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幼儿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幼儿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正确对待幼儿的错误行为

摘要:

关键词: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调皮的幼儿会经常做出各种不符合规矩的事,不少教师经常束取惩罚的方式。惩罚虽能制止幼儿的错误行为,但很容易伤害幼儿的自尊心。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有的幼儿在受罚后出现暴力行为,有的幼儿会拒绝学习,对教师不友好。即使幼儿表现出顺从,也可能是出于怕受惩罚。惩罚并不能保证幼儿产生正确行为,也不能保证幼儿懂得应该怎样做。

对待幼儿错误行为的积极教育方式.引导是帮助幼儿理解并实践有意义行为的过程,引导的目的在于以积极的师生互动方式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能力.以幼儿把饭撒了这件事为例,如果教师用责备的语气命令幼儿把撒在桌上的饭清理干净,这对幼儿来说就是一种惩罚,会让他感到羞耻.如果教师说:”谁都弄撒过东西,我这儿有块抹布,你可以用它把饭粒清理掉,对吧.”这对幼儿来说便是一种引导,不仅给幼儿纠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还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

他们长大后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在制止或纠正幼儿

的错误行为时,一定要让幼儿懂得哪种做法是不对的,

那种做法是正确的.

二、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原因

(一)首先是幼儿的年龄特点

.学前阶段的幼儿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让他们长时间地坐着或等待轮流玩是艰难做到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幼儿往往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做事情,要求他们让人分享和给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教师要调整自己对幼儿的期望,不要强求幼儿表现出超过其发展水平的能力.

(二)其次是幼儿表达自己需要的方式多种多样

同一年龄阶段的幼儿有基本的共同需要。但每个幼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尤其是某些幼儿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他们常常表现出与众不同的行为.

(三)再次是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气氛与环境影响幼儿在幼儿园表现出来的错误

行为实际上对家里形成的压抑和消极情绪的宣泄。加

特来博士分析了幼儿错误行为的三种水平。

(1)尝试水平

它是错误行为的最温和的形式.在这一水平,幼儿表现

出某种行为是在试图学习如何行动,是在试验周围环

境对自己行为的反应.教师在班里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幼儿一边做坏事,一边眼睛看教师.

这时教师必须严肃认真的做出反应,告诉他应该怎么做。教师虽不能过于严厉,但也不能放任,因为教师的任何笑意会让幼儿获得错误的信息,认为教师并不反对他所做的事。

(2)社会习惯水平

幼儿学习或表现出某种行为是因为他们错误的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们看到同伴这样在做,或在某种场合他们曾观察学习到类似行为。例如,有的幼儿说脏话,他并不觉的自己是在说脏话,因为他爸爸生气的时候说这些话.这时教师不能因此而惩罚幼儿,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用其他词或其他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愤怒。(3)情感需要水平

幼儿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情时,他们常以激烈的方式对外界做出反应,以宣泄自己的情绪。这是教师应把注意力放在理解幼儿压力感的真正来源以及如何帮助幼儿对压力做出正确的反应上,而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幼儿说的脏话和做的错事上,去惩罚幼儿。三、

(一)针对幼儿的错误行为,选择正确的教育形式

教师在了解幼儿错误行为出现的情景与原因之后,应

决定是进行个别引导还是集体教育.如果问题涉及一两个幼儿的行为,适合采用个别引导的方法,且应该可能私下里进行,以避免当众让幼儿出丑。但在实践中,许多教师把个别幼儿的错误公布于众,让全体幼儿为戒,使被批评的幼儿感到羞耻。幼儿的这种感受会对其生产长时间的、甚至是终生的消极影响。

为了避免幼儿尴尬和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教师可采用集体教育的方式.在集体教育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点名批评个别幼儿,如:“某某,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坐好!”教师可以通过表扬个别幼儿而使有错误行为的幼儿改正过来,如:“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好,都像某某一样看着我。”很多小朋友都坐好了,等大家都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活动。这样即可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纠正幼儿的错误行为,又能使集体活动正常进行。

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是教师教育幼儿成长的首要原则,但也不能因此对幼儿的错误行为一味的迁就。当教师的语言不能发挥作用时,教师可以让个别幼儿暂时离开集体活动,或让他单独坐在较安静的地方。等幼儿冷静后。教师和幼儿交谈刚发生过的事情,通过谈话使幼儿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做。

(二)、引导幼儿从错误行为中学会如何处理问题

当幼儿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要帮助幼儿寻找改正错

误、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下次发生同样的问题应如何解决,而不只是让幼儿知道不应该做什么.教师向幼儿提出合理的、幼儿能理解的行为要求,然后正面强化正确的行为,而不是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强迫幼儿按教师的要求去做.

教师有选择地忽略那些对集体影响不大的个别行为,给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的时候,教师不要立即介入。因为许多问题可以由幼儿自己解决。幼儿也需要更多的机会去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机会越多,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越强。幼儿是在自己的思维水平上进行交流的,其交流的内容被相互理解,如果这时教师介入,以成人的思维水平提出自己的想法,很有可能会被幼儿误解。

对待发生较平凡的、有典型意义的错误行为,教师可通过设计情景,组织幼儿讨论的方式,使幼儿明白应该怎么做。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体会别人的情绪和感受,这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评价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幼儿形成对行为规范的正确的认识,并有情感驱动而表现出正确的行为。教是为了不教真正的道德是自律的道德,逐渐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的能力是教师处理幼儿错误行为

以及冲突时必须体现的教育目标。

四总结

总而言之,当幼儿做出某种错误行为后,我们教师应当站在他们的角度分析、思考其原因与动机,再利用适合的环境与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帮助引导幼儿自己认识到错误并加以改正。而不能使用强制、威胁的手段让幼儿按照某种要求或某类标准去做。这样幼儿就是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行为为什么对、为什么错,有利于幼儿行为规范的正确认识,也有利于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以后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一.要教育幼儿深刻认识错误。

