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共5篇)第一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一、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双方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范畴是教育主体(教育者)与教育客体(受教育者),二者也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重要范畴。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二者的关系、地位一直都十分明确:即教育者占据主动地位,按自己的要求和方式向受教育者“灌输”教育信息,受教育者只能被动地接受“灌输”。
但网络时代是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作用形成的,网络环境下主客体互动的本质同样是主客体之间你来我往的往返活动,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沟通。
这种双向互动是教育者由“灌输”者转变为“对话者”,受教育者也由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者转变成为“互动主体”,主客体双方身份表现出了双重性,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模式由主客分开向双重角色转化网络的虚拟性、超时空性促使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角色的相互转化,同时,大学生作为我国网民的主要构成主体,近年来智能客户终端设备的飞速发展也使微信、微博等即时通讯方式在各个高校生根发芽,这使他们接受外界的教育信息更加主动和广泛,接触的信息也更加多渠道更加复杂,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这些通讯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育者已经不再是必然的教育主体。
网络时代,信息资源获取的机会是平等的,这就使教育者不再占据获取教育信息的先导和支配地位。
另一方面,教育客体日益表现出明显的主体性特征,尤其是新媒体的出现和广泛的影响,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和价值认同。
(二)教育主客体互动的方式由传统的人—人的直接互动向人—机—人的间接互动转变在传统的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在时间和空间始终保持一致,角色是不平等的:一个是占据主体地位,一个是被动接受的客体地位,教育的方式也一般采用训导、要求、批评等。
但现在,面临网络时代不可逆转性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将迎来颠覆性的转变,电脑逐步成为虚拟社群成员的沟通媒介“,键对键”这种即时的在时间上空间上不要求一定一致,更加宽松的接受信息教育的方式将会逐步取代“面对面”的教育方式,在这种“人—机—人”的互动方式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网络世界是绝对平等的,都拥有平等的话语倾诉权、意见表达权、信息使用权。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论文(共18篇)篇1: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教育时期的开展正是奠定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的黄金阶段。
我们要好好重视!浅析学团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摘要:在当前发展形势下,对团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加强重视,首先分析了高校团学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团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思想;教育工作;解决方案篇2: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中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
造成思想政治工作尽兴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
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停滞不前。
2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因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过程内涵是复杂的,是接受者认识世界的主动行为过程,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分析、思考与研究,是一个非常重要并且现实的课题。
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中,要获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更好地提升教育质量,必须要重视对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因素的分析。
2.1内在:需要因素。
需要是人的普遍性追求。
什么是需要,是指主体对客体的依赖和摄取状态,是人们对某种东西缺乏时所产生的主观意向。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当人有了某种需要时,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安和紧张情绪,形成一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促使主体去寻找目标,表现出接受的积极性,同时去选择接受的内容。
初中政治小论文六篇
初中政治小论文六篇学校政治小论文范文1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初等教育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必修课贯穿于我国各级教育体系的始终,其中初等教育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青少年思想政治素养培育的起步阶段,也是青少年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第一站,其所包含的价值观教育、信仰教育对初等教育的基础和内容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一)价值观教育奠定初等教育基础人是一个文化、价值、意义的存在。
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种文化和价值现象,关涉文化价值的选择、传承、进展和创新,没有文化价值参加、没有文化价值根基的价值观教育,注定是一种“无根”的教育,“无根”的价值观教育也注定了是—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育。
初等教育面对的同学处于人生起点,既是健康成长的阶段,也是价值观形成的阶段,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关心青少年理性地看待社会问题,并且利于青少年树立远大抱负,最终促进青少年喜爱学习、喜爱生活;同时,良好的初等教育,能够保障青少年德智体全面进展,而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健康进展,需要初等教育体制和初等教育工对青少年供应适应其接受力量的教育方式。
因此,以价值观教育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初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从小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青少年由于思想意识形态尚未成熟,在学习文化课程的过程中表现出许多不确定性,加之其对自身的纪律约束力量较差,仅仅依靠家长和老师的督促,难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而价值观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熟悉社会、熟悉文化、熟悉爱好,将学习的外在动因转变成内在驱动,从而为初等教育奠定学习动机基础。
其次,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培育团队精神。
马克思主义始终将劳动者作为一个整体,并且将青年作为劳动者的主要部分;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的增加,学校变成了熬炼青少年团队精神的主阵地。
