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
一、自媒体时代到来
媒体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精英媒体、大众媒体和个人媒体。

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着传播发展的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资讯高速流动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从边缘走向主流。

个人媒体、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自媒体是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特定个体传递信息的新兴媒体。

近年来,微博、微信、微小说、微访谈、微直播等新兴的“微语言”表达形式在国内迅速蔓延,“短小而精彩”的信息快速的传播并发酵,人们体验着前所未有的话语自由度,享受着自己的声音所带来的舆论影响。

“被点赞”、“被转发”、“被跟帖”、“被围观”是自媒体时代所独有的景观。

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受众。

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对搭档的组合,使广大民众参与形成和发起舆论的欲望得到释放。

据工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5月底全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其中有5.2亿智能手机用户。

根据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信息,2021年我国网民的人数已达6.32亿人,接近总人口的半数。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网民和使用手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我国的互联网也已经升级至全新的Web2.0时代,更多的网民参与到网络内容的生产和文化氛围创造中。

科技创新和网民人数的扩大导致原来的信息传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社会话语权不再由官方权威和社会精英们所控制、掌握,普通平民也可以轻易的得到发声的机会,利用各自手中掌握的媒体方便的发声。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工具的话语
权慢慢脱离了拥有经济权的少数人的垄断,社会舆论格局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需要指明的是,本文所提及的舆论表达,系特指民间、私人化的,仅存在于网络中的舆论表达而非官方新闻媒体的舆论表达。

二、自媒体时代的语言特点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发布、回复信息都拥有极大的自由度,基本上就是想说就说,想转发就转发,想评论就评论。

在如此轻松的舆论氛围中,人们往往不需要在编辑上下多大功夫,只要有人能看懂、理解所说的含义就可以。

而发布的信息是否新奇有趣,吸引受众是大部分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草根族”所真正关心的。

这种平民化的语言表达有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是使用网络语言,二是语言中夹带微表情符号。

(一)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在开放、兼容、共享的互联网平台上流行的一种沟通载体,一般是网民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即兴创造的,具有简洁、生动、自由、幽默、个性化等众多优点,受到各类社交平台的欢迎。

自媒体语言受此影响呈现出以下特征:
1.简洁方便
在互联网平台上,自媒体的信息发布和跟帖响应是时时的,一闪而过的,不是被顶起就是沉下去。

因此,一些网络语言纯粹是为了适应这种快节奏的输入而产生的。

网民为了能够快速的发布和回复信,想出了很多办法,像谐音表达法、缩写表达法、符号表达法等等。

我们利用输入法词语组合的时候,输入软件会提供一些词组,但这些词组并不准确,如:斑竹(版主),神马(什么)、衰哥(帥哥)等,网民还未来得及检查错别字信息已经发出去了,新出现的词语让人觉得耳目一新,久而久之被大家所普遍接受,网民们也就不去纠正了。

有一些谐音缩写词语,读起来新奇活泼,意思通俗易懂,比如数字谐音“88”、“886”,意思为再见、拜拜了,“9494”表示就是就是,“5555~”表示呜呜地哭。

还有一些常见的英文,拼音缩写词语,如“GG”(哥哥)、“JJ”(姐姐)、“BT”(变态)、“3KU”(thank you)、“KKK”(快快快)等。

此外,一些连音省略词也比较常见,比如“我宣你”(我喜欢你)、“你造吗”(你知道吗)、“粉我”(作为粉丝关注我)、“酱紫”(这样子)等。

这些简洁的词语提高了打字输入的速度,不但字少意多,语义易懂,而且又能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2.口语化
在网络上发声,有一少部分人是意见领袖、公众人物,他们的话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会受到众多粉丝的推崇,因此说话发声大都比较自律。

另外一大部分人是匿名的,不造成直接的严重后果,是不用负责的,他们毫无顾忌,可以放心大胆的,随心所欲的说出自己想说的话。

他们所使用的语言简单、随意、通俗易懂,没有刻意的包装修饰,没有大道理,只图一吐为快,心里舒坦,由此决定了自媒体所使用的语言层次不会很高级、很严肃,基本上都是口语化、个性化的表达方式。

由于口语和方言的发声形式有别于标准的普通话,特别是受影视剧影响,一些港台腔、东北话、粤语、外来语等深受年轻人喜欢,这种富有地域特色和贴近生活的语言,容易被网友改编成为网络语言。

