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自助综合服务系统应用的探讨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自助综合服务系统应用的探讨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自助综合服务系统应用的探讨

门诊就医流程再造与自助综合服务系统应用的探讨

使用个人多种有效证件(身份证、社保卡、银行卡、健康卡等),利用银医自助服务系统的方便快捷,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改善医疗结算服务方式,为患者提供多种门诊就医服务模式的选择,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标签:门诊流程再造;自助服务

传统医院门诊的就医流程或服务模式是在挂号和缴费环节需要患者反复排队多次结算,既浪费时间又延误治疗,为了缓解门诊就医拥挤状况,各医疗机构一直致力于挖掘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增加医生和诊室、增设服务窗口,错峰就诊、引入自助服务设备等多种方式来缩短排队时间[1],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提高门诊就医效率,改进医疗服务模式,医院相继与银行、电信部门合作,启动银医”一卡通”合作项目,将医院信息系统与银行收支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我院在原有的银医自助服务基础上,又开发了多种自助应用服务功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1特点及目标

患者持本人有效证件,可以在医院收费窗口或自助设备上完成就医支付流程,医院自助設备为患者提供多功能、多选择模式下的人机交互功能窗口,以达到方便患者就医、提高服务质量。

在城乡居民社会医疗保险”一体化”管理的今天,“一卡通”的应用正是实名制就医推广最为切实有效的方法之一,医院常用的有诊疗卡、银行卡、社保卡、健康卡等,而患者经常随身携带的有银行卡、身份证(出行必备特性),根据这些特性我院自助服务设备就将这些经常使用的个人有效证件作为在医院就诊的载体,将院内各信息业务系统通过自助服务设备、安全设备、网络专线与银行系统、社保系统以及身份证识别系统相连接,既提高就医效率,也推进了实名制看病,完全符合国家新医改政策的精神[2,3]。

2功能实现

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自助服务设备的应用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采用,其优势在于能够方便患者进行自主操作和实现个性化应用,提供更加便捷的就医环境,见图1。

①我们认为”一卡通”的含意就是患者通过个人的任一有效证件,均可在医院收费窗口、检查检验窗口和自助服务设备上完成医疗就诊支付流程;②利用身份证的高使用和高认知度的特性,将我院诊疗卡对应的个人就诊账户直接与身份证绑定,建立个人虚拟账户,可直接使用身份证进行支付;③普通银行卡(银联卡)可在自助设备上直接应用;④新社保卡作为医保结算凭证,可以直接应用于自助服务设备[4],其本身银行功能也同时可以用于支付流程。通过以上的建设思路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方案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含支付) 1.应用背景 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微信、支付宝、自助设备等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推进医保网上结算,引入第三方商业保险,改变患者就医付费模式,减少排队次数,方便百姓结算。 2.门诊流程优化方案 1.1.现有门诊流程 传统的门诊就诊流程是:预约挂号——现场排队挂号(预约现场取号)——门诊护士站分诊报道——就诊——现场排队缴费——检验检查——客服中心取报告——返诊——现场排队缴费——药房——离院。

1.2.改进后门诊流程(含支付) 患者可以根据实际选择移动支付、窗口或者自助支付,挂号或就诊过程可点击付费直接进行付费操作。改进后的就诊流程是:患者移动预约挂号(或当天挂号)——门诊护士站分诊报道——就诊——移动缴费——检验检查——返诊——移动缴费——药房——离院。

移动支付及窗口收费流程 患者/家属移动支付 医院 是否移动支付 是 否 智能手机 诊间支付 离院 预约挂号 三种支付方式 微支付 支付宝 银联 智能手机 就诊科室报到分诊 挂号窗口/自助支付 付费取号 医生就诊 检验检查注射/治疗药房 往返 患者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支付方式 1.3. 门诊流程改进后对比 基于移动支付的新流程,减少了患者在现场排队挂号(取号)、现场排队缴费、客服中心打印检验结果等环节,而这几个环节都是患者需要现场排队,造成等候时间长的重点环节。现在通过移动支付免去上述这几个环节,不仅能大量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同时也能使整个门诊就诊流程更加紧凑,效率更高。表1是门诊流程优化前后的对比情况:

3.功能设计 1.4.移动在线挂号 1.5.移动诊间支付 1.6.在线调阅检验检查报告 4.支付方式及常见问题 1.7.支付方式及对账 目前主流的支付方式分为微支付、支付宝及银联支付,之间的对比关系如图示。对于财务部门来说,主要工作集中在财务对账,目前,支付宝、微信等三方支付都提供完整的对账平台供财务人员对账查阅及相关操作。 图示1:三种支付对比: 图示2:对账流程图

门诊就诊服务流程

门诊就诊服务流程 (一)分诊 门诊服务人员做好预检分诊工作,帮助病人正确选科,应做到非传染病与传染病分开,防止门诊范围内的交叉感染,从而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挂号 1、门诊病人就诊时必须挂号。 2、凡就诊病人应持门诊病历就诊。 (三)候诊 1、病人挂号后到相应门诊科室候诊。 2、就诊人员较多的科室门诊护士要维持好候诊室的秩序,告诉病人等候次序,安排病人依次就诊。 3、对病情较重较急的病人及时安排优先就诊,回答病人提出的相关问题,需进行特殊检查或转科转院的病人进行指导和处理帮助,对可疑传染病人采取及时措施,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保持门诊环境的有序、安静和卫生。 (四)就诊 1、门诊护士按挂号顺序把病人依次分配到诊室就诊,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权。

