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 春秋晚期,孔子的弟子们因政治主张分歧而分化成两个阵营:以颜回等为代表的德治派认为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在道德而不在政治,主张以周礼为手段重建社会秩序;以冉求等为代表的事功派认为政治应高于道德,主张打破礼制束缚,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这说明()
A . 政治形势的深刻变化影响了儒学的发展
B . 不同政见的争论丰富了儒学的思想内容
C . 儒家学派开始主动借鉴其他学派的思想
D . 儒家与法家的争鸣导致了儒家学派分化
2. 欧阳修曾言:“佛法为我中国患千余岁,世之卓然不惑而有力者,莫不欲去之”。
主张“礼义者,胜佛之本也”。
这反映出当时()
A . 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 . 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正视
C . 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 . 佛教思想与儒家伦理抵触
3. 下表是关于印刷术的相关记载。
由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为活版。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沈括《梦溪笔谈》
雕版印书,“所费甚多, 至有一书字板,功力不及,数载难成。
”近世又铸锡作字,以铁条贯之,作行,嵌于盔内,界行印书。
元朝王祯《造活字印书法》
千佛铜牌,多无文字,此有皇统纪元年号,及李稀造题字一行,用括字排集成之,乃括字版传世之最先者。
罗振玉《金泥石屑》
尝见古骨肆,古铜方二三寸,……字形反,识者曰:此名书范,宋太宋初年,颁行天下,刻书之式。
清·蔡澄《鸡窗丛话》
A . 元朝活字印刷取代了雕版印刷
B . 金属活字印刷至迟出现于南宋
C . 佛经大多采用活字印刷
D . 泥活字印刷术流传广泛
4. 南宋时期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更为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
这一文学特色()
A . 反映宋代加强君主专制集权统治
B . 推动了理学官方哲学地位的确立
C . 表明文学创作深受传统思想影响
D . 反映内忧外患的政治局势的缓和
5. 严复不再使用陈旧的“体用”“道器”观念评判中西文化的优劣,而是对中西社会文化作了多方面的比较,特别指出中国人“好古”,西方人重“日进无疆”。
据此可知,严复的思想进步()
A . 奠定了革命思想的根基
B . 借鉴了西方科技成果
C . 促进了中西民主的结合
D . 推进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6. 1915-1918年间,陈独秀等人在《新青年》杂志大力宣传西方民主、科学思想时,梁启超、梁漱溟、马一浮等人纷纷发表文章,表示要反思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国文化。
这说明()
A . 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丰富
B . 封建礼教遗毒仍根深蒂固
C . “尊孔复古”逆流再次出现
D . 学者混淆先进与落后界限
7. 苏格拉底将道德和知识融合,为此他不厌其烦提问,使被问者在追问中意识到
自己的无知,不得不进行道德反思。
据此推知,苏格拉底构建知识与道德关联的方法()
A . 寻找到哲学研究的崭新方向
B . 强调了理性思考和道德自觉
C . 掲示出雅典民主政治的衰落
D . 说明知识多寡决定道德水准
8. 《世界小史》:他教导人们,每一个信仰者可以说是他自己的牧师,一个人必须作为一个独立、单个、自由的人去争取上帝的仁慈恩典;他只承认《圣经》是上帝的话语,他所做的尝试就是重新唤回古老的基督教信仰。
这可以反映出()
A . “认识你自己”在新时代的展现
B . 人文主义提倡解放人本身
C . 宗教改革追求精神的自由与虔诚
D . 启蒙运动重建信仰与理性
9. 当启蒙运动实际发生时,法国人并没有将此称为启蒙运动和给出一个定义。
1783年,《柏林月刊》以“什么是启蒙运动”为题进行公开征文讨论。
下列符合征文要求的是()
A . 注重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
B . 经过别人的引导来运用自己的理智
C . 不需改造社会和改善人的命运
D . 脱离自己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10. “什么是生命的法则?他开始思考所有生命为求生而奋斗的背后动力:物种要想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兴盛就得进化,否则就得灭亡。
”他的这一理论()
A .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重新觉醒
B . 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创世说
C . 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 . 科学回答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11. 至少三千年前人类就已经开始发明并应用一些牙齿清洁法,只不过同古代达官贵人才有私人浴室一样,牙齿的清洁程度是与社会阶层挂钩的。
将牙膏首先批量生产、以相对低廉的价格销售、推广到普通大众的是美国的高露洁公司。
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
B . 新科技发明的出现
C . 工业化生产的推广
D . 人民生活
水平提高
12. 《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
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B .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二、非选择题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黄宗羲那里,改变君权过重,由于皇帝胡作非为而“丧天下”的办法,已开始放弃了二程、朱、王专门要求“正人心”和“格君心之非”,而企望通过建立现实制度来得到保障,这可以看做“内圣”之学有了向外的新开拓。
明中叶以来,无论朱学或王学,都有走向现实世界的普遍趋势。
近乎科学的实证之风开始吹起,除学术本身的发展逻辑外,商业都市的高度繁荣,各行各业的分化兴起、众多科学论著的出现等,都表明当时社会结构、时代氛围和意识形态开始有了某种重要的变动,这可能是使理学内部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不但是黄宗羲,还有好些人都有“工商皆本”的观念,与自秦汉以来重农抑商的传思想开始有了离异。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儒家知识分子群体开始从传统经世的旗帜下走向分化,其派别主要有:试图把经学大义运用到实际政治中去的“通经致用”派;致力于自然科学研究,以科学技术为武器实现富国强兵的“科学技术”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倡导派留学、译西书、设学堂、兴军工、办实业、练军队,以维护伦纪圣道的“中体西用”派;推行君主立宪,并以此为工具进行变法的“维新变法”派。
这一分化,使得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各种思想斗争此起彼伏,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
脉络。
——摘编自郭歌《中国近代经世致用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儒学“新开拓”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经世致用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研究,当代学者一般都强调如图3所示的转化链:
R为基础科学研究成果,A是应用研究,D为发展,P为应用技术。
这条转化链考虑了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成果,然后影响社会经济的整个过程。
因此,在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时,学者们通常把科学技术本身当做最初的变量加以处理。
——摘编自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984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规定凡在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和家属,在集镇有固定住所、有经营能力或在乡镇企事业单位长期务工,准落常住户口,口粮自理。
1997年6月,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小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试点方案》。
根据此方案,已在小城镇就业、居住并符合一定条件的农村人口,可以在小城镇办理城镇常住户口。
1998年8月,国务院批
转公安部《关于当前户籍管理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主要规定:实行婴儿落户随父随母志愿的政策;放宽解决夫妻分居问题的户口政策;投靠子女的老人可以在城市落户;在城市投资、兴办实业、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共同居住的直系亲属,符合一定条件可以落户。
户籍制度进一步松动。
——据黄匡时、王书慧《从社会排斥到社会融合:北京市流动人口政策演变》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
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曲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
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
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
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赵孟頫,元代书画巨匠,吸收南北绘画之长,复兴中原传统画艺,维持并延续了其发展。
元代没有画院,画家也多是士人,因而能摆脱了南宋画院形式主义的习气。
他在绘画上提出“不求形似”,提倡人物画要继承唐人技法,山水画要学五代人董源、巨然。
他认为“书画本来同”,使绘画的文人气质更为浓烈。
他的书法用笔圆转流美,骨力秀劲,世称“赵体”。
同时,他能团结包括高克恭、康里子山等少数民族美术家,共同繁荣中华文化。
他的书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很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赵孟擷书画艺术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赵孟頫艺术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