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文化

川剧文化

【内容摘要】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全省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这样的一种戏曲形式在川南地区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老一辈人们都耳濡目染,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是这样的一种传统剧目,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有着相当大成分的流失,我们作为一个艺术大学的学生,我们应该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尤其是我们是作为一名四川的大学生。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问题,我们便选择了这样的一个课题,让我们能够了解川剧,保护川剧,继承川剧。

【关键词】概况(历史发展、流派代表人物)形式内容(剧目、具体形式强调)内容之变脸现状发展趋势、意义

一:川剧的历史发展、流派以及代表人物

(1)川剧的历史发展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2)川剧的流派及代表人物

川剧由于各种声腔流行地区和艺人师承关系,逐渐形成一些流派。在这些流派中,除象旦行浣(花仙)派、丑行傅(三乾)派、曹(俊臣)派等以杰出艺人称派外,主要则是按流行地区分四派:一是“川西派”,包括以成都为中心的温江地区各县,以胡琴为主,形成独特的“贝调”;二是“资阳河派”,包括自贡及内江区和县市,以高腔为主,艺术风格最为谨严;三是“川北派”,包括南充及绵阳的部分地区,以唱弹戏为主,受秦腔影响校多;四是“川东派”,包括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一带,因重庆为四川商业中心,来此演出的外地剧种很多。特点是戏路杂,声腔多样化。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文化的历史沿革 巴蜀是一种特定的称谓,如今可简称为蜀,但在战国以前,巴与蜀是分称的,泾渭分明。“巴”的古义为“吞食大象的巨蟒”,巴文化以为中心,最早源于三峡地区及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南部及北部地区;“蜀”的古义为“葵中之蚕”,蜀文化以为中心,含川西、陕南、滇北一带。传说,建有地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所灭。由此观之,巴蜀的核心区域即为如今的市和省。 巴文化 1、早期巴文化。 根据考古发掘和调查,之长寿、江北、巴县、江津、江北、南岸等地,发现了一些遗址,采集和出土了大量器,岩料是选用长江边的砾打制加工而成,制作技术分打制、磨制、琢制、打磨相同,打制多于磨制。器种类丰富,有用于原始农业和砍伐森林的锄、镰、刀、奔、斧等,也有狩猎捕渔的矛、镞、球、网坠等。器质地粗松,可辩之器形有罐、釜、盆、钵等;三足器和带圈足的器皿,始终没有发现。合川沙溪乡沙梁子遗址,发现了1件尖底角状杯。其遗物所处地层在战国时期巴文化层之下,其年代推测为新器时代晚期至夏商之际。与此有联系的是在西陵峡沿岸、清江口一带的二十余处遗址,发现质工具为主,种类较多,到较晚时间逐渐减少,

器以鼓肩罐灯形器、夹砂大口缸、夹砂大口尊、尖底杯、竹叶形柄的豆、鸟头把勺等最为典型,与忠县、井沟、巫山大昌坝及三星堆、新繁水观音的夏商时期的文化因素一致。南部汉江上游的“白马类型”也发现尖底罐、高柄豆、小平底器但没有鸟头把勺。经济生活是以渔猎、粗放式原始农业为主,获取生存资源的工具是用江边砾打制而成,制工具发达,制技术简单,遗址分布密集,但 每处面积不大,表明每处聚集人口不多,显示出直接占有自然资源的特征。 早期巴文化是由嘉陵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氏族或部落联盟组成的文化构成,其间当然也有差别,但毕竟都处于山险水边的自然环境,自然能融入在一起,共同组成早期巴文化的要素。 2.春秋时期的巴文化。 杜宇之前,川西早有农业,但蜀人尤崇杜宇,足见他主要贡献是在农业技术的传播、提高面。若此,巴亦化其教,改变原有粗放农业;在社会结构面,仍以部落为主。但随着邻近楚国的逐步强大而略有改变,有“巴子”、“巴师”、“行人”。与楚或通婚,或交战,成为楚之附庸。地域围得以扩大。春秋时期是巴文化发展的过渡阶段。 3.战国时期的巴文化。 这一时期是巴文化青铜文明兴盛的时期,其青铜器主要包括容器、兵器、乐器、工具,最具代表性的是铜兵器,但制作技术上稍逊于中原,生活用器少礼器。从整体上看,器物受到楚文化和中原

川剧变脸简介

川剧变脸简介 本文是关于川剧变脸简介,感谢您的阅读!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它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以下引自百度知道“川剧变脸是怎么变的)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编者的话:此贴中有许多同胞担心泄密,其实是不必要的,变脸称为绝技,不是那么容易学的。现在很多地方表演变脸,只不过是最低劣的模仿了)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