价值观教育能够关心青少年理解共享、服务、公平,从而促进青少年在初等教育阶段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其文化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信仰教育丰富初等教育内容当前社会信仰领域中的现状,致使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存在被边缘化的风险;尽管马克思主义信仰被作为当代中国主流的信仰,但是,由于社会受到多元化倾向的腐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正被那些落后的文化观念所腐蚀[2]rnm。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秀论文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优秀论文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的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必须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供大家参考。
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篇一:《浅谈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摘要:在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尽快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本文首先阐述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的作用,然后分析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组织形式和经济成分多样化的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遭遇到新的挑战。
企业应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对症下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稳定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为一切工作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的,通过教育活动,用本阶级的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它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人们自觉地去行动的活动。
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动员和领导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本领。
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作用就是不断改进工作,保证和加速企业生产的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思想政治工作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安全等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具有行为导向功能、精神激励功能和社会调节等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保证发展的方向,需要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建立起一个精神激励机制,帮助人们树立崇高的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的信念倡导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论文(共5篇)
思想政治训练实践论文(共5篇)第一篇:高职思想政治训练新思路一、“工学结合”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训练创新供应了新契机工学结合拓展了高职生思想政治训练的空间。
工学结合模式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真实性和实践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模式所形成的宽敞的训练平台、丰富的训练题材、生动的训练素材,为拓展高校生思想政治训练的载体供应了强有力的支撑,并潜移默化地内化为同学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
通过进入企业实习,同学了解和生疏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特殊是对生产过程及技术有了亲身体验和明确生疏,有利于激发同学对学习和训练的乐观性,促使他们主动加强有关专业学问的学习和技能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工作作风。
工学结合有助于增加同学的自我训练力量。
在工学结合的实践中,企业的规章制度等“能直接规范、约束同学的思想与行为”[1],对同学职业素养的培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同学在企业管理模式下生活、工作,有利于树立劳动观念和提高团结协作意识及自律意识,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就业态度,增加社会适应力量。
二、“工学结合”境遇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训练存在的问题1.工学结合人才培育模式的价值取向使思想政治训练面临新的境遇工学结合新模式体现了高等职业训练新的价值取向,即由封闭半封闭的学校训练走向比较开放的社会训练,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顶岗实习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
这种模式留意同学动手实践的机会,但也给同学带来不少困惑和挑战。
学校和企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机构,各自的运行模式和追求目标不同。
学校以育人为目的,以提高受训练者综合素养和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企业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
同学职业道德素养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
企业要求员工具有质量意识、效益观念、团结协作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部分同学自身存在的职业道德素养缺陷在参与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无遗,如缺乏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恳守信精神,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关系,以及在职业生涯进展中抱负与现实的关系。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交往关系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机探析
7 9 ・
第2 6 卷第 1 期
2 0 1 3年 7月
Te a c he r Ed u c a t l o n Fo r u m
教师教 育论坛
V0 1 . 2 6 No . 0 1
J u l y 2 0 1 3
教 育对象 的教 育需 求 , 并 推动 其全 面发 展 ( 尤其 是 思 想 品德 的发展 ) , 进而 实现 思想 政治 教育 的应 有 价值。 第三, 交往性 。即 思想 政 治 教 育 时 机 是 在 教 育者 和教育 对象 双 向互 动 的交 往 实 践 中产 生 的 。 思想 政治教 育者 和教 育对象 之 间双 向互 动 的交 往
施加有 目的、 有计划 、 有组织的影响 , 使他们形成 符 合 一定 社 会 、 一 定 阶级 所 需 要 的思 想 品 德 的 社
收稿 日期: 2 O 1 3 一O 4 一z 3 . 作者简 介: 赵丽娟 , 女, 华 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 主义学 院思想政 治教育专业硕 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当代社会思潮与思想政治教育 .
