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内镜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素内镜检查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色素内镜检查
色素内镜检查是内镜下利用色素的一种检查方法。
普通内镜不易识别的消化黏膜及某些表面的性状,借助色素的作用,使之变得容易识别,容易诊断。
对普通内镜观察不到的黏膜的功能状态,也能通过色素的作用,使之能在内下用肉眼直接观察和诊断。
色素必须符合无毒、无害、安全的要求。
色素的投入途径主要有两种:在内镜下直接喷洒的称直接法;经口服色素后,再进行内镜观察的称间接法。
[适应证]
所有能接受消化道普通内镜检查的病倒,原则上均可进行色素内镜检查。
[禁忌证]
对碘过敏患者禁用碘染色,尿素—酚红、尿素—麝香草酚染色由于有产生高氨的危险,肝硬化患者慎用。
极少数病倒仍可能具有过敏的危险,因此检查前应了解患者过敏史。
尤其是对染色剂有过敏反应者。
[术前准备]
同普通胃镜检查的前处置,要特别强调清除附着于黏膜表面的黏液。
消化道是被覆黏液最多的,如果不认真清除,喷洒色素后,着色的黏液必将妨碍内镜的观察。
通常利用蛋白分解酶使粘液分解,降低其黏度,用表面活性剂使附着于消化道管壁的黏液易于清洗。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碘染色法(Lugolsolution)本法是利用碘与糖原的呈色反应。
正常的鳞状上皮黏膜内的颗粒层含有糖原,因此本法只用于食管黏膜的内镜检查。
(1)方法:碘染色方法最经济、简单、为最基本的食管黏膜检查法,碘过敏及甲亢患者禁用。
一般剂量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食管糜烂及溃疡病例,喷洒后可能有一定的胸骨后烧灼感。
在常规胃镜观察后,对食管黏膜的目标部位,用洗涤喷雾管均匀喷洒%--3%的卢戈液,用量为10---20ml,待10s左右,用温水冲洗吸引后观察,观察后尽量吸净胃及食管内残留的碘液。
(2)碘染色的内镜像:正常食管黏膜染成褐色,呈褐色草席纹状。
由于病变的上皮缺乏糖原,因此喷洒碘液后,病变部为不染带,清楚地显示出病变的范围。
凡是食管上皮缺损的病变,如糜烂、溃疡、癌、非典型增生、不完全的再生上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全等,对碘均呈不染或染色不良。
因此碘染色只能指示病变的存在及范围,对各种病变难于进行鉴别。
2.甲苯胺蓝染色甲苯胺蓝和亚甲蓝一样,吸收后呈变色反应性的蓝色色素。
在消化道内视镜检查中也仅用于食管病变的检查。
甲苯胺蓝对食管无刺激性,但用量过大时,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性;从消化道黏膜吸收后经尿液排泄,对膀胱黏膜也具一定刺激性。
因此染色后要尽量将残留色素吸尽,必要时用利尿剂促进排泄。
一般用1%~2%的甲苯胺蓝液,染食管全长需8~10ml。
(1)方法:染色前处置后,对食管进行常规下观察,对目标部位用1%~2%甲苯胺蓝液均匀喷洒,待30s后,用温水反复洗净吸引。
(2)甲苯胺蓝染色的内镜像:正常食管黏膜几乎无着色性,病变部则有不同程度蓝染。
甲苯胺蓝可着色的病变为:1)上皮的缺损部(糜
烂、溃疡);2)癌组织的露出部;3)上皮非典型增生;4)再生上
皮。
其中病灶表面的坏死物质及纤维蛋白等着色最浓,其次为癌细
胞、非典型增生上皮及再生上皮。
随着再生上皮的成熟,其染色性
也逐渐接近正常。
因此,甲苯胺蓝的染色像,在不同病变都有各自
的特点。
对于病变表面被正常上皮覆盖的部分及以上皮基底层为中
心的病变,由于表面被正常上皮覆盖,甲苯胺蓝无染色效果,不能
与正常黏膜鉴别。
3.甲苯胺蓝-卢戈碘双重染色系列用上述两种溶液分别染色的方法。
先喷洒碘于全食管,然后在病灶处喷洒甲苯胺蓝,20s后,用蒸镏水冲洗,吸出染液,可更清楚显示病灶。
4.亚甲蓝染色适用于食管以外的消化管黏膜的染色。
亚甲蓝在胃镜下直接喷洒(直接法),主要用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检查及对十二指肠溃疡瘢痕可疑病灶。
在普通胃镜检查后,从活检孔插入喷雾管,用%的亚甲蓝液(对要取活检作进一步病理染色检查时,则用%~%的浓度液为好),对准目标部位由远及近均匀喷洒。
散布后1~2min,用水冲洗色素液。
对难以洗净的着色黏液,可用%碳酸氢钠液冲洗,则易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