府无须干预市场机制的运作 芝加哥学派认为,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 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 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德穆塞次等人批驳哈佛学派的“集中度一利润率” 假说 ,是“效率主义者” 。 该学派修改了由贝恩创设的进入壁垒理论。
三、新产业组织理论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产业组织的发展出现了一次新 的高潮,进入了“理论期”,理论模型取代统计分析 并占据了主导地位,形成了以突出理论研究为特征的 所谓“新产业组织理论”。 新产业组织理论的特征三方面: 第一,新产业组织理论吸收和融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 成果。 第二,新产业组织理论在研究方法上致力于“理论化” 与“经验性”的平衡。 第三,新产业组织理论在运用博弈论方法之后实现了 理论范式的创新。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条件下的市场结构和竞争问题成 为新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一项新课题。
1、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是表示在特定的产业或市场中,卖者或买 者具有怎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它反映特定市场 的集中程度,与市场中竞争或垄断的形成密切相关 , 是考察市场结构的首要因素。买方集中度和卖方集中 度。这里所说的集中度一般指卖方集中度 高市场集中度的产业会趋向于垄断性的市场结构,而 低市场集中度的产业则会趋向于竞争性的市场结构。 影响因素:规模经济、市场容量、企业的垄断动机、 政策因素等
四、新奥地利学派关于竞争政策和产 业政策的主张
新奥地利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米塞斯和哈耶克等 人提出的经济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学流派 。 从信息的不完全性、人的有限理性和环境的不确 定性出发来理解市场,认为作为完全竞争理论分 析的前提完全信息假定不仅不符合现实,而且还 会对人们产生误导。该学派把市场视为发现和利 用分散的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强调企业家及其创 业精神。 新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强烈反 对政府干预、抨击行政垄断。
(1)绝对集中度指标
n
CR
n
=
∑
X
i=1
i 全部
∑
X
i=1
i
CRn为某行业中前n家最大企业的有关数值的 行业比重,通常取n=4或n=8。 绝对集中度指标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2)相对集中度
相对集中度是反映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的集中 度指标。 洛伦茨曲线,最初用于收入分配研究,后来被借用来 分析产业中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匀程度。 对角线与洛伦茨曲线间 的面积 A 基尼系数= = 对角线以下的三角形面 积 A+ B 基尼系数的值在0到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企业占有 份额分布越不均匀。如果企业规模分布完全相等,则 基尼系数等于0,如果独家企业垄断整个产业,则基尼 系数为1。
(3)赫芬因德指数
赫芬因德指数(Herfindal Index)是赫芬因德提 出的反映产业集中度的综合指数,记为H。 计算公式为 2 n
H =
∑(
i =1
Xi
X
)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H 指数将等于0;在完全垄 断条件下,H指数将等于1;如果市场中所有n家 企业规模都相等,H指数将等于1/n;当n=1时, H指数等于1。 一般来说,n值越大,H指数越小。
二、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
张伯伦对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贡献 (1)以分析纯粹竞争为出发点,否定了纯粹竞争存在的 条件,提出了垄断竞争的概念。 (2)对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具体分类和分析。 (3)提出了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集团及与之相关的厂商 企业的关系问题。 (4)界定了“产品差别”的内涵及其对市场竞争的影响。 (5)提出并讨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进入和退出问题。
2、产品差异化
产品差异化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产品存在差异是因 为消费者认为它们不同;二是当两个品牌的产品是关 系密切的替代品时,一个品牌的产品定价对另一品牌 的产品定价有较强的约束。 影响因素:客观和主观 客观的产品差异包括产品的性能、结构、设计等物理 性差异,服务差异以及产品销售的地理位置差异 主观的产品差异包括买方主观性差异、消费者的知识 偏差、特殊的销售活动带来的主观差异。 案例
(3)技术进步
主要包括发明、革新和技术转移,反映的是动 态经济效率。在现实经济中,市场竞争和研发 投入是影响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X非效率
由莱宾斯坦(Leibenstein)提出,是指在垄断 企业的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非效率。
(5)销售费用水平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市场结构、市场势力和市场绩效 的衡量
第一节 竞争机制与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一、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竞争机制与“马歇尔冲突” 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间的组织结构或 者市场关系。产业是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高度替 代性产品的企业的集合 ,组织专指产业“组成部 分之间的关系”。 新古典学派马歇尔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 竞争活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 的核心问题。
2、市场势力的衡量
(1)勒纳指数
P MC L = P
L在0-1之间变动,数值越大表明垄断势力 越大。勒纳指数实际上是计量价格偏离边 际成本的程度,价格越是高于边际成本表 明垄断势力越强。 勒纳指数的两个特点
(2)贝恩指数 ) 贝恩指出,在一个市场中,如果持续存 在垄断利润或超额利润,一般就表明有 垄断因素的存在。 贝恩把会计利润定义为: πa= R-C-D 经济利润的公式为: πe =πa-iv 贝恩指数为:
实证研究方法:伯利和米恩斯对经济力 集中的实证研究 、勒纳等人对垄断指标 的研究 判别标准:克拉克、梅森等人对“有效 竞争”概念及其度量标准的研究
三、“哈佛学派”与“SCP”范式 “哈佛学派” 范式
三分法:按结构、行为、绩效三个方面对产业组织进行分 析
百度文库
市场结构(Market Structure)—市场行为(Market Conduct)—市场绩效(Market Performance)的分 析框架 ——SCP分析框架 结构、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 结构决定企业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 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 效,最重要的是要通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 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