的物质 的广延性和伸展性 。物质存在和运动都是
在时 间和空 间 中实 现 的 , 思 想 政 治 教育 时 机 也 不 例外 , 存在 于特 定 的时空 之 中 。 第二, 有 效 性 。即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时 机 有利 于 实现思 想政 治教 育价值 。思 想政 治教 育时 机应该 是 教育 活动 中 的一 种 最佳 时 区或 关 键 时期 , 教育 者 通过 对教 育时机 的挖 掘 、 把握 和利用 , 从 而满 足
正是 在这 样 一个 交 往 过 程 之 中 , 才 产 生 了思 想 政
治教育时机 。例如“ 语言对于教育的进行 , 对于师 生交 往具 有 本源 上 的意义 。 ” [ 4 ] 当教育对 象 以语 言 的形式向教育者表达教育需求 时, 也 是教育者与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相关推荐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通用9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
写起论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析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论文篇1摘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应满足两方面要求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可概括为政治性,通过进一步区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界定为: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性;实践性中图分类号:G6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 (2013)06-0286-02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最根本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深化了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认识,但至今仍有许多问题未能认识清楚,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操作。
因此,准确界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学之本,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本质属性能否等同混用一个事物既有一般属性,也有本质属性。
事物的本质属性是指事物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固有的且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面貌和发展的质的规定性。
它包括两方面:第一,本质属性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普遍的固有属性且规定和影响其他派生属性;第二,本质属性应是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据。
本质是事物所固有的普遍的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
“本质在事物中居于决定性地位,是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实质,是事物的内部联系,是决定事物性质和发展趋势的东西。
”[1]本质和本质属性虽都体现事物的内在规定性及与他物的差异性,却具有不同的辖域和侧重。
从其二者的联系来看,本质属性是本质的外化表现,本质来源于对本质属性的把握。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作者:朱文静来源:《博览群书·教育》2014年第06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俩者之间的关系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最微妙的甚至于最难处理的关系。
因此正确把握和运用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日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说两者的关系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其一是“主客体关系说”。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及改造的对象。
这样在此关系中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这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说”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缺陷。
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普遍的厌学情绪等。
其二是“双主体关系说”。
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
此种看法片面地割裂了同样是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教育活动不再是其共同实践的活动,而是使“教”与“学”成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双主体说”实质是把受教育者上升到主体地位,与教育者并列为主体,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及意识到教育者的主体特征是在何种情况下即某个阶段下体现的,这与其担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划等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笔者认为“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逻辑上是矛盾着的。
其三是“互为主客体关系说”。
此说是关于前面俩者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主张从受教过程和施教过程俩方面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该观点仍然是把整体一个活动过程分裂开来分析,强调各自的主体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个行为主体都把对方当作是客体,这样两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很难建立。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1. 本文概述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核心议题,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通常指的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体或集体,如教师、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等,而客体则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如学生、公众等。
概述中应当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途径。
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再次,概述应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文章可能采用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策略和建议。
概述中可以提及文章的预期目标和意义。
通过研究,旨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互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本文旨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分析其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互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文献综述、案例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和建议,以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
文章共分为若干部分,首先介绍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然后分析主体与客体的角色定位和相互作用,最后探讨提高教育效果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2.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分析在深入讨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时,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并非单一,而是多元化的。
这主要包括教育者、社会组织和家庭等多个层面。
这些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结构。
教育者无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主体。
他们通过课堂教育、实践活动、日常交流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动关系新探
摘要在新时期新条件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已不能适应开放、多元、复杂的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二者之间必须建立起新型互动关系,在双向互动和互相转化的过程中统一起来,以实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互动关系New Exploration on Interaction betwee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 and Educatee //ZhaoJieAbstract Inthenewperiod,thetraditionalrelationsbetwe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orandeducateecannotadapttonewconditions,especiallyinthediverseandcomplexsituation.Anewinteractiverelationshipbetween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orandeducateemustbeestablished,whichunifiestheed-ucatorandeducateeintothebilateralinteractionandtransforma-tionprocessioninordertoachieveagood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ffect.Key words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educatoranded-ucatee;interactionrelationsAuthor 's address SchoolofMarxism,TianjinNormalUniversity,300387,Tianjin,China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被简单地定义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被动关系,将其划分成主客体二分模式,造成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分裂,引发了“教”与“学”脱钩的现象,严重打击了教育对象的学习积极性,也使教育者缺乏对自身提高和反思的意识,根本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交往关系
