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了农地改革运动。政府采取强硬措施, 购买地主的 土地转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户, 1950 年, 政府颁布 了《农地法》, 规定了农户拥有土地的最高限额( 都、 府、县 3 公顷, 北海道 12 公顷) 和出租土地的最高限 额(1 公顷), 超出的土地必须低价经政府转卖给其 他农户。为了防止土地再次集中于少数人手中, 《农 地法》严格限制土地所有权流转, 规定自有土地在 3 公顷以下的农户才有买地权, 土地买卖必须经都、 道、府、县知事严格审查批准才能进行。
1967 年日本的水稻机耕面积达 96%, 机械收割 面积达 80%, 机械脱粒面积达 98%。到 70 年代推广 了小苗带土插秧机, 从而解决了机械插秧问题, 实现 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日本农业的机械化有一个 显著特点, 就是以中小型机械为主。以拖拉机为例, 在同等耕地面积上, 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 当于西德的 30%, 法国的 76%, 英国的 86%, 而小型 拖拉机则相当于西德的 45 倍, 法国的 35 倍, 英国的 80 倍。除了农业机械化以外, 日本在品种改良、栽培 技术、农药和肥料的合理使用以及水利灌溉等各方 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3 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高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 化进入稳定阶段, 城市人口比例维持在 75%以上,
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所占比例已很小, 农 户数量大幅减少, 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和城市人 口比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虽然日本农户也普遍 存在兼业化现象, 但日本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 平为农业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日本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整, 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伴随着农业内外部条件
的深刻变化, 日本农协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向: 一是 加速合并与大型化; 二是农协经营的企业化和农协 组织的脱农化; 三是农协事业的综合化。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 农协已经从上到下形 成一个统揽全国的大系统。在组织上形成了涵盖全 国的三级组织网络。即每个市町村都设有基层农协, 以此为基础每个都道府县都组成联合会, 再由都道 府县的联合会组成全国的联合会。三级农协系统组 织与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行政组织相对应, 对 农协发挥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作用十分有利。
20 世纪初期日 本 工 业 开 始 具 有 自 我 积 累 的 发 展能力, 工业化进入第二发展阶段, 到 20 世纪 60 年 代初第二发展阶段结束。这一阶段, 为了使工农业平 等发展,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保护措施, 主要 是: 减轻农业税, 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进行农地改革, 提供农业信贷资金, 以及促进农业协同组合的发展。
农业生产法人制度, 具有一定条件的农业生产法人 ( 包括从事农业的农事组合法人、有限公司、合资公 司或合股公司) 有取得农地的权力。
20世纪 70 年代初, 日本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 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 鼓励农田的租赁和作业 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 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 分散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政府提出了“综合 农政”, 通过放宽对农地租佃关系的限制来促进农地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倡导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 模经营。1970 年和 1982 年, 又对《农地法》进行了第 二、第三次大修改, 核心内容也是放宽对农地租赁的 限制, 实行地租自由化。1980 年, 日 本 政 府 颁 布 了 《农地利用增进法》, 其主要内容是: 以土地租佃为中 心,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 以地域为单位, 组成农用 地利用改善团体, 促进农地的集中联片经营和共同 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农协为主, 帮助“核心农户”和生 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 扶持和发展各种农田合作组织, 扩大土地作业规模。 针对许多农户不愿意出租或委托土地, 而农事活动 季节性强, 农忙时田间作业又有困难的情况, 政府通 过农协积极扶持各个农田作业环节上的协作。经营 委托和作业委托, 农产把土地的全部经营管理或生 产过程中的某项或若干项作业委托给农协、中心农 户或其他合作协作组织。这种协作方式受到了兼业 农户和看重土地消遣价值的农户的欢迎。