当发现幼儿犯了错误时,应首先严肃而耐心地查问幼儿当时犯错误的主观动机、过程始末以及各种客观因素,特别注意要使他(她)诚实交代;在充分了解错误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循循启发幼儿懂得其错误的性质及其后果。这样,不仅有利于使他们认真地改正错误,而且也有可能使他们避免重犯类似的错误。前面例举的第二位家长,正是忽视了这一点,导致孩子既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的错误性质,更谈不上认真地改正错误。这样,幼儿犯错误的自发性和可能性势必会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扩大而不断增大。这种发展趋势是十分危险的。第一位家长不但没有弄清孩子犯错误的的前因后果,而且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因而不可能使得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在,当然也就不可能使孩子自觉认真地改正错误,反而往往形成一种逆反心理,并且为了逃避家长的棍棒惩罚教育而阍错误犯得更为隐蔽巧妙,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开脱。而第三位家长正是在细致了解了事实真相之后,对孩子循循善诱,启发孩子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质。这就为孩子自觉地改正错误、避免重犯类似错误创造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要督促幼儿认真改正错误。

让孩子认识错误最终目的在于孩子改正错误,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在不断地认识错误和不断地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这正是幼儿成长的基本规律之一。如果仅仅让幼儿停留在对错误的思想认识上,而忽视创造一个督促他们认真改正错误的机会,这是很不够的。况且,改正错误的过程也正是加深认识错误的过程。前面提到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家长都恰恰忽视了这一关键性的教育环节。只有第三位家长能在耐心细致地教育孩子深刻认识自己的错误之后,又给孩子以实际行动改正错误的机会,带领孩子去认错道歉,赔偿他人由于孩子错误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这样,有利于培养孩子认真改正错误的正确态度和提高孩子对待错误的免疫能力。

三.要重视帮助幼儿正确对待错误。

首先,要教育幼儿勇于承认错误。承认错误是改正错误的首要条件。幼儿如果不承认错误或不敢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他们就不可能改正错误,至少是不可能认真彻底地改正错误。因此,当发现幼儿犯了错误时,应首先重视鼓励他们勇敢地承认错误,以加强对错误行为的道德责任感,提高改正错误的自觉性和彻底性。

其次,要帮助幼儿总结教训。在幼儿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应启发幼儿认真分析犯错误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例如哪些想法和行为是合理的,哪些行为是不应该的,为什么,该怎样避免,今后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等等。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幼儿今后能做到少犯错误和不犯大错误这个问题。

最后,要鼓励幼儿不怕犯错误。据上所述,幼儿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仅只有多少大小之差异,而且幼儿也正是在不断地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逐渐缩小和降低错误的范围和程度而逐步成熟起来。如果幼儿犯了错误之后,大人们老是从自己的角度斥责甚至殴打他们,就有可能使他们产生对错误的畏惧心理,逐步变得谨小慎微,因循守旧,或对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应对幼儿的错误采取既谅解宽容又严肃认真的态度,鼓励幼儿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要害怕错误,在不断修正错误的过程中使自己不断地进步成熟。

。逐步培养幼儿的评价能: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

础。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 摘要:幼儿是独立、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环境以生命。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促进儿童在体力、认知、情感、社会性、语言、审美等方面的最佳发展。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让孩子积累了经验,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问题提出 现代教育观中对教育内容的界定决不仅仅指知识,态度、情感、能力方面的内容是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因此以自身发展为本,培养“完整儿童”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最新观念。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幼儿是社会生活中的个体,世界学前教育发达国家都倡导要重视使用家庭和社区的资源,以丰富、加深儿童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的认识。 环境的创设中要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生活化、游戏化,又要与主题活动结合,内容的选择很重要。在主题活动中创设主题墙面环境,虽然能激发孩子们对主题活动的兴趣,但老师对指导孩子自主参与、情感分享、方法的把握有些困惑。单一的内容让孩子们缺乏机会积累经验。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小组活动时间多,活动参与者单一,老师的观察、指导全面性不够。针对这些问题我在组织、实施主题活动中尝试将我园的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结合起来,使主题活动动更加情景化、生活化、情感表达化、社会和谐化。可见,幼儿教育与社会资源利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需要将主题背景下的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一、创设“会说话”的主题环境墙面。 幼儿是在自身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幼儿的学习方式以感性经验为主,幼儿的生长发展基于生活,幼儿在生活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尤其是直接经验,从而不断提高能力,因此,幼儿园课程应以实际经验为主,只有实际化、感性化的经验,才能真正具有促进幼儿发展的意义。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墙面的环境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活动中的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饰与幼儿产生互动。幼儿在进行“春天的色彩”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春天的各种现象都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去公园“寻找春天”,孩子们认识到春天带来的变化。于是,我们把“公园”“搬进”了教室,在教室的一角,孩子们种植了各种花草,蔬菜。让孩子们在每天观察、照料植物的过程中,感受春天的美丽。我们还结合我园的园本课程—科学探索,在越剪越长的探索中剪出了柳树的枝条、在粘贴立体纸中开出了迎春花,在颜料和胶水的配比中绘出了浮雕画。孩子们在自己动手探索的这些活动中,他们不仅找到了“春天的色彩”,而且在这种互动中,主动学习,我们的科技教育也得以体现。 主题背景下的环境是立体的,它是墙面、教学和游戏等环境的相互渗透融合。我们注重创设“会说话,能互动”的主题环境。以主题活动“幼儿园朋友多”为例,我们创设了可互动的环境。以往,墙面布置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面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面很少产生互动。现在,我们的墙面布置是在主题背景下进行创设的,是老师和幼儿共同创设的,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幼儿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在动物园”主题活动的墙面布置中,我们出示了几张动物的身体一部分“尾巴”的照片。让幼儿猜猜它们是哪种动物,说一说它们在哪些环境下生活?结合认识自己的生肖活动,把幼儿绘画好的的家人生肖、自己生肖的图画粘贴墙面进行展示。师生、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主题信息,进行多样的表现创造,使主题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入。 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区角环境创设也发生着不断地变化,并不断丰富起来。在活动中我们会不断引发幼儿们的问题和兴趣,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随之创设相应的区角活动环境。在主题活动开展中,我们布置了活动区,让幼儿通过设计、制作、绘画、欣赏等一系列活动参与到区角活动的环境创设中,充分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形成相应的效果和展示。 二、充分发挥教师启发、鼓励和引导的作用。

