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________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第六单元单元备课+课时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主题,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一篇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课文,有的介绍奔腾的江河,有的描绘茂密的森林,还有的展示海滨小城的独有风光……每一篇课文都是在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展现祖国的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巧妙。

3.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望天门山》,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5.能用一段话写自己的家乡。能围绕一个意思写一篇习作。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单元中的重点生字、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单元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3课时

《富饶的西沙群岛》2课时

《海滨小城》2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习作:这儿真美》2课时

《语文园地》2课时

17古诗三首

一、教材分析:

本文三首诗,都描绘了祖国的山川景色。但第一首诗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第二首诗重在写景,抓住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西湖的风采神韵,借景抒情。第三首诗选择了不同于前两首诗的时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描写景物。

二、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5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

2.背诵三首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难点

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四、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课件。

学生: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三首诗,学习《望天门山》中的生字、词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古诗,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插图,让学生说一说诗中描写的的景物。同学们,可以给插图配上用几句古诗吗?

2.板书课题:古诗三首----《望天门山》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合作交流,理解诗意

1.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首古诗。释题。

望:看,往远处看。

天门山:今安徽省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两山隔江相对,像天然的门户,所以叫天门山。

2.生读古诗,理解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指导学生书写:断、楚、至、孤、帆。

(3)在熟读诗句的基础上,利用工具书或书中的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合作交流,理解诗句的意思。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说出自己不懂的词语、诗句,相互讨论。

三、强化诵读,感悟诗情

1.指名个别朗读,小组诵读。

2.教师示范读,课件播放并配上诗句的图象,注意指

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呢?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4.教师小结:全诗紧扣一个“望”字,通过对天门山长江两岸景色的描绘,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体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乐观豪迈的情感。

四、背诵默写,强化积累

1.生背诵。指名背、齐背。

2.默写《望天门山》。

(1)小组内互改。

(2)更正错误。

五、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1.课件展示检测题。

2.背诵古诗三首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断、楚江开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来

势磅礴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背诵古诗。

3.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默写古诗《望天门山》。

2.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简介作者,理解题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简介作者,课件出示《饮湖上初晴后雨》

2.先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再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导学生写“饮、初”这两个字。

三、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1.自由读古诗,要求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检查读诗效果,课件出示,生字“亦、抹、宜”,着重指出“抹”是多音字,在诗中读“mǒ”。

3.生借助注释,简要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1.说说西湖晴天与雨天不同的美。

晴天:水光潋滟,波光含情。

雨天:山色空蒙,细雨如丝。

2.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范读、配乐读。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出示《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学生自读这两首诗,和同桌说一说同是写景,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学生相互交流感受,教师点拨引导:《望天门山》描绘的是长江的雄壮,《饮湖上初晴后雨》写的是西湖的柔美,这两种景色美得各具特色!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西湖 潋滟 空蒙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望洞庭》一诗中出现的生字,

2.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说出诗句的意思。

3.通过品读,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词的语

言美、韵律美。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复习背诵两首古诗。今天这节课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另一处山水。

2.板书《望洞庭》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来理解古诗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读诗。

2.指导写字,课件展示。

未:两横长短不一,上横短,下横长。

磨:半包围结构。

遥:注意走之底的写法。

3.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境

1.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品读前两句诗,抓住“和”字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

色的画面美,感悟“和”。

①你从前两句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首诗的“眼睛”,我们把诗的“眼睛”称作诗眼。

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2)品读后两句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①洞庭湖有着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想象“白银盘里一青螺”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从哪里能突出“和”。

③指名读。

④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小组交流,教师小结。

五、背诵古诗,比较异同

1.指名背诵,小组背、齐背。

2.与前两首诗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这首诗描写的是洞庭湖的夜景。

六、达标检测,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检测题。

2.请课后搜集一些李白、杜甫、孟浩然写在摘抄本上。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光、色——和(柔)

教后反思:

教学开始课件展示三首诗,给学生留下整体的印象,初步领悟三首诗的共同点。在三首诗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到三首诗的复习巩固、对比,将三首诗的学习变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18富饶的西沙群岛

一、教材分析:

《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写景名篇,作者按照“海水”“海底”“海岛”的顺序具体形象地介绍了西沙群岛瑰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看图,完成小练笔。

4.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增强热爱祖国

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难点

看图,完成小练笔。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西沙群岛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1.导入:同学们见过大海吗?如果在大海中出现一小块

四面环海的陆地,这叫什么?大的叫岛,小的叫屿,总称叫岛屿。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我国的一个著名的群岛——西沙群岛。

2.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明确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边读边想刚才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带生字的词语。指名认读,教师帮助纠正读音。

提醒读准“瑰、参、划”,其中“参”是个多音字,在“海参”一词中读“shēn”。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说说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3)课文是围绕哪几方面来描写西沙群岛可爱的呢?

小组交流,达标汇报。

(4)出示句子: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5)这样的句子叫?

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句子叫中心句。中心句可以概括整篇课文的内容。

三、质疑拓展,探究学习。

1.我们先看看西沙群岛的海底是什么样的,都写了海底的什么?(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2. 课文是怎样写这些物产的呢?谁来读写珊瑚的句子呢?(课件展示)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3.读写海参的句子。“蠕动”是什么样子?大龙虾是什么样的?想想哪个词能概括它的特点?(课件展示)

4.想象大龙虾那威武的样子,轻声读好写大龙虾的这句话。

6.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

7.学习第4自然段。

(1)海底真是个大宝库,数量最多的还要数什么呀?对——是鱼。指名读第4自然段。

你觉得海底的鱼怎么样?课件展示,学生观察。

(2)为什么人们说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真的一半水一半鱼吗?

(3)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小结。

(4)再默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哪句话可以概括这个自然段

的意思。(第一句话)

四、指导写字,布置作业。

1.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师范写“浅、挺”,强调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4.课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底?????珊瑚 美丽海参 懒洋洋大龙虾 样子威武鱼

数不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看图练笔。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上节课我们一起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底,下面请几位同学当一次小导游,给大家介绍介绍。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板书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3.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尝试自学第5和第2自然段

1.尝试自学第5自然段。

同学们小声读第5自然段,尝试着用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这一自然段,看看海岛上有哪些物产。

思考:课件展示。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2)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下?

(3)谁来读这个自然段?我们体会一下海岛上物产的丰富。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教师小结。

2.自学第2自然段,看看西沙群岛的海水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学。

(2)引导学生感受“五光十色”。

课件出示: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浅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①你读到这段话时,有什么样的感觉?你能把海水的美读出来吗?

②海水真美呀!说说看,为什么这么美?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