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数基础知识

奥数基础知识
奥数基础知识

一、负数

二、圆柱与圆锥

1.圆柱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2.圆锥

第二单元整理和复习

三、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比例的应用

比例尺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

综合应用:自行车里的数学

四、统计

五、数学广角

综合应用:节约用水

六、整理和复习

1.数与代数

数的认识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常见的量

比和比例

数学思考

2.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奥数学习

编辑

六年级的奥数学习主要分为几种一下三种情况一一来分析:

一、奥数学的很扎实

这样的学生奥数起步比较早而且一般对奥数有很大的兴趣,自己会主动地去学习奥数,主动的做题。但是我们要取得更好的成绩,那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学习。

首先,看看自己那一部分的题目练习的不够。奥数学习好的学生,一般都做了一本或者几本题库练习类的书,但是这里要说的是,应该重视那些做错的题目和那些没有做出来的。

题目,对于自己不会的题目一定要弄懂!!不但题目要弄懂,而且要看看这道题目涉及的知识是什么,这部分知识就是大多数孩子的弱点;除此之外,还要看看这道题目用什么方法解答的,在以后的练习中,要着重使用这种方法。在教育行业,

新东方的奥数会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和发展方向给予具体的指导,具有一定的学习方法总结,广受家长的好评。

其次,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奥数学习好的学生,特别是男生,都有马虎的毛病,他们不怕题目多难,而是怕题目简单。

二、奥数学习不扎实

学习好的同学总是不多的,更多的,或者说是大多数同学的状况是这样的:他们四年级或五年级才开始学习奥数,有的甚至是六年级暑假刚开始学,这样的同学是半路出家的学生;

有的同学是从三年级开始学的奥数,但是学了3、4年,只是听课,没有做过系统的训练,甚至是没有做过训练,有的同学家长就跟我抱怨说:以前,他们的孩子在某某学校学习奥数,学校的老师不负责任--只是讲课,不留作业--这样学过来的学生,我们只能说他听过奥数课,但并没有真正学到奥数。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有效的措施呢?

首先,针对自己没有学习的奥数内容,一定要想办法补上,如果这个时候不补的话,那么到了六年级的下学期,根本没有时间补。如果因为缺的东西太多,那就要把重要的内容补上,例如:三年级的和差倍问题、年龄问题、盈亏问题、五年级的整除问题等等,虽然简单的问题考试时不会出现,但是经常融合到行程问题等同学们认为较难的题目中。对于补课的方法,可以请家教,也可以自己学。

再次,作系统的训练。在讲课的时候,我经常对同学们讲:"奥数,只看不练,等于白干"。学奥数,就像学自行车,你的理论知识再好,没有足量的练习,你还是不能真正掌握奥数。但是我们作练习不能盲目,我们推荐《奥林匹克训练题库》(刘京友题库)、《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两本书。

对于这两本书上的题目,学生应该做中等难度的题目,以刘京友题库来说,作题号前面画菱形的题目即可;对于《华罗庚学校思维训练导引》作三个星以下的题目即可。关于作哪部分的题目,我们提倡每一部分都作。在实在没有时间的情况下,我们重点部分和自己的弱项先做,多做;非重点、自己学的好的部分应该后做、少做。

像速算、巧算的题目,这样题目几乎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但是这样题目同学得分情况十分残!!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对这类题目很好的总结学习,二是没有对这类题目系统的训练。

最后,同样也要改掉自己的不好的习惯。有很多同学,只注重题目的结果,不写题目的过程,甚至60%的同学不会写解题过程。尤其是整除问题,当说明原因和证明的时候,有的同学写的解题过程是前言不搭后语,更让人伤心的是,有的同学写错别字--把"根据"写成"跟居"。

这样的错误出现,判试题的老师不认为学生的语文水平差,而是认为学生的整体水平很差,让你自己想想,能不影响成绩吗?所以,我们一定要更正自己的坏习惯。

三、刚开始学习奥数

刚开始学习奥数,入门最重要。

第一,树立起我一定能学好得信心。有的同学因为到了六年级才开始学习奥数,在心里不免就有一点拉在别人后面的阴影。

六年级开始学习奥数,最后进重点中学试验班的同学比比皆是--这些同学都付出很大的努力!学习奥数比别人晚,还有一个优点呢!那就是你能得到老师的帮助,少走弯路!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这是学好奥数的首要问题!

第二,学生应以老师讲的内容为主,因为老师讲的题目,都是精心挑选的。上课时一定要弄懂每一道题目,这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下课后一定要把老师讲过的题目重新作一遍!如果只是停留在上课听懂的层面上,那考试时,即使遇到老师讲过的题目,学生还是做不对。题目不但要弄懂,而且一定要会做!

第三,关于知识缺陷。有很多同学都说没有时间补习,但是如果一些重点知识不会的话,在升学考试中遇到稍微综合一些的题目还是不会做。所以,不管怎样,重点的知识一定要弄懂!

