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卓会展1201
贾亚亚20124607
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自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上,与世界各国都建立了一些相应的贸易关系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但是,由于世界政治和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贸易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阻碍的因素,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需要对自身的贸易条件和国际贸易环境做一个深入的分析。

一、中国国际贸易现状分析
(一)贸易进出口总额
2013年全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4.16万亿美元,冲破4万亿美元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关口。

其中全年进口贸易总额为1.95万亿美元,增长7.3%,出口贸易增长7.9%,达2.21万亿美元。

有资料分析表明,2013年,美国仍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国。

2013年前11个月,美国进口贸易达2.08亿美元,仍高于2013年中国进口贸易总额的1.95万亿美元。

同时,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主要以商品贸易为主,服务贸易额还不及美国的一半。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报告,2012年,中国进口商业服务位列全球第五位,在出口的服务贸易中,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位列第三。

近30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持续的经济增长也推动了中国中产阶层财富的扩大,以及全球贸易的增长。

(二)中国主要的国际贸易伙伴
根据美联社对相关贸易数据的分析显示,2006年,美国是全球127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这一数字为70个。

如今该现象完全逆转,2011年中国是124个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美国则是76个。

仅仅五年时间中国便超过中国成为众多国家的贸易合作伙伴,其中包括澳大利亚、韩国等美国的同盟国。

据资料显示,2011年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为欧盟,双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第二位是中国与美国的双边贸易总额有望达到4467亿美元;第三位是东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3629亿,首次超过日本。

第四位是日本。

(三)中国的贸易格局部署
当前中国的国际贸易格局呈现六大主要趋势
一是以发达国家为贸易中心的基本格局不变,中国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心声崛起力量。

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既是世界经济的主要力量,在国际贸易中也居于主导地位。

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世界货物出口70%以上的份额和服务贸易90%以上的份额,更为重要的是,发达国家通过开展区域贸易合作和控制多边贸易体制来主宰国际贸易秩序,并在国际交换中获得了大部分贸易利益;二是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的挑战,全球范围的区域经济合作势头高涨。

区域贸易安排已经成为各国争取市场资源、扩大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地位的战略手段,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是国际贸易结构走向高级化,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发展方兴未艾。

国际贸易结构的高级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互为依托,从其变化趋势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伴随着各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全球服务贸易发展迅猛。

近20多年来,国际服务贸易规模已经从1980年的3600亿美元扩大到目前的2.1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的19%。

在行业结构上,服务贸易日益向金融、保险、电信、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倾斜,传统的运输业、旅游业所占份额持续下降;在地区分布上,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所占份额继续扩大,东亚地区的增长尤其显著。

高技术产品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尤以信息通讯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最快。

与此同时,由于跨国公司纷纷把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发展中国家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占全球的比重快速上升,已经从1985年的16.6%上升到2000年的35.4%。

四是贸易自由化和保护主义的斗争愈演愈烈,各种贸易壁垒花样迭出。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愈加频繁,贸易
自由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但是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产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当前,各国经济景气的不均衡性、产业和贸易结构的竞争性、区域贸易集团的排它性、贸易分配利益的两极化以及经贸问题的政治化都是造成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的重要原因。

二.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分析
增长发生分化,东亚经济崛起。

美国通过2008年以来的4次量化宽松逐渐走出财政困境,下半年,随着实体经济复苏、房地产强劲回暖、美元升值,美国经济将实现全面复苏。

而欧元区随着欧债危机见底,经济也将步入复苏阶段,但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增长趋势也将严重分化,其中北欧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南欧。

新兴经济体在较为强劲的私人需求和政府刺激措施的双重作用下,总体经济形势将继续向好,到2014年东亚经济规模可达到17.34万亿美元,与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并驾齐驱。

二是多边贸易体制面临新挑战,区域经济体内部贸易增强。

WTO管理的多边贸易体制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力推动全球贸易保障体制的完善和国际贸易更深更广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后金融危机的影响,多边贸易体制面临着新挑战。

而在多边贸易体制受到挑战的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却越来越繁荣。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商品贸易国,净出口约占GDP总量的49%。

对外贸易作为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国际贸易格局的新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长远发展。

首先,会促使贸易合作多元化。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45%以上,发达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

对外贸易流向的过分集中化容易引发贸易摩擦、知识产权保护和汇率争端等多方面问题,这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日渐突显。

随着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之间的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伴随着东亚经济的崛起,中国对外贸易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2012年期间,中国对外贸易额实现了连续增长,其中对新兴经济体的出口连年增加,对东盟国家
的出口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速度。

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体内部经贸合作,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多元化发展,通过充分利用经济体内部的贸易优惠政策,增大对东盟国家的贸易出口,这将有利于改善中国对欧、美贸易过于集中的状况。

其次,会促使贸易摩擦增多。

长期以来,我国作为贸易出口大国,贸易顺差巨大,随着经济和贸易规模的扩大,贸易摩擦的频率也在增加。

根据相关统计,我国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贸易摩擦目标国榜首,无论是遭受的反倾销调查数量还是遭受的反补贴案件数量,都位列全球第一。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侵害更加明显。

2008—2012年期间,中国遭受发起调查的反倾销案件数量达到308起,占同期全球的比重达到31.8%,远高于危机前1995—2007年期间中国占全球18.6%的比重。

此外,国际贸易摩擦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调整贸易利益的重要手段。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贸易摩擦居高不下,这给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最后,会促使贸易成本增加。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发达国家的贸易成本中,21%是交通成本,44%是与边境相关的贸易壁垒,7%来自语言差异,14%来自货币的不同,3%来自安全保障。

在国内,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经营压力大增。

而我国的出口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涨会进一步挤压产品竞争力,造成贸易成本增加。

同时,随着人民币汇率持续上升、美元和欧元的相对贬值,我国大量出口企业蒙受巨大损失,以美元为结算货币的国际贸易成本日益增加。

此外,由于语言、文化的差异,贸易合作双方容易产生误会、互不信任,导致国际贸易中的道德风险增加,进而增加了贸易成本。

三.中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
面对国际贸易新格局所带来的上述问题,中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加深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的经济合作,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伙伴多元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根据我国和东盟各国的技术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完善东亚经济体的分工合作,构建一个完整的产业分工体系,增强区域经济整体实力。

另一方面,加强我国边界地区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深化东北亚经济交流。

调整对外贸易结构。

调整贸易结构对于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地方政府和企业应当转换观念,抛弃长久以来将出口创汇放在首位的做法,在努力扩大出口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充分学习吸收,并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此来缩短产品研发周期,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升级。

其次,大力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发展。

要加大对企业的技术改造,引导其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最后,优化市场结构,引导市场向多元化发展。

要改变过度依赖欧、美市场造成的贸易伙伴单一的局面,在巩固东南亚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中东、中非、中俄等市场,同时积极利用各种博览会、经贸洽谈会招商引资,促进国际贸易市场多元化发展。

降低国际贸易成本。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元汇率波动剧烈、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对出口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可以有效规避由汇率波动造成的风险和损失,对出口企业来说应当是重大利好,可以显著降低贸易成本、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繁荣发展。

此外,世界各国在遭受金融危机造成的巨大损失同时,也对当前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提出了质疑。

当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的改革已刻不容缓,这为我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