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学习笔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以理妨害
自己所承认的观点,在道理上无法成立。

比如说“火不是热性的”,这一点不管是从现量 理)哪方面观察,都有理证的妨害,但如果说“火在名言
中是热性的”,那就没有以理妨害了。

所以,根据理论无法成立的就叫做“以理妨害”。

(属于一种佛教术语,大家应该记住。


法本P300第一段
2、他胜罪
或者叫根本罪。

所谓“他胜”,就是守戒者在与罪业作战的过程中,彻底失败了,已经被罪业 战胜了。

《别解脱经》中,佛告诸比丘,若违反四种他胜罪中的任何一种,此比丘已彻底败于罪业足下。

若犯了他胜罪,此比丘不能与僧众共住、不能享用僧众的财产,必须摈除。

法本P302 最后一段 至P303第一段
3、恶作罪
虽然没有犯根本戒,但也造下了轻微的罪业,在心的相续中已经种下了恶业的种子、染上了恶 业的习气,这就叫做恶作罪。

(也是一种专用名词)
法本P303第二段
4、五无间罪
堕入无间地狱的五种重罪,说于《入楞伽经》第五卷、 逆罪,谓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参考自《佛教哲学大词典》
真正的破和合僧,只有在佛陀在世时才会出现,现在不会有。

但一般来讲,两个僧团之间不团 结,有些人在上师与上师之间说离间语,或在僧人与僧人之间搬弄是非,导致彼此的关系破裂,尤 其是有些居士经常喜欢讲一些是是非非,说很多流言蜚语,致使僧团内部很不团结,这种现象基本 上也属于造五无间罪。

实际上,所有的僧团,不管是藏传佛教还是汉传佛教,所有的出家人都是释 迦牟尼佛的追随者,没有必要互相不团结。

“出佛身血”,由于佛陀已不在人间,真正出佛身血也不会发生,但如果对佛经、佛像不尊重, 以嗔恨心来毁坏,这些事情也接近于造五无间罪。

法本P306第二段 至P307第二段
5、学处
、名词解释:以理妨害
《入行论》第
他胜罪 恶作罪
16课学习笔记
五无间罪
学处
(眼、耳、鼻、舌、身明显感知)、比量(推
<俱舍论 > 第十七卷,亦称五无间业、五
指菩萨戒的每一条戒律。

(别解脱戒的戒律叫“律仪”,密乘戒的戒律叫“誓言”,虽然提法各不相同,实际上都是戒律的意思。


法本P301第二段
二、按照本论的观点,仅发愿要利益众生,是否就已经得到了菩萨戒?如果不是的话,那在什么情况下才得菩萨戒?
仅发愿要利益众生,就像心里面想要去拉萨,但实际行动一点也没有一样,这样没有任何仪轨的发心,只可以算是愿菩提心,还没有得到菩萨戒。

法本P298第一段
只有依靠仪轨在自相续中真正发了菩提心,“乃至获得佛果之前,我再也不害众生,一定要帮助众生”,有了这样一颗心,依靠仪轨受持,那就成了菩萨戒。

从此以后,我们才属于大乘种性的人。

法本P299第二、三段我们可以同时受愿行菩提心吗?为什么?
根据印度论师《释论》中的观点,愿、行菩提心必须依靠仪轨来受,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可以受。

“同一时间”是针对殊胜修行人而言,如果自己的根基不是特别殊胜,既没有智慧也没有悲心, 那不一定能同时受持两种菩提心。

对于一般的平凡人而言,应该先受愿菩提心,之后再受行菩提心,这样的次第比较合理。

所以,《释论》的观点是从殊胜补特伽罗的角度来解释的。

法本P292第五段至P293第一段
四、菩萨戒条中,哪些是你最容易犯的?你打算平时怎样护持这些学处?
(请结合自己的修行体会作答)
五、犯了菩萨根本戒以后,是否像违犯小乘别解脱戒那样不能恢复?对此,龙猛菩萨和无著菩萨各 有什么观点? 菩萨戒与其他戒律有一点不相同,如果犯了,可以重新受持。

不过重新受持的方式,龙猛菩萨 与无著菩萨的观点各不相同。

无著菩萨的观点:犯了菩萨根本戒之后,可以重新受三次,三次过后不能再受,就像别解脱的 某些戒律一样; 龙猛菩萨的观点:违犯菩萨根本堕罪后,可以屡次受持。

法本P302第三段
六、请写出平凡人容易犯的八条定罪,并作具体解释。

1、于未修心众,宣说空性法;
在相续尚未成熟、不定种性的人面前宣讲“空性”,如果对方连皈依都不懂,你就给他讲《中
论》、最甚深的大圆满、最甚深的空性见,或者非要给他灌个顶不可。

虽然其他经论中没有明文规定,但自己需要想一想。

2、令诸佛教徒,退失圆菩提:
好,学大乘非常困难,要在多生累劫当中布施、持戒……多麻烦哪,还是学小乘吧! ”或者“你不 要学藏传佛教,念阿弥陀佛就可以了! ”这都会犯菩萨戒。