2、诊室要求每位医师每次就诊一位病人,允许一位家长陪同,其他病人不得入内。 3、医师接待病人前以及诊治完每一门诊病人后都要洗手;要耐心听取病人的病史陈诉和进行认真的体检,必要时作相应的检验和特殊检查。 4、医师根据病情和检查作出初步诊断;要认真书写门诊病历,做到简明扼要、明确清楚、内容规范、项目齐全。 5、医师提出的治疗意见应向病人清楚而如实地说明,在征得病人同意后才能予以治疗(包括手术),或开出处方到药房取药,或到药店购药。 6、医师对疾病诊断有疑问,可嘱病人复诊复查,或请上级医师会诊,或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直至转科转院。 7、凡病情复杂或较重,门诊难以作出有效处理者,应收入住院。 8、凡需出具疾病诊断证明书者,应由门诊部统一盖章,以保持诊断书的严肃性。 (五)医技科室检查和治疗 1、凡需要作化验检查、放射超声影像检查、心电、脑电检查、门诊小手术、注射、清创换药等检查治疗时,医师必须开出检查或治疗申请单。 2、医师应嘱咐检查或治疗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对个别要预约登记者应予说明,并告诉上述检查单的报告出具时间和取单地点、手续等。

改善门诊服务流程的几种方案

改善门诊服务流程的几种方案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以患者为中心,改进医疗服务态度,改革不方便患者的工作程序和制度,提供各种便民服务,方便患者就医。为了保证病人得到及时、有效、优质的诊疗服务,大医院应从分析门诊流程入手,从患者角度考虑安排就诊过程,保证良好的诊疗秩序和就医环境,提供病人满意的优质服务。近几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发展和医院竞争的激烈,国内医院管理专家和学者也开始日益关注医院流程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分析现有流程的弊端,提出改进就诊流程的做法,一些医院还通过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改革原有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基于上述理由,笔者总结了目前医院门诊改革的几种方案,并举例这几种方案所适应的医院类型,为医院门诊流程再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门诊改革;服务流程;满意度 门诊服务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服务的薄弱环节。据卫生部公布,2002年我国医院门、急诊人次数11.58亿次。 我国一般省级综合性医院的日门诊量均超过2000人次,有的甚至超过4000人次[1]。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会对医院的荣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2]。 1当前的门诊状况 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的门诊仍沿袭自然流程模式,彼此非常相似,基本流程都是: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 该模式存在非常普遍,但却有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人满为患的大医院,这些弊端造成的困境就越发的明显。这个流程是“多站式”的,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排队。病人等待的时间远比医生为其诊病的时间长,浪费了病人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和候检时间长、交款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是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的现象。戴谷音等学者认为,导致排队等待和院内滞留现象的原因是患者的有效就诊时间(即患者的实际就

加强门诊导医管理 优化门诊服务流程

加强门诊导医管理优化门诊服务流程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及患者的重要窗口,具有患者流量大,随机性强,就诊环节多,就诊高峰时间集中等特点,其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会直接影响医院在社会中的信誉和地位,因此,在门诊设置导医及分诊护士,对实施人性化服务,构建和谐门诊医患关系越来越得到重视,极大地改善了门诊的就诊秩序,缩短了就诊时间,提高了门诊服务质量。 1 加强岗前培训,规范导医服务行为1.1 健全各项管理工作制度人性化服务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我们在全院年轻护士中选择业务素质高,服务态度好,沟通能力强的护士负责导医分诊工作,导医分诊护士在上岗前,首先根据门诊导医及分诊护士的工作性质和患者的需要,建立健全了各项服务工作制度,制定了导医分诊护士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并进行岗前培训,定期对导医分诊护士进行量化考核。 1.2 规范导医服务行为对导医分诊护士进行道德素质的培训,使她们具有爱岗敬业精神,负有责任心和同情心,热爱导医分诊工作,行为、举止、语言文明规范,让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导医分诊护士要做到业务熟练精通,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理解和尊重患者,使“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始终贯穿

在工作中,以最大限度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1,2]。导医分诊护士的整体形象代表着医院的管理水平,工作质量和服务态度,以及医院在患者心中的形象。1.3 导医护士的业务知识和沟通技巧门诊患者病种复杂,分科较细,导医分诊护士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健康教育指导要了解,熟悉常规检查项目的检查时间,导医分诊护士要讲究语言艺术,注重沟通技巧,要将科学的专业知识用通俗的语言告知患者,与患者沟通时要有称呼,给患者以真诚信任感,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导医分诊护士的关心。 2 拓宽创新服务,树立门诊新形象 2.1 设立导医咨询台导医台是医院的文明服务窗口,导医护士的语言、表情及动作代表了医院医务人员的形象,因此,在门诊大厅设立导医咨询服务台,有3名导医咨询服务人员,佩戴绶带,站立服务,耐心解答患者的咨询,使患者在门诊大厅能方便地咨询有关挂号、专家出诊情况、收费检查治疗及科室位置等有关问题,在大厅收费挂号处设2名导医巡视员,维持收费挂号秩序,指导患者分科挂号,接待患者咨询及处理突发事件等。在各楼层设导医员,为患者提供咨询、分诊、导医及宣教,发现急危重患者及时通知医生进行抢救,随时解决患者候诊过程中出现

