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英美新批评派

英美新批评派是3 o一4 o年代形式主义流派的代表,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派生出来的。前后经历三代批评家,其早期代表人物是英国人休姆,美国诗人庞德及诗人T·S·艾略特;第二代批评家有英国的燕卜荪,美国的兰色姆,泰特,布鲁克斯等;而第三代批评家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些学者,主要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沃伦。

英美新批评派文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文学作品为本体,着重研究文学作品。新批评派认为2 0世纪以前的文论家机械地运用社会“起因研究法”,因袭生物学或病理学的概念、范畴来研究文学作品终归是“隔靴搔痒”,不得要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文学作品的美感效应,以及作品的想象世界是不能忽视的。新批评派的文论家大都认为,文论家没有必要左顾右盼,文学的本体是作品,忽视作品研究的评论家,不可能达到文学研究的终极境界。

在韦勒克和沃论合著的.被称为新批评派总结的《文学理论》一书中,作者把文学研究分解成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认为文学和传记,文学和心理学,文学和社会.文学和思想。文学和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批评不应该依附于哲学和历史,批评的着眼点应投向文学本身。而在此之前,历史批评.道德批评、社会学批评在西方批评论坛占据主流地位。新批评派认为文学批评应从文学作品的“本体”和语言结构角度进行批评,“本体论”可以说是新批评的理论核心。新批评提倡本体的研究,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作品本身是文学活动的本源与目的,作家的创作从作品出来,又回到作品中去,文学作品是一个自存自足的实体,无需外界的一切给予。新批评认为文学批评不是作家的生平实录.不是复述作品的内容梗概,不是研究作品的

历史背景,不是对作品的语义求证,不是评价作品的道德内容.更不是一般的书评,而是研究诗之所以为

诗的“艺术技巧”。

新批评之新就在于它不同于以往的各种批评,批评的对象和重点已经从作品以外的历史背景,作家生平,作品的故事梗概等,移到了作品本身。但是这些恰恰正好是新批评的缺陷之所在,因为它把文学中许许多多同样值得读者关心的因素排斥殆尽。

除了“本体论”之外,新批评还提出“张力论”“反讽论”“细读阐释”“含混”和“悖论”。

认为在处理诗的结构方面,应把握“反讽”和“张力“,在处理诗的语言方面,应把握“含混”和“悖论”。

“张力”,是指语义学意义上的外延与内涵的协调。文学既要有内涵也要有外延,既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又有明晰的概念意义。诗应当是意义的统一体。优秀的诗作都是联想,暗示与明晰概念的结合体。而文学语意的多象性、含混性是文学语言不同于科学语言的明显标志。文学语言的含混性具有言外之意.弦外之响.像外之像的意义,可以在较短的语句中,体现出丰富多样的意义。一句诗的含混意义,是诗本身的意义,诗的含混是诗的固有的基本要素之一。

“细读”是指对作品进行仔细的阅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献”。新批评主张认真、审慎、反复、仔细地研读原文,从词、词组、词意及其关系中把握和解释原文及其意义,提倡“就事论事,”或“就文论文”式的“纯批评”。

新批评虽历三代批评家,雄踞西方文坛二、三十年,但因其更多注重单一作品的研究,忽略了作品与作品历史联系及社会联系,把批评家自己对作品的阐释视为作品的唯一意义,使文学批评的范围变得很狭窄,这是新批评派的主要缺陷。

二、精神分析学

精神分析原本是1 9世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用来为其病人治病的一种方法,在2 0世纪被广泛地应用于文学的心理研究和探讨。精神分析学派的文学理论后来成为西方文论中贯穿整个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文论流派。

精神分析学的主要理论是潜意识.白日梦和升华说,释梦以及弗氏后期提出的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将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部分。认为意识来源于潜意识,人的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意识仅仅是整个心理过程的分离部分,而潜意识是意识的主体和基础。潜意识是非理性的,充满人的原始冲动、本能和欲望.是决定人行动的内在动力。

弗洛伊德后期提出的人格结构假说,认为人性存在三种形态.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充满着本能的欲望和强烈的冲动.是一锅沸腾的激情.遵循快乐的原则,不做道德判断.寻求快乐,逃避痛苦。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

现实原则来行事.它既以大部分的精力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化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是遵循道德原则,规范自我、抑制本我。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性、品格、性格决定于人的心理结构,当本我和自我平衡时,则人的心理健康,精神正常,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当本我大于自我时,则表现为狂想型,精神不正常。而当超我大于自我时,由于过分约束了自我,则表现为忧郁症。

弗洛伊德不仅是心理学家、精神病专家,并且是精神分析诗学家,他用精神分析方法对许多作家和作品进行了分析,著有大量论著,对西方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作家是能够窥破人的内心世界,并描述这个世界的人。作家和诗人不同于健康的正常人,他们的精神、灵魂、神经、性欲、梦幻、联想等等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正是这种不幸的缺陷,为他们在创作上带来了特异之处。文学家像神经病患者一样,本能受到压抑,这种压抑把他从现实引人幻想。文学家具有内向气质.受着本能的强烈驱使,想去获得力量、财产、声誉和女人的爱恋。由于缺乏获取的手段。他就逃避眼前的环境,转人幻想的创造性中,用幻想创造作品,获得他本能的潜在需要。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和文学就象孩子的游戏,是一种崇高的白日梦.一付温和的麻醉剂,一种让人从现实逃进虚境的幻想。

艺术家采纳了自已的白日梦,用以向他人提供一种本能快感的糟糕替代品,这种快感本身是现实所禁止的。艺术家通过这种迂回方式,靠幻想赢得他们在现实中因太虚弱而无法赢得的东西“荣誉、权力和女子的爱情”。

弗氏认为艺术是纯粹的快乐原则,“无言而有益的。它所寻求的不是别的.而是幻觉”——而科学则是“对我的精神活动所遵循的快乐原则的完全的克制”。艺术家试图幻想出一个世界,而科学家则试图将幻想剥离这个现存世界。

弗氏在他的著名论著《释梦》中,提出梦具有显梦和隐意两个层面.显梦就象是谜语,隐意是谜底,而释梦的过程即猜谜的过程。文学作品即包含显梦和隐意两个层面。作家在创作中有时不能直言不讳,有时需要粉饰,文学批评的方法就是释梦的过程,发现作品深层的含义,破译隐意。

弗洛伊德的文学理论主要体现在其精神分析学说及其文学批评中。他对莎士比亚、歌德、陀思妥耶

夫斯基及其作品的分析,已成为弗洛伊德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作,他对于批评的意见.比他的文论影响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