幼儿园环境

第七章《幼儿园环境》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概述 一、幼儿园环境的含义 (一)幼儿园环境的概念 环境指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和。 广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幼儿园内部小环境,又包括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文化等大环境) 狭义的幼儿园环境是指在幼儿园内,对幼儿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的物质与精神的要素的总和。 (二)幼儿园环境的分类 幼儿园环境按其性质可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大类。 物质环境。(广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一切天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中物的要素的总和。包括自然风光、城市建筑、社区绿化,家庭物质条件、居室空间安排、室内装潢设计等。狭义的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有影响作用的各种物质要素的总和。包括园舍建筑、园内装饰、场所布置、设备条件、物理空间的设计与利用及各种材料的选择与搭配等。) 幼儿园教育需要一定的物质环境,它是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的好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密切。(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能陶冶幼儿的性情,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使幼儿在操作和摆弄各种材料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获得各种社会行为,实现个人的发展。如果盲目地追求幼儿园物质条件的高标准、超豪华,而不注意提高教师的水平的话,是难以发挥物质环境的教育效益的。) 2、精神环境。(广义的精神环境泛指对幼儿园教育产生影响的整个社会的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道德、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狭义的精神环境指幼儿园内对幼儿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精神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教师的教育观念与行为,幼儿园人际关系、幼儿园文化氛围等。)在具备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后,对幼儿园教育起决定作用的是精神环境。幼丿L 教 育工作者要善于创设与利用各种有利的精神环境,控制各种不利因素,保证幼儿顺利、健康地发展。) 二、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一)环境的教育性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幼儿教育机构,其环境创设与其它非教育机构有显著区别。它是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及幼儿的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精心创设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环境创设不仅是美化的需要,更是教育者实现教育意图的

第一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

第一章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概述 【目标导航】 1.了解基本概念:环境、幼儿园环境以及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 2.掌握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能根据原则分析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3.懂得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基本方法,能够进行摸拟的环境创设。 4.知道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材料特点与使用技巧。 【案例展示】 活动室中央,椅并椅,肩靠肩,整整齐齐地坐了四排小朋友。除了第一排的幼儿外,其余的不是抬头望,就是左右摇晃,都希望看到老师手中拿着的一本小小的图画书。这时有个孩子站了起来,但马上有人推他,老师放下图画书高声说:“不要吵!小琪坐下来。”过了五六分钟,坐在后排的幼儿,有的开始东张西望、搔头弄耳,有的则从口袋里掏出东西和邻座“研究”,有的干脆“爬”下椅子,坐在地上玩椅子,教室里杂音愈来愈大。老师猛抬起头,喊道:“老师在讲故事,你们怎么这么吵?小明,你手上拿了什么东西?给我!你们都不想听故事,那老师不讲了!……” 案例中“画面”,幼儿教师或许已习以为常,认为这是幼儿园的工作特点之一。其实不然!这其中隐含许多问题,而幼儿园环境存在不宜是一个重要原因。事实上,一个好的教育环境本身就是幼儿的教科书和良师。哪么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材料有哪些特点以及如何使用?本章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第一节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概念 一、幼儿园环境设计与布置的相关概念 (一)环境 环境问题是人们天天碰到的问题。它是指围绕着人类的外部世界,诸如人们常说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文化环境等。它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又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条件。 幼儿对环境具有极强的依赖性。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当今幼儿教育中,环境正在作为一种“隐性课程”,越来越多地引起学前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二)幼儿园环境 一说到幼儿园的环境,我们头脑里立刻就会浮现出一幅活泼可爱的画面:逼真的卡通动物“活跃”在幼儿园的大门口;一幅稚趣美丽的墙饰;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活动区域;绿茸茸的草坪被绿树围绕着;还有阳光下五颜六色的滑梯、攀登架……美观整洁,卫生安全,绿化达标以及富有儿童情趣都是我们对幼儿园的环境设计与布置的一个要求。其实,幼儿园环境的内涵远远不止这些。对于幼儿来说,一切可作用于幼儿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筑设施、人际关系以及幼儿园、家庭、家庭所在的社区中发生的事等等,都构成了影响幼儿发展的现实的周围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两大部分。 幼儿园的物质环境涵盖幼儿园所有室内外的活动设施设备。包括房舍、庭院、运动游戏场、绿地以及有关的设施设备;幼儿园走廊、门厅、活动室、午睡室、科学发现室等的墙面、窗户的装饰和布置;活动区域的设置等。正因为如此,我们把物质环境称为显性环境。 幼儿园人文环境,包括幼儿园人际环境和文化环境,它是指教育观念和保教水平。幼儿园的人文环境是幼儿园生存和发展的内涵、灵魂,它包括幼儿园的园风面貌;办园的指导思