基层医院门诊流程优化浅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4356478.html, 基层医院门诊流程优化浅析 作者:陈爱萍 来源:《大健康》2019年第02期 摘要:门诊是接触病人最早最直接的窗口,门诊流程是否流畅高效,直接影响着病人就诊的效率和感受,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原来的就诊流程存在的问题不断暴露出来,制约了门诊诊疗的效率和质量,信息时代背景下,采用就诊卡(一卡通)就诊,可以极大的提高门诊诊疗的质量和效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医院;门诊流程;就诊卡 【中图分类号】R01 ; ; ; ; ;【文献标识码】 A ; ; ; ; ;【文章编号】1674-9368(2019)02-0095-02 一、医院门诊流程优化的必要性 门诊是医院最早接触病人的窗口,并且病人流量大,服务环节多。门诊服务的优劣,不仅影响着病人的就医体验,而且关系着患者生命,体现着医院的形象和口碑,最终可影响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所以,加强门诊管理,优化门诊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的门诊服务,对医院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原来的门诊流程基本以人工窗口登记、挂号、收费等为主,环节多,反复排队,浪费了病人的时间和精力,也病人病情紧急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病人的治疗,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严重后果。就算在平常情况下,长时间多次的排队、等候,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容易产生抱怨和冲突,所以,不管从哪方面看,优化门诊流程,提高门诊服务效率都非常必要。 二、医院传统门诊流程的弊端 未进行医院门诊信息化建设之前,医院的门诊流程基本差不多,大致为:排队挂号→就诊→检查检验申请单→排队交费→排队检验检查→等候结果→排队复诊→处方、治疗单→排队取药、治疗→离开医院。首先,病人建档挂号只能在排队窗口进行,预约只能在现场预约或是电话提前预约,收费窗口只能现金交费或银行卡刷卡交费,挂号、预约、交费的方式都十分单一,这对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移动支付十分盛行的今天,很多顾客的体验是不满意的;再次,病人到了医院后,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在排队上,真正看病的时间并不长,形成患者看病“三长一短”现象,患者对此十分不满。高峰期排队人员过度集中,也容易爆发安全隐患和医患矛盾;其次,传统的就诊习惯绝大多数患者都喜欢上午看病,所以早上九点到十一点这段时间,是醫院最拥挤的时间,病人也基本是在排长队,这就导致了病人的分布不均,对病人的门诊体验和医院的服务都影响不利。最后,医院的门诊业务中,会涉及大量票据的打印,打印的速度对服务速度也有影响而且纸张成本比较高。

门诊管理工作分析评介及持续改进

武城县人民医院 门诊管理工作分析评介及持续改进 门诊服务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服务的薄弱环节。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会对医院的荣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 1 当前的门诊状况 基本流程: 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 该模式存在着诸多弊端,这个流程是“多站式”的,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排队。病人等待的时间远比医生为其诊病的时间长,浪费了病人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和候检时间长、交款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是综合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的现象。专家认为,导致排队等待和院内滞留现象的原因是患者的有效就诊时间(即患者的实际就诊时间)很少,大约只占10%。据调查,一般门诊每位病人平均在门诊停留时间为60~90min,而医生直接诊察时间一般仅为10~15min。导医服务欠缺、标志不明。开出检查单后,约有一半的病人要提出“到哪里去做检查?”之类的问题。有的检查当时不能做或当时不能领取检验结果,患者只能暂时回家,等结果出来后再来医院就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大量病人盲目、无效地移动,增加了医院中病人的流动量。 如何为病人提供良好的门诊服务,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医院管理者。由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只有选择合适的改革方案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我们总结了几种目前最常见的门诊改良方案并进行了探讨。 2 目前几种改良门诊服务的方案 既然原有流程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瓶颈,那么如何改进就成为主管部门和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要有3种观点。 2.1 彻底的门诊流程再造“流程再造”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流程再造”包含着两个基本