例如“灰常”(非常)、“稀饭”(喜欢)、“伦家”(人家),等等。

3.新词怪词
在互联网聊天室、BBS、博客空间等自媒体表达平台上,网民为了彰显个性和表达娱乐精神,往往层出不穷的创造出各种汉语里原本没有的词语,这些词语如“屌丝”、“给力”“浮云”、“拍砖”等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读起来别有意趣,让人耳目一新。

有些词语由于巧思创造,极为传神,逐渐成为了社会上的流行词语。

比如近年比较流行的“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等。

网民常用的造词手段有词义引申(女神和恐龙代表美女与丑女)、词性转换(给我电话代表给我打电话)、重字叠语(漂漂代表漂亮)、双语混杂等(I你代表Love you)等。

4.表意委婉
在自媒体时代,人们所使用语言进行舆论表达的时候,常常是理性和非理性的舆论交杂在一起,但大多数网民,即便是在言论自由度
相对更高的虚拟环境中,语言表达也仍然是理性的、负责的,所做的都是发挥正能量,集中民众的智慧激浊扬清、建言献策。

在一些情绪宣泄的非理性表达中,也能够回避口语中的一些字眼而使用委婉的表达词语,使日常生活中一些难以启齿的粗鄙、暴力、庸俗词语看起来不那么扎眼。

比如将一些粗口换成“你妹”、“坑爹”、“去屎”等相对柔和的宣泄词语。

又如将不便明说的词语替换成给人联想的词语,像“羞羞的事”、“OOXX”(男女发生关系)等。

这种灵活变通的“替换词“新奇有趣,减少了语言暴力,丰富了日常用语的表达手段。

(二)微表情符号
网络微表情符号是由符号、图形、图片等非文字元素构成的用于表达情绪和交流感情的从属性符号,它是网络视觉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

它以形会意、形象直观,能够方便快捷地传情达意。

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微表情符号从字符到图片再到动画,由官方表情套装到网民全民自创,逐渐朝着多元并进和娱乐至上的方向蔓延。

在自媒体时代,微表情符号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呈现出两大特征:
1.意思传达愈加细腻化
微表情符号具有幽默、形象性和表情意义等文字不具备的能力。

它由早期的字符式表情(美式ASCII字符和日式颜文字)快速发展到了图像式表情,每个小表情符号所传达的意思越来越细腻、精确,填补了文字表意缺乏视觉表现力的不足,满足了人们对细微情感表达的需求。

比如同样是要表达“笑”这个字的意思,语言上往往是“呵呵”、“哈哈”、“嘿嘿”一带而过,但如果使用微表情符号,就可以使用一个面部有红晕的略有害羞的眨着眼睛的笑脸表情,也可以使用腼腆的、傻傻的、憨憨的笑脸表情,还可以用表示甜蜜幸福的笑脸表情。

使用同样的微表情符号,可以叠加若干个一起并置,比如同样的一个得意笑脸表情符号用三个并置,就能传达出相当得意、得意忘形的姿态,情感的阐释也更加的到位,更加的精彩。

这种能够微妙、细腻表达情感的微表情通过图片和动画的传神表达,让人在联想对方的动作表情的同时放松心情,会心一笑。

另外,
由于中国文字潜台词很多,语言文字表达过度而给对方带来心理不适。

在沟通的时候,将微表情符号适当插入引用可以减缓语言文字带来的压力和误解,给对方更多想象空间,活跃语言气氛。

在自媒体时代,网络微表情符号就好比网上交际语言的调味品,不经意间释放出来一个小幽默的符号,一个调皮的小表情,都可以随时点燃我们的好心情,增添了网上生活的乐趣,为人们的平淡的语言增色添彩。

2.娱乐、搞笑吸引大众参与
有一些微表情符号,以娱乐大众为根本目的,使人们在视觉上获得快感,并吸引大众积极的参与,成为一种“网络时尚”。

比如恶搞表情、无厘头表情、涂鸦表情,这类表情形式多样,集夸张、讽刺、搞笑于一身,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印记,满足了大众的阐释欲求和娱乐欲求。

在自媒体时代,个体处理和发布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在众多网民同好的参与下,此类微表情符号日益丰富,表现形式也日趋灵活多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自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價值重要性被削弱,信息是否新奇有趣成为了重点,“我”的概念被无限放大,越来越多的网民渴望被关注,渴望表达出自我的个性,发出自己的声音。

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成为了网民体现自我个性的利器,其不仅为大众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手段,加强了用户的情感体验,传达了快乐情绪,并且促进了自媒体时代的产生和发展,人们通过使用新奇多元的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增强了创新意识,进而扩散了创新。

网络语言和微表情符号在舆论表达中的广泛使用,成为了自媒体时代的一个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