相关公式

编辑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c: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

(2)体积=长×宽×高V=abc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c: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

(2)体积=长×宽×高V=abc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c: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

(2)体积=长×宽×高V=abc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 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c: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bc+ca)

(2)体积=长×宽×高V=abc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 圆形:S面C周长∏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π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和-差)÷2=小数和倍问题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全长=株距×株数株距=全长÷株数盈亏问题(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相遇问题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追及问题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

=(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1立方米=1000升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相关试题

编辑

一、填空。

1、长方体货仓1个,长50米,宽30米,高5米,这个长方体货仓最多可容纳8立方米的正方体货箱(937 )个。

2、有一根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对边都是4厘米的四边形,这个四边形可能是(长方形)。

3、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20天完成,已知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比为4:5,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45 )天。

4、一座钟的时针长3厘米,它的尖端在一昼夜里走过的路程是(36)厘米。

5、在一块长10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铁板上,最多能截取(10 )个直径是2分米的圆形铁板。

6、3/4吨可以看作3吨的(3 / 12),也可以看作9吨的(3/ 32)。

7、两个正方体的棱长比为1∶3,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比是(1)∶(9),体积比是(1)∶(27)。

8、一个三角形的底角都是45度,它的顶角是(90)度,这个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9、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至少需要(2)个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体,需要(80 )个可以拼成一个棱长1分米的大正方体。如果把这些小正方体依次排成一排,可以排成(0·82 )米。

10、一个数的20%是100,这个数的3/5是(300 )。

11、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这天的出勤率是(96 )%。

12、A除B的商是2,则A∶B=(1)∶(2)。

13、甲数的5/8等于乙数的5/12,甲数∶乙数=(2)∶(5)。

14、把4∶15的前项加上2.5,为了要使所得的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加上(9·375)。

15、6/5吨:350千克,化简后的比是(24比7),比值是(3 )。

16、把甲班人数的1/8调入乙班后两班人数相等,原来甲、乙两班人数比是()。

17、甲走的路程是乙的4/5,乙用的时间是甲的4/5,甲、乙速度比是()。

18、一个数由500个万,8个千,40个十组成,这个数写作(5008040 ),改写成万为单位的数写作(501 )万,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作(500 )万。

19、50以内只含有质因数2的数有()。

20、一根绳子长4米,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段是这根绳子的(),长()米,等于1米的()。

21、3/8的单位是(),要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87.5%。

22、在括号里填上一个分母是一位数的分数,3/4<()<4/5。

23、15合5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约数的()倍,它们的即时最大公约数的()倍,这个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

24、用字母表示:

(1)一项工程,甲队独坐a天完成,乙队独坐b天完成。两队合作,()天数完成?

(2)a和7所得和的3倍除以5的商是()。

(3)n除m的商是()。

25、一根长2米,横截面直径是6厘米的木棍,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它原来的体积是()。

二、选择题:

1、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0,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A、a

B、b

C、10

2、一个三角形,经过它的一个顶点画一条线段把它分成两个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A、180°

B、90 °

C、不确定

3、从甲地开往乙地,客车要10小时,货车要15小时,客车与货车的速度比是()。

A、2:3

B、3:2

C、2:5

4、用3根都是12分米长的铁丝围成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则围成的()面积最大。

A、长方形

B、正方形

C、圆形

5、在除法算式m÷n=a……b中,(n≠0),下面式子正确的是()。

A、a>n

B、n>a

C、n>b

6、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条高。

A、1

B、2

C、无数

7、用三根同样长的铅丝分别围成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最小。

A、圆

B、正方形

C、长方形

8、甲数与乙数的比值为0.4,乙数与甲数的比值为()

A.0.4

B.2.5

C. 2/5

9、加工一批零件,经检验有100个合格,不合格的有25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

A、75%

B、80%

C、100%

10、小数点右边第三位的计数单位是()

A、百分位

B、千分位

C、0.01

D、0.001

1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比圆锥体体积()

A、大

B、大2倍

C、小

12、如果4X=3Y,那么X与Y()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3、0.7÷0.3如果商是2那么余数是( )

A、1

B、0.1

C、0.01

D、10

14、做一批零件,如果每人的工效一定,那么工人的人数和用的时间(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15、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一根剪去3/7,另一根剪去3/7米,第()根剪去的长一些。

A、第一根长

B、第二根长

C、一样长

D、无法判断

16、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第()段长一些。

A、第一段长

B、第二段长

C、一样长

D、无法判断

三、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4、每年都有365天。()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光明”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29、如果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4。()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31、7米的1/8与8米的1/7一样长。()

3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3、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34、5名工人5小时加工了5个零件,则1名工人1小时加工1个零件。()

35、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数就扩大100倍。()

四、应用题

1、一根圆柱形的木料长2米,截成相等的3段,表面积增加24平方厘米,原来的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个圆锥形麦堆的底面周长12.56 米,高1.2 米,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500千克。这堆小麦重多少吨?