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的需求与实施

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的需求与实施 发表时间:2012-11-22T17:11:52.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3期供稿作者:赵桂英[导读] 目的为加强门急诊管理,改善门急诊就医流程及就医环境,探讨门急诊就医流程的需求及优化措施。赵桂英 (江苏省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徐州 221006) 【摘要】目的为加强门急诊管理,改善门急诊就医流程及就医环境,探讨门急诊就医流程的需求及优化措施。方法根据门急诊患者要求,制定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通过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规范了门急诊服务流程,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病人满意度显著提高。结论通过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措施的实施,规范了门急诊服务流程,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病人满意度自原来的92. 8%提高至96%以上,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高。 【关键词】门急诊就诊流程优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3-0132-02 门急诊是患者步入医院的首要环节,是医院的重要窗口部分,便捷优化的门急诊服务流程直接关系到医院的服务力和核心竞争力[1],所以寻求适合“以病人为中心”和医院整体发展需求的门急诊流程和服务模式,是建设现代化和谐医院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院门急诊管理、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需要,对解决患者看病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门急诊流程问题 1.1 环节较多门急诊患者就诊流程比较复杂,分工过细,环节较多。挂号、就诊、检查交费、取药,每个环节都需要排队、等待,增加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 1.2 检查等候时间较长门急诊患者很多检查不能及时安排,有的还要预约,尤其是磁共振和彩超检查,患者等待中心情急切。 1.3 导医少,距离远门急诊楼内内标识不清,缺乏导医、分诊指导,患者等候时间较长,再者,医院门诊科室布局不合理,检查室分散,患者做检查一般要走一段路程,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2 门急诊患者要求 2.1 患者就医心情迫切患者就医的心情都想尽快得到有效治疗,无论门诊患者还是急诊患者,对诊疗过程“快”是第一需求。 2.2 患者各项诊疗工作安排要求高患者要求书写各种医疗文书要规范;各项检查结果和疾病诊断要及时准确等等。 2.3 患者要求就医过程的成本要低患者希望少花钱看好病,所以节约费用和时间,是患者的愿望和要求。 2.4 患者要求看病容易患者希望就医的过程要非常方便、简单、顺畅,来医院就医越困难,患者所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就越多。 3 优化门急诊就诊流程的措施 根据门急诊患者要求及门急诊流程存在的问题,我院本着“以病人为中心”和医院整体发展需求,对门急诊流程进行了优化改造。 3.1 抓住细节方便患者 3.1.1 调整门诊科室布局,缩短距离,将相关检查科室相对集中,将挂号、收费、分诊等相邻安排,减少患者移动的距离。 3.1.2 设立残疾人、老年人和离休干部优先挂号及取药窗口。 3.1.3 急诊及中心采血室流程再造,并开设急诊“绿色通道”,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一路绿灯,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同时,对中心采血室进行流程再造,流程合理,病人满意。 3.1.4 一站式服务中心流程再造:为方便患者就医,我院对一站式服务中心进行了流程再造,优化门诊“一站式”服务和导医服务,拓宽门诊“一站式”服务内容,为患者大大提供了方便。(1)在门诊一楼设立开放式的咨询服务台,将导医咨询、医保咨询、用药咨询集中一起,预诊导医为患者检诊、分诊,指导患者挂号、就诊等,对年老、体弱、残疾患者,导医护送到科室,且为其缴费、取药、退药、退费,代办各种手续等;医保咨询对医保患者提供各种医保政策咨询服务,大大的方便了患者。用药咨询提供个性化用药指导,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办理用药过敏反应退药等服务。(2)为患者提供轮椅、步行器、茶杯、针线、老花镜、笔纸、胶水等各种便民服务措施。(3)开展了预约门诊服务。我院加入了徐州市医疗服务网络预约平台,接受病人网上预约挂号,同时向患者提供电话预约、现场预约挂号,以方便群众看病就医。(4)为方便患者就诊,门诊服务台安装检验报告自动取单机,集中发放各种检查报告单。(5)实行首问负责制,形成全员导医的良好风尚,贴近病人,使门诊就诊秩序良好。 3.1.5 减少环节:增设收费窗口,使划价、交费、检查、取药形成一条龙服务,大大缩短了医疗流程和病人就医时间;设立便民门诊,为诊断明确的复诊病人开处方和检查单,为单项健康检查人员开专项检查、化验单,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3.2 抓住关键解决重点 3.2.1 实行检查“零预约”。检验科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血、尿、便常规检验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小时;MRI、CT等大型检查做到当天开单、当天做并出报告,有效地解决了患者等待检查时间长的问题。 3.2.2 解决患者看病难。实行“无假日”门诊,急诊全天候24小时开放,全年所有节假日、双休日各科门诊照常开诊,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积极为病人服务。目的就是方便病人看病就医,缩短病人在医院停滞的时间,减少医院拥堵,提高病人就诊的满意度。 3.3 抓住核心,建立和完善门急诊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为方便患者就诊,集中采集患者信息,为患者办理就诊“一卡通”、建立了门诊医师工作站、门诊二、三层及超声室候诊区安装了电子叫号系统,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就医环境。分诊、开处方、收费、发药都在计算机管理下进行,为解决长期困扰医院的“三长一短”的医患矛盾提供强有力支持。门急诊工作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对于有效改善就医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及进行信息的实时反馈、综合分析和帮助决策起着重要作用[2]。 通过门急诊就医流程优化措施的实施,对门急诊流程管理方法得当,规范了门急诊服务流程,门诊就诊秩序良好,缩短了病人等待时间,改变了门急诊医务人员的工作作风,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做到以人为本,时时处处体现对门急诊患者的人性化关爱,为病人提供称心、舒心、放心的就医环境和安全、规范的医疗服务,使病人得到实实在在便捷优质的服务。病人满意度自原来的92.8%提高至96%以上,门急诊医疗服务质量大大提高,提高了医院的社会效益和医院的核心竞争能力。

