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流行词语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2期山东社会科学No.2总第198期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General No.198
新媒体流行词语解析
李昌文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普及,流行词异军突起,不但能够敏锐地把握社会热点,而且时尚、新奇、不拘一格。流行词的造词机制更趋多元,滋生发展的方式独特,成为当下最具活
力的一类新词语。
[关键词]流行词;传播;媒体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45[2012]02-0074-05
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崛起不但为传统信息传播格局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也催生了很多新词语,其中之一就是流行词。这些新词语,在语用、构造、发展方式和动因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特色。
一、流行词的出现及其特征
(一)流行词的出现
流行词,指新近出现的、反映社会热点和时尚前沿的一类词。流行词是新词语的组成部分,是新词语中最活跃的成员。流行词反映了一个语言社团在一个时期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犹如社会的一根敏感的神经,触及社会热点,紧跟时尚前沿,展现人们的价值取向。流行词的大量产生反映了时代变革对人们思想的冲击,是人们锐意创新的精神体现。
当今社会,互联网、手机新生的数字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为语言传播带来了新气象。数字媒体融汇了声音、文字、图像等多种形式,而且具有互动的功能,这些新特征突破了平面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局限,为语言的变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泛的可能性,促成了流行词的产生。一方面,流行词依托数字媒体而生;另一方面,这些流行词在数字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得以迅速传播推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流行词的特征
流行词是新词的一部分,具有时尚、高频、非规范和新奇的特征。
1.时尚性:时尚是流行词受到民众追捧的首要原因。时尚性实际就是时间性,这是流行词的本质属性。因为流行词反映的是社会热点和人们关注的焦点,热点事件的影响力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所以,用来表达这些内容的流行词就会随着事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热度的消逝而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或者消亡而成为历史词汇,或者进入基本词汇。
2.高频性:流行词反映的内容是当下人们关注的焦点事件,是日常交流中最常谈论的话题。所以,在流行时段内其使用频率很高。“给力”一词一度充斥于各大网站、报刊,甚至登上《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3.非规范性:流行词语常常是不规范的,表现出极大的任意性。造成不规范的主要原因是创造者自觉突破规范、锐意创新的尝试。比如,成语本是经过长期使用而固定下来的凝固格式,创造者硬性抽换掉其中某个语素,追求新鲜感。“默默无闻”本义是不出名、无人知晓。一则蚊香广告抽换掉语素“闻”,变成“默默无蚊”,突出该蚊香效果好,只要使用就没有蚊虫侵扰,使得广告新颖难忘。
4.新奇性:流行词作为一种社会的时尚,代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快速变革中的社会文化。流行词的语义结构、造词方式乃至表现手法往往新鲜奇特,以近似夸张的方式引起人们的关
收稿日期:2011-01-30
作者简介:李昌文(1964—),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汉语词汇通史研究”(项目编号:10AYY004)的阶段性成果。