3、一个长方形的长8厘米,宽4.56厘米,与这个长方形周长相等的圆的面积是多少?

4、一块三角形地的面积是0.8公顷,它的底是400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5、一块白布是边长2米的正方形,剪成直角边是2分米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小三角巾,最多可以剪多少块?

6、用12.56分米长的铅丝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圆的面积比正方形面积多多少?

7、小红看一本故事书,3天看了54页,照这样计算,要看完162页的这本书,还需几天?(用比例解)

8、有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两个角的度数比是1:2,这个三角形按角分类可能是什么三角形?

9、织布厂加工完成一批布,甲乙合作16天完成,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每天织600米,这批布共多少千米。

10、甲乙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行驶,甲下午6时出发每小时行40000米,乙第二天上午4时出发,经过10小时后两车相距1080千米。乙车的时速是多少千米?

11、机床厂制造某种机床,每台用钢材1.5吨,实际每台节约0.25吨。结果比原计划多制造10台。原计划造机床多少台?

12、小王按批发价买进一批牙刷,每枝0.35元,零售价每枝0.40元,当还剩下200枝没卖时,小王计算扣除所有成本已获利200元。商店买来牙刷多少枝?

13、盐完全溶解在水中变成盐水,已知某种盐水中盐和水的重量比是1:10。500克盐要加水多少千克?

14、修一条公路,前5天修了它的20%,照这样计算,修完这条路一共要多少天?

15、一台洗衣机原价1450元,现降价20%出售,但售价仍比成本高1/9。这台洗衣机成本多少元?

16、要修建一条新路,实际投资了158.8万元,比原计划节约了21.2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17、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要10小时,乙队要15小时。现在甲队先独做2小时,余下的乙队在参加工作,还需要多少小时完成任务?

18、小林早晨7:30从家去学校,每分钟走50米。刚到学校门口发现数学书没有带,立即沿原路返回,每分钟走70米。到家正好是7:54。小林家离学校多少米?

19、一个长方体仓库从里面量约长9米。宽6米,高5米。如果放入棱长为2米的正方体木箱,至多可以放进多少只?

20、某厂会计发现现金多了273.6元,经查帐发现原来是有一笔支出款的小数点点错了一位。问这笔款是多少元?

21、某造纸厂开展增户节约运动,每天节约用煤1.44吨,如果3千克煤可供发电7.5度,每天节约的煤可供发电多少度?

22、某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比原数少了41.4,原来这个数是多少?

2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它的底边是1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

24、一箱肥皂分发给某车间工人,平均每人可分到12块。若只分给女工,平均每人可分到20块;若只分给男工,平均每人可分到多少块?

25、一件商品,利润是成本的20%,如果把利润提高到30%,那么售价应提高百分之几?

26、有一油坊榨油,100千克的菜籽可榨油38千克,问榨1千克油需要菜籽多少千克?1千克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27、把长48厘米的铁丝折成三条边的比为3∶4∶5的直角三角形,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28、小红家有一桶油连桶重8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还重4.5千克,原有油多少千克?

29、修一条10千米的路,甲队单独修要8天,乙队单独修要12天。现在两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

30、一个长方形花坛面积是6平方米,如果长增加1/3,宽增加1/4,现在的面积比原来增加多少平方米?

31、一个正方形花坛,面积是4平方米,请问它的边长是多少?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页码问题 顾名思义,页码问题与图书的页码有密切联系。事实上,页码问题就是根据书的页码而编制出来的一类应用题。 编一本书的页码,一共需要多少个数码呢?反过来,知道编一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数量,求这本书的页数。这是页码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内容。 为了顺利地解答页码问题,我们先看一下“数”与“组成它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一位数共有9个,组成所有的一位数需要9个数码;两位数共有90个,组成所有的两位数需要2×90=180(个)数码;三位数共有900个,组成所有的三位数需要3×900=2700(个)数码……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将n位数的个数、组成所有n位数需要的数码个数、组成所有不大于n位的数需要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由上表看出,如果一本书不足100页,那么排这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个数不会超过189个;如果某本书排的页码用了10000个数码,因为 2889<10000<38889,所以这本书肯定是上千页。 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 例1一本书共204页,需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分析与解:1~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一位数,共需数码 1×9=9(个); 10~9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两位数,共需数码

