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自
我评价报告
篇一:2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1
内部监督与评价(1)
第一节内部监督概述
内部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控制的设计和运作情况,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内部控制本身也存在其固有的、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
1. 设计良好的内部控制可能由于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滥用职权、相互串通、蓄意营私舞弊而失去作用。
2. 内部控制是由人建立、行使的,如果单位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人员在心理和技能上未能达到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对控制的程序、措施经常误解、误判,那么再好的内
部控制也很难充分发挥作用。
3. 单位在设计和实施内部控制时,通常会考虑成本效益的原则。当实施某项业务的控制成本大于控制效果时,就没有必要设置控制环节或措施,这样某些小错弊的发生就可能得不到控制。
4. 内部控制一般都是针对常规业务设置的,且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对于不经常发生或未预计到的业务,原有控制可能不适用。
为此需要对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发现其不足和问题乃至于缺陷,从而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二节内部监督的方式
单位应该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对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进行规范,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安全、稳健、有效地运行。单位应当加强对内部控制及其实施情况的监督。内部监督的施行方式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种。
一、内部监督的施行方式
(一)日常监督(持续性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即持续性监督检查,是指单位对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所进行的常规的、连续的、全面的、系统的、动态的监督检查。
(二)专项监督(个别评价)
专项监督,即个别评价,是指在单位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
的监督检查。
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应当有机结合。
二、制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并对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
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内部控制进行内部监督发现内部控制缺陷时,需要对内部控制的缺陷进行认定和报告。
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三、开展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自我评价
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的评价活动,可以等同于个别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活动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前者结合各项业务活动分散进行内部监督,后者针对内部某一特定业务或某一特定领域或部门进行局部内部监督。由于内部控制体系是一个整体,内部控制体系的各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发挥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内部控制整个系统整体进行评价,以论证其有效性。
第三节内部监督的组织结构
不同的单位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内部监督机制,而不同的内部监督机制下的内部监督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
一、内部审计的职能
1. 监督职能。
2. 管理控制职能。
3. 评价鉴证职能。
4. 服务职能。
二、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目前,内部控制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单位能够纠正和处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使生产经营活动按照预定的目标和方式,在有效的控制下规范运作。
1.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监督主要同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现。
2. 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的程序与方法。
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实际履行内部控制监督职责的有关机构,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单位领导的授权,采取适当的程序和方法,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形成检查结论并出具书面检查报告。
课堂练习[多选]
不同的单位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内部监督机制,而不同的内部监督机制下的内部监督组织结构也不尽相同。内部审计的职能具有()。
A.监督职能
B.管理控制职能
C.评价鉴证职能
D.服务职能
显示本题答案
答案:ABCD
【答案】ABCD
【案例】“穷庙”审出“富和尚”
【案例启示】从此案中可以看到,目前在基层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缺失的现象相当严重。行政机构拥有社会管理的权利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财政资金,没有良好的控制和监督机制,行政权利得不到有效的制衡和限制,容易引发道德风险,滋生腐败贪污。
第四节内部控制评价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和运行结果独立开展的调查、测试、分析和评估等系统性活动。内部控制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以便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规范的要求,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对战略目标、经营管理的效
率和效果目标、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合法合规目标等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的实现进行评价。
最后根据评价分析发现内控存在的缺陷,是设计缺陷还是运行缺陷,再从定性和定量等方面进行衡量,判断是否构成内部控制缺陷,以及缺陷是属于一般缺陷、重要缺陷还是重大缺陷。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意义
1. 内部控制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环境的前提和基础。
2. 内部控制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客观需要。
3. 内部控制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交流沟通,促进信息对称的有效途径。
4. 内部控制评价是行政事业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加强内部监督制约的有效手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 风险导向原则
2. 系统性原则
3. 科学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