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变脸艺术是一代代川剧艺人呕心沥血创立的绝技艺术,现在变脸成了许多专业、业余演员谋取名利、赚取金钱的手段。呵呵!这个就不谈了。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初三作文:我们的巴蜀文化作文1000字

我们的巴蜀文化 什么是巴蜀文化?相信大家对它有一定的了解。巴蜀是四川的别称,所谓巴蜀文化,及巴文化与蜀文化的合称。四川盆地虽为高山和高原所环抱,但山原之间的若干河谷却成为巴蜀得天独厚的对外交通走廊。正是依据这样的地理条件,自古巴蜀先民就兼容了南北东西文化,这使四川盆地成为荟萃农耕、游牧文化的聚宝。 巴蜀盆地在地形上为“四赛之国”,古代交通甚为困难,这一封闭的地形对巴蜀文化作为农业文明所带来的封闭性会有较大的影响。但又正因为如此,又反过来激励起巴蜀先民向外开拓,努力改善自身环境的决心和勇气。逢山必开道,遇水必造桥。古蜀先民为了突破封闭,不仅发明了栈道,还发明了笮桥。岷山上的竹索桥,攀枝花早期的铁索桥,藏区的溜索和编网的藤桥,都是巴蜀先民向外部世界开放的智慧体现。 远在四千年,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这条道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一条道为东道,即“五尺道”。 巴蜀文明不仅是在交通道路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还有在文化交流和特色上。 四川有个著名的地方叫“武侯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武侯祠是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历史积淀的况味。还有文化昌盛的高峰时代的见证——永陵。永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墓中唯一一座修建和

突出在地面之上又已经科学发掘的陵墓。更有古蜀文化发源的岷山,岷山发源于岷山的岷江,自古成为“江源”,这是巴蜀文化最先发达起来的地方。这里还有人间仙境九寨、黄龙和大草原,还有巍峨的四姑娘山吧,有著名的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等等,可以说美不胜收! 巴文化、蜀文化已有5000余年发展历程,在中国上古三大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与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等地域文化共同构成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世界几大宗教唯一在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道教创建之地就在巴蜀。四川有汉族、羌族、苗族、回族等14个少数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交流融合,相互依存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彝族火把节,苗家的传统迎客,土家族的舞蹈,羌族的民俗……都让我们身为巴蜀子民而自豪。 四川人民的热情更是巴蜀文化特色的另一方面。四川人民非常好客,每逢节日,亲朋好友登门拜访,主人总会做一桌子好菜招呼;四川人民真诚,在他们嘴里你听到的一定会是一口流利的四川方言,看到的一定是最诚挚的笑容,吃到的一定是最鲜美的菜肴。要说到食物,来四川一定亏待不了你。成都的钟水饺,绵阳的米粉,德阳的缠丝兔,广安的锅盔,广元的女皇蒸凉面……怎么样,来了说不定就不想走了呢!在吃美食的同时,看花灯,划龙舟,秀蜀绣,了解川剧这些可都是四川的标志! 巴蜀文化绵久长源,神秘而灿烂,美丽而辉煌,宝贵而源远流长! 我们的巴蜀文化,中国的辉煌。巴蜀文明,我们因您而骄傲自豪!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楚文化与巴蜀文化的比较 在中华大地上,孕育了不少文化。在黄河流域的文化,被称为中原文化,包括了邹鲁文化、三晋文化和燕齐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则为长江流域文化。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地理上的差距,让两个流域的文化风格迥异。 而同属于南方文化的巴蜀和荆楚,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对两种文化进行比较。 一、楚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源流及特征 (一)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楚人的创业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夏商之际楚人先祖辗转迁徙到了荆楚地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高阳是黄帝的后人,那屈原也就是黄帝后人。而屈原是楚国王室,所以楚人的先祖也来自于北方,楚文化也有北方中原文化的色彩,与中原文化一体。 当楚国的先祖来到荆楚大地时,楚国当地还有许多蛮夷。在几百年的兼并战争中,楚人逐步实现了与蛮夷民族的大融合。楚国是在融合这些蛮夷民族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其文化也是在对这些民族文化兼收并蓄的基础和氛围中成长的。楚国是在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建立的,所以缺少中原民族长期奴隶社会的积淀,楚人的文化形成和发展与中原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异,楚民族对中原优秀文化也有过借鉴,形成了一个杂糅的文化。 (二)楚文化的特性 关于楚文化的特征,专家们大多倾向于四个方面的特征,即, 第一,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一点是从荆楚民族的形成来看的。楚先民们在北方强国的压迫下被迫南迁,在这一过程中也是一直遭受侵伐的,于是只有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和奋斗,才能壮大自己; 第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这一点是从楚人立国为出发点的。周成王仅封予熊绎子男之爵,与当时其他诸侯地位差距甚大。西周中叶,楚君熊渠分封诸子,均以“王”为号。他不惧周朝,还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中原) 之号谥。”实在是豪迈之举; 第三,和谐融合的竞争意识。西周时期的楚国一直是受到周王室压迫和中原诸侯国歧视的弱小异族邦国。楚武王自立为王,楚庄王开疆拓土威震中原,既而雄霸天下,楚国在与周王朝竞争中国,逐渐强盛起来。 第四,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荆楚地区处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交叉地带,是九省通衢,也正是这种情况,使得楚文化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并率先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对南方各族进行兼容并包,形成了五彩斑斓、极具吸引力的荆楚文化。 (三)什么是巴蜀文化 我们今天所采用的关于巴蜀文化的概念则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广义的巴蜀文化,它指“四川省地域内,以历史悠久的巴文化和蜀文化为主题,包括省内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由古至今的地区文化的总汇。” (四)巴蜀文化的特征 那么,山清水秀且有着“天府之国”美誉的巴蜀地区的文化又会有怎样的特性呢? 第一,强烈的反叛意识,锐意的革新精神。“巴蜀人总能引领文坛的革新。蜀中才子,