2×90=180(个); 100~204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三位数,共需数码 (204-100+1)×3=105×3=315(个)。 综上所述,这本书共需数码 9+180+315=504(个)。 例2一本小说的页码,在排版时必须用2211个数码。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因为189<2211<2889,所以这本书有几百页。由前面的分析知道,这本书在排三位数的页码时用了数码(2211-189)个,所以三位数的页数有 (2211-189)÷3=674(页)。 因为不到三位的页数有99页,所以这本书共有 99+674=773(页)。 解:99+(2211——189)÷3=773(页)。 答:这本书共有773页。 例3一本书的页码从1至62、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被错误地多加了一次。结果,得到的和数为2000。问:这个被多加了一次的页码是几? 分析与解:因为这本书的页码从1至62,所以这本书的全书页码之和为 1+2+…+61+62 =62×(62+1)÷2 =31×63 =1953。 由于多加了一个页码之后,所得到的和数为2000,所以2000减去1953就是多加了一次的那个页码,是 2000——1953=4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2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 第2讲我们初步介绍了简单的横式填数问题。这一讲再继续介绍一些此类问题。 例1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1)237÷□□=□; (2)368÷□□=□□; (3)14×□□=3□8。 解:(1)将除法变为乘法,可以转化为“在 237=□□×□ 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 237=237×1=79×3,所以只有一种填法: (2)问题可以转化为“在368=□□×□□中填入合适的数字”的问题。因为 368=368×1=184×2=92×4 =46×8=23×16, 其中只有368=23×16是两个两位数之积。因而有如下两种填法: (3)由被乘数的个位数是4,积的个位数是8知,乘数的个位数只可能为2或7,再由被乘数的十位数是1,积的百位数是3知,乘数的十位数不能填大于3的数字。所以乘数只可能是12,17,22,27,32或37。经试算,符合题意的填法有两种:

例2在下列各式的□里填上合适的数: (1)□÷32=7……29; (2)480÷156=□……12; (3)5367÷□=83……55。 分析:根据有余数的除法(简称带余除法)知: 被除数=不完全商×除数+余数, 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 上式说明,(被除数-余数)是不完全商或除数的倍数,并且有 (被除数-余数)÷除数=不完全商, (被除数-余数)÷不完全商=除数。 由此分析,可以得到如下解法。 解:(1)由7×32+29=253,得到如下填法: (2)由(480-12)÷156=3,得到如下填法: (3)由(5367-55)÷83=64,得到如下填法: 例3在下列各式的□里填入合适的数字,使等式成立: (1)□5□×23=5□□2; (2)9□□4÷48=□0□。 分析与解:(1)首先,从个位数分析,可知被乘数的个位数只能为4。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 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 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23 角边角公理( 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 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 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 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30讲全[1] 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第2讲巧求分数 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 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 第5讲工程问题(一) 第6讲工程问题(二) 第7讲巧用单位“1” 第8讲比和比例 第9讲百分数 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 第11讲圆与扇形 第12讲圆柱与圆锥 第13讲立体图形(一) 第14讲立体图形(二) 第15讲棋盘的覆盖 第16讲找规律 第17讲操作问题 第18讲取整计算 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 第20讲数值代入法 第21讲枚举法 第22讲列表法 第23讲图解法 第24讲时钟问题 第25讲时间问题 第26讲牛吃草问题 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 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 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 第30讲趣题巧解

第一讲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小学奥数入门100题

1、用0、1、 2、3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2、小华参加数学竞赛,共有10道赛题。规定答对一题给十分,答错一题扣五分。小华十题全部答完,得了85分。小华答对了几题? 3、2,3,5,8,12,( ),( ) 4、1,3,7,15,( ),63,( ) 5、1,5,2,10,3,15,4,( ),( ) 6、○、△、☆分别代表什么数? (1)、○+○+○=18 (2)、△+○=14 (3)、☆+☆+☆+☆=20 ○=( ) △=( ) ☆=( ) 7、△+○=9 △+△+○+○+○=25 △=( ) ○=( ) 8、有35颗糖,按淘气—笑笑—丁丁—冬冬的顺序,每人每次发一颗,想一想,谁分到最后一颗? 9、淘气有300元钱,买书用去56元,买文具用去128元,淘气剩下的钱比原来少多少元? 10、5只猫吃5只老鼠用5分钟,20只猫吃20只老鼠用多少分钟? 11.修花坛要用94块砖,?第一次搬来36块,第二次搬来38,还要搬多少块?(用两种方法计算) 12.王老师买来一条绳子,长20米剪下5米修理球网,剩下多少米? 13.食堂买来60棵白菜,吃了56棵,又买来30棵,现在人多少棵? 14、小红有41元钱,在文具店买了3支钢笔,每支6元钱,还剩多少元? 15、二(1)班从书店买来了89本书,第一组同学借了25本,第二组同学借了38本,还剩多少本? 16、果园里有桃树126颗,是梨树棵数的3倍,果园里桃树和梨树一共多少棵?

