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成与发展期
20世纪50年代至今 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 科技考古学的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 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今 科技考古学的发展期
形成和初步发展期
• 1949年,美国的利比(W.F.Libby)创立了14C 测年方法 是考古学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发展标志 ( 利比) 被称为科技考古的“麦加”的牛津大 学的“考古与艺术史研究实验室”的建立标志 着现代意义上的科技考古(学)的开端 。
• 19世纪,科技考古的重点集中于文 物的化学分析。
金属文物
石制品
陶器 • 20世纪上半叶 发射光谱开始用于青
铜器成分的分析 开用科技仪器分析 文物之先例
• 近代考古学一旦出现 就表现了它旺盛 的生命力 伴随着考古调查和发掘的科学 化进程自然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一 定的应用 。
国内:
• 中国金石学相似或对应于西方的古物学;
本阶段特点:
• 古代科技方面的资料积累和研究 • 科技手段较广泛使用于考古研究中 主要侧重于测
年断代方面 并开始了用计算机贮存 • 考古信息的探索 • 考古分支学科逐渐创立 如环境考古学、动物考古
学、地质考古学等
• 这一阶段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在国内外表现不同 • 在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人类
• 20世纪20年代西方的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产生 了中国的近代考古学。
•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并在同 年10月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进行调查和发掘 是 中国考古学诞生的重要标志。
30
殷 墟 年 代 发 掘 情 景
• 自近代考古学传入中国之初,就较注重 自然科学方法的应用。
• 这一时期是考古学理论和工作的科学化 形成期,对自然科学技术的应用究竟未形成 规模,科技考古学仅初露倪端 。
35届国际科技考古学术会议(北京)
中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王琎教授对铜钱的分析。 50年代,南京博物院罗宗真将宜兴周处墓的发 掘文物送到南京大学化学系进行检测。 1957年,仇士华、蔡莲珍夫妇被夏鼐委以重任, 建成中国第一个14C测年实验室,并测定出一批准确 可靠的考古年代数据。 70年代后期,北京大学考古系实验室等也陆续发 表了一批年代数据,建立了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的 确切年代序列,奠定了我国14C测年的基础。
与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经常性地共同研究。
研究项目涉及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 、环境考古、文物保护诸多方面;在遥感考古、地 球物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方面颇有成效。
5)大型的课题研究推动了科技考古学的发展 夏商周断代工程甲骨文日月食研讨会
“夏商周断代工程”缘起
1995年 9月29日国务委员、科委主任宋健在京召开有历 史学家、考古学家、测年专家参加的座谈会,提出。
1995年12月21日,国务委员李铁映、宋健主持会议,专门研 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有关问题。
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任组长,国家自然 科学基金委副主任陈佳洱为副组长,国家教委副主任韦钰、中 科院副院长路甬祥、社科院副院长滕藤、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 勤、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为小组成员。
学家、考古学家对传统的考古学提出质疑,希望 把研究目标从器物的研究转变到对人的研究,科 技手段也得到广泛应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 科技考古学在此时期 缓慢起步
• 1965年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建成我国第一个 碳十四测年实验室
• 分析和鉴定技术开始应用考古研究也同其他学 科领域开始结合
发展期
石器 铜器 铁器
19世纪中期,查尔斯·赖尔《地质学原理》的 发表 ,标志着地层学的创立。
• 19世纪后半叶,在地层学的指导下早期考古 学家对特洛伊古城和庞贝古城等做了发掘
• 19世纪末 里浮斯将军首次指出同一考古学 文化层内的遗物是共存的 由此可以判断遗 物的相对年代
• 20世纪初 瑞典人蒙德•留斯对古物器型的分 类作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考古层位学和类 型学标志着近代考古学的诞生
四 科技考古学发展简史
以学科角度言,科技考古学的发展,只不过短 短几十年的历史,可分为萌芽期和形成与发展期两个 时期。
萌芽期
时间范围:20世7世纪 古物学产生
• 18世纪末 一些学者在对古物学研究的基 础上作了相关的工作。
德国化学家克拉帕诺斯(Μ.Η.Κιaproth) 自行设计了一套化学分析方法 • 1836年汤姆森创立了三期说 之后三期 说得到检验和确认
筛选法工作图 水筛法工作图
常见孢粉图谱形 态特征图
DNA结 构示意图
电阻率法作业图
青海喇家遗址中喇家村西冲沟西面空地的地磁场分布图
水下考古作业示意图
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秦兵马俑坑现场进行彩绘保护
敦煌莫高窟壁画可溶性盐类的吸附处理
秦陵铜车马出土情况与修复后的陈列
4)与国际合作愈来愈多
50年代前后,周仁等开创了古陶瓷科学技术的研 究局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在这一领域贡献巨大。
北京钢铁学的古代冶金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举世瞩 目的成就。以上三个领域是中国科技考古的主流。
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周昆叔等开展环境考古研 究,成功召开了两次全国环境考古会议。
俞伟超,班村考古发掘,邀请地质、地理、动、 植物和理化等专家进行多学科的综合研究
1996年,夏商周断代工程极大地促进了科技考古 研究
• 我国科技考古学的发展与国际接轨并有自身 特点
1)虽较西方起步略迟 但速度较快
北京大学加速器质 谱碳十四制样系统
2)注重文物物质结构、产地等的分析
扫 描 电 子 显 微 镜
3)进行了分类研究
动物骨骼鉴定流程
• 分类 (鱼纲、鸟纲、哺乳纲等) • 判断所属部位 • 判断动物种属 • 拼对、修复 • 观察 (人工痕迹、病理现象等) • 测量、记录 • 挑标本 (绘图、照相、进一步鉴定)
• 本阶段特点: 1 出现世界化的格局 2 参加的工作人员多学科化(玉米图) 3 科技考古研究贯穿了考古学研究的始终(航 拍德国巴伐利亚图) 4 国际性会议的频繁召开(北京会议图) 5 科技考古学工作趋于理性化、科学化
特瓦坎遗址发现的系列玉米遗存(右一为现代样品)
德国巴伐利亚州哈尔斯德文化寨 堡遗址(正植被标志)航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