中国传统文化之川剧

中国传统文化之 ——川剧 (第二小组)前言: 选题理由: 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丰富精神生活,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在了解了本组成员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偏好之后,本小组决定以川剧为切入点,引发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精神价值的追求。 选题价值: 川剧是四川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熔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于一炉,剧目丰富、风格独特,用马克思价值论的观点正确评论和认识川剧艺术的价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既然我们在四川生活,那么也有必要更具体深入地了解川剧,去体味川剧给我们带来的艺术享受。 研究的问题: 1、川剧的起源 2、川剧的特色 3、川剧的现状 4、川剧的传承与发展 正文: 一、基本情况概述

1、经小组讨论后,我们决定派出四名同学从网上和图书馆广泛查阅关于川剧的资料,深入了解川剧的起源历史以及其表现形式(查找川剧特色的内容主要包括变脸和川剧的服饰)。派出两名同学去采访川剧爱好者,感受他们对川剧体会。资料记载和人文感受相结合,才能做到准确生动。最后,还有一位同学负责问卷调查,来了解校园内的学生对川剧的看法,这个对我们思考川剧的未来发展方向有启发作用。 2、调查的基本数据如下(主要为问卷调查的数据): 题目一:对川剧的看法? 题目二: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川剧的?

题目三: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川剧的? 题目四:平时回去看川剧吗? 题目八:如果现在学习川剧会愿意吗?

题目十五:川剧有哪些优点?(多选) 题目十六:川剧有哪些缺点?(多选) 3、实践活动: (1)实践方式:负责采访的同学奔赴川剧表演现场,在观看川剧的同时,对川剧爱好者和表演者进行了采访。 (2)实践目的:深入了解川剧的表现形式和它的魅力,感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试卷综析】四川省德阳市2015届高三第一次诊断考试试题的命制严格遵循了《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中心新颁布的2014年《考试纲要》的要求,准确把握了高考的命题方向,突出了语文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考生能力的考查,导向准确,有很强的仿真性和实战性,体现了发现问题和诊断调整的检测要求。试卷总体难度接近2014年的高考,没有偏、怪之类的题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 整体来看,具有以下特色。 第一,题型稳定。词语、病句和连贯题等常规题型依然存在,与高考完全一致,文本类阅读依然采用选考题,适合不同考生去选用。。 第二,所选素材具有很强的文化信息和较强的现实感。如论述类文本就选了“巴蜀文明”,既有文化的内涵,又有现实的意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了《我知道自己丢了什么》,富有生活哲理,又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第三,注重学生能力考查。表达题都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在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同时,还注重考生概括能力的和分析能力的考查。 第四,作文题选择材料作文“生命的意义”,对学生来说很有现实意义,考生较易找到立意,不易跑题。 应该说,这份试卷有助于高考考生临考前的备考,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题文】A0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ù)脖颈(gěng)龃龉(yǔ)扪心自问(m?n) B.痈疽(jū)豆萁(jī)僭越(jiàn)呶呶不休(náo) C.刹那(shà)粮囤(dùn)枕藉(jia)莺啼鸟啭(zhuàn) D.强劲(jìng)濒临(bīn)烘焙(bai)波光潋滟(liàn) 【知识点】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次为A(识记)。【答案解析】D 解析:A项,“巨擘(bù)”应为“巨擘(bó)”;B项,“豆萁(jī)”应为“豆萁(qí)”;C项,“刹那(shà)”应为“刹那(chà)”。