17、1+2+3+4+5+6+7+8+9+10=( ) 18、11+12+13+14+15+16+17+18+19=( ) 19、按规律填数。 (1)1,3,5,7,9,( ) (2)1,2,3,5,8,13( ) (3)1,4,9,16,( ),36 (4)10,1,8,2,6,4,4,7,2,( ) 20、在下面算式适当的位置添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8 8 8 8 8 8 8 8 =1000 (2)4 4 4 4 4 =16 (3)9 8 7 6 5 4 3 2 1=22 21、30名学生报名参加美术小组。其中有26人参加了美术组,17人参加了书法组。问两个组都参加的有多少人? 22、用6根短绳连成一条长绳,一共要打( )个结。 23、篮子里有10个红萝卜,小灰兔吃了其中的一半,小白兔吃了2个,还剩下( )个。 24、2个苹果之间有2个梨,5个苹果之间有( )个梨。 25、用1、2、3三个数字可以组成( )个不同的三位数。 26、有两个数,它们的和是9,差是1,这两个数是( )和( ) 27、3个小朋友下棋,每人都要与其他两人各下一盘,他们共要下( )盘。 28、把4、6、7、8、9、10填下入面的空格里(三行三列的格子),使横行、竖行、斜行上三个数的和都是18。 29、15个小朋友排成一排报数,报双数的小朋友去打乒乓,队伍里留下( )人。 30、一只梅花鹿从起点向前跳5米,再向后跳4米,又朝前跳7米,朝后跳10米;然后停下休息,你知道梅花鹿停在起点前还是起点后?与起点相距几米?

最新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图形的分割与拼接 怎样把一个图形按照要求分割成若干部分?怎样把一个图形分割成若干部分后,再按要求拼接成另一个图形?这就是本讲要解决的问题。 例1请将一个任意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分析与解:本题要求分成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因此可以利用“同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这一性质来分割。 方法一:将某一边等分成四份,连结各分点与顶点(见左下图)。 方法二:画出某一边的中线,然后将中线二等分,连结分点与另两个顶点(见右上图)。 方法三:找出三条边上的中点,然后如左下图所示连结。 方法四:将三条边上的中点两两连结(见右上图)。 前三种方法可以看成先将三角形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然后分别将每部分再分割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本题还有更多的分割方法。 例2将右图分割成五个大小相等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中共有15个小正方形,所以分割成的图形的面积应该等于15÷5=3(个)小正方形的面积。3个小正方形有和 两种形式,于是可得到很多种分割方法,下图是其中的三种。 例3右图是一个4×4的方格纸,请在保持每个小方格完整的情况下,将它分割成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两部分。 分析与解:因为分割成完全相同的两块,所以每块有8个小方格,并且这两块关于中心点对称。下面是六种分割方法。 例4将下图分割成两块,然后拼成一个正方形。 分析与解:图形的面积等于16个小方格,如果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那么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应是4。因为题图是缺角长方形,长为6宽为3,所以分割成两块后,右边的一块应向上平移1(原来宽为3,向上平移1使宽为4),向左平移2(原来长为6,向左平移2使长为4)。考虑到缺角这一特点,可做下图所示的分割和拼接。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2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逻辑问题(一) 四年级已经学习过用列表法和假设法解答逻辑推理问题。从广义上说,任何一道数学题,任何一个思维过程,都需要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我们这里所说的逻辑问题,是指那些主要不是通过计算,而是通过逻辑分析、判断和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问题。 逻辑推理必须遵守四条基本规律: (1)同一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每个概念的含义,每个判断都应从始至终保持一致,不能改变。 (2)矛盾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小于5”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其中至少有一个是错的,甚至两个都是错的。 (3)排中律。在同一推理过程中,对同一对象的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必有一个是对的,它们不能同时都错。例如“这个数大于8”和“这个数不大于8”是两个恰好相反的判断,其中必有一个是对的,一个是错的。 (4)理由充足律。在一个推理过程中,要确认某一判断是对的或不对的,必须有充足的理由。 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在思考、分析问题时,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上面的规则,只是没有加以总结。例如假设法,根据假设推出与已知条件矛盾,从而否定假设,就是利用了矛盾律。在列表法中,对同一事件“√”与“×”只有一个成立,就是利用了排中律。 例1 张聪、王仁、陈来三位老师担任五(2)班的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体育六门课的教学,每人教两门。现知道: (1)英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是邻居; (2)王仁年纪最小; (3)张聪喜欢和体育老师、数学老师来往; (4)体育老师比语文老师年龄大; (5)王仁、语文老师、音乐老师三人经常一起做操。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

最全小学奥数知识要点归纳 同学们:小学奥数可以分为计算、计数、数论、几何、应用题、行程、组合七大板块,其中必须掌握的三十六个知识点. 以下是小学奥数知识清单: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 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6、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第二部分(知识点7-11) 7、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27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 --第27讲 本教程共30讲 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 同学们都知道求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的公式: 正方形的面积=a×a(a为边长), 长方形的面积=a×b(a为长,b为宽)。 利用这两个公式可以计算出各种各样的直角多边形的面积。例如,对左下图,我们无法直接求出它的面积,但是通过将它分割成几块,其中每一块都是正方形或长方形(见右下图),分别计算出各块面积再求和,就得出整个图形的面积。 例1右图中的每个数字分别表示所对应的线段的长度(单位:米)。这个图形的面积等于多少平方米? 分析与解:将此图形分割成长方形有下面两种较简单的方法,图形都被分割成三个长方形。根据这两种不同的分割方法,都可以计算出图形的的面积。