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修订稿

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 流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改善就医环境、优化服务流程 全心全意为群众健康服务 医院从建院之初到今天已经走过了六十五个年头,六十年来,医院的职工在历届院领导的带领下,敢为人先,争创一流,走出了一条开拓创新、科学发展之路。医院从一间简陋的卫生院规模,只有听诊器等简单的器械发展成如今占地总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总资产1.5亿元人民币,现有员工344名,开放床位350张,开设有临床、医技等科室共30余个,年门急诊量20多万人次,年住院1.3万人次的集医疗、预防、教学、保健康复和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一、转变服务理念,打造服务品牌 “转变员工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打造服务品牌是医院的亮点”。一谈起医院,患者就会说到服务、技术、环境、价格这些方面,并以此作为衡量医院好坏的标准,显而易见,服务已经取代技术被排在了第一位。为管理、使用、维护好灾后重建成果,更好地为全县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医院把提升服务质量和内涵建设作为医院管理工作重中之重。 为此,我院出台了服务立院11项规定,决定实施包括门诊督导、院领导接待及行政查房等制度在内的11项具体措施。并先后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服务活动及病人在我心中的“优质护理活动示范岗”活动;患者选医生活动;争创无红包、无回扣、无提成医院活动;争创省级文明单位活动;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并将其与创优争先活动相结合;积极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对医院员工分批进行了文明礼仪系统化培训,举办了医患沟通讲座。每天由行政代表值班,护士长夜查房,随时听取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并设置意见箱、投诉电话和信息查询触摸屏,定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工休座谈会,为医患沟通提供了多条渠道。 在方便患者就医方面: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方案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 方案

门诊就医流程优化(含支付) 1.应用背景 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终端、微信、支付宝、自助设备等手段,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支付方式,优化门诊就医流程,推进医保网上结算,引入第三方商业保险,改变患者就医付费模式,减少排队次数,方便百姓结算。 2.门诊流程优化方案 2.1.现有门诊流程 传统的门诊就诊流程是:预约挂号——现场排队挂号(预约现场取号)——门诊护士站分诊报道——就诊——现场排队缴费——检验检查——客服中心取报告——返诊——现场排队缴费——药房——离院。

2.2.改进后门诊流程(含支付) 患者能够根据实际选择移动支付、窗口或者自助支付,挂号或就诊过程可点击付费直接进行付费操作。改进后的就诊流程是:患者移动预约挂号(或当天挂号)——门诊护士站分诊报道——就诊——移动缴费——检验检查——返诊——移动缴费——药房——离院。

移动支付及窗口收费流程 患者/家属移动支付 医院 是否移动支付 是 否 智能手机 诊间支付 离院 预约挂号 三种支付方式 微支付 支付宝 银联 智能手机 就诊科室报到分诊 挂号窗口/自助支付 付费取号 医生就诊 检验检查注射/治疗药房 往返 患者根据需要灵活选择支付方式 2.3. 门诊流程改进后对比 基于移动支付的新流程,减少了患者在现场排队挂号(取号)、现场排队缴费、客服中心打印检验结果等环节,而这几个环节都是患者需要现场排队,造成等候时间长的重点环节。现在经过移动支付免去上述这几个环节,不但能大量节省患者等候时间,同时也能使整个门诊就诊流程更加紧凑,效率更高。表1是门诊流程优化前后的对比情况:

(推荐)优化门诊流程的措施

***医院优化门诊流程的措施 门诊是医院重要的综合性诊疗平台,也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是集中体现医院管理、水平、服务的形象窗口。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水平,不仅对医院的名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结合开展的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主动破解病人看病难的难题,切实优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力求为病人提供高效、安全、快捷、优质的门诊服务。 一、医院原有门诊流程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目前,医院中典型的门诊流程是多年沿袭下来的一种自然过程,既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 费→取药→治疗→离院。一个流程下来,患者平均在门诊停留1小时左右,而医生的直接诊疗时间只有10 至15 分钟,其他时间均消耗在非医疗时间上。挂号、候诊、交费取药时间长、就诊时间短的问题普遍存在。 这种模式存在非常普遍,但却有着诸多弊端。它存在的问题是没有从患者的角度安排就诊过程,而是让患者自己去适应门诊流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带给患者许多不便,也使医院某些工作处于无计划状态。 二、我院门诊现状

1、就诊存在“三长一短”现象:就诊时间不均衡,专家门诊等候时间平均在40 分钟,检查等候时间平均在30 分钟,医生诊治患者时间大约在10 分钟。 2、辅助检查过程繁琐:患者就诊后,医生开了几种检查单,检查预约、检查前的特殊准备(如空腹、憋尿等) 和检查地点的分散使得病人完成检查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患者的检查路径长,无形中增加了病人在门诊的滞留时间。 3、导诊服务工作不到位:在进行各项检查时,约有一半的患者要提出“到哪里去做检查?”之类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是因为导诊人员缺乏医学专业知识,对门诊流程不熟悉,存在应付现象,一体化服务意识差;二是因为导诊标识不清,造成患者像在迷宫中,进行的是盲目、无效地移动,浪费了很多时间,使得患者产生害怕进医院以及进医院无所适从的感觉。 4、医患矛盾紧张:门诊医、护、技人员主被动服务多、主动关心少。来就诊的患者身体的不适往往表现出心情烦躁,容易激动,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被关爱、体贴和安慰,一旦诊疗效果不佳、服务态度不好、语言不当,间接地增加了患者的怨气,埋下了医患冲突的隐患。 三、优化门诊流程的必要性

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最新整理)