巴蜀文化精粹

巴蜀文化精粹 姓名:欧建林班级:2016年春季班成绩:100分 1 “地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有_________。 A、饮食, 语言, 民居, 文学 B、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方言, 作物, 气候,服饰 C、方言, 民居, 饮食, 民间信仰 D、民间信仰,作物, 气候,服饰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2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就曾说过“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风, 俗”是指_________。 A、风格,俗气 B、流行,习惯 C、格调,俗习 D、风俗,传统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3 傣家竹楼的房顶呈“人”字型,是因为____________。 A、方便排水 B、方便饲养禽类 C、因为美观 D、防止潮气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4 以重庆为中心,向北辐射至大巴山南缘,向南辐射至贵州东部,向东辐射至湖北等地的文化区域是_________。 A、蜀文化 B、巴文化 C、汉文化 D、楚文化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5 巴蜀地区的古国历史有_________年。 A、3000 B、4000 C、5000 D、6000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6 公元前316年开始,巴蜀地区成为_________国的属地。

A、楚 B、秦 C、魏 D、赵 我的答案:B 得分: 5.0分 7 全世界唯一一所连续办学2000多年未曾中断、未曾迁址的学校是__________。 A、石室中学 B、石鼓书院 C、岳麓书院 D、清华大学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8 被称为“西道圣人”的人是_________。 A、司马相如 B、文翁 C、扬雄 D、严君平 我的答案:C 得分: 5.0分 9 其文章“广博闳丽,卓绝汉代”的是___________。 A、贾谊 B、扬雄 C、王褒 D、司马相如 我的答案:D 得分:5.0分 10 “川北圣人”_____________及其领导民盟的第三种道路的探索,是20世纪中国政治思想史的重要构成内容。 A、张澜 B、刘咸炘 C、廖平 D、吴虞 我的答案:A 得分: 5.0分 11 近现代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中,属于巴蜀的人物有___________。 A、郭沫若 B、邹容 C、吴虞 D、廖平 E、刘咸炘 我的答案:ABCDE 得分:5.0分

巴蜀文化简介

巴蜀文化 巴蜀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分支。中国四川盆地中成都的蜀和重庆的巴所代表的文化。蜀文化以成都为中心,包括盆地西部及陕南、滇北一带。传说,早建有地方政权,至公元前316年为秦所灭。考古发现,商至西周时,蜀人与黄河流域民族即有文化交流。出土商代后期陶器如深腹豆形器、高柄豆、小平底钵等,虽具地方特色,但铜镞、铜戈、铜矛却为黄河流域常见器形。出土的西周至春秋的玉石礼器与中原所出者一致。巴文化最早源于湖北西南的清江流域,后活动于盆地东部及附近地区。西周时,建有巴国,受蜀影响,始有较高水平的农业。 文化辐射力 巴蜀文化又有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除与中原、楚、秦文化相互渗透影响而外,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文化和昆明夷、南诏文化的辐射,还远达东南亚大陆地区,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 元代的双流人费著《岁华纪丽谱》曾说:“成都游赏之盛,甲于西蜀,盖地大物繁而俗好娱乐”。俗尚游乐是巴蜀人的一大特点。所以,巴蜀很早就兴起了旅游习俗,到唐宋时达到顶点。以成都而论,全年的固定的游乐活动就有23次之多,或游江,或游山,或游寺,或游郊野,而且往往是群体出游,并与歌舞娱乐、体育竞技、商贸活动结合在一起,具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 三国蜀汉文化 三国蜀汉文化的中心遗迹是成都武侯祠。武侯祠本是刘备墓、祭祀刘备的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乡侯祠的合祀之地,但人们都用武侯祠这个名称来代称这几处遗迹。诸葛亮作为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受到万世云霄的崇敬,“武侯祠”这一称谓,让我们深深领略到其中历史文化积淀的况味。从武侯祠出发,沿着当年刘备入蜀的路线,可以陆续拜谒大邑子龙庙、德阳庞统祠、绵竹诸葛祠、绵阳富乐山和蒋琬墓、昭化费祎庙和剑阁翠云廊,北出汉中可到沔县定军山诸葛墓和武侯祠。一路上我们尽可以领略历史淘尽千古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铁马金戈变为渔樵江渚的沧桑变化,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南方丝绸之路 远在四千年前,四川盆地就存在着几条从南方通向沿海,通向今缅甸、印度地区的通道。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如三星堆出土的海贝、象牙,大溪文化的海螺和象牙,茂汶和重庆涂山出土的琉璃珠,都不是本地所产,而是来自印度洋北部地区的南海,这些都充分证明巴蜀先民与南方世界有

