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写作规范

一、注释

(一)注释要义

1、注释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论述时,引用他人的观点来佐证,旨在强化己方论证,或者对某一问题需要另外交待,可以在页面之下附着说明,注释以小五号宋体标注。

注释分为脚注、尾注两种。脚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每一页的页脚(一般是右下解)进行注释,脚注一般在著作、毕业论文、文献资料中用的较多。尾注就是将引用的文本在文章的最后进行集中注释,尾注一般在学术论文类的期刊中用的较多。

2、注释以简明为要,引用他人说法力求准确,忠实原文本意,不可断章取义,并要和论文内容相关。

3、引用以必要为限;引用他人观点、说法时注明出处是基本的学术道德。

4、引用提倡原引,即文献的原始出处,如属转引,标明转引文献。如:贾宇:《死刑废除的理由》,《法学家》2006年第2期,转引自陈瑞华:《死刑的程序控制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5页

(二)注释位置

在引用的段落的右上角以带方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3]……自然连续编码(用WORD文档中的“插入”→引用→脚注尾注可自动生成)。脚注,每页单独排序;尾注,全文集中排序。

引用,分为直接引用、间接引用两种。直接引用,就是直接引用文本内容,并将引用句用“”;间接引用,就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或者是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意思。如: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发表,揭开了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的序幕,使得通识教育从几所高校的尝试变成全国性的运动,使人文教育再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通识教育在美国大学走向制度化的象征,成为美国大学课程改革浪潮的主要推动力,促进了美国本科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2]2。(格式—字体—上下标)

儒家经典《中庸》主张“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4]31,《论语》主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5]571。

(三)注释格式

1、引用书籍、著作的标示方法为:作者,书名,出版社及出版日期,页码。

专著。如: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多名著者之间用顿号隔开。如:梁守德、洪银娴:《国际政治学概论》,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页。

编著须在编者姓名后附个“编”字。如:倪世雄主编:《冲突与合作——现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评介》,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1页。

译著须在著者前用方括弧标明原著者国别,在著者后标明译者姓名。如:[美]孔飞力:《叫魂》,陈兼、刘昶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第207页。

政府出版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研究室:《中国外交——1998年版》,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年6月,第768页。

2、引用期刊论文、报章文章的标示格式为:作者,文章名称,刊载刊物(报纸)名,期号(出刊日期),页码(版面)。如:

王利明:《论物权效力》,《法学研究》2007年第2期,第112页。

李济:《创办史语所与支持安阳考古工作的贡献》,《传记文学》(台北),第28卷第1期(1976年1月)

符福渊、周德武:《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人民日报》,1999年6月11日,第1版。(此例适合署名文章)

《朝韩首脑会晤程序大多达成协议》,《中国青年报》,2000年5月12日,第6版。(此例适合不署名文章或报道)

3、再次引用同一文献的注释。再次引用同一资料来源的资料时,只需注出作者姓名、著作名(副标题可省略)和资料所在页码;如在同一页且紧接同一资料来源的上一注释,可以用“同上”(论文)或“同上书”(著作)代替作者姓名、著作名。如: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第13页。或者:同上书,第45页。

4、转引文献的注释。转引文献是与原始文献相对的概念。原始文献是作者必须亲自阅读的文献。只有查阅原始文献才能对原文有全面系统深刻的理解,也有利读者去核实查对所引用文献的来龙去脉,以决定文献的取舍。但是有些论文作者因受所在单位期刊种类不多、图书馆藏书量有限等种种条件的影响,无法查

找到原始文献,因此参照相关论文或书籍的参考文献直接照搬引用,这就是转引文献。一般不提倡转引文献的使用,强调直接引用原始文献。

转引文献的注释,首先将原始资料出处按上述要求注出,用句号结束。用“转引自”表明转引,再把载有转引资料的资料出处注出来。如: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8-89页。转引自杨玉圣:《中国人的美国观——一个历史的考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页。

5、引用网络文章应标出作者、文章名、网址、访问时间。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

/xw/lwgf.htm..2007年6月9日访问。

6、引用学位论文注明作者、论文名称、学校名、论文类型(博士/硕士)。如:王涌:《债的消灭根据考》,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博士论文。

7、合作作品的标示。如:韩大元、张庆福:《宪法基本理论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8页。

8、手稿、档案文献。标注顺序:文献标题/文献形成时间/卷宗号或其他编号/藏所。如:《傅良佐致国务院电》,1917年9月15日,北洋档案1011-596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

9、电子文献。电子文献包括以数码方式记录的所有文献(含以胶片、磁带等介质记录的电影、录影、录音等音像文献)。

标注项目与顺序: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更新或修改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引用日期。如: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1998年8月16日, /pub/wml.txt/980810-2.html, 1998年10月4日。

二、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论文的末尾。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的论文写作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2、参考文献标示可分著作类、论文类和其它类。其它类指除书籍、论文外,在写作中参考的媒体报道、数据等非研究性的原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