jc2. l 0 c 04 6 1
思政工论 想治作坛
试 论 思想 政治教 育 中教 育者
与教 育对 象的交往关 系
袁文 艺
( 镇江船艇学 院, 江苏 [ 摘 镇江 220 ) 10 3
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教 育者与教 育对 象的 关系问题 , 思想政 治教 育学所 关注的根 本 f题 之 一, 是 * - I 也
[ 中图分类号】1 4 3 6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l3一 4720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 0 (" 88( 60 07 — 2 X/ 0 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 是思 想政治教育学所关注的根本问题之一, 也是一个争论较多的前 沿问题, 因而并不是一个新话题。在这个问题上, 人们已经摒弃 了传统的“ 主客体关系说” 双主体关系说”而代之以公认的 和“ , “ 主体际关系说”并认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主体性模式, , 它以民主平等的主体际关系和双向互动为基础。笔者认为, 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主要体现为教育对象与教育者的交往关 系, 思想道德建构活动是通过教育对象与教育者之问的交往活 动实现的。 交往: 探讨思想政治教育 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从表面上看, 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 系问题的不同意见, 似乎是概念之争, 是不同提法、 不同表述之 争。深层次地考察, 则体现在认识这个问题的方法论的重大区 别上。无庸讳言, 无论是“ 主客体关系说” 还是“ 双主体关系说” , 都是把人的主体性理论作为立论基础, 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 它们共同的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 即这些理论视野中的主体性 是一种占 有性个人主体性。比 主客体关系说” 如“ 是把教育者看 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主体, 教育对象则被看作是客体;双主 “ 体关系说” 认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互为主客体。这样, 当突 出一方的主体地位时, 另一方则退回到客体的地位。很明显, 一 方主体性的发挥是以 另一方作为客体为代价的。 这里的主体性 是一种典型的占 有性主体性。 占 有性个人主体性展示的是一种 自我主体, 自我主体以 “ 的利益为核心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 我” 它总是把“ 我” 自 作为 唯一的主体, 他人或社会是“ 达到目的的手段。这是一种单 我” 向的“ 主体一客体” 关系模式。当每个人都以“ 为中心建立社 我” 会关系时, 他人同时也以自己为中心与“ 建立社会关系。这 我” 样, 在这种“ 主一客” 二分的机械的对立关系中,我” “ 与他人相互 被客体化、 手段化,我” “ 与他人建立的是敌对的关系。这种单一
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式
正确认识和对待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方式摘要: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重要的载体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研究了解理解教育对象、沟通思想情感、建立密切交往关系这三种方式来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
关键词:教育对象了解理解沟通思想情感交往一、了解理解教育对象1.了解理解教育对象的意义了解理解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金钥匙,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前提。
首先,每一个教育对象的生活经历、所受的教育、所处的社会地位和环境使得他们具有独特性和特殊性,教育者如果不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和思想状况,就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其次,了解理解教育对象可以避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失误。
再次,教育者如果能够更好的理解教育对象就能够很快的得到教育对象的信任,实现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心灵的沟通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2.了解理解教育对象的方式第一,深入教育对象的生活实际。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发展、生长就是生活”[1]。
可见,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
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教育对象。
教育者可以走进教育对象的宿舍或公寓生活、学习生活、网络生活、情感生活、人际交往生活、社团生活等等,加深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了解。
第二,换位思考。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换位思考是了解理解教育对象的重要方法。
换位思考就是采取他人的态度、洞悉他人的思想及情感、置身于他人的位置来体验和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理解教育对象。
运用换位思考时要注意:把握换位的时机;只适于律己,不宜律他;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公平为准绳,在尊重事实和规律的基础上运用。
二、沟通思想情感1.沟通思想情感的意义沟通思想情感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始终,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教育对象的关键。
首先,在教育双方沟通思想情感时,教育双方处于主体的平等地位,给教育对象提供了一个释放情感的机会,营造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___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次作业关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探究学院:政法学院班级:思政(1)班姓名:虎玉燕学号:12012240527完成日期:2013/10/30关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探究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
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性和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实现两者的共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一)、教育者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简言之,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阶级和国家相伴而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的范畴,带着强烈的阶级性,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为统治阶级代言的。
同时教育者也有一定的主导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育者引导教育对象参加活动,使受教育者逐渐形成特定的阶层和社会的思想品德。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领头军,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教育者给受教育者以方向的指引,使其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少走弯路。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以及他们自身所折射出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导向,所以提高教育者的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党的十八大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加强文化建设,文化的建设自然与教育工作者息息相关,他们关乎祖国文化发展的命脉。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所应具备的素质应该十分明确。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者首先应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在纷繁复杂的新形势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正确的方向,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不移的走共产主义道路,在思想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关注当代国际风云变换,增强自己的政治理念,不断提升自我。
其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者还要有道德素养。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浅谈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论文网: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教育方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可控性影响的组织者和教育者。