论文: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建设

浅谈幼儿园课程与环境建设 灵石县直属幼儿园房彩娟一、幼儿园课程的实质 幼儿园课程是什么? 这是近年来为幼儿教育界的很多人士所关注的一个课程命题。这个命题用在其他年龄段,可能会产生不少争议,但在幼儿园课程中采用这个定义,可能会得到较为广泛的认同。原因是,对于幼儿来说,学习是什么? 就是行动,就是有事可做。当然,我们并不反对经验的总结和提升,并不反对必要的概念的获得。课程就是让幼儿依照一定的目的做事。因此,课程就是正在发生着的事,无论这些事情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为制造的。那么,什么是做事? 做事,就是多感官的、全身心的投入和行动,以改变环境、改变自己。因此,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就是创造条件,让幼儿做适宜的事; 或者说,让适宜的事在幼儿身上发生。我们关注正在发生的事,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关心已经发生的事和将要发生的事,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聚焦现实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和游戏活动,根据幼儿活动的状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成效。也就是说,我们追求在过程中把握成效。 二、为课程的实施营造和谐宽松的环境 幼儿园课程最鲜明的特点是探究性,追求探究活动过程的教育价值,强调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幼儿是探索的主人等。 幼儿园课程还具有开放性,整合性等特点,这就是要求教育要整合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教育资源,教师,家长,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共同成长,并且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而要真正实现这样的幼儿园课程建构,宽松和谐的自主环境是其动力和源泉。 1.确立新时代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 将幼儿园的发展同教师的职业规划统一起来,在改革创新中共同成长,努力营造对话的环境,交流的平台,自主的空间;在思想上导向,实践上指导,方法上自主。 2.明确园风建设的目标,促进园本文化的形成。园风建设应该突出四亲:亲和,平和的心态,健康的心理。亲近热爱生活,热爱幼儿。亲情,温馨的家庭氛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如何对待爱发脾气的孩子 发脾气是孩子不安或者愤怒的表现。孩子最初发脾气,是因为不能够做或者不被允许做他想要做的事时他感到挫折的一种表现。此外,由于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词语来解释他的感受或者告诉别人他想要什么,这时他也会发脾气。孩子失去控制,这对他自己也很可怕。一、对付孩子发脾气的方法1.父母能通过下面的方式对孩子的发脾气作出反应 (1)承认孩子的感情。(2)找出他发脾气的理由。 2.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说出他的感受来承认孩子的感情。例如,父母可以这样说:“我知道你现在感到很生气,但是你现在还是不能吃饼干。”对孩子的解释应该简短而且是用平静和关心的口吻。 3.父母能帮助孩子处理他的情感并且恢复自控力,但不必因孩子发脾气就对他让步。如果转移孩子注意力能够帮助孩子平静下来,父母就应该这样做。如果让孩子单独在一个安静的房间待一会对他有帮助,父母也应该试一试。不能仅仅为了让孩子安静下来就给他他想要的东西。这些方法会使孩子意识到,父母已经明白他的感觉有多么糟糕,但是如果将发脾气作为自己想随心所欲的一种技巧是行不通的!等孩子平静下来,一个温暖的热烈拥抱能使他再次确信父母对自己的爱。 4.父母必须承认,这些行为是孩子发展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孩子必须认识到,那些规则和限定是不会更改,而且父母期望严格执行它们。父母应该态度镇定、充满慈爱和对孩子的支持,用一种平静的方式与孩子交谈。当孩子有抵触时,避免对孩子尖声喊叫或者变得感情用事。孩子表现出他的愿望的表现正反映了他内在的冲突,渴望独立自主,但这并不能表明孩子想激怒或者违背父母或者其他亲人。 二、发脾气和其它负面情感在大约三岁时开始减少在三岁以前,如果父母对孩子保持一致的规定和行为约束,孩子在处理情感和按照社会接受的方式行动上就会具有更多的内在控制力。孩子不再需要被提醒纪律或者是考验这些限制。他能够依赖他自己的个人期望。孩子可能会发现,让父母或者其他的亲人加入到关于愿望的辩论或者竞争中来是件有趣的事情。这些小插曲显示了孩子的能力,他已经意识到操纵控制的力量,它对孩子在未来的快速发展大有裨益。三、处理孩子愤怒的方法孩子需要明白,愤怒是一种自然和合理的情感。他们也需要知道引起他们愤怒的原因。愤怒的情感不应该被抑制或者被忽视,相反应该用建设性的方法予以承认和输导。孩子的愤怒通常是由于挫折和压力引起,这两者都可以被人为的降低。父母可以用积极的方式帮助孩子发泄愤怒的感觉。他们必须决定,什么是可以接受的释放愤怒的方式。可以选择的方法包括锻炼身体、跳跃、击打枕头、把(内装豆子)沙包扔进洗衣篮里、到室外散步、跑步或者大声叫喊。父母需要从身体上安慰他们的孩子,显示出对这种情感的理解,并且用爱来平息孩子的愤怒。四、孩子需要偶尔认定他们的独立并且表达挫折和愤怒的感情在那些孩子不能公开表示愤怒的环境里,孩子看上去更有依赖性、很安静和被动、喜欢模仿而缺少个性,很少能处理困难或者混乱的局面。为了使他们对长大以后的复杂环境有所准备,孩子看上去似乎需要体验这种激烈的行为。

如何创设幼儿园环境.docx

如何培创设幼儿园环境 一、我们的环境创设理念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 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 。这样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进行环境创设。让我们得以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 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几个原则1、经济性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 证清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 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馆化。如:可用瓦楞纸、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纸绒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花篮、风铃等装饰节日环境;农村可用自然材料高粱杆、竹片、 麦秸杆等装饰环境。用玉米心制作的体育器械举例。 2 、幼儿参与性原则幼儿园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有权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等方面。在参与创设 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用他们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中 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 。如布置教室墙面时,可让幼儿参与进来,布置“美丽 的春天”,让孩子门自己搓柳条、剪柳叶,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小燕子贴在天空,河里的小 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红太阳可以用孩子们的小手印等。因为自己参与了环境创设, 他们对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用语言、作品与环境对话,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3、发展适宜性原则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生活环境 和学习环境,因此必须反映幼儿身心的水平和特点,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如“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小班教室环境可布置一列火车,引导幼儿学习扣扣子,每节车厢学一种系扣子技能;中班可提供“穿线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穿出不同形象;大班让幼儿学习“辫辫子”等。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审美性原则幼儿时时刻刻生活在周边环境中,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环境创 设首先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构图、色彩、造型上要符合审美情趣。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 的人物或动植物要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儿童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 能力。 A 楼三楼的油纸伞吊饰挂好了,我们班的孩子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 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 舞来跳呢。 5、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教师的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具在非常重要作用。如楼 梯间有两根塑料管,自下而上,如果老师巧妙布置会别有一番风味,用绿色约纹纸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环绕上去。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 便贴显得杂乱,若把幼儿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其它东西,一定令人耳目一新。6、因地制宜原则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幼儿园面积比较大,户外的空间很多,我们就绘制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墙。但是如果是农村幼儿园,一共就两间教室,就不可能这样。对于园舍和基本设 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 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 "的观念,照样能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 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画架举例。