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工作具有接触病人多、病人流动性大、病种复杂等特点,而病人在短时间内又围绕着挂号、候诊、检查、取药及处理等,不停地接受信息、反馈信息,从而又使门诊工作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 门诊“一站式服务中心”是医院优化医院管理、实施便民举措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将原本分散的门诊导诊、分诊、咨询、预约、健康教育、便民等服务集中到一起,为患者提供便、捷、快、优的“一站式服务”。 一、一站式服务人员的基本配置 医院在一站式服务中心归属于门诊部,在门诊部主任的领导下工作。实行首问负责制,除了导诊、咨询外还要兼顾各种预约各种工作、健康教育、投诉处理、维持就诊秩序、指导使用自助终端机、打印清单、疾病证明书盖章、门诊病历出售,按照职能分工做不同安排互相协调完成各项工作。 一楼大厅导诊护士3名:负责门诊大厅预约、分诊、健康教育、咨询,预检分诊、投诉及便民服务(轮椅租借)等;财务科外派1人:负责门诊病历出售,协助填写病历封面,打印清单、复印、疾病证明书盖章。导医2人,负责维持就诊秩序(收费处、药房)、指导使用自助终端机。 二、一站式服务人员的常规工作内容

开设了现场和电话热线咨询服务、导诊分诊服务、预约服务(入院、出院、挂号、检查、体检)、体检接待登记服务、检验报告和体检报告发放服务、病情证明盖章服务、便民服务(门诊大厅提供冷热饮水、纸杯、雨伞、轮椅、平车、透明胶带、回形针、订书机、针线盒、小剪刀、胶水、老花镜、笔纸、消毒液、卫生纸、帮助填写门诊病历封面等,免费为病人寄存小件物品、复印、打印清单等)。维持就诊秩序;介绍医院就医环境、门诊就诊流程和医疗保健知识;主动巡视,及时发现候诊病人的意外情况等。 三、一站式服务的价值 一站式诊疗服务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模式,对就医过程进行了流程再造,缩短就诊检查等候时间,改变病人就医的盲目性。中心服务人员参与院内全程服务并进行部分服务管理工作,增强了工作责任感,转变了服务态度,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了医院竞争力。 四、分诊 是指根据病人的主要症状及体征判断病人病情的轻重缓急及其隶属专科,并合理安排其就诊的过程。是指对来院就诊病人进行快速、重点地收集资料,并将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分类、分科,同时按轻、重、缓、急安排就诊顺序,同时登记入册(档),时间一般应在2~5分钟内完成。 分诊的重点:病情分诊和学科分诊。

微信在门诊就医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在门诊就医流程中的应用研究 微信的广泛应用,将医院就诊流程融入到智能手机中。医院通过微信开展预约挂号、挂号付费、显示候诊队列信息、检验检查结果查询、医院宣传和满意度测评等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使患者不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减少患者现场排队挂号、付费、等待化验单的时间,让居家预约、院外候诊、查询报告,通过指尖的滑动,使患者拥有更好的就医服务体验成为可能,有效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 标签:微信;医院;门诊流程 随着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越来越重视,对医疗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是医院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有研究表明病人在一次就诊过程中,排队的时间约占总就诊时间的70%左右[1,2],挂号时间长、付费时间长、等候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这个传统的“三长一短”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解决。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信等信息网络传播形式组成的微媒体网络媒体结构,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在继承传统媒体发布文字、图片、影音等功能基础上,微信具有时效性强、多维度传播、易于分享和交互性能强等特点[3],随着基于移动载体的微信公众平台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为缓解“看病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1 微信简介 微信是2011年1月21日腾讯公司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发送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4]。随着微信用户的迅猛发展,其二维码订阅、信息推送、品牌传播等个性化功能备受欢迎,与此同时也拓宽了医院宣传与服务的方式。 2 微信在医院门诊流程中的应用 微信凭借其庞大的用户使用量、方便快捷的操作界面、简单灵活的系统接口等特点,在全国综合医院、专科医院、民营医院中得到大范围的应用。有研究表明,至2014年7月底已有191家医院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5]。实现了医院信息推送、预约挂号、移动支付、就诊信息实时查询、互动咨询、健康阅读等功能。患者可在平台上完成从挂号到检验结果查询等一系列服务。微信将以往碎片化的服务内容加以整合,优化门诊患者服务流程,形成相对完整的微信门诊就诊模式。 为方便患者就医,优化就医流程,2014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官方微信服务号开通了微信预约、查询服务功能,首月微信预约数达1186人次。2015年10月微信预约已达8404人次,月均增长率高达59.1%,微信预约率从首月的0.54%增长到3.6%(见表1)。2015年6月又在上海市率先无缝对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的医联”银医通”跨院一站式付费服务平台,患者