相对于教育对象来说是成熟的主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始终起主导和支配作用,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教育对象现实的思想道德状况出发,勇于探索、开拓创新,引导教育对象养成与社会未来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科学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否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键在于是否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如果不具备主体性,即使身为教育者,也不能很好地履行承担、组织、发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难以真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具备了主体性,切实履行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才能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教育者的主体能动性的强弱,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效率。
因此,有否主体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必备条件,不断增强主体性是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
荀子认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怀。
”邓小平同志也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建设培养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
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知识素养,“以人为本”的良好动机和良好的信息素质,才能巩固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古代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探究
古代国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探究作者:罗洒洒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7期【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关系。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这对于充分发挥教育对象的主体能动性和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对于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一、古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中国古代的教育是官师合一,一般当官的都是老师,学校也都是官方主办。
所以,从官师合一可以看出我国是政治教育合一的国家。
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处在社会的变化发展中,因而扮演着双重角色。
(一)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一方面是父母,家庭教育是道德教化的基础,它要求父母从小对教育对象进行严厉的监督和循循善诱,同时也要父母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并以身作则。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和士人是经过选举或考核而步入仕途,自然学识及道德比常人要高出很多,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
此外,历朝历代的君王,不仅统治国家,更是万千百姓学习的楷模。
君主的才学与德行可以为民众树立学习的榜样。
(二)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
中国古代有着严格的等级结构系统,儒家思想宣扬的政治思想、政治道德、社会伦理和价值观念符号统治者进行阶级统治的要求,因而贯穿于历朝历代的等级制度之中。
不仅如此,还为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礼制思想、道德规范。
当礼制思想被融入社会等级制度之后,中国古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也不难被划分出来。
从高向低逐次划分,第一首先是君主。
在古代中国社会,君王作为一国之主,处于整个等级结构的核心和主宰位置,被认为是天下臣民的主宰和政治伦理的集中体现。
所以,对君主的教育事关整个社会的治乱兴亡。
第二是贵族。
贵族等级分为皇室贵族和异性贵族,但大都依附于皇权,并与官僚制度保持者错综复杂的关系,对贵族的教育关系到该阶级集团成员的文化道德修养,进而影响整个官僚阶级的稳定与发展。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docx
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关系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教育对象关系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即教育者,是指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教育影响的个体或群体。
最根本的特点是具有主体性。
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想成为名副其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必须具备了主体性特征,并且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即受教育者,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作用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者和受动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
需要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同于一般的物质客体,他们作为带有思想、情感、意志等本质特征的人,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教育,其中也饱含主动性特征。
但是并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具有主动性就认为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因为这种主动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而不是教育本身具有的主动性,它依然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体性的特殊表现形式,我们不能因此而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地位。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就否定它的主体性。
比如,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具有主体性,并有可能转变为主体。
当受教育者对他人进行教育时,它自身的主体性就会逐渐增强,逐渐成为主体。
也就是说,二者的身份和特征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认识1、平等关系。
在我国当今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社会地位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接受信息的机会也是均等的,提高思想认识的要求是平等的。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论文
选题缘由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因素,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
两个基本要素之间的矛盾关系则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宣传及其实践活动。
因此,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紧迫而必要的事情。
自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的过程中,我本身作为初学者,也是教育对象,因此对此问题也有一定的角度。
切近现身,自身出发,看待问题也会更容易些。
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而我仅侧重两者之间的矛盾做一定调查。
简言之,即两者在实践的配合度的研究。
客观的说,作为初学者,我对此方面的研究真是知之甚少,所了解的仅局限于课本,其次,也不是仅通过百度一篇文章就能够掌握的。
对待一些名家的讲解,我也难以给以批判,有的仅是从自身知识水平及实践活动做出认为合理的选择。
一些学者的研究主要通过三方面的研究,即主体、客观、内容。
首先是教育者的特征、职能及自身的一些素质,再者就是教育对象的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接着区分了两者,两者概念不同,实质内容也是不同的。
此外我看的几篇文章主要着手研究两者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
毫无疑问,在实践中两者缺一不可。
前者是给予的一方,后者是接受的一方,但后者的给予往往比前者更为重要。
两者间的基本素质的高低,心态的积极与否,则是研究的重点。
而我所研究的重点更侧重于两者的心态、素质、及两者有意无意的配合的研究,当然也只是皮毛,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很难有深度层面上的东西。
简要地说一点,我很喜欢研究人的心理,也许是看侦破影片比较多的缘故,我总能从人的表情里看到内心的映射。
当然,准确率并不是很高。
我认为心态的作用力很大,就好比翘起地球的杠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我并不赞同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因为人生而平等,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但是任何事物总是参差不齐的。
在此我认为只取决于两者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素质。
教育者不仅要有良好的知识水平,还要有驾驭知识和表达知识的能力。
对于不同的对象,要运用不同的语言艺术进行知识的表达或传授。
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探析