川剧脸谱简介

川剧脸谱简介 核心提示: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 川剧脸谱简介 川剧,是中国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川剧脸谱,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 川剧演员在演出前,要在面部用不同色彩绘成各种图案,以展示人物的身份、形貌、性格特征。历史上川剧没有专职的脸谱画师,演员都是自己绘制脸谱。在保持剧中人物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演员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创造性地绘制脸谱,以取得吸引观众注意的效果。故川剧脸谱的个性化和多样化特征,是各类地方剧种中少见的。 此外,川剧脸谱历史上都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承,师傅怎样画脸谱,口传身教于徒弟。师傅对自己所绘脸谱熟记于心,徒弟听之学之绘之,也慢慢烂熟于心并可有改变。演出完毕后,脸上一擦一摸干干净净,脸谱全然成了演员吸引观众的一个法宝。既是口传心授,又是制胜法宝,所以川剧脸谱历史上就缺少纸面的图像记录。“文革”期间大部分脸谱毁于一旦。 川剧脸谱的色彩常识 颜色是最基本的角色标记。川剧脸谱以颜色表现人物的基本特征,其用色原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形成的欣赏习惯为依据的。 在川剧脸谱中,多以红色来表示忠肝义胆的人物,如关羽;黑色多用来表现刚直不阿、铁面无私的人物,如包公;白色多用来表现冷酷无情、阴险狡诈的人物,如曹操;绿色和蓝色多用来表现草莽英雄、绿林好汉的人物,如单雄信。而金、银和灰色具有虚幻神秘的感觉,多用来表现佛、神、仙、妖、鬼怪等角色。 川剧脸谱的象征图案 在用色定调的前提下,在人物脸膛上勾画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的图案,以显示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对剧中人物或歌颂赞扬、或揭露讽刺、或批判鞭挞,其贬、褒都能从图案中反映出来。 例如,包拯的黑脸膛上绘有山字形笔架、朱笔、寿字、月牙、太阳等图案,象征他官高极品、执法如山、一生廉洁;关羽的红脸膛上绘有卧蚕眉、三柱香、品字图案,表现他英勇忠诚。赵匡胤也是红脸膛,龙纹双眉表示他是一代帝王。项羽黑白分明的脸膛上勾绘有北斗星、寿字形龙纹、宝剑、虎豹眼等图案,表现了他得天威曾为一代霸王后兵败乌江拔剑自刎的结局。 川剧脸谱的动物图案 用动物图案表现人物特征,是川剧脸谱的一大特色。例如,江湖豪杰马俊,人称“玉蝴蝶”,于是就在马俊脸上勾画一只色彩斑斓的蝴蝶;绿鸭道人的脸上勾画有展翅的鸭子;蛇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课程名称: 巴蜀文化与四川旅游 作业名称: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介绍 班级: 13级旅管2班 授课教师: 干鸣丰老师 学生姓名: 杜莉高金华何晓雨康钰兰 学号: 07 09 12 15 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 1.德阳简介 德阳就是四川省地级市,别称旌城,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现辖旌阳区、中江县与罗江县,代管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就是成都旅游门户圈得重要组成部分。 德阳市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分为古迹与建筑类、人类文化遗址、宗教文化等类型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独具魅力得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乡村文化与德孝文化等。

2.巴蜀文化旅游资源 2、1古蜀文化 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就是四川地区迄今发现得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得古蜀文化遗址,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得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得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现已陆续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特别就是三星堆旁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得发现,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批青铜人物雕像群、连座2、6m高得青铜立人像、造型神奇得青铜纵目面像、约4m高得青铜神树与1、42m长得金皮杖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三星堆文化遗址处于长江上游文化区之中心得成都平原,从遗址内出土得大量珍贵文物以及遗址东、南、西三面所发现得商代古城墙上瞧,考古学家一致认为三星堆就是蜀国早期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邑所在地。

2、2三国文化 成都就是三国时期蜀汉得政治与经济中心, 而罗江白马关就是秦入蜀得最后一道关隘,就是整个西川、成都平原得屏障,就是历史上著名得三国古战场之一。白马关景区隶属四川省罗江县,地处成德绵经济圈中心地带,景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形成了三国文化旅游与体育运动休闲两大板块。景区内有全国唯一祭祀刘备军师庞统得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庞统祠;《三国演义》中描述得庞统率军攻取益州过程中箭身亡得落凤坡,以及后人在此为追思庞统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而兴建得衣冠冢-血坟;诸葛亮之子孙诸葛瞻、诸葛尚训练蜀军将士得点将台;诸葛瞻、诸葛尚率领蜀军将士抵御魏军邓艾得古战场八卦谷;以及目前保存完整得4、7公里金牛古驿道。德阳市得三国遗迹就是蜀汉历史上最悲壮得一幕,有着极其深远与广泛得影响,对于研究三国文化、开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重要得价值。 2、3乡村文化 德阳得乡村文化旅游独具特色,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什邡马祖故里、渔江新村、广汉松林桃花山景区等共同构建了德阳乡村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两个4A级景区就是这条精品线路上得精华。其中,绵竹年画村景区围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文化,融合四川民居与江南水乡风格,结合新农村建设,集年画生产与乡村观光于一体。而在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可以享受到风光秀美得湿地沟、独具扬州风韵得九龙水街,更可以体验滑草、登山、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