2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2.1 日本的非农化和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 日本的非农化起步早。1960 年日本农业增加值
占 GDP 的比重就已下降到了 10.1%, 而非农就业的 比例高达 70.0%, 总农户数为 605.7 万户。1998 年农 业在整个 GDP 中的比重只有 1.7%, 农业就业比例 只有 5.0%, 农户数下降至 329.1 万户。
第 201 卷 总第 11262 期
20078年 4 月 第 2 期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
蒋和平 1, 宋莉莉 2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通过介绍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做法, 总结出其主要特 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和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许多启示, 许 多经验可以借鉴。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农业; 模式借鉴; 启示
19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到 20 世 纪 初 期 是 日 本 工 业化第一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日本的农业剩余流入 工业。但日本不像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通过农业 贸易条件恶化来汲取农业剩余, 而是在农业贸易条 件改善的情况下, 主要靠征收高额农业税来汲取农 业剩余。同时还积极扶持农业生产, 并把扶持农业生 产和保证农业不断增长, 作为获得农业剩余的积极 和可靠的途径。
1999 年日本颁布了 《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 的新农业基本法。新基本法强调要发挥农业及农村 在 保 护 国 土 、涵 养 水 源 、保 护 自 然 环 境 、形 成 良 好 自 然景观、保留传统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功
34
·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基于高科技的首都现代示范农业研究”成果之一, 编号: 06AaJG010。
作者简介: 蒋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Sc;ie宋nc莉e莉&, 山Te西ch农no业lo大gy学A经nd贸E学co院no硕m士y 研20究0生8 。Vol.21 No.2
蒋和平, 宋莉莉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
科教兴农
能; 更进一步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指出农业可持 续发展不仅仅是指如何保持和利用农业的自然循环 作用, 而且还包括耕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 还包括了如何形成合理的经营体制这类问题, 期望 解决在旧基本法体制下耕地被过多占用或弃耕, 农 业生产后继乏人等棘手的问题。 1.2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
科技与经济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第 21 卷 /总第122 期
35
·
第 201 卷 总第 1126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20078年 4 月 第 2 期
行救济。所需资金由农协向农民收取或从金融及其 他经营利润中提取。
除上述之外, 农协还从事农业经营委托、宅地和 住宅供给、土地改良等特别事业。总之, 日本农协对 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初, 日本进入工业化第三阶段。 1961 年, 日本颁布了《农业基本法》, 这 是 日 本 工 业 剩余开始回流农业的标志, 农业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阶段采取的农业保护措施主要是: ①价格支持, 建立农产品成本与收入补偿制度, 主要用于对大米 价格的支持。②采用进口限额和关税等措施, 限制农 产品出口。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促进农户经营规模 的扩大, 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
日本农协通过一系列广泛积极的经营服务活动 渗 透 到 日 本 农 村 生 产 、流 通 、卫 生 保 健 、科 技 文 化 等 各个方面。 1.3.1 指导服务 主要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 供各种指导服务, 各个农协都配备负责这类指导服 务的专职指导员。具体又可细分为: 农业经营指导, 即负责对组合员的农业生产经营进行全面指导。除 技术指导外, 还包括依靠农协的综合统一力量来指 导、援助农民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生 活指导, 即对组合员的生活作全面指导, 其范围包括 消 费 、健 康 、文 化 和 娱 乐 、老 年 人 看 护 、保 险 服 务 等 , 以创造一个新的农村、农民生活风貌。 1.3.2 贩卖与购买服务 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 中送到农协, 由农协帮助其整理, 然后批量出售。这样 大量而有计划地出售品种齐全、规格统一的农产品, 既可稳定农产品价格, 又能使产品销售顺畅。农协负 责共同购买农民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然后再供 应给组合成员。由于是大批量采购, 可以降低价格、节 省流通费用, 向农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 1.3.3 信用服务 通过吸储组合员的存款, 以长期 低息贷给需要农业生产资金的组合员。基层农协所 存的资金如用不完可存到信用联, 也可存到中央农 林基金会, 反之则可层层申请贷款, 实现资金在更大 范围内融通。 1.3.4 利用事业 农协为组合员举办或设置农户个 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 供其共同利用, 包括生产、 销售、加工和各类生活设施等。 1.3.5 保健福利服务 农协开办自己的医院, 为组 合员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 定期开展集体体检 及健康咨询活动。 1.3.6 互助服务 农协对遭受意外灾难的组合员进