乘,有些人适合学小乘,如果一口咬定“你一定要学哪个法门”
3、尽舍别解脱,修行大乘法;
趋入大乘佛法,这样是可以的。

但有些人明明是小乘根基,小乘戒律也守得相当好,你对他讲大乘 的功德,要求他一定要舍弃小乘戒律、小乘的见修行果,之后趋入大乘,如果这个人真这样做的话, 也是非常危险的。

所以,我们不要强迫别人一定要学《入菩萨行论》,如果这个人的根基还没有成熟,你强迫
地将他引进来也不一定起作用。

学习佛法应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
实在不愿意学就不要强迫, 虽然可以对他讲一下这方面的
功德,但他原来的宗派、原来的戒律没有必要舍弃。

这种情况会不会犯菩萨戒,
有些佛教徒已经趋入了大乘菩提道,但你对他说:
“学大乘是没什么用的,一定要学小乘才
众生的根基千差万别,有些人适合学大
,这是非常危险的。

有些人在小乘当中,如果能够让他转为大乘根基的话, 对他宣说一些大乘的功德,让他逐渐
4、执说小乘法,不能断贪等,令他亦持此;
在一些执持小乘戒律、见解的人面前说: “你不要学小乘,它不能断除相续中的烦恼,你一
定要趋入大乘!”然后,自己舍弃小乘所有的法而受持大乘法,让别人也要舍弃小乘法,这样就犯了菩萨戒。

5、宣扬自功德,为利养恭敬,以语诋毁他;
自己本来没有任何功德,却在别人面前大肆宣扬,说“我的功德如何如何”,或者以嫉妒心
为了获得名闻利养去诋毁别人、说别人的过失。

一些居士团体中,经常能听到很多是是非非,这个居士不好、那个居士不好,除了自己以外全部都是坏人,这种语言中自赞毁他的成分相当多,肯定会犯菩萨戒。

6、谓我深安忍,言说颠倒语;
自己明明知道没有大彻大悟,却大言不惭地说:“我已经开悟了”、“我通达了甚深法性”
“我获得了加行道、一地菩萨、八地菩萨的无生法忍”……这样信口雌黄地说大妄语、颠倒语,就是犯了第六条菩萨戒。

7、惩令惩沙门,三宝财行贿,以及受贿赂;
通过离间语的挑拨,让有权势的人惩罚沙门,令沙门取三宝的财物进行贿赂。

离间者、有权
势者、行贿者如果受过菩萨戒,则已经毁犯了学处。

8、令舍弃寂止,修者诸受用,施于闻思者。

让住在寂静地方的修行人离开那里,去住大城市,如果没有特殊的必要,这是不合理的。


有,将闻思者的财物供养给修行者,将修行者的财物供给读诵者或闻思者,这样也犯菩萨戒。

此等根本罪,众生大狱因。

这些是平凡人易犯的八条根本罪。

法本P307第六段至P310第一段
七、一个人受了戒但不懂戒条,会有什么后果?请举一实例说明。

如果受了菩萨戒,去卩不懂戒条,身口意上就不懂得自律,非常容易犯了戒却不自知,造下堕落地狱的因。

所以,学菩萨戒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通达,受了戒以后,应该观察自己到底犯了没有,如果受了菩萨戒,但这方面不观察的话,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乘行人。

(请结合自身修学体会举实例)
法本P310第三段
八、有些人认为:佛教的皈依受戒都是表面形式,有心就好了,这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

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
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虽然心里发愿可以,但不完整,还不算真正的大乘佛教徒。

如果这些仪式是多余,那世间上多余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比如公司开业时的剪彩仪式,寺院开始修建时的奠基仪式……当然,这些所谓的仪式,从胜义角度而言是空性,说它是多余也未尝不可, 但从世俗角度来说,这些仪式还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没有开业仪式,在人们的心中这个公司根本不存在,但是通过举行一种仪式,公司的正规运转就启动了。

同样的道理,佛教的仪轨也不是没有意义,只要心地善良就可以了,如果真是如此, 结婚、离婚也不用办手续了。

法本P298第二段至P299第一段阳毅师兄补充:
其实佛教的皈依、受戒等仪式,不仅非常必要,且含有甚深密意,其作用和加持远超胜世间的开业典礼等仪式。

虽然上师在此为宣说,但作为一名佛教徒,我们要明白。

九、我们平时在街上看到乞丐时,作为受了菩萨戒的人,怎样对待才不犯学处?
作为发了菩提心或受过菩萨戒的人,在街上看到乞丐时,无论遇到第几个乞丐,或者几个乞丐一起过来,都要相应地做一点财布施,而不应该不高兴或觉得厌烦,否则很容易犯菩萨戒。

法本P302第二段课堂讨论分享补充:
作为发了菩提心、尤其是受了菩萨戒的大乘佛弟子,在面对形形色色的街头乞丐时,首先只观察自己布施的心是真还是假,而不要以个人分别念对乞讨的人作任何猜测和观察,我们凡夫人并没有能力去辨别所面临的对境是凡夫还是佛菩萨。

