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家庄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静园始建于乾隆、嘉庆年间,完成于光绪 初年。在全部建园过程中,正值我国造园 艺术水准的高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形成的 园林均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具有雄厚 经济实力和深刻文化底蕴的常氏家族自然 会不惜重金、倾力而为。 • 由于常氏族人历代不息、来往于 大漠与江南之间,也就决定了静园所具有 的精致、肃穆、空灵、通透的文人写意山 水般的高雅格调,和其融北派的质朴大方 与南派的小巧细腻于一体的不同特色。在 此前提下,让南北迥然不同的园林风格得 以融汇贯通,使其更具备人性化特点,达 到一园一境界、一景一画图的效果,就成 为静园最令人感到独具魅力的看点。
书院从结构上可划分为三院,从布局上则连为一体私塾、小书房、 大书院三者连为一体,在大门两侧,围墙上嵌刻的“学海”两个字,门 楣上“贞而不谅”四个字出自于论语,其意是真正儒家在坚持正道讲 究原则的同时,要做到不固执,顺应历史潮流。这四个字,可以说是 常家对儒学的基本态度。迎门的巨石,形状乖巧、叩之有金石之声, 这就是中国四大名石(灵壁石、寿山石、太湖石、笋石)之一的灵壁, 常氏书院以此做影壁,正是取其“灵”字。 在前院子的正中是方正池,体现着儒学的思想。 常氏的《听雨楼 在前院的四周,有四亭三廊,这四亭分别以论语中的“邻有德”、 “志于道”、“学而思”、“思无邪”命名,是常氏子弟的琴亭,棋 法帖》和《石芸 亭、书亭和画亭。 轩法帖》不仅是 石芸轩法帖(杜大统书写)刻石共33组,127块,一石一字,每 常家珍藏的双绝 石高36厘米,宽15厘米,汉白玉石质。在乾隆、嘉庆年间,就已因为 它一破“馆阁体”书碑而惊世骇俗,保留至今则更成为稀世珍品。常 ,而且还堪称中 氏将书院用“石芸轩”冠名,足见其对此碑帖的重视程度。
作为北派最大的私人园林。静 园占地八万余平方米,分为杏 园、可园、遐园、狮园等,园 中以野趣为主,点缀以小溪、 水塘、回廊、甬道、亭台、溪 桥、花园,充分展示出“北国 民居第一园林”的气派和特点。 被称为“可燕居、可耕读、可 修身、可养性、可赏观、可游 览、可遐思、可咏怀”的“八
狮园中散置着许多大小不 同、石质多样、风格形态 迥异的石狮。
常家庄园为城堡式建筑, 原有八道堡门。由于时代 变迁,战争损毁、人为拆 除等,至今只幸存我们所 看到的这一座了。耸立在 我们面前的这座巍峨的堡 门,是常家庄园的东北堡 门,堡门高24米、宽15米, 650米的清代街道 显示出常氏的大家风范和 富甲一方的气派。
祠堂
常家庄园的建 筑有众多的砖、 木、石雕和挂 落、彩绘作品, 这些形成了常 家庄园建筑的 一大特色—— “建筑必有图, 有图必有意, 有意必吉祥”
静园之水大致可分为三部份:由东而西,从不高的泊岸上,数 股清泉跌宕而下,泻入叠石为岸的小潭中;由于它淙淙有声、 清澈见底,让人联想到唐代大诗人柳宗元的名篇《小石潭记》, 于是此潭便有了一个名字:小石潭。潭的北岸连接着一条曲折 蜿蜒的溪流,叫曲溪。与曲溪的西端相通的这片十余亩大小的 湖面,就是静园水系的主景——昭余湖。在静园水系中,除了 自成体系的小石潭、曲溪、昭余湖外,还有三处独立镶嵌于园 中的小池,那就是位于遐园中的洗笔池、石云轩书院中的方正 池和遐园外的小荷池。
庄园现存主要景观为“一山、一阁、两轩、四 园、五院、六水、八帖、九堂、十三亭、二十 五廊、二十七宅院”。计有古建房室968间、廊 房220间,计1188间。
(一山:观稼山;一阁:观稼阁;两轩:听雨轩、 知味轩;四园:杏园、狮园、可园、遐园;五院:祠 堂院、总帐房院、石芸轩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 六水:小石潭、曲溪、沼余湖、莲池、洗池、方正池; 八帖:堡门宋代二亭双绝帖、杏林清代名人名联帖、 雍和堂恽寿平画跋帖、听雨楼法帖、石芸轩法帖、 常氏遗墨帖、御笔亭四十四帝后帖、可园唐诗笔意 帖;九堂:人和堂、节和堂、慎和堂、雍和堂、谦和 堂、养和堂、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十三亭:杏 园五亭(枕霞、披风、庆云、景星、流芳);书院 五亭(琴、棋、书、画、化玉);遐园:梦绿亭、 锄月亭;小石潭琴心亭。另外有新建的狮园且坐亭)
现源自文库的北祠堂始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年),位于北常后街东北侧, 它的修建历时三年,耗银二万余两。它的院宽25米,七开间,进深长 百余米,占地八亩。整个祠堂分三门四进,包括门亭、房宇、献阁、 回廊、正殿、偏厢等,组成了一套严谨有序、结构完整的建筑群。是 现存中华民居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家族祠堂建筑之一。