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得影响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对幼儿得影响 《幼儿园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就是重要得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得创设与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得发展。”那么究竟什么就是幼儿园得环境呢?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就是儿童所接触得,能给她以刺激得一切物质。”瑞吉欧理论中认为:“环境就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得容器,”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与谐发展等方面能发挥独特得作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得思考并能引起幼儿得行为与活动,从而改变幼儿得认识与理解,而幼儿也正就是在这种与环境得互动中获得了各方面得能力与发展;也就就是说,幼儿园得环境创设已成为幼儿教育得重要工作,因此,我们应坚持以人为本得教育理念,使幼儿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结合、互动、对话,促进幼儿整体素质得健康发展。 一、促进幼儿得审美能力 众所周知,幼儿得审美观具有明显得直观性,她们必须依赖于自己瞧到得,听到得与接触到得直观事物,所以环境对幼儿得影响远远地大于装饰与美化对幼儿所起到得作用。透过视觉留给孩子们更多得就是心灵得归宿感,亲切感,舒适感与喜悦感,因此我们应该尝试着通过创设富有审美情趣得环境来提高幼儿得审美能力。 幼儿感受环境得能力很强,环境得变化能够充分激发她们得学习兴趣。由于幼儿得大部分活动就是在活动室里进行得,因此教师能否在活动室环境得布置上使幼儿产生一种富有情趣得审美感受就是很重要得。以前,教师在环境得创设过程中比较注重童趣氛围与幼儿年龄特点方面,而较少考虑到幼儿得审美价值,由此就使得环境得布置显得单调而缺少变化,欠缺了环境布置得延续性与目得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得审美能力呢?教师可以根据一定得主题内容创设出适合本班幼儿年龄与兴趣取向得基本环境,在这个基本环境得基础上增添具有“童心”得栩栩如生得形象,选择优美、淡雅得色彩与活泼得造型,营造富有童趣与想象空间得氛围,吸引幼儿去瞧,去想,去说。就拿幼儿园中得基本环境来说吧,在走

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之班级环境创设策略1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之----在墙面环境中学习有人说:当你走进一所幼儿园,不用介绍,也无须交谈,只要留意整个环境,你就能了解这所幼儿园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环境不仅是一所幼儿园的外部装饰,同时也是彰显幼儿园教育信息和课程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的重要窗口。今天,我们将就班级墙面环境创设这个话题来进行交流和探讨,希望大家从中有所收获,并能将这种感受和启示带到以后的工作中,用实践来体验,最终成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接下来的这一个多小时,希望老师们能积极参与到一些内容的交流中,和我一起互动。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话题中。 第一部分:解读“班级墙面环境” 一、班级墙面环境的作用 展示作用:成为展示幼儿成功的作品、主题学习的过程、发现的记录、对生活关注的天地。 材料作用:成为幼儿学习的操作材料、表达表现的背景。 资料作用:成为幼儿学习的内容和资料库,如图片展览、示意图、步骤图、行为规范图等。 对话作用:成为幼儿互动的舞台。根据墙面环境信息,幼儿亦步亦趋地进行着表达和交流。 二、班级墙面环境创设的发展阶段 班级环境创设的概念是不断发展的:墙面装饰---墙饰---墙面布置—墙面环境创设,概念的发展将直接导致内涵的发展。 随针对环境创设的重视,环境创设的过程也经历了逐步发展的过程,应该说经历了3个阶段。 第一阶段:教师全包全揽,完全独立操作,整个过程和幼儿完全不沾边,墙饰环境的创设随教师主观想法而来。 第二阶段:提出应师生共同创设环境之后,许多老师不理解为什么,就在设计好内容后的展板上让幼儿按照老师的意图做,表面看好像是在师生共同创设,可一问孩子,孩子会告诉你:“是老师让我这样做的。”可见,整个过程幼儿是被动的参与。

浅谈幼儿园环境与课程

浅谈幼儿园环境与课程主题活动《可爱的家乡》有感 你见过这样的墙吗?一一紫砂邮票墙:40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一一梁祝化蝶”墙:40多张儿童版 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一一竹制品玩具区: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陶工作区: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 这些都是禧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这是禧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同时《纲要》有指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网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应是来源于幼儿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幼儿发展的过程,其成效应反映在促进幼儿发展的结果上。根据幼儿园物质环境向度的全方位考虑,我们再来细致地探讨一下如何更好地创设和利用幼儿园室内外物质环境。 (一)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1.室内活动空间的合理规划 可根据各种活动的不同性质和功能进行区城划分,活动室需要有便于幼儿移动、建造、分类、创造、摊放物品、制作、实验、装扮、与其他幼儿一起活动、存放物品、展现作品以及便于个别幼儿、小组和集体活动的空间。 改造睡眠室为区域活动室,原活动室与可移动的睡眠室合二为一;利用走廊开设种植区域、动物养殖区域;将区域活动集中设置或分散设置,资源共享。.室内其他空间的创设与利用 墙面:应创造富有童趣化、艺术化,鲜艳明快的色彩墙面,最好有可操作空间,会给幼儿以亲切、喜悦、参与的感觉。所有的东西是根据幼儿的身高来设计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和选择。一米以下,以幼儿装饰为主;一米以上,师幼共同完成。尽可能使用可变性强的软墙,可以随时对布置在软墙上的材料进行拆除、移动、更换等。 楼梯:要充分合理利用楼梯的墙面和地面,如靠右行走的规则脚印和幼儿作品展览等,同时要保证楼梯的安全扶手及防滑的表面,便于清洁。 天花板:可设置便于悬挂玩具的移动装置。 走廊:走廊的光线充足,可适当种植植物和摆放盆盆罐罐,并安放在能及时被观察的处所。 (二)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幼儿园室外物质环境的创设要合理安排空闲角落与场地,充分利用园内自然物,场地设置要富有变化,有平地、缓坡、土坑、阶梯、木屋、帐篷、迷宫、树丛等,幼儿在这样的场地上游戏,将获得自然而均衡的发展。另外,还可以提供轮胎、木桩、板条、水管等各种废旧材料和自然物,供幼儿创造组合,以引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多元化经验,满足他们身心健康、认知建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需要。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课程标准 课程性质:专业课 学分:4 参考学时: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32 适用对象:学前教育专业 一、前言 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的作用,环境作为教育中的“隐形课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纲要》中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幼儿教育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和教学内容,在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美感和塑造幼儿个性方面,逐渐受到社会各方的重视。 二、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它是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专业能力课程,是一门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是我校学前教育专业B类理实一体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取对幼儿园、家庭等环境创设和环境教育理论的认识,掌握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承担起幼儿园环境创设和环境教育任务,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环境素养。 (二)课程的设计思路 课程结构以幼教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所涉及到的幼儿园环境布置为主线,涉及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理论、幼儿园各种环境以及教玩具设计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等工作任务。让学生通过幼儿园室内外空间环境及区域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各类墙饰和玩教具的设计与制作等,形成幼儿园环境与设计的知识结构,并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选取,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同时又充分考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融合了幼儿园实际操作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每个工作任务的学习都以幼保工作内容为载体,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采取递进式的结构来展示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做与学一体化。采用实践训练、主题内容分析,多媒体演示、幼儿园实际训练等形式组织教学,强化实际操作训练,引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与幼儿园环境创设有关的多种技能。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正确对待幼儿之间的争吵 不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在一起玩,为了争一件玩具,为了争游戏中的一个角色而争吵起来。这时马上看见教师或家长出面制止,并大声训斥,甚至有的家长大打出手。原因只有一个,在教师和家长眼里,争吵历来是不被认可的、是不文明的,影响友好关系的事情。但幼儿间争吵是不同于成人间争吵的。有人曾对幼儿园的幼儿争吵现象进行过观察记录,从争吵的频率、持续时间、起因等方面进行统计。从中可以看出: l、幼儿争吵的频率高,持续时间短。在40分钟的分组桌面游戏中,平均发生16.6次争吵,大约2.5分钟发生一次。争吵发生虽然频繁,但是每次争吵的时间却很短,平均只有0.5分钟左右,而且争吵后,很快和好如初。 2、幼儿争吵原因大多数是由于对日常规则不明确、不遵守而造成的所有权争执。在47%的争吵事例中起因于规则不明确,例如有两位幼儿在课间游戏时,不明确幼儿园的玩具是大家的道理,一位幼儿说:我先拿到大积木,积木是我的, 另一名幼儿则认为,这积木上次是我玩的,积木应该是我的.,由此发生了抢夺积木的纠纷。而还有53%的争吵事例是由于违反规则和维护规则之间的矛盾所引起的,例如有一名幼儿明知其他幼儿带来的玩具要征得同意后才能玩,他却