菩萨只要是听到乞丐的声音,都会立刻生起极大的欢喜心,所以我们也应以欢喜心多作清净布施,并回向法界众生。

为免自己生吝啬或后悔心,大家可养成平日多备零钱的习惯:)
十、大乘菩萨的根本戒有哪四条?请一一解释。

大乘菩萨的四条根本戒,或四种他胜罪:
1、以贪心自赞毁他
比如对施主、财产生起贪执,为了防止他人跟自己争,于是说这个上师不好、那个道友不好,
但实际上别人没有那么大过失,只是你妄加诽谤而已。

2、以吝啬心不作财法布施
因为自己特别吝啬,即使遇到了乞丐和可怜众生,也一点都舍不得布施;或者遇到一些真正
的法器时,也不传给他们显宗密宗的有关法要,不作法布施。

3、以嗔恨心损害别人,且.不接受忏悔。

比如两个人吵架,后来对方觉得自己不对,向你忏悔,如果你根本不接受,这个时候也犯菩
萨戒。

4、以愚昧无知的心舍弃释迦牟尼佛的教法
自己独创一些虚假的法,并宣扬说“我的教法对众生如何如何有利”,这也犯了菩萨戒。

法本P301第三段至P302第二段
卜一、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引诱出家人还俗,双方会犯哪些戒律?后果会怎么样?
受了菩萨戒的居士,如果对出家人的“恭敬心”不太如法,在这种不如法的心态驱动下,双
方由于凡夫习气的成熟,以致出现一些不太愉快的事情,这种做法非常可怕:一方面让对方犯别解脱戒,永远在轮回当中受苦,另一方面自己也犯菩萨戒,犯了戒也不知道,当知道时,后悔也没有
办法了。

法本P304第三段
所以作为凡夫人,千万不要将佛法与世间杂念混为一谈,否则的话,认为这是一种修法,
实际上是自己以分别念蒙蔽自己、自己欺骗自己而已。

大家在守持菩萨戒的过程中不得不注意。

法本P305 第三段至P306第一段
十二、如果梦里佛陀显现让你做破戒的事,你会怎样处理?为什么?
这样的梦往往是魔王的化现,并非真正的佛菩萨。

遇到这种情况应不予理会,坚持受戒。

则一旦舍戒还俗,不但这种梦境再不会出现,且从今以后,什么成就都不会有了,自己的今生来世
都完了。

法本P305第三段
阳毅师兄补充:作为凡夫,我们就谨记,自己尚未有任何修行的境界,怎么可能有佛菩萨来对我们
授记。


陀也不会让修行人做破戒的事,对于这些梦境视为虚幻,勿生执着为慎。

十三、在家居士如果挑拨上师与上师之间、僧团与僧团之间的关系,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你打算今后怎样
注意?
如此言行已是破和合僧,属于造下五无间罪,如不忏悔清净,将来会堕落无间地狱,受无量
苦。

法本P306 第三段至P307第一段严护口业,任何时候不要去观察别人的过失,不说、不听、不传任何他人的是非,远离一切
影响僧团团结的人事。

十四、有人说:“小乘是焦芽败种,不要学小乘,应该学大乘。

”或“密宗是婆罗门教,不是真正的佛法,
应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

”说这话的人,会有什么危险性?对此你应当怎么做?
以这种语气毁谤佛法,是非常大的错误,已经犯了菩萨戒的舍法罪(国王易犯的五种定罪的
第二条:舍弃微妙法,佛说第二条;)无论舍大乘的法还是小乘的法,都有舍法罪。

所以一定要注意,对自己不了解的任何宗派都不能信口开河、随意诽谤。

法本P303最后一段至P304第一段
十五、菩萨的堕罪共有几条?请具体说明。

国王与大臣共有十定罪,平凡人易犯戒律有八条,加上舍弃愿菩提心、舍弃行菩提心,总共
有二十条菩萨堕罪。

国王易犯的五种定罪: 1、盗夺三宝财,许为他胜罪
通过不同的途径盗用三宝财产,或者将佛像、佛经等作为买卖物,从中获取钱财自己享用,
而不做弘法利生的事业。

2、舍弃微妙法,佛说第二条
认为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不合理,不管是大乘佛法还是小乘佛法,如果将其舍弃,就犯了第
二条。

3、于破戒比丘,殴打抢袈裟,关入牢狱中,及令彼还俗,致死为第三;
对破戒比丘或未破戒比丘,以有意无意的方式殴打、摧残,甚至抢夺他的三衣袈裟,将他
关在监狱中、判死刑,甚至逼其还俗,如果是一个受过菩萨戒的人这样做,他已经犯了菩萨戒。

现在有些受了菩萨戒的居士,通过各种方式引诱出家人还俗,这样也犯菩萨戒。

4、造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5、持执诸邪见。

在名言当中,本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前世后世都是存在的,如果认为这些都不存在的话,就叫做持邪见。

大臣易犯的五种定罪:
1、盗夺三宝财,许为他胜罪;
2、舍弃微妙法,佛说第二条;
3、于破戒比丘,殴打抢袈裟,关入牢狱中,及令彼还俗,致死为第三;
4、造五无间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5、毁坏城镇(经常到城市中搞一些破坏)。

平凡人易犯的八种戒律(请参看前面第六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