关于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改良,以病人满意度为改造核心

关于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改良,以病人满意度为改造核心 药剂科叶海涛 关键词:医院门诊服务流程改良病人满意度核心 门诊服务是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站,也是医院服务的薄弱环节。据卫生部公布,2002年我国医院门、急诊人次数11.58亿次。我国一般省级综合性医院的日门诊量均超过2000人次,有的甚至超过4000人次。门诊工作的优劣、质量高低是医院整体水平的反映,不仅会对医院的荣誉产生重大影响,更关系着医院的整体效益。 1 当前的门诊状况 目前,中国大多数医院的门诊仍沿袭自然流程模式,彼此非常相似,基本流程都是:病人到门诊→排队→挂号→候诊→就诊→划价→缴费→候检→检查→再就诊→再划价→再缴费→取药→治疗→离院。 该模式存在非常普遍,但却有着诸多弊端,特别是在人满为患的大医院,这些弊端造成的困境就越发的明显。这个流程是“多站式”的,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排队。病人等待的时间远比医生为其诊病的时间长,浪费了病人大量时间和精力。 “三长一短”(即挂号排队时间长、候诊和候检时间长、交款取药时间长、医生看病时间短)是大型综合医院门诊普遍存在的现象。专家认为,导致排队等待和院内滞留现象的原因是患者的有效就诊时间(即患者的实际就诊时间)很少,大约只占10%。据调查,一般门诊每位病人平均在门诊停留时间为60~90min,而医生直接诊察时间一般

仅为10~15min。导医服务欠缺、标志不明。开出检查单后,约有一半的病人要提出“到哪里去做检查?”之类的问题。有的检查当时不能做或当时不能领取检验结果,患者只能暂时回家,等结果出来后再来医院就诊。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大量病人盲目、无效地移动,增加了医院中病人的流动量。 如何为病人提供良好的门诊服务,几乎困扰着所有的医院管理者。由于医院自身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只有选择合适的改革方案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此,笔者总结了几种目前最常见的门诊改良方案并进行了探讨。 2 目前几种改良门诊服务的方案 既然原有流程成为影响服务质量的瓶颈,那么如何改进就成为主管部门和医院需要考虑的问题。目前主要有3种观点。 2.1 彻底的门诊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属于管理学的概念,1990年迈克尔〃汉默在美国首次提出。医院将工业企业有关业务流程再造的理论通过强调对操作过程的改善,达到降低费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dure rebuilding)的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从患者的角度出发设计流程,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的环节。“流程再造”包含着两个基本思想:一是必须识别哪些环节是流程的关键,并使之尽量简洁有效;二是必须扬弃枝节,对于医院的核心流程优化重组。 瑞典的Stockholm医院是首先系统应用工业企业管理技术的医疗机构之一,该院围绕病人流(patient flow)对原有的作业流程进行了重组,不但解决了手术室的瓶颈问题,而且在增加手术数量的同时还关闭了4个手术室的配臵。英国伦敦的Hillingdon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重组中,将血液检查从原来由中心化验室进行改为在患者所在的临床科室进行,使等待血液检查结果的时间大为缩短,从原来的1天缩短为5min。他们还建立

5步优化口腔门诊服务流程

一、口腔门诊流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来复诊人多的时候多的很,平时没有几个人,尤其在县城(镇区)或者一些赶集的小地方 分析:未合理的安排患者的复诊时间,很多诊所都只告诉几日后复诊,但却没有告诉患者几日后的具体时间段如(9:00-10:00),也未告诉患者下次复诊所需要的大体时间,更没有提醒患者如果不按时就诊会等待更久时间。 2:新老病人未进行分类,如果医生都在忙,所有的新老病人都只能一直坐着等医生 分析:护士工作未进行细化,每当有患者到诊所时都应该由护士统一安排,新病人先做检查并与患者沟通,及时处理不需要处理太久的新病人,减少新病人流失率,和增加客户良好的就诊体验。 3:复诊病人不知道自己每次来复诊的内容和相关事项(如需要补交费用等) 分析:病人离店时未建立详细的回访和预约方案,应该告诉患者下次来复诊的内容和相关事项,以达到患者对复诊的重视和认同。 4:服务缺失,对患者的关心与沟通不充分 分析:患者等待的过程一直是迷茫的,没有人告诉他需要等多久,也没有人与他沟通上次治疗后的情况。 5:无详细的复诊流程 分析:每个复诊的患者来了之后才准备相关用品,应该每天早上提前将当日患者复诊内容通知医生,并由护士准备好相关用品。 二、患者长时间等待会带来的后果: 1:门诊服务效率的降低。 2、服务资源的浪费。 3:无病人时的时间浪费。 4:在等待过程中的厌烦,焦急及其他生理、心理不良反应,对本次就诊的体验不佳,对门诊品牌传播不利。 医疗服务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医疗服务包含疾病诊断、治疗等职业技术过程;另一方面,医疗服务还包含满足人类生理和心理素质需要的服务过程。

三、优化门诊服务流程的五项举措 1、拓展口腔前台的服务功能 每个口腔诊所都应该强化“前台”的功能,制定了“前台”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服务流程、礼仪规范、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并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2:开展多种形式的预约服务 开通预约挂号:建立一个免费的微信网店,完成在线预约和挂号和病例初诊和复诊服务,由各门诊护士负责。 预约复诊方式:1:微信 2:短信 3:电话 4:现场预约 3:实行弹性排班 门诊根据季节变化,患者实际需求,实现灵活排班。如夏季天气炎热,早上天亮比较早可以提前上班,晚上天黑较迟可以推迟下班,同时根据人员安排可以实行门诊两班轮换。实现口腔门诊早晚班的诊疗服务。 4:注重服务细节 为帮助病人迅速找到就诊地点和卫生间,口腔门诊各种标牌标记应该做出提供,为病人提供了很大方便。 每个诊所病人问得最多的是卫生间在哪里?无线密码是多少?所以口腔管理者应该知道如何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5:加强护士接待相关工作培训 让每个就诊患者感受到门诊的温馨服务以及人性化关怀,作为患者更多的是想要医护人员深刻的理解他的想法。