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

在“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上的 讲话 王生铁 (根据记录整理) 2010年12月19日 各位专家,各位同志: 长江文明是中国重要的流域文明,荆楚文化是中国重要的区域文化。为了深入研讨荆楚文化、长江文明的内涵与特质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繁荣和发展区域文化、推进学术研究,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由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湖北省楚国历史文化学会共同主办的“荆楚文化与长江文明学术研讨会”在这里举行。借此机会,我首先向来自各省市的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向各位专家、各位新老朋友、全体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这一主题谈点肤浅的认识,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长江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文明的文化地理结构,是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在中国文化地理中,有两条最重要的河流,就是长江和黄河。我们已经知道,凡是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古代文明,其起源和发展均与大江大河有关,古埃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离不开尼罗河,以至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古巴比伦文明则是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这两河中下游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兴起的,古印度文明(或称印度河文明)则是在印度河流域兴起的,中国文明则是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兴起的,长江和黄河在中国古代文明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以至被学者称为中国的两河。 从现代考古学的研究成果看,中国文明起源呈“满天星斗”的格局,但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则是位于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尤其是两河的中下游地区:黄河中游的中原文化区、黄河下游的海岱文化区、长江中游的两湖文化区和长江下游的东南文化区。这四个地区产生并发展了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在新石器时代,这四大文化区的发展水平基本相当,后来就构成了中国文明的基本区域或核心区域。这就是中国文明的两河地区。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长河。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长江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5。它自西而东,横贯我国东、西、中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涉及除青海、西藏以外的沿江九省市,横贯我国腹心地带,不仅把东、中、西三大板块连接起来,而且与京沪、京九、京广、焦柳等南北铁路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集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于一体的显著区位优势,是我国最重要的高密度经济走廊和最具活力的区域

川剧变脸简介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 它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 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以下引自百度知道“川剧变脸是怎么变的)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一张地扯下来。 (编者的话:此贴中有许多同胞担心泄密,其实是不必要的,变脸称为绝技,不是那么容易学的。现在很多地方表演变脸,只不过是最低劣的模仿了)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泄露。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变脸艺术是一代代川剧艺人呕心沥血创立的绝技艺术,现在变脸成了许多专业、业余演员谋取名利、赚取金钱的手段。呵呵!这个就不谈了。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 姓名: 学号:

一、川剧的简介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总分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形式多样。 二、川剧流行区域分布 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三、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方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德阳巴蜀文化介绍

课程名称:巴蜀文化与旅游 作业名称: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介绍班级:13级旅管2班 授课教师:干鸣丰老师 学生:杜莉高何晓雨康钰兰 学号:1332104007 1332104009 1332104012 1332104015

德阳巴蜀文化旅游资源 1.德阳简介 德阳是省地级市,别称旌城,位于平原东北部,南靠,北接,东壤,西邻阿坝,现辖旌阳区、中江县和罗江县,代管广汉市、什邡市、绵竹市,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是旅游门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德阳市历史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可分为古迹与建筑类、人类文化遗址、文化等类型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其中独具魅力的有古蜀文化、三国文化、乡村文化和德孝文化等。 2.巴蜀文化旅游资源 2.1古蜀文化 广汉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地区迄今发现的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现已陆续出土了不少重要文物,特别是三星堆旁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出土了上千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一批青铜人物雕像群、连座2.6m高的青铜立人像、造型神奇的青铜纵目面像、约4m高的青铜神树和1.42m长的金皮杖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三星堆文化遗址处于长江上游文化区之中心的平原,从遗址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以及遗址东、南、西三面所发现的商代古城墙上看,考古学家一致认为三星堆是蜀国早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邑所在地。