5×2+(5+3)×3+(5+3+4)×2=58(米2); 或 5×(2+3+2)+3×(2+3)+4×2=58(米2)。 上面的方法是通过将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长方形,然后求图形面积的。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将图形“添补”成一个大长方形(见下图),然后利用大长方形与两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之差,求出图形的面积。 (5+3+4)×(2+3+2)-2×3-(2+3)×4=58(米2); 或 (5+3+4)×(2+3+2)-2×(3+4)-3×4=58(米2)。 由例1看出,计算直角多边形面积,主要是利用“分割”和“添补”的方法,将图形演变为多个长方形的和或差,然后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其中“分割”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例2右图为一个长50米、宽25米的标准游泳池。它的四周铺设了宽2米的白瓷地砖(阴影部分)。求游泳池面积和地砖面积。 分析与解:游泳池面积=50×25=1250(米2)。 求地砖面积时,我们可以将阴影部分分成四个长方形(见下图),从而可得白瓷地砖的面积为 (2+25+2)×2×2+50×2×2=316(米2); 或 (2+50+2)×2×2+25×2×2=316(米2)。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基础知识点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小学数学奥数教案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二年级奥数入门基础教程

一、按规律填图 【例题1】下面一组图中,有一个是不同的,你能找到它吗? 【思路】图①、②、③、⑤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重叠一小部分。而图④是两个完全一样的半圆拼成一个整圆,没有重叠。 这几组图形中,第4组图形与其他的不同。课后练习1 1、下面一组图形,其中有一个是不相同的,你能找出来吗? 2 ●△■○△●△● □●○▲●□●□ (1)(2)(3)(4) ①②③④⑤

3、你能把与其他不同的找出来吗? 【例题2 】根据规律接着画。 ○○○ △△ △○ □ □○ 【思路】仔细观察图可以发现,第一竖行是三个基本图形○、△、□,第二竖行是在○、△、□外面加了一个圆,第三竖行由上两个图形发现是在○、△外加上了一个方框,由此可推断第三个空格的图应该在□外加上一个方框。所以图中空格里应该画□。 课后练习2 1、按顺序仔细观察图,第三幅图“?”处该怎么填? ●○●■□■▲?▲

2、按顺序仔细观察,在“?”处填图。 ? 3、接着画。 ●○●○●○▲△()▲△()■□■□■□ 【例题3 】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字母。 A B C B C A C A 【思路】仔细观察这些字母,不难发现,每一横行、竖行都有字母A、B、C,只不过是排列顺序不同而已。因此空格里横看、竖看,都应该填B。 课后练习3 1、按规律在空格里画上图形。 2、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图形。

3、接着画。 【例题4】请你根据前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来。 【思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三幅图都是把完全一样的圆平均分成4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阴影。第一幅图阴影部分在左上角,第二幅图阴影部分在左下角,第三幅图阴影部分在右下角,根据这个规律,第四幅图阴影部分应该转到右上角。 所以第四个方框里应填。 课后练习4 1、请你根据前三个图形的变化规律,画出第四个图形来。

小学奥数入门教育附测试题

小学奥数入门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①(和-差)÷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小学奥数很简单,就这30个知识点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1 棵距×段数=总长棵数=段数 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5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第15讲 本教程共30讲 棋盘的覆盖 同学们会下棋吗?下棋就要有棋盘,下面是中国象棋的棋盘(图1),围棋棋盘(图2)和国际象棋棋盘(图3)。 用某种形状的卡片,按一定要求将棋盘覆盖住,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实际上,这里并不要求一定是某种棋盘,只要是有关覆盖若干行、若干列的方格网的问题,就是棋盘的覆盖问题。 棋盘的覆盖问题可以分为两类:一是能不能覆盖的问题,二是有多少种不同的覆盖方法问题。 例1要不重叠地刚好覆盖住一个正方形,最少要用多少个右图所示的图形? 分析与解:因为图形由3个小方格构成,所以要拼成的正方形内所含的小方格数应是3的倍数,从而正方形的边长应是3的倍数。经试验,不可能拼成边长为3的正方形。所以拼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最少是6(见右图),需要用题目所示的图形 36÷3= 12(个)。

