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道路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市政道路设计
【摘要】随着道路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随之人们对道路交通提出更高要求。如何有效地发挥城市道路交通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首要考虑问题,其中发展地下交通管廊逐渐成为有效方式。本文通过结合某城市地下交通管廊建设实例,针对其道路中的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等进行了详细探讨;同时对道路节能设计提出了新思考,提出从道路线形以及路面结构展开探讨。
【关键词】道路设计;交通管廊;平面设计;断面设计
0.工程概况
某城市道路建设采取地下交通管廊方式,道路等级采取城市支路标准设计,设计车速为20km/h;最大纵坡针对环廊主线不大于6%,控制在3%以内,对于环廊匝道合成坡度不大于8%;车道设计宽度对于标准段采取3.0m,出入口段则采取3.5m;紧急停车带根据单车道匝道设置紧急停车带,宽度2.0m;路缘带设计为0.25m;检修道设计为0.75m;车行净高设计为3.0m;道路横坡设计为1.5%双坡。
1.道路设计
1.1道路平面设计
地下环廊平面沿规划道路红线布置,自珠江路-商务东路路口起,沿珠江路—商务西路—泛海路—商务东路绕回起点,呈环状布置。主线线路转角共设置6 处圆曲线,最大曲线半径为200m,最小曲线半径为50m。全线共设匝道6 条,最小半径50m,最大半径70m。
图1 环廊平面布置图
1.2纵断面设计
本环廊主线主要受轨道交通、地下步行街、公共通道以及横穿市政管线影响。环廊标准段标高位于11.0~12.0 左右,满足地块衔接要求。东、西、北节点处,环廊主要受节点两侧地块接口标高(~12.0)、地下公共通道标高(~18.5)以及地下步行街结构顶标高(~15.8)控制,上跨步行街。全线最大纵坡4.90%,位于东、西、北侧与步行街相交节点处;最小纵坡0.3%,满足排水要求。环廊匝道纵坡采用7.7%,满足合成坡度不大于8%要求(横坡1.5%)。控制敞开段长度,确保接地点到交叉口距离不小于50m。
1.3横断面设计
(1)横断面布置。针对本道路的主线断面布置,本地下环廊主线标准断面
有两种布置形式:开敞式以及封闭式。中央开敞式断面用于红线宽度富余路段,适用于商务西路,商务东路,泛海路;封闭式断面用于红线宽度较小,无法设置敞口路段,适用于珠江路。地下道路标准段车道断面布置为0.75 检修道+0.25 路缘带+3.0*3 机动车道+0.25路缘带+0.75 检修道。封闭式断面用于红线宽度较小,无法设置敞口路段,适用于珠江路。地下道路车道断面布置为0.75 检修道+0.25 路缘带+3.0*3 机动车道+0.25 路缘带+0.75 检修道。
对于匝道断面布置,地面出入口匝道布置于珠江路、泛海路。敞开段断面布置一进一出双车道,宽度为8.5m(0.25 防撞侧石+0.25 路缘带+3.5机动车道+0.5m 中央双黄线+3.5 机动车道+0.25 路缘带+0.25 防撞侧石)。为满足匝道两侧地块进出,需在匝道敞开段两侧设置地面辅道,辅道宽度7.5m。设置出入口匝道段地面道路红线要求不小于30.0m。
1.4地下道路路面结构方案
本工程地下环廊路面结构采用双层式路面。下面层采用AC 型沥青混合料,磨耗层采用SMA 混合料,两层结合料均需采用高粘度阻燃改性沥青。SMA 磨耗层可以提供充足的抗滑、抗车辙能力,可降低路面噪声,有一定的防渗水能力。优点是:①抗滑性能良好;②行车舒适;③明显降低噪声;④养护维修方便。路面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为:4cm 阻燃改性沥青SMA-13(上面层);5cm 阻燃改性沥青AC-20F(下面层);8cm~20cm 水泥混凝土+钢筋网片(找平层)。
1.5路基工程
对本公路路基施工有条件时可选用级配良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土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要求:填方路段路槽下0~150cm 为90%,150cm 为以下为87%。挖方路段路槽下0~30cm 为90%。管道沟槽回填土要求同上。土路基回弹模量应大于20Mpa。
此段路基处理如下:根据地质报告,对于(1-1)层杂填土,成份复杂,结构松散,属强度及变形性能呈各向异性的软弱土层,道路及排水管道施工时应予以清除换土。(1-2)层淤泥,为原沟、塘沉积物,流塑状,工程力学性质极差,应予以清除换土。设计土路床下杂填土及淤泥须全部清除,粘土含水量较大达不到压实度要求的路段需要进行6~8%戗灰处理,戗灰处理深度一般为80 厘米,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处理完成之后采用机械(人工)夯实,达到要求的压实度。
2.道路节能设计措施
2.1道路节能分析
道路作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一部分,除保障其交通功能外,在设计、建设、运营管理阶段均应从自然和社会环境着眼,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保障能源的合理利用,并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相协调。车辆运营过程中
燃油消耗量的节约是道路建设项目主要的节能体现,同时在项目建设期间,施工机械使用的燃油、电能,以及路面、路基和桥梁等构造物所使用的沥青、水泥、刚才、木材等,也直接或间接消耗较大数量的能源。道路条件是包括道路的平、纵线形,宽度、视野、路面平整度和附着力等。美国的相关研究表明,纵坡从6%降至3%,小汽车可节油20%,卡车可节油70%。日本对不同路面的研究结论是:卡车在高级、次高级路面上较砂石路面上行驶节油30-40%,这是因为非高级路面上行驶要克服较大的滚动阻力。
2.2道路节能措施与建议
根据道路的不同阶段,本工程在道路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节能。
(1)采用合理的建设标准和交通组织。经过充分论证,采用适应交通状况的建设方案,保持交通运营的畅通,尽量使车辆运行在经济车速,避免频繁变速,增加污染。
(2)选择合理的道路纵坡。道路竖曲线大小对车辆行驶速度影响较小,道路纵坡对燃油消耗影响很大,在上坡时燃油消耗随着纵坡的增加而增加,在下坡时相应的燃油节约比较有限。因此,采用较缓的道路纵坡对建设期间的工程费用与运营期间的节能费用和环保效益进行比较,采用合理的道路纵坡使之达到协调。
(3)采用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采用适应交通特性的路面结构形式,避免出现早期损坏,减少工程的后期维护费用。采用高等级路面结构平整较高高,能有效减少燃油消耗,降低车辆运营费用和车辆损耗,同时噪音污染较小。在高等级路面上行驶要比非高等级路面上行驶节约30-40%的燃油。
3.结语
市政道路是城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发展地下交通管廊方式成为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结合笔者从事市政道路设计工程实践经验,以及地下交通管廊设计实例,对地下交通管廊模式下的市政道路设计提出了深入探讨,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设计技术措施,最后结合道路节能理念来进行道路设计,为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周树碧.市政道路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4):30-31.
[2]佟彩霞.市政道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探讨[J].山西建筑,2010,(07):28-34.
[3]谢厚宽.市政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1,(03):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