常家庄园以其“十最”闻名遐迩 :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最大的 家族书院、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 、最典型的汉纹锦彩绘;晋商民 居中最大的占地和建筑面积、最 大的民间影壁、最敞阔大气的宅 院建筑、最大的家庭绣楼、为数 最丰富的私家藏帖和书画珍品、 最精美的砖、石、木雕。而其款 式繁多的门式、窗饰等,更可谓 一门一亮点、一窗一景致。堪称 华夏民居的大观园,传统民居建 筑文化的全景图。
观稼阁是静园内的标致性的建筑 。五层楼高的观稼阁飞檐翘角。 登楼远眺,极目处是吕梁、太行 ,自胸怀万里,恬天淡地。北观 万顷良田,看草木荣枯,知时事 盛衰,感人生荣辱。观稼阁前一 池十亩春水静若碧玉,岸边依依 垂柳轻摇万种风情。远观近望一 步一景,景随人移,人随景动, 一切师法自然,自然而然中便使 自己的生命得到超越和升华。
在狮园中,有一个四狮照壁,它的 主图案为一只雌狮带了三只小狮, 其含义为:一是祁愿园主仕途通达、 官至位极人臣的太师或一品少师; 二是取“事事如意、四时通顺”的 吉兆之意;三是愿主人家族子嗣昌 盛、人丁兴旺。在中国民间建筑中 以狮为题材的照壁极其罕见,这也 就使得四狮照壁成为狮园的一大景 观。
进入杏大门后的两侧小院分别为“松师”、 “梅友”,喻园主崇尚松柏的挺拔、梅花的 高洁;东西两侧各二十八间的长廊,廊壁上 镶嵌了56方清代名家名联,供游人在散步 中时时习咏。长廊的两端各有一个望亭,与 杏林四角的小亭相互呼应,小亭上分别镶有 “披风”、“枕霞”、“景星”、“庆云” 的匾额。披风、枕霞——反映出主人寄情山 水、向往淡泊宁静生活的心境;景星、庆 云——表达了主人对太平盛世的期盼。
华碑帖中的奇葩 、珍宝。
书院的主建筑听雨楼
西廊的常氏遗墨帖 东廊的听雨楼法帖
贵和堂有五个第一:首先是现存规模最大、 最完整;贵和堂原有八个院落,正院、后 院、东新院、西新院、小书院等六个依次 排列的院子已得到了修复;其次是得以保 存的砖雕、木雕、石雕、彩绘保存完整, 艺术品味也最高;三是这里有全庄园乃至 全省各民居大院中最大的影壁;四是七开 间的后楼是中国民居中最高档次的建筑; 五是晋式明清家具陈设种类最齐全,品味 也非常高;各种日用、摆设、装饰、器皿、 家具多达一千余件套,原汁原味地展现了 常氏起居文化。
天 下 庄 园 看 常 家
班级:景观102班
姓名:董凤娇 学号:14510225
建造历史
山西榆次车辋常家,于明朝弘治十三年 (公元1500年)由太谷惠安迁来。经过几 代人的艰苦创业,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 北欧,绵延二百余载,遂成富甲海内的晋商 巨贾,中国外贸之第一世家。 创造了商业辉煌的常氏家族又创造了“学而优 则贾”的治家祖训,代代恪守,课子苦读,将一批 批家族优秀子弟输送到商界,形成了一个具有相当 文化层次的商人群体,同时将儒家“诚信”、“仁 义”、“忠恕”等理念引入到商业活动中,实现了 儒商相长,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历史循环,家 族兴盛达200年之久。 常氏家族在仕宦商儒达到辉煌顶点时,于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 开始,不惜重金营造自己的生活和精神家园,终于形成了占地60余万平 方米、房屋4000余间、楼房50余座、园林13处的宏大规模。 常家建筑群占据了车辋村原面积的近一半以上,其规模居于祁县、 太谷、平遥等晋商各院之首位。 我们现在看到的十二万平方米的常家庄园,仅为原庄园面积的近四 分之一,是北常万达公为其三个儿子、十个孙子修建的。
相传孔夫子讲学论经于杏林之下,常氏先人为了 激励后辈努力学习儒家文化、感悟儒家思想,在 杏园的槐荫树下建筑了杏坛。长者们常常来此不 懈地对晚辈们进行教诲,后来便有了“常威梦圣 立大志”的故事。坛台下四周工艺精湛的四幅石 质浮雕,分别是孔子“周游列国”、“论穆公 霜”、“杏坛讲学”、“学琴师襄”的典故。
鸟瞰图
长街的南北宅院紧靠,无一条横向通道,形成了“临街门 户依次开,堡门关闭如一堂”的格局
常家庄园全景图
宋代二亭双绝帖 大门南北两侧堡墙上是“宋代二亭双 绝帖”,高3米,长13米。南侧为《丰乐亭 记》,北侧为《醉翁亭记》,是宋代大文豪 欧阳修最受人称道的两篇游记散文。由宋代 另一位大文豪、大书法家苏东坡手书。文章 一绝,书法一绝,故称二亭双绝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