分析与解:在五年级学习“奇偶性”时已经讲过类似问题。左上图共有34个小方格,17个1×2的卡片也有34个小方格,好象能覆盖住。我们将左上图黑白相间染色,得到右上图。细心观察会发现,右上图中黑格有16个,白格有18个,而1×2的卡片每次只能盖住一个黑格与一个白格,所以17个1×2的卡片应当盖住黑、白格各17个,不可能盖住左上图。 例3 下图的七种图形都是由4个相同的小方格组成的。现在要用这些图形拼成一个4×7的长方形(可以重复使用某些图形),那么,最多可以用上几种不同的图形? 分析与解:先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考虑。显然,只用1种图形是可以的,例如用7个(7);用2种图形也没问题,例如用1个(7),6个(1)。经试验,用6种图形也可以拼成4×7的长方形(见下图)。 能否将7种图形都用上呢?7个图形共有4×7=28(个)小方格,从小方格的数量看,如果每种图形用1个,那么有可能拼成4×7的长方形。但事实上却拼不成。为了说明,我们将4×7的长方形黑、白相间染色(见右图),图中黑、白格各有14个。在7种图形中,除第(2)种外,每种图形都覆盖黑、白格各2个,共覆盖黑、白格各12个,还剩下黑、白格各2个。第(2)种图形只能覆盖3个黑格1个白格或3个白格1个黑格,因此不可能覆盖住另6种图形覆盖后剩下的2个黑格2个白格。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19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近似值与估算 在计数、度量和计算过程中,得到和实际情况丝毫不差的数值叫做准确数。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得到的是与实际情况相近的、有一定误差的数,这类近似地表示一个量的准确值的数叫做这个量的近似数或近似值。例如,测量身高或体重,得到的就是近似数。又如,统计全国的人口数,由于地域广人口多,统计的时间长及统计期间人口的出生与死亡,得到的也是近似数。 用位数较少的近似值代替位数较多的数时,要有一定的取舍法则。要保留的数位右边的所有数叫做尾数,取舍尾数的主要方法有: (1)四舍五入法。四舍,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大于4的数时,就把尾数舍去;五入,就是当尾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不小于5的数时,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1。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2)去尾法。把尾数全部舍去。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6,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39。 (3)收尾法(进一法)。把尾数舍去后,在它的前一位加上1。例如:7.3964…,截取到千分位的近似值是7.397,截取到百分位的近似值是7.40。 表示近似值近似的程度,叫做近似数的精确度。 在上面的三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四舍五入法。一般地,用四舍五入法截得的近似数,截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例1有13个自然数,它们的平均值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是26.9。那么,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是多少? 分析与解:13个自然数之和必然是整数,因为此和不是13的整数倍,所以平均值是小数。由题意知,26.85≤平均值<26.95,所以13个数之和必然不小于26.85的13倍,而小于26.95的13倍。 26.85×13=349.05,

小学奥数教程(最完美)84247

小学奥数教程(最完 美)84247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和差倍问题 【和差问题】【和倍问题】【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几个数的和与差几个数的和与倍数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公式 ①(和-差)÷2=较小数较小数+差=较大数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2=较大数较大数-差=较小数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和-小数=大数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小数+差=大数 关键问题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和与倍数差与倍数 2.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3.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4.植树问题

基本类型 ①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 ②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 ③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④封闭曲线上植树。 基本公式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1棵距×段数=总长 棵数=段数棵距×段数=总长 关键问题确定所属类型,从而确定棵数与段数的关系 5.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奥数题(基础)带答案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 1.计算:18+28+72 28+44+62+56 2.计算:100-68= 100-87= 1000-369= 500-47= 3、计算:67+98 261-197 4.计算:72-39+28 382-60+59 5.计算:99+98+97+96+95 * 9+99+999 6.计算:436-(36+57)579-83-17 7.计算:1+2+3+4+3+2+1= 1+2+3+4+5+1+2+3+4+5+6= 8.计算:5+6+7+8+9 1+4+7+10+13+16 提高班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习题 1.计算:18+28+72 28+44+62+56-20 2.计算:100-68= 1000-587= 1000-69= 500-47= 3、计算:67+98 261-197 4.计算:72-39+28 382-60+59 5.计算:99+98+97+96+95 9+99+999 6.计算:436-(136+157)579-83-17 7.计算:1+2+3+4+3+2+1= 1+2+3+4+5+1+2+3+4+5+6= 8.计算:5+6+7+8+9 1+4+7+10+13+16

基础班第二讲图形计数习题 1.数一数,图4-1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2.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3.图中有多少个正方形? 4.数一数,图形中有几个长方形? 5.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多少个正方形?

