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大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看《跨越中国制造》有感
——浅谈“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
作为一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研究生,我对中国的制造业有一定的了解,在进入大学之后的五年里,我无时不刻不再关注着中国制造业的动向,每当谈到中国的制造业的时候我的心情也是很复杂的,可以说是既爱又恨。
记得那是在我刚刚进入大学生活的时候,我们经过了系主任的专业介绍,大家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可是毕竟是刚刚接触这个专业,所以,还是有些懵懂,那么,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什么功能最发达呢?我想大家无疑会想到那一定是网络,网络的力量是无穷的,经过了一番的搜索,我又加深了我对机械行业,乃至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认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一位机械从业人士的一段文章,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这样的,我们国家的制造业是落后的,这不仅体现在简单的机械行业,而且在材料和微电子等领域我们更是落后,这是一位有志从业于机械的人在看完日本的机器人大赛后说的话,当时震惊了,我感觉到了一种民族危机感,像影片中说的那样,我们是制造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我们该肿么办?以下是我的一些分析和看法:
创新是人类社会,也是中国发展永恒的主题。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制造大国,据统计,目前有210多种出口商品在世界上制造数量第一,其中大部分商品质量符合国际质量安全认证标准。然而,这些产品中大多数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的产品。出口商品的制造水平、成本优势和产业集聚三大优势,使中国从改革开放初期的贸易小国,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贸易大国。物美价廉的商品遍及世界“中国制造”誉满全球。如何使我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创造大国是当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制造”是发达国家企业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原材料等资源优势来获取收益的一种模式。而“中国创造”则是企业有自主的知识产权,有技术创新的能力,有自己独立的品牌和生产能力。走“中国创造”之路具有一定的世界意义。
首先,走“中国创造”之路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对我国经济而言,提出“中国创造”或者说自主创新这个概念,是一个客观的需要。如果不走“中国创造”之路,那么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会遇到很多贸易保护主义的阻力,使我国经济很难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企业所遭遇的国际贸易擘垒与日俱增。“中国
制造”在国外几乎成了低质低价甚至假冒伪劣产品的代名词。所以,我国对外贸易要可持续发展,只有走“中国创造”之路。其次,我国的市场优势是“中国创造”的有利条件。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是一个巨大的资源。
中国制造业在“零”的基础上,建成了全面的、具有相当规模和水平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包括原材料能源工业、装备工业、消费品工业、国防科技工业、电子信息产业组成的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和丰富的配套链条。同时,中国产业结构趋于优化,轻重工业比例较为合理,重化工业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以信息产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出口额跻身全球前两位,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从举世瞩目的“两弹一星”,到遨游太空的“神舟七号”,中国制造业在载人航天、运载火箭、月球探测和卫星导航等一些尖端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和跨越。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不断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年产千万吨级大型炼油厂设备国产化率达90%;国产10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国产750千伏交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已投入运行:日产4000吨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60万吨乙烯等一大批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创新。
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中国制造”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熟悉并喜爱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在世界各地,包括欧美发达国家,深入千家万户,并逐渐牢牢占据了各个生活场所。
中国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我国虽然是产量大国,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却很少,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到10%,真正属于自己创造的品牌屈指可数。世界知名品牌的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陷于全球价值链中生产加工的低端环节。“中国制造”与“外资创造”的现象已经上升为与国之间的较量。“中国制造”要保持长盛不衰,当务之急是通过研发创新、品牌建设迅速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
首先,我国制造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在国际市场上,国产品牌核心技术不多,原创性重大产品极少,这直接导致“中国制造”利润菲薄。我们制造出价值l美元的芭比娃娃,但是最后在美国沃尔玛的零售价格是9.99美元。其次,与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对外技术依存度高,一些重要产品主要从国外引进,国民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发展所需的重型装备,严重依
赖进口;我国的外贸总额已经位居世界第3位,但是自主创新的高技术产品仅仅占外贸总额的2%。如果“中国制造”依然停留在贴牌加工的简单层面,满足于给自己创造1%一2%的利润,中国终将沦为全球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只能获得微薄利润,失去持续快速发展的能力。
对企业来讲,自主创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首先要有这个意识。在实际工作中,创新需要做出艰苦的努力,而且不一定成功。真正的原始创新成果在我国不多,所以确实需要企业在原始创新上下大工夫。企业在原始创新上下工夫,就是要有决心做“难事”,这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个创新的氛围:业要鼓励那些肯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考核标准不是得奖,而是真正创造国内外公认的成果,在经济社会真正发挥作用,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节省资源,改善环境。
质量是企业乃至国家的生命,对于一个出口贸易大国而言,全力争取进口国监管机构和消费者的信任是支撑未来发展的保障。企业在统筹考虑企业利润、消费者需求、环境保护三方面的基础上,从提高环保意识和水平入手,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管理,建立绿色营销,确立我国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环境保护竞争优势。
高校在自主创新中应发挥重要作用,培养的人才要具备全方位的素质,如创新思维:扎实的科学基础和一定的人文素养;很强的分析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实践经验:善于团结协作和交际的能力等。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是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智慧成果必然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内涵;而智力资源则在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智力创新是通过人才实现的,培养创新型人才首先是加强基本素质教育。我国要成为贸易强国,需要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需要大批熟悉国际
国内市场规则、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的企业家,也需要大批能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高级技能人才。“中国制造”的逐步崛起离不开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推动,管理和技术创新将是终极的优势。只有依靠管理和技术创新提高“中国制造”的竞争力,才是“中国制造”解套的根本。目前,世界对制造强国的标志认定已有共识,主要包括:具备强大的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拥有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产品和国际领先的重要制造技术;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