抢过来就玩,被抢的幼儿很生气,为争回自己对玩具,与"抢者"发生争吵。 综上所述,争吵在幼儿生活中是普遍而自然的现象,幼儿间的争吵有两种性质,一种是由于双方都不明确参与某个活动的行为而造成的无是非标准的"无谓争吵",另一种是由于对规则的维护或违反而造成的有明确是非标准的"必要争吵"。前者对幼儿社会化发展无多大价值,而后者则不同,争吵中的"有理者"以自己确定的规则为标准,为自己争理,"无理者"通过争辩,逐步明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幼儿间的争吵也有其正反两面性,即对于幼儿来说,并非都是坏事,而且后者往往有利于他们交往能力发展和心智的健康成长,有着成人施教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幼师,不应简单地充当宣判是非的法官,而应通过孩子们的争吵,去了解孩子心中的世界,了解他们对于事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从而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可见,孩子们的争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教师在强行阻止时不问青红皂白的指责、批评。教师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幼儿争吵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幼儿间的争吵现象呢我认为: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概念和原则 环境建设是幼儿园教育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重视幼儿成长和学习的环境,积极开发和利用环境因素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巨大潜力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高度重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总则”部分的第四条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组织和实施”部分的第七条,又提出了三条具体的要求。如何创设有利于幼儿健康、全面发展的环境,是我们所有幼教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环境创设的概念 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教学设施、生活设施等有形的物质,精神条件主要包括文化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集体氛围、活动气氛、师风园风等可归于文化环境,师生关系、教师的教风和人格特征可归为心理环境。 幼儿园环境既有保育的性质,又具有教育的性质。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是指教育者根据幼儿园教育的要求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需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并创设幼儿与环境积极作用的活动场景,把环境因素转化为教育因素,促进幼儿身心主动发展的过程。 二、环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从我们的检查来看,目前绝大多数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说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重观赏,轻教育。幼儿园环境固然要体现孩子的特点,但更重要的还是要有教育意义。很多幼儿园只图表面上的漂亮、花哨,而忽视了环境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环境创设千篇一律,没有明确具体的目的。甚至有些环境设计由于色彩和内容的不适,引起孩子烦躁不安的情绪。 (二)重教师,轻幼儿。环境创设教师动手多,孩子动手少。从成人角度出发多,从孩子角度出发少。往往是教师费了很大功夫,也费了不少钱,但对孩子的影响却不大。 (三)重购置,轻创造。很多幼儿园,特别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幼儿园,过分追求与城市园的一致,墙饰材料、教具玩具、室内设施外面买的多,自己做的少,成品材料多,半成品材料少,高档次材料多,废旧材料少。 (四)重静态,轻动态。环境设计静止不动的多,活动的、可更换的设计少。往往是墙饰一劳永逸,孩子作品一贴多年。 (五)重物质,轻精神。只看重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忽视了人际关系的建设,忽视了师德师风的培养,忽视了园风班风的形成。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教师没有经验,又缺乏幼教理论的指导,外出学习机会不多。简单想到了一些办法,或者学到了一些皮毛,但对于幼儿园环境的作用没有深入的理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多学习、多参观、多研讨,以提高自己创设环境的能力。二是懒得动手动脑,只想一劳永逸。有些幼儿教师不大热心自己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不够,只满足于照本宣科,缺乏创新进取意识。这就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进取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是指教师创设幼儿园环境时应遵循的基本要求,这些要求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任务和幼儿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 (一)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幼儿园教育目标是使幼儿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环境创设时要目标明确,与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相一致。幼儿