注,令人印象深刻,便于模仿和流行。例如,“驴友”指结伴旅行的人,取“旅”的谐音改字为“驴”,寓意如驴儿般自由自在地远游,生动、诙谐。
(三)流行词的语义构成
流行词携带了大量的语义信息,其意义往往不是字面意义。例如,“感冒”字面意思指一种传染病。但是作为流行词其意思与传染病完全不相干,多用在否定句中,一般说“不感冒”,就是“不喜欢、不感兴趣”的意思。“我对他不感冒”意思是“我不喜欢他,对他没兴趣”。又如,“果酱”不是酱,而是“过奖”的谐音;“腐败”绝不是犯罪,不过就是好朋友聚聚会、吃吃饭。
流行词常与具体社会事件直接相关。例如,“非诚勿扰”从字面意思看应该是没有诚意就不要骚扰。实际上指的是冯小刚导演的一部贺岁大片,讲述了大龄剩男剩女相亲的故事。后来某卫视创办了一个娱乐节目也叫“非诚勿扰”,主题与电影的主题一样,都是相亲。
流行词在记录社会事件的同时,也附加了人们对该事件的评论和看法,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蜗居”字面上分析是偏正结构的复音词,字面意思是蜗牛居住的地方。但是在该词中,“蜗”的语素义不是蜗牛,而是具备像蜗牛的住所一样的特征。蜗牛有坚硬的壳,壳的特点是空间极其狭小,刚刚能容下蜗牛的身体。所谓“蜗居”就是狭小的住所,道出了闯荡大城市的年轻人生活的艰辛和无奈:面对高房价只能栖身在狭小的空间中。
二、流行词的造词方式
流行词往往出自个人的奇思妙想,目的是为了抓人眼球、一鸣惊人。所以造词时运用了一些并不经常使用的造词法,剑走偏锋,以收到个性化和新奇化的效果。
(一)语音造词
1.重叠。一夜之间,“范跑跑”、“楼脆脆”在各种媒体流行开来,这组流行词的特点是利用音节重叠构成ABB式,表达了复杂的语义内容。“范跑跑”:汶川地震中,一位名叫范忠美的老师,在地震发生时不顾学生而独自跑出教室,事后在网上大放厥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吕传传”:甲型H1N1流感爆发时,一位吕姓留学生明知自己有发热症状还乘坐火车和公交车回到家乡;“楼脆脆”:指某在建商品楼一侧发生垮塌事件。A 语素代表主体的人或物,BB表示该主体具有的特征。叠音BB的形式以音节的重复节奏表达出强烈的情感因素。在这些流行词中,除了完成指称人物或事件的功能外,往往带有戏谑、讽刺的意味。“范跑跑”表达了人们对范某只顾自己逃跑的恶劣行径的愤怒和讽刺;“吕传传”表达了人们对吕某无视他人健康的不道德行为的谴责;“楼脆脆”则表达了人们对建筑商唯利是图、不顾住户生命安全行为的愤慨和调侃。ABB式构词简洁而生动,蕴涵的信息量远远多于事件本身。
2.合音。所谓“合音”是指打破复音词的音节界限,将一个复音词的某些音节合并,创造新词的形式。“表”:“不要”的合音;“酱紫”:“这样子”的合音;“嫩”:“你们”的合音。合音造词是现代汉语造词法中很少见的一种方式,因为这种方式破坏了音节的界限,将原本不相干的两个音节强行结合在一起。这类词一般只在网络上流传。多个音节合并并非语言经济性的体现,而是为了追求新奇、刺激的效果。
(二)修辞造词
修辞造词是流行词中最常见的造词方式。反映了人们在创造和使用语言时丰富的想象力。流行词的新奇效果往往来自于对修辞手法的灵活应用。
1.比喻。以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说,两个不相干的概念域中的成员,在外形、性质、状态、功能等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种相似性使两个概念域得以连通,从而实现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而产生了新义。“躲猫猫”①:原指一种儿童游戏,蒙上眼睛抓人。某地出现看守所囚犯神秘死亡的事件,看守所企图掩盖真相、蒙蔽视听。这起事件与儿童游戏都具有蒙蔽的特征,所以两个概念域发生连通。“躲猫猫”由儿童游戏衍变出“隐瞒事实,或逃避监督,或暗箱操作”的新义。“钓鱼”②:原指一种娱乐活动,以饵引诱鱼上钩。某地打击黑车时,由执法人员伪装成乘客,引诱黑车触犯法规。这起事件与娱乐活动都具有设饵引诱的共同特征,所以两个概念域得以连通。“钓鱼”由娱乐活动喻指违反法律精神、别有用心地诱人上钩的行为。“蚁族”③:“蚁”是一种昆虫,高智商、体型弱小、群居。社会上有一个群体,高学历,但收入很低,群居在出租房里,如同蚂蚁。取“蚁”的高智商却收获甚微的特点,与类属概念“族”组合成了复音词“蚁族”。
①②③《200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1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