1959~1960 年, 根据当时的矛盾, 日本政府组织 专门机构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全国调查, 结论认为, 农 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占有过于分散, 未来农业政策 的主要目标是放宽《农地法》对土地占有和流动的限 制, 扩大经营规模, 扶持“中心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推进现代农业。1961 年, 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 基本法》, 明确地把以调整土地经营规模为中心的所 谓“结构政策”摆在农业政策的首位。在农地政策方 面强调放宽对农地占有的限制, 鼓励农地向“中心农 户”集中。1962 年, 日本政府又对《农地法》进行 修 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是: 放宽户有农地上限, 在自家 劳力耕作的情况下, 所有土地可以超过 3 公顷: 设立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其他农业技术的进步, 日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1960~1979 年农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制造业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速度, 从而使每个劳动力净产值同工业之 间的差距有所缩小。1960 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净产 值 相 当 于 制 造 业 工 人 的 20.2% , 1984 年 提 高 到 27.8%。按 1995 年美元计算, 日本已由 1979~1981 年 平 均 农 业 劳 动 力 人 均 15 655 美 元 提 高 到 1996~ 1998 年平均的 30 272 美元, 17 年增长了 93.4%, 逼 近美国的 39 523 美元。 2.4 日本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农产品商
日本战后农业经历了 60 多年的发展, 在农业自 然资源极为不利, 农业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实现了农 业现代化, 走了一条极富开创性的现代农业路子。目 前,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日本现代 农业之路颇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1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容与措施
1.1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 1946~1948 年, 战后的日本为了生存和发展, 进
此外, 政府还通过发放财政补助金和长期低利 贷款, 促进农业机械化, 推动农业基本建设和农村公 共事业的发展。 1.3 日本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日本农协起源于 1910 年。二战后, 根据 1947 年 颁布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农协得以重建, 至今它走 过了 60 多年的历程。
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农业整建措施法》, 进一 步从法律上加强了对农协的保护和支持, 使各级农 协在经营上趋于稳定, 1961 年又不失时机地推动了 全国各地农协的大规模合并, 确立了农协在农村经 济中的领导地位。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农协适应 农业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组织机 构、农产品流通形式、事业范围等方面不断进行调
1967 年日本的水稻机耕面积达 96%, 机械收割 面积达 80%, 机械脱粒面积达 98%。到 70 年代推广 了小苗带土插秧机, 从而解决了机械插秧问题, 实现 了农业生产全面机械化。日本农业的机械化有一个 显著特点, 就是以中小型机械为主。以拖拉机为例, 在同等耕地面积上, 日本的大型拖拉机拥有量只相 当于西德的 30%, 法国的 76%, 英国的 86%, 而小型 拖拉机则相当于西德的 45 倍, 法国的 35 倍, 英国的 80 倍。除了农业机械化以外, 日本在品种改良、栽培 技术、农药和肥料的合理使用以及水利灌溉等各方 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3 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高
日本的城市人口比例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城市 化进入稳定阶段, 城市人口比例维持在 75%以上,
日本的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所占比例已很小, 农 户数量大幅减少, 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比例和城市人 口比例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虽然日本农户也普遍 存在兼业化现象, 但日本高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 平为农业的现代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2 日本农业生产过程实现了机械化