作为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实践互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对基本关系。
自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立至今,学界围绕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不同的理论观点,至今尚有学术争鸣,本文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以促进对这一问题的深化研究。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既有观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学位办[2005]64号文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学科领域、学科属性进行了明确规定,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
可以看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两个方面: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实际上,这两个规律分别是立足于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角度讲的,思想形成和发展规律主要是从教育对象的角度讲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主要是从教育者的角度讲的,这两个规律辩证地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中。
由此看来,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教育对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二者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具体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实践开展及其成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之一,也是一个存有争议的前沿话题。
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当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概念出发,认为教育者是主体,教育对象是客体。
[1](P88)这种主客体说主张教育者是主体,同时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在学术界得到普遍认同。
但是,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的主客体二分,对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来说,只是体现了其中的一个过程或方面。
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以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提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提出“教育对象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者发挥主导作用”的主导主体论。
[2]这种观点承认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但这种地位是由教育者规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论文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个开放着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关系,在两者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二者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通过两者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说
两者的关系说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三种说法:
其一是“主客体关系说”。
认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教育主体,起主导作用,负责组织和引领教育对象参加教育活动,受教育者只是被动接受及改造的对象。
这样在此关系中受教育者主观能动性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显然这种简单的“主客体关系说”在一定意义上还有缺陷。
如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填鸭式教学、普遍的厌学情绪等。
其二是“双主体关系说”。
也就是说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是主体,教育者是“教”的主体,受教育者是“学”的主体。
此种看法片面地割裂了同样是主体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二者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教育活动不再是其共同实践的活动,而是使“教”与“学”成为两个孤立的过程。
“双主体说”实质是把受教育者上升到主体地位,与教育者并列为主体,但是我们必须区分及意识到教育者的主体特征是在何种情况下即某个阶段下体现的,这与其担当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是不能划等号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
中教育主体只能是教育者。
笔者认为“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逻辑上是矛盾着的。
其三是“互为主客体关系说”。
此说是关于前面俩者观点的进一步发展。
主张从受教过程和施教过程俩方面来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主客体关系,该观点仍然是把整体一个活动过程分裂开来分析,强调各自的主体性,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每个行为主体都把对方当作是客体,这样两者间的平等对话关系很难建立。
二、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1.树立地位平等观
平等,是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关系的本质特征,也是处理两者关系的基本准则。
思想政治教育是平等、自由、民主的教育。
没有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平等,就没有民主的思想政治教育。
[2]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应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平等的对话,一种关乎“你”与“我”俩个体之间的对话,一种真正的思想意识上的交流。
教育者作为主导者,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营造与受教育者平等相处及交流的气氛,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对象的自我建构及其自主发展。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除了存在着先受教育与后受教育区别外,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所以在我们开展某项教育活动时必须要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育者决不能以势压人、居高临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才能赢得受教育者的尊敬,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
2.树立和谐互动观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信息及情感双向交流及交互作用的过程。
所以我们既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起主导作用,通过传播理论知识、言传身教、启发觉悟等多种方式影响受教育者,从而与受教育者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后,俩者进行信息交流与反馈,在此过程中受教育者主动领悟其教育影响并内化为自身情感体验及精神意识。
同时受教育者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同时亦可以选择拒绝教育者的相关教育影响,再通过信息反馈从而影响教育者来调整自身的教育活动。
当俩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时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良性循环,营造和谐互动、相互促进的效果。
3.树立共享观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精神意识上的共享过程。
共享是这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我们要正确把握这一原则。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需要共享精神,参与并享受群体中所有人的全部意义,参与其中、分享彼此;保持共识,容忍差异,从而促进共同发展。
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都应具有共享意识,以期营造自由的、无拘无束的交流和沟通氛围,实现两者“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
在这种交往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精神意识上的共享,教育者也同样接受着教育,不断提高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教育对象提供更高层次的帮助,从而在教育对象享受得以发
展的喜悦的同时感受自身思想境界及文化品位的提升,真正体验到一种与教育对象共创、共享教育的幸福。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永远是个开放着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互动关系,在两者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二者积极性,共同参与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去,通过两者的共享,实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刘书林,高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及其主客体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