*6.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有多少个三角形? *7.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小于180°角? *8.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习题答案 1. 10条线段 2. 5个6个6个5个12个 3. 5个17个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通过口算,得到差数累加为9,再加上80×10,就可口算出结果为809。 例1所用的方法叫做加法的基准数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加数较多,而且所有的加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作为“基准”的数(如例1的80)叫做基准数,各数与基准数的差的和叫做累计差。由例1得到: 总和数=基准数×加数的个数+累计差, 平均数=基准数+累计差÷加数的个数。 在使用基准数法时,应选取与各数的差较小的数作为基准数,这样才容易计算累计差。同时考虑到基准数与加数个数的乘法能够方便地计算出来,所以基准数应尽量选取整十、整百的数。 例2 某农场有10块麦田,每块的产量如下(单位:千克): 462,480,443,420,473,429,468,439,475,461。求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 =50, 平均每块产量=450+50÷10=455(千克)。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九九表中已经被同学们熟知,如7×7=49(七七四十九)。对于两位数的平方,大多数同学只是背熟了10~20的平方,而21~99的平方就不大熟悉了。有没有什么窍门,能够迅速算出两位数的平方呢?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种方法——凑整补零法。所谓凑整补零法,就是用所求数与最接近的整十数的差,通过移多补少,将所求数转化成一个整十数乘以另一数,再加上零头的平方数。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这一方法。 例3 求292和822的值。 解:292=29×29 =(29+1)×(29-1)+12 =30×28+1 =840+1 =841。 822=82×82 =(82-2)×(82+2)+22 =80×84+4 =6720+4 =6724。 由上例看出,因为29比30少1,所以给29“补”1,这叫“补少”;因为82比80多2,所以从82中“移走”2,这叫“移多”。因为是两个相同数相乘,所以对其中一个数“移多补少”后,还需要在另一

三年级奥数基础教程-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含答案 先介绍四类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 为使其更直观,我们用图示法来说明。树用点来表示,植树的沿线用线来表示,这样就把植树问题转化为一条非封闭或封闭的线上的“点数”与相邻两点间的线的段数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只有下面四种情形: (1)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有“点”时, “点数”=“段数”+1。 (2)非封闭线只有一端有“点”时, “点数”=“段数”。 (3)非封闭线的两端都没有“点”时, “点数”=“段数”-1。 (4)封闭线上,“点数”=“段数”。 最简单、最基本的植树问题只有这四类情形。 例如,一条河堤长420米,从头到尾每隔3米栽一棵树,要栽多少棵树?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要栽树420÷3+1=141(棵)。 又如,肖林家门口到公路边有一条小路,长40米。肖林要在小路一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由于门的一端不能栽树,公路边要栽树,所以,属于第(2)种情形,要栽树40÷2=20(棵)。 再如,两座楼房之间相距3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一直行能栽多少棵树?因紧挨楼房的墙根不能栽树,所以,属于第(3)种情形,能栽树30÷2-1=14(棵)。 再例如,一个圆形水池的围台圈长60米。如果在此台圈上每隔3米放一盆花,那么一共能放多少盆花?这属于第(4)种情形,共能放花60÷3=20(盆)。 许多应用题都可以借助或归结为上述植树问题求解。 例1在一段路边每隔50米埋设一根路灯杆,包括这段路两端埋设的路灯杆,共埋设了10根。这段路长多少米? 解:这是第(1)种情形,所以,“段数”=10-1=9。这段路长为50×(10-1)=450(米)。 答:这段路长450米。 例2小明要到高层建筑的11层,他走到5层用了100秒,照此速度计算,他还需走多少秒?

“小学奥数”基础经典题集(14例)

“小学奥数”基础经典题集(14例) 奥数一直是小学数学里的重头戏,对于小数数学基础知识部分来说,其实并没有多大难度的!而要考量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通常都体现在“奥数”题上面了。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学方式的革新,在网上越来越多的“奥数”题是难倒了不少人,不只是小学生,很多中学甚至大学生都不会。当然,从主流上来说,也只是个别题型比较偏比较怪异,大多数还是按照正常的出题方式来的。 上周连发了两篇数学公式的文章,也吸引了很多家长,但是在我的网络公开课上面,还是有一小部分家长对我提出反对意见,说光是有公式并没有什么大作用,好学孩子都是记住了,不会运用,而且越背越混乱。我不否认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从一开始我就一直在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同一个学习方法,也不是每一个人适合一种学习方法。” 就和感冒吃药是一样,对于一些免疫力较强的患者,或许可以不用吃药就能好,但有的可能还需要输液打针,同时也是要看严重程度的。所以说,我很高兴家长并非是一味地接受我的意见

和建议,能提出问题这是很好的一个趋势,毕竟我们大多数人都喜欢“拿来主义”,完全不考虑适合不是适合。 更加奇怪的是,会有一些已经孩子已经上初中的家长来提出质疑,如此就是真的完全没必要的。这里我再说一次,我说的每一个方法,不说适用于每个人,但至少能适用一个人群,看内容就知道,是小学就是小学,是初中就是初中,也有家庭教育的,也会有学习方法的,希望各位能分清。 话题有些扯远了,还是来说说今天我要分享的内容,如同上面提到的在公开课上面提出质疑的家长所说的,很多孩子计算记住公式也不会运用,那么今天,我么就来一些更加“简单直接”的东西。14例奥数题分享,直接附上解题思路和答题步骤。当然,你并不一定能碰上原题,所以看后你还得掌握一项本领:举一反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