整, 有力地推动了日本农业的发展。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 伴随着农业内外部条件
的深刻变化, 日本农协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向: 一是 加速合并与大型化; 二是农协经营的企业化和农协 组织的脱农化; 三是农协事业的综合化。
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 农协已经从上到下形 成一个统揽全国的大系统。在组织上形成了涵盖全 国的三级组织网络。即每个市町村都设有基层农协, 以此为基础每个都道府县都组成联合会, 再由都道 府县的联合会组成全国的联合会。三级农协系统组 织与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行政组织相对应, 对 农协发挥政府农业政策的执行作用十分有利。
20 世纪初期日 本 工 业 开 始 具 有 自 我 积 累 的 发 展能力, 工业化进入第二发展阶段, 到 20 世纪 60 年 代初第二发展阶段结束。这一阶段, 为了使工农业平 等发展,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农业保护措施, 主要 是: 减轻农业税, 增加对农业的投资, 进行农地改革, 提供农业信贷资金, 以及促进农业协同组合的发展。
农业生产法人制度, 具有一定条件的农业生产法人 ( 包括从事农业的农事组合法人、有限公司、合资公 司或合股公司) 有取得农地的权力。
20世纪 70 年代初, 日本连续出台了几个有关农 地改革与调整的法律法规, 鼓励农田的租赁和作业 委托等形式的协作生产, 以避开土地集中的困难和 分散占有给农业发展带来的障碍。政府提出了“综合 农政”, 通过放宽对农地租佃关系的限制来促进农地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倡导以租赁为主要方式的规 模经营。1970 年和 1982 年, 又对《农地法》进行了第 二、第三次大修改, 核心内容也是放宽对农地租赁的 限制, 实行地租自由化。1980 年, 日 本 政 府 颁 布 了 《农地利用增进法》, 其主要内容是: 以土地租佃为中 心, 促进土地经营权流动; 以地域为单位, 组成农用 地利用改善团体, 促进农地的集中联片经营和共同 基础设施的建设; 以农协为主, 帮助“核心农户”和生 产合作组织妥善经营农户出租和委托作业的耕地。 扶持和发展各种农田合作组织, 扩大土地作业规模。 针对许多农户不愿意出租或委托土地, 而农事活动 季节性强, 农忙时田间作业又有困难的情况, 政府通 过农协积极扶持各个农田作业环节上的协作。经营 委托和作业委托, 农产把土地的全部经营管理或生 产过程中的某项或若干项作业委托给农协、中心农 户或其他合作协作组织。这种协作方式受到了兼业 农户和看重土地消遣价值的农户的欢迎。
2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特点
2.1 日本的非农化和城市化达到较高水平 日本的非农化起步早。1960 年日本农业增加值
占 GDP 的比重就已下降到了 10.1%, 而非农就业的 比例高达 70.0%, 总农户数为 605.7 万户。1998 年农 业在整个 GDP 中的比重只有 1.7%, 农业就业比例 只有 5.0%, 农户数下降至 329.1 万户。
第 201 卷 总第 11262 期
20078年 4 月 第 2 期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
蒋和平 1, 宋莉莉 2
(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2. 山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 山西 太谷 030801)
摘 要: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通过介绍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做法, 总结出其主要特 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基础条件和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 因此对我国建设现代农业有许多启示, 许 多经验可以借鉴。 关键词: 日本; 现代农业; 模式借鉴; 启示
19 世 纪 80 年 代 中 期 到 20 世 纪 初 期 是 日 本 工 业化第一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日本的农业剩余流入 工业。但日本不像许多国家在工业化初期通过农业 贸易条件恶化来汲取农业剩余, 而是在农业贸易条 件改善的情况下, 主要靠征收高额农业税来汲取农 业剩余。同时还积极扶持农业生产, 并把扶持农业生 产和保证农业不断增长, 作为获得农业剩余的积极 和可靠的途径。
1999 年日本颁布了 《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 的新农业基本法。新基本法强调要发挥农业及农村 在 保 护 国 土 、涵 养 水 源 、保 护 自 然 环 境 、形 成 良 好 自 然景观、保留传统文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多方面的功
34
·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 ——“基于高科技的首都现代示范农业研究”成果之一, 编号: 06AaJG010。
作者简介: 蒋和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Sc;ie宋nc莉e莉&, 山Te西ch农no业lo大gy学A经nd贸E学co院no硕m士y 研20究0生8 。Vol.21 No.2
蒋和平, 宋莉莉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模式及其借鉴
科教兴农
能; 更进一步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指出农业可持 续发展不仅仅是指如何保持和利用农业的自然循环 作用, 而且还包括耕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 还包括了如何形成合理的经营体制这类问题, 期望 解决在旧基本法体制下耕地被过多占用或弃耕, 农 业生产后继乏人等棘手的问题。 1.2 日本的农业保护政策