2.2三国文化 是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与经济中心, 而罗江白马关是入蜀的最后一道关隘,是整个西川、平原的屏障,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之一。白马关景区隶属省罗江县,地处成德绵经济圈中心地带,景区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众多,形成了三国文化旅游和体育运动休闲两大板块。景区有全国唯一祭祀备军师庞统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庞统祠;《三国演义》中描述的庞统率军攻取益州过程中箭身亡的落凤坡,以及后人在此为追思庞统辅助备建立蜀汉政权而兴建的衣冠冢-血坟;诸亮之子诸瞻、诸尚训练蜀军将士的点将台;诸瞻、诸尚率领蜀军将士抵御军邓艾的古战场八卦谷;以及目前保存完整的4.7公里金牛古驿道。德阳市的三国遗迹是蜀汉历史上最悲壮的一幕,有着极其深远和广泛的影响,对于研究三国文化、开展三国文化旅游具有重要的价值。 2.3乡村文化 德阳的乡村文化旅游独具特色,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什邡马祖故里、渔江新村、广汉松林桃花山景区等共同构建了德阳乡村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中国绵竹年画村、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两个4A级景区是这条精品线路上的精华。其中,绵竹年画村景区围绕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画文化,融合民居与江南水乡风格,结合新农村建设,集年画生产和乡村观光于一体。而在九龙山乡村旅游景区,可以享受到风光秀美的湿地沟、独具风韵的九龙水街,更可以体验滑草、登山、山地自行车等运动项目。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d14368753.html, 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作者:刘恒言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01期 摘要:李白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歌风格独特、独树一帜,李白的诗歌风格与 自身的主观因素有关,也与巴蜀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分析了巴蜀文化的特点、发展,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巴蜀文化对李白诗歌的影响。 关键词:巴蜀文化;李白;诗歌;影响 李白是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传奇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有着密切的关联,与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也息息相关,李白出生在公元701年的四川绵阳,到公元762元去世,生活在唐朝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在25岁前,李白都是在四川绵阳渡过,在25岁东出夔门后,便再未回过四川。在此后的36年中,无论李白到了什么地方,对于故乡都是心存眷戀,李白的诗歌忽而雄壮、忽而悲凉,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让李白的诗歌成为中华民族的璀璨明珠,纵观李白的创作史,与巴蜀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 一、巴蜀文化的特点 巴蜀大地从古到今,都是中华文化孕育的重要土壤,四川处于东亚大陆亚热带地区,河流纵横、风光旖旎、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有着“天府之国”的美誉。在古代,四川的交通非常闭塞,除了盆地,四周都是高山,周边分别有巴山、秦岭、青藏高原,所以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论述,也正是由于这样较为特殊的地理环境才孕育出了独一无二的巴蜀文化。巴蜀文化经历了长达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孕育过程,其不断地发展创新给人们留下了神秘的文化、心灵、自然世界,至今依然在对四川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纵观巴蜀文化的发展历程,表现出了几个特征: 开放性特征: 在历史的发展下,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与楚文化、秦陇文化、滇黔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区域,如同聚宝盆一般,成为了南北文化交汇的多元化复合体。 整体性特征: 巴蜀文化的独立历程较短,与汉文化之间一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说明巴蜀人对于母体文化有着大局意识和整体观念,在文化的渗透发展下,形成了锲而不舍、融会贯通的积极力量。 特色性特征:

四川省德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 2012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巨擘.(bù)脖颈.(gěng)龃龉.(yǔ)扪.心自问(mén) B.痈疽.(jū)豆萁.(jī)僭.越(jiàn)呶呶.不休(náo) C.刹.那(shà)粮囤.(dùn)枕藉.(jiè)莺啼鸟啭.(zhuàn) D.强劲.(jìng)濒.临(bīn)烘焙.(bèi)波光潋.滟(li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喝彩笑眯眯悬梁刺股各行其事 B.坐落敲竹杠不胫而走长年累月 C.既使放暗箭截长补短因噎废食 D.发轫暴冷门关怀备至积毁销骨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投资者出于对欧洲债务危机的担忧加剧,导致纽约股市大幅下跌。看来,欧洲债务问题,不只是欧盟27个国家的事,而.是全球经济的大事。 B.年末将至,商家大战又将上演,个别商家特意在一些媒体上打出“凡在本店购货满一千元者,本店将惠赠 ..一份精美礼品”的广告来吸引顾客。 C.现在的一些图书内容庸俗,可令人担忧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 ...否.,听不进批评意见,看来对我国的出版业还必须加强监管。 D.我早说过新一代中国女排能够发扬“女排精神”,果不其然 ....,力挫劲敌德国队,夺取了女排世界杯的第三名,拿到了明年伦敦奥运会的门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之后,是否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强国,进而在世界上实力仅次于美国,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B.研究表明,阅读是儿童获取知识,习得生存技能的重要的途径,更是儿童促进其终身发展和创造其个体生命经验的过程。 C.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中国制造”是改革开放几十年风风雨雨中不断努力打造出来的,食品制造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巴蜀文化》见面课及答案

《巴蜀文化》见面课及答案 见面课:古蜀文明探秘 1、三星堆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重要古蜀文化遗址,它位于 A.四川省广汉市 B.四川省新津县 C.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 D.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正确答案:四川省广汉市 2、首次对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工作是由哪位学者完成的 A.燕道诚 B.葛维汉 C.董笃宜 D.罗雨仓 正确答案:葛维汉 3、三星堆遗址一、二号祭祀坑出土许多精美的器物,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其中不包括以下哪种器物 A.青铜器 B.玉器 C.贝器 D.银器 正确答案:银器 4、三星堆遗址群、金沙遗址群、十二桥遗址群的关系是