幼儿园:浅谈幼儿园环境与课程

---------------------------------------------------------------最新资料推荐------------------------------------------------------ 幼儿园:浅谈幼儿园环境与课程 浅谈幼儿园环境与课程主题活动《可爱的家乡》有感你见过这样的墙吗?紫砂邮票墙: 40 多幅彩色手绘邮票设计手稿,主题全是紫砂壶,壶形稀奇古怪,勾画稚趣可鞠;梁祝化蝶墙: 40 多张儿童版的梁祝蝶跃然与墙上,化蝶后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满是纯真的表情,就像幼儿园里亲密无间的同伴。 你见过这样的玩具吗?竹制品玩具区: 竹子做的竹马、竹梯、竹推车、竹拉力器、竹球。 陶工作区: 陶瓶、陶缸、陶杯、陶壶、陶娃这些都是蓓蕾幼儿园小朋友用作品装扮出来的教室墙壁,是孩子们用自己的双手和老师一起制作的玩具、饰品。 这是蓓蕾幼儿园孩子们感受家乡美、表达家乡爱、传承家乡文化的一个记录,也是幼儿园以家乡文化为主题活动课程的一个缩影。 《纲要》中指出: 幼儿的发展依赖与生存的环境,幼儿每时每刻都在与环境发生交流,环境是幼儿发展的资源,幼儿只有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 同时《纲要》有指出: 幼儿园教育改革应注重开发蕴涵本土文化的课程,应对幼儿进行 1 / 14

本土文化的启蒙教育。 根据《纲要》精神,结合本地区特色,我们在幼儿园环境与课程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也总结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是课程的准备: 陈鹤琴先生早就提出: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宜兴有着丰富的本土文化教育资源,享有陶的古都、洞的世界、竹的海洋、茶的绿洲的美称,这也为生成《可爱的家乡》课程提供了丰富的环境资源。 记得大班郊游宿夜到茗岭山区,孩子们进了竹海公园,看见一支支破土而出的笋、一根根耸入云天的毛竹,发出阵阵赞叹:老师,竹子小时侯是笋吗?笋是毛毛的,竹子怎么是光光的?竹子能做什么?------回来后他们到处查找资料寻求答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郊游的感想,用画笔画出宜兴美丽的景色。 中班的孩子看见老师带来的紫砂泥,非常好奇: 老师,这是什么?当他们知道紫砂泥能做茶壶,并且宜兴的茶壶远近闻名是,迫不及待地缠着爸爸妈妈到网上拉有关的资料,做成图片、邮票带到幼儿园来,还一个劲地往墙上贴: 这是提梁壶,这是方圆壶------说的头头是道。 我们还带孩子到户外上课,参观茶场、制陶厂、竹制品加工厂、陶瓷陈列馆------在孩子们的观察、提问、寻找、收集、发现的过程中,我们逐渐生成了以家乡的陶、洞、竹、茶为主题内容的生活课程。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导读:本文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与疏导方法 作者/ 周静 幼儿发脾气的成因有许多,该行为的发生,一般认为与儿童自身的成长、生活环境、缺乏有效的指导及家长的教育方式方法有关。其实,小孩子发脾气有很多类型,只要加以区别,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排解与疏导工作。 一、成因 1. 幼儿自身原因 一是孩子为了吸引家人对自己的关注与注意,当感到自己受到冷落,会借故哭闹发脾气引起妈妈的关注;二是用发脾气的方式和生活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对抗,对自己看到的不文明现象、不平等现象还没有能力纠正,内心渴望规范与平等,就用自己的内心作斗争,用发脾气表现出来;三是为了一些小事情逃避责任,怕受到家长的责罚,就以哭闹来转移注意力。 2. 家庭教养方式的原因 一是由于不被理解而发脾气。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对有些事也有了自己的看法,有时候家长们却常因忙于自己的事情,没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倾听孩子的想法,对孩子做事也没有回

应,孩子会十分恼火的,而为此发脾气;二是有的家庭过度溺爱孩子,做事的态度不够坚定,溺爱造成孩子不愿去幼儿园、对某些物品产生占有欲,他们用哭闹威胁家长以达到目的;三是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一方管教,一方袒护,使孩子觉得有了“保护伞”,就会出现无所顾忌、动辄哭闹的现象来满足自己无理要求,并威胁大人。 3. 家庭缺乏科学的育儿方法 许多家长拒绝给孩子建立规则,因此在遇事时会让孩子的内心混乱、大发脾气、情绪失控,表现得无秩序、乱闹、乱打,在家里遭受过压抑和控制的孩子更会表现出过激行为。所以让“规则”帮助孩子的成长。规则是什么?规则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具体规定,是保护全体人权利和自由的共同约定。“全体人”指的是在规则范围内的所有的人,只有这些“全体人”在共同遵守某种约定时,规则才成为规则。例如:如果想要孩子在教室里或者家里小声说话,那么教师或者家长也一定要小声说话。因此,用科学的育儿方法给他建立的规则,奠定了他一生的道德基础,是为孩子的一生作准备。 二、疏导 1. 家长正确面对自己的情绪情感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的情绪也像潮汐一样,有时高涨有时低落,父母不稳定的情绪通过语言甚至行为表现出来,强烈地影响孩子,所以做父母的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平静对待生活中的事情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方面。切忌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发脾气,处理好自己的情绪情感。