科技与经济 2008 年 4 月 第 2 期 第 21 卷 /总第122 期
35
·
第 201 卷 总第 1126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20078年 4 月 第 2 期
行救济。所需资金由农协向农民收取或从金融及其 他经营利润中提取。
除上述之外, 农协还从事农业经营委托、宅地和 住宅供给、土地改良等特别事业。总之, 日本农协对 日本农业的现代化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20 世纪 60 年代初, 日本进入工业化第三阶段。 1961 年, 日本颁布了《农业基本法》, 这 是 日 本 工 业 剩余开始回流农业的标志, 农业保护进入了新阶段。 这一阶段采取的农业保护措施主要是: ①价格支持, 建立农产品成本与收入补偿制度, 主要用于对大米 价格的支持。②采用进口限额和关税等措施, 限制农 产品出口。③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促进农户经营规模 的扩大, 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
日本农协通过一系列广泛积极的经营服务活动 渗 透 到 日 本 农 村 生 产 、流 通 、卫 生 保 健 、科 技 文 化 等 各个方面。 1.3.1 指导服务 主要是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 供各种指导服务, 各个农协都配备负责这类指导服 务的专职指导员。具体又可细分为: 农业经营指导, 即负责对组合员的农业生产经营进行全面指导。除 技术指导外, 还包括依靠农协的综合统一力量来指 导、援助农民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的整个过程。生 活指导, 即对组合员的生活作全面指导, 其范围包括 消 费 、健 康 、文 化 和 娱 乐 、老 年 人 看 护 、保 险 服 务 等 , 以创造一个新的农村、农民生活风貌。 1.3.2 贩卖与购买服务 农民生产出来的农产品集 中送到农协, 由农协帮助其整理, 然后批量出售。这样 大量而有计划地出售品种齐全、规格统一的农产品, 既可稳定农产品价格, 又能使产品销售顺畅。农协负 责共同购买农民所需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然后再供 应给组合成员。由于是大批量采购, 可以降低价格、节 省流通费用, 向农民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商品。 1.3.3 信用服务 通过吸储组合员的存款, 以长期 低息贷给需要农业生产资金的组合员。基层农协所 存的资金如用不完可存到信用联, 也可存到中央农 林基金会, 反之则可层层申请贷款, 实现资金在更大 范围内融通。 1.3.4 利用事业 农协为组合员举办或设置农户个 人无力购置的大型设施, 供其共同利用, 包括生产、 销售、加工和各类生活设施等。 1.3.5 保健福利服务 农协开办自己的医院, 为组 合员提供疾病预防和治疗服务, 定期开展集体体检 及健康咨询活动。 1.3.6 互助服务 农协对遭受意外灾难的组合员进
1959~1960 年, 根据当时的矛盾, 日本政府组织 专门机构对农业问题进行了全国调查, 结论认为, 农 业问题的核心是土地占有过于分散, 未来农业政策 的主要目标是放宽《农地法》对土地占有和流动的限 制, 扩大经营规模, 扶持“中心农户”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推进现代农业。1961 年, 日本政府颁布了《农业 基本法》, 明确地把以调整土地经营规模为中心的所 谓“结构政策”摆在农业政策的首位。在农地政策方 面强调放宽对农地占有的限制, 鼓励农地向“中心农 户”集中。1962 年, 日本政府又对《农地法》进行 修 改, 修改的主要内容是: 放宽户有农地上限, 在自家 劳力耕作的情况下, 所有土地可以超过 3 公顷: 设立
随着农业机械化和其他农业技术的进步, 日本 农业劳动生产率有了很大提高。1960~1979 年农业 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甚至超过了制造业劳动生产 率提高的速度, 从而使每个劳动力净产值同工业之 间的差距有所缩小。1960 年每个农业劳动力的净产 值 相 当 于 制 造 业 工 人 的 20.2% , 1984 年 提 高 到 27.8%。按 1995 年美元计算, 日本已由 1979~1981 年 平 均 农 业 劳 动 力 人 均 15 655 美 元 提 高 到 1996~ 1998 年平均的 30 272 美元, 17 年增长了 93.4%, 逼 近美国的 39 523 美元。 2.4 日本农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农产品商
日本战后农业经历了 60 多年的发展, 在农业自 然资源极为不利, 农业规模较小的基础上实现了农 业现代化, 走了一条极富开创性的现代农业路子。目 前, 日本现代农业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前列, 日本现代 农业之路颇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1 日本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容与措施
1.1 日本农地制度的变迁 1946~1948 年, 战后的日本为了生存和发展, 进
此外, 政府还通过发放财政补助金和长期低利 贷款, 促进农业机械化, 推动农业基本建设和农村公 共事业的发展。 1.3 日本农业社会服务化体系
日本农协起源于 1910 年。二战后, 根据 1947 年 颁布的《农业协同组合法》, 农协得以重建, 至今它走 过了 60 多年的历程。
1956 年日本政府制定《农业整建措施法》, 进一 步从法律上加强了对农协的保护和支持, 使各级农 协在经营上趋于稳定, 1961 年又不失时机地推动了 全国各地农协的大规模合并, 确立了农协在农村经 济中的领导地位。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 农协适应 农业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在组织机 构、农产品流通形式、事业范围等方面不断进行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