A.三星堆和金沙属于同一体系,十二桥属于另一体系 B.三星堆和十二桥属于同一体系,金沙属于另一体系 C.十二桥和金沙属于同一体系,三星堆属于另一体系 D.三者属于同一体系 正确答案:三者属于同一体系 5、目前考古学家一般认为金沙遗址的性质是 A.商业中心 B.军事重镇 C.祭祀中心 D.君主宫殿 正确答案:祭祀中心 6、目前考古学家认为,船棺葬文化来自 A.楚文化 B.中原文化 C.巴蜀本地文化起源 D.多个来源发展而来 正确答案:多个来源发展而来 7、古蜀文化可以分为不同阶段,从早到晚的顺序是 A.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 B.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宝墩文化 C.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船棺葬文化、金沙文化 D.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 正确答案: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船棺葬文化8、太阳神鸟金饰出土于image.png

A.三星堆遗址 B.宝墩遗址 C.金沙遗址 D.成都商业街船棺墓葬群 正确答案:金沙遗址 见面课:巴蜀地区的三国文化 1、从汉中直通成都的最重要一条蜀道是()。 A. 荔枝道 B.米仓道 C.褒斜道 D.金牛道 正确答案:金牛道 2、诸葛亮北伐曹魏,出兵祁山地区的实际次数是()。 A.2次 B.5次 C.6次 D.7次 正确答案:2次 3、为陈寿《三国志》做注,极大丰富三国史料的南朝人物是()。 A.张俨 B.裴松之 C.谯周 D.习凿齿 正确答案:裴松之

【最新】川剧变脸简介-word范文模板 (1页)

【最新】川剧变脸简介-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川剧变脸简介 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 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在川剧中是很绝的一门技艺。 它是四川地方剧种川剧表演绝活,产生于30年代,最早用于传统折子戏《归 正楼》,戏中一名叫贝容的侠客为了救人方便,变脸数张,从此这种新奇的表 演方式就延续下来。川剧的“变脸”被称为“国宝、绝活、奇观”,一般不外传。 变脸的方法大体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就可变成另外 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于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 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 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 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 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 扯脸: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张绸子上,剪好, 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根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 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随着表演的需要,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再一张 一张地扯下来。 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看完川剧后曾叮嘱过,变脸是国家机密,不能随便 泄露。 1987年,文化部正式出文,将川剧变脸艺术列为国家二级机密,这也是中 国戏剧界唯一一项国家机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条例, 故意或者过失泄露,情节严重的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变脸艺术是一代代川剧艺人呕心沥血创立的绝技艺术,现在变脸成了许多专业、业余演员谋取名利、赚取金钱的手段。呵呵!这个就不谈了。

2019智慧树《巴蜀文化》答案

智慧树(知到)|2019最新巴蜀文化答案 第1章测试 问题:巴"是历史上的( )。⑥国名③族名⑥地名④人名⑥郡名⑥州名 选项 A:123456 B:12345 c:12356 D:23456 答案:【12356】 问题:()及(),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选项 :柏灌 B:蚕从 c:高阳氏 D:鱼凫 答案:【丛,鱼凫】 像 问题:历史上巴蜀文化的几个高峰期是( 选项: A:先秦

B:秦汉 c:唐五代 D:两宋 答案:【先秦,秦汉,唐五代,两宋】 问题:巴蜀文化具有( )的风格特色开放包容尊经崇教⑥喜文好艺@忠勇信义道法自然⑥认同中华 选项: Q A:123456 B:12356 c:12456 D:13456 答案:【123456】 问题:()是传说中蜀地的三个王朝。 选项: :柏灌氏 B:蜀山氏 c:开明氏 杜 答案:【柏灌氏,开明氏,杜宇】

问题:巴蜀是长江上游和大西南地区古代文明的史心选项: A: 对 B:错 答案:【对】 选项 A:对 错 答案:【对】 问题:巴蜀文化是巴蜀地区从古至今的文化。 选项: A:对 错 答案:【对】 问题:巴蜀文化是巴蜀地区近代的文化。 选项: A: B: 对错

答案:【错】 问题:历史上巴文化的第一个富峰期是秦对期金 A: 对错 答案:【错】 象 巴蜀文化第二章测试- 问题:在两广和越南地区也有类似三星堆玉璋的发现。选项: 五: B: 错 答案:【对】 问题:三星堆遗址最早哪一年发现相关出土物? 选项: A:1900 B:192 c:1986年 D:2001 年 答案:【1929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