《以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

以为儿童为中心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我猜有的老师听过,但是今天中午我们吃饭的时候我们殷主任给我打气,说好的东西值得一再地分享,所以我想尽量用一个小时的时间把我曾经和大家分享过的一个话题再做一遍沟通。能不能举个手,我大概了解一下有多少老师曾经接触过这样一个话题。好像没几个,不像我想象的那样多。 刚才张老师给大家做的一个引导,是更多的关于项目建设的问题,就是接下来这个课程该怎么来研究,用什么样的方法,做哪些准备以及最后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成果。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呢,是一个非常非常微观的,但说老实话,我哪有资格讲这微观的问题。我是一个做政策研究的,政策研究几乎都是非常大的,曾经跟别人要钱的这样一个偏重于财政投入这样一个方向的一个具体的研究内容。我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呢,应该更多是PPP模式,就是这样一个,做的财政部的一个委托课题。这个环境的这样一个话题是10年开始做政策的时候,在调研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个基本的想法,感觉就是为什么我们幼儿园的环境长得那么像,是不是可以比较有个性一点,比较独特,比较的像我们人一样,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个性,每个人的风格,每个人的特点,就像我假如让我坐在那讲,我可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你让我站着讲我可能立马觉得自己思路比较清晰,至少自己不会睡觉。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这个话题有一个核心的关键词,在我看来叫“儿童中心”。因为课程游戏化,它是我们这个项目接下来要做的一个内容。但是,刚才张老师也讲了,什么是课程,什么是幼儿园的课程,我相信它应该包括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这样一个关于环境的这样一个块面。环境一定是我们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投射点。环境是怎么来创设以及如何创设,我更多讲的是一个观念性的东西,也就是怎么样以儿童为中心的这样一个观念来引领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个环境可能是一个大大的环境,也可能是一个非常小的,哪怕就是一个区域的一个具体的环境的一个设计。它可能是大的,也可能是小的。这是一个环境设计的核心,不是我想要说的,因为既然我是做大的研究的,所有我可能更多是希望通过环境创设做一个引导,也就是生成一种特殊的文化风格,叫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 儿童中心的教育文化从哪来?咱们中国的文化是不是能够承载这样一个无声的期待,或者说承载我们学前人的所谓的一种教研梦想的。我想其实可以去追溯一下,怎么去追溯呢,我们来看一下,我自己做了一个文字上的一个追溯,去查一查中国文化的一个文化起源。中国文化的文化起源,我们可以从这样一些文献中加以挖掘。你会发现中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

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园本课程是本来就存在的事实课程 用生态的眼光看:事实层面的“园本”指的就是每个具体幼儿园在其独特的内外条件相互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课程的独特性质特征。尽管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幼儿园课程从设计、实施、评介,到内容、手段和标准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但无论规定、管理和督促检查工作做的多么具体、细致和严格,每个幼儿园的课程实践多么努力达标,其具体的事实课程仍旧只能是独一无二的。 用历史的眼光看:理论层面的“园本”是针对过去“国家统一”或“地方统一”而提出的。过去,传统的课程不承认课程“园本性”的实际存在;传统的管理也不主张幼儿园去搞与国家课程不一致的个性课程。而现在,新的课程理论不但承认了“园本课程”存在的事实,而且还承认了发展“园本课程”的价值。同时,在新的课程理论指引下,新的管理体制也不但认可了幼儿园创建自己“园本课程”的实践,而且还将指导、服务于幼儿园的园本课建设的工作纳入了管理的业务体系。 二、园本课程――从自发走向自为 如果说过去我们的园本课程更多地是处在一种自发状态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更应该自主地来为我们的园本课程的“科学化”和“个性化”而努力奋斗。 过去,由于绝大部分的教育工作内容、方式、标准都被严格细致地规定了,所以,幼儿园领导和教师一般只知道应该尽量地按照上级的规定去达标,而不大有机会认识到: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并可能更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往往会使我们的行动带上某种具有更多被动色彩的盲目性:上级叫做什么就做什么!上级叫怎样做就怎样做!上级要求做成什么样,就做成什么样!上级说的(含专家说的、书本写的)就必定是正确的!似乎不用多考虑怎样做会更合适的问题。 三、园本课程建设的几个出发点 用历史生态的眼光看,考察园本课程的建设质量不能不注意以下几个出发点: “审美的”出发点在这里特指:1、课程包含的内外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应和谐舒适,具有较高的“人文关怀”水平。即课程的设计和运作应能更关注全体课程卷入人员(幼儿、教职员工、家长以及社会其他卷入人员)的生存发展福利。2、课程应既能体现与所处环境的整体和谐又能凸显出与众不同的奇异个性色彩。3、课程的设计和运作应能有助于不断提高卷入课程人员的自我满意程度:卷入人员应为能卷入该课程而感到庆幸和自豪。 “社会的”出发点在这里特指:1、课程应能够尽可能地考虑家长不断产生和提出的合理期望并能够尽可能妥善地引导家长的期望,与家长达成教育的默契。2、课程应能有助于幼儿园发展成社区的教育基地和社区文明程度的展示窗口。3、课程应能够使幼儿园从社区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援助。“经济的”出发点在这里特指:1、课程应能够使幼儿园获得良性发展所必须的经济支持。2、课程应能够使幼儿园成为社区经济增长的一种越来越重要的软环境因素。3、课程的设计和运作应能够有助于不断追求更大程度地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经济效益。(以更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换取全体课程卷入人员更理想的生存和发展) “科学的”出发点在这里特指:1、课程的设计与运作应能够不断追求更大程度地保障课程卷入人员在“科学地生存、科学地发展”方面的有效进步。2、课程的内容与方法应能有助于鼓舞课程卷入人员不断探索和追寻更为科学的教育规律。3、课程卷入人员应能把课程建设看作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课程的设计和运作总系统中应包含不断考察和不断改善课程自身的运作子系统。 其实,上述各个课程建设的出发点绝对是相互紧密联系互为条件的,即相互支持相互限制的。而且,这些出发点的评价眼光都是开放性的和发展性的。另外,上述各个出发点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也仅仅是考察园本课程建设的一种参考性的理论眼光。它不可能是唯一的,也不可能是绝对完善的。四、园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专门性”观念的产生和发展无疑是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一种巨大动力。如:专门性的领域、专门性的人员、专门性的场所和材料、专门性的工具……。正因为历史产生了“追求专门”的意识和行动,人类文明才从混沌低速运动的发展状态逐渐进步到日益更清晰化更高速化的发展状态。今天,在庆幸和感激“专门性”观念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人们又开始重新意识到:“非专门性”的眼光也是非常有用的,特别在“专门性化”的历史发展到现阶段的时刻,“非专门性”的眼光将有助于我们警惕并有意识地避免或降低“过分僵化的专门性眼光”对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所可能产生的限制或阻碍。如: 1、专门性领域的眼光:由于将“幼儿园教育”看作是“专门对幼儿”进行的教育,所以自然也就把“幼儿园课程”看作是“专门为幼儿发展”而建设的课程。非专门性的眼光:从生态圈的角度看到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