门诊流程再造的实践及体会

门诊流程再造的实践及体会 通过调查分析,找出门诊服务流程中存在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采取多渠道预约挂号、”银医通”自助挂号缴费系统,门诊自动发药机投入使用,就诊高峰时段的应急处理,增加应诊服务,加强导医导诊服务等手段,进一步优化门诊流程,缩短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标签:门诊流程;挂号缴费;分时段预约;高峰时段 门诊流程是指患者到医院就诊的全过程[1]。当前全国大多数大型三甲综合医院都存在就诊患者多,等候时间长,沿用传统就诊模式:分诊、挂号、就诊、缴费、检查、取药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要排队。为了减少患者等候时间,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积极探索流程的改变,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满意度。我院2010年11万m2综合楼启用后,通过合理布局、辅助检查区域相对集中,分层挂号缴费。依托信息化,完善建立PACS系统,检验Liss系统,并与电子病历Hiss系统对接,增设自助取检验报告机,提高出报告速度,缩短患者等候时间。宽敞明亮的就诊等候大厅,二次分诊叫号系统,极大地方便了患者。门诊量不断攀升,2013年年门诊量超过107万,日最高门诊量超过4200人次。在运行过程中,发现流程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医院成立”门诊流程再造项目组”,对门诊流程进行研调,发现医疗服务中存在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依托信息化,不断寻求提高门诊运行效率的可行性路径。对门诊流程进行再造,取得一定成效,现总结如下。 1门诊调查存在问题现状 将2013年1~10月份门诊运营数据统计分析,门诊调查存在问题现状分析如下。 1.1所有患者都要到分诊台取号,而我院每一层都可以挂号,患者到其他楼层挂号时必须到一楼分诊处取号。通过患者就诊的门诊日志统计分析,就诊总人次5000,初诊2456,明确就诊科室2038,不确定就诊科室428,复诊2544,需要分诊的只占8%。 1.2门诊病假、病情证明审核盖章到二楼门诊部。医保政策咨询、慢性病审核盖章在一楼挂号处;外购处方在门诊药房;导致患者在门诊到处奔跑,极不方便。 1.3周一到周五门诊量多,周六、周日门诊量相对对较少,见表1。 1.4就医时段密集,各科室分布不均衡。患者就诊习惯赶早,上午7∶30~10∶30是医院内最为拥挤的时候,在接诊高峰期,患者无论是挂号、候诊、检查都会遇到排队时间长和诊查时间短的问题,造成门诊各环节等候时间长。同时科室就诊人数分布不均衡,通常医院的专长科室人满为患,造成有些科室拥挤,

医院门诊就医流程改进

基于信息技术的医院门诊流程再造研究 1 引言 《牛津英语大辞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对流程(Process)的定义是,“一个或一系列连续有规律的行动,这些行动以确定的方式发生或执行,导致特定结果的实现——一个或一系列连续的操作(Oper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所谓的就医流程,就是病人就医开始到结束的一系列活动,它属于医院的内部行为,医院安排作用较强。医院的业务流程不同于一般企业,它是一个流程系统,由三大类流程作为支撑,分别为核心流程、支持流程和管理流程,其中核心流程又可以细分为门诊流程、急诊流程和住院流程。考虑到无论服务的“面上”,还是“量上”,对病人影响最大的流程是门诊流程。因此在本次就医流程讨论的重心放在“门诊就医流程”。 The definition of word “process” in 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is “a natural phenomenon marked by gradual changes that lead toward a particular result”. Hospital process is defined by patient activities from beginning to end of hospitalization. It is an internal behavior under the arran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tself. The business process of hospitals is different from normal enterprises. It is a workflow system, supported by three categories of workflows, which are core workflow, supportive workflow and management workflow. The core workflow comprises outpatient workflow, emergency workflow and inpatient workflow.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volume of outpatients and current service quality, outpatient workflow is essential to the patient satisfac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focuses on “outpatient workflow”. 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法随机抽取200名门诊患者,对当日门诊数据及门诊各部门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人均挂号至就诊时间平均为157.2 分钟,诊室诊断时间为18.89 分钟,预约至检查时间平均为106.4 分钟,取药等待时间平均为12.84 分钟(何谦, 廖清书, 刘建萍, 2005)。以上数据直观说明了医院门诊流程再造的紧迫性,如何从患者的角度考虑安排就诊过程,简化门诊流程的各个环节,减少患者在门诊的停留时间,以达到科学管理,提高门诊整体服务水平。 Some researchers interviewed 200 outpatients randomly by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analyzed the daily data from outpatient departments (OPD). It showed that in most hospitals in China, in average the waiting time from visit registration to doctor consultation is 157.2 minutes, the time of consultation is 18.89 minutes, the waiting time from appointment to examination is 106.4 minutes, the waiting time for pharmacy dispensary is 12.84 minutes (何谦, 廖清书, 刘建萍, 2005). The above data explicitly illustrated the immediate urgency of hospital outpati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