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立场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立场文件
国家:印度
议题:世界气候问题
代表:乔培军刘旭日乔峰川
下午好,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我很荣幸的作为印度代表和各位一同讨论世界环境问题。我们深知世界如今在环境方面面临的挑战,并决意为了世界的未来采取一切措施遏制环境的恶化。
印度的人口估计有12.1亿人,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2001年72.22% 的人生活在村庄中,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环境,但是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有经济上困难希望发达国家能予以资金支持。
第一,履行各自责任。第二,实现互利共赢。第三,促进共同发展。第四,确保资金技术。这还是我国领带人就气候变化问题的表态。
森林覆盖率为21.9%。例如严重的人口过剩、环境恶化、大量的贫穷人口以及印度国内的种族以及宗教冲突。印度的经济在过去十年已经大幅度地扩大规模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十分之一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欧盟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承担减排责任的标兵。但是要实现对世界的环境承诺,美国要比欧洲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这无疑会削弱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因此,美国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中制造阻力阻力。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气候峰会》在2007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主席国德国在决议草案中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建议,遭到了美国的“根本性反对”。峰会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出人意料地抛出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不过,在布什的新计划中,关于新的排放标准,只字未提。
我国代表认为对待气候变化问题:第一是依据科学事实,第二是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三就是涉及应对措施了。
欧共体即提出了到2000年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冻结在1990年水平上的目标。这一提议得到了小岛屿国家联盟以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北欧国家的支持。美国却少有地与欧佩克国家
结成了同盟,反对为限制排放量制定任何目标和时间表。以印度和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则明确表示不会承担任何限制其经济发展的义务,并强调指出,如果指望它们取得任何进展,就需要对他们进行资金援助和技术转让。
美国温室气体的人均排放量和总排放量都高居世界榜首,其中二氧化碳排放约占全球的25%。由于担心减排行动对本国经济造成过大负担,美国反对立即采取减排限排措施,而是倾向于将国际排放贸易作为核心机制,不规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排放承诺,尽量避免涉及“承诺期”的概念,积极促进技术创新和推广。欧盟各国因清洁能源在本国能源构成中的比例较大,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足的资金,因而推崇较激进的减限排温室气体措施。但面对美国抵制的现实,欧盟提议可以通过建立地区性或局部性协议,来协商解决美国、澳大利亚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问题,但这并非要替代京都机制这一全球范围的协议。在美国看来,这个“超越京都”的新协议应包括以下几个特征:(1)全球参与性,这里特别指的是中国、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必须承担减排责任;(2)延长减排期限;(3)以市场为基础的减排
机制。斯塔文斯认为,“在此三点基础上,新的协议可以以《京都议定书》作为基础,尽管这个基础千疮百孔。”他透露说,这些政策建议早已提交美国相关部门作为参考。抛弃《京都议定书》是欧盟不愿看到的,欧盟也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挽救这个一手培育的孩子。但正如斯塔文斯“威胁”的那样:“到底是自欺欺人,继续用名存实亡的《京都议定书》来展示其领导力,还是加入一个有美国参与的真正意义上的减排协议,欧盟应该能掂量清楚。”此外,未来日本的立场也值得关注。不管日本人从情感上再怎么不情愿放弃…京都‟二字,其自身业已效率很高的能源利用率,也会对它达到欧盟更高要求的减排承诺产生制约。
在迫使发展中国家承担减排限排温室气体义务方面,美国与欧盟的立场一致。斯塔文斯教授说:“对于中国和印度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上这趟火车,哪怕可以先不…买票‟。”在未来后京都时代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潘家华强调了两点:(1)软约束。规避一切有可能制约我
国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性减排承诺,对有一定弹性的软约束,只要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吻合,可以采取积极态度;(2)多方位。后京都国际气候谈判涉及减排、适应、技术、发展等诸
多方面,中国目前已经参与了几乎所有领域的国际合作内容,今后的谈判也会是全方位的承诺问题。陈迎也认为,中国应始终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公约下的多边合作,但出于效率的考虑,也不放弃区域及双边谈判。
海平面上升:全球升温4摄氏度后,海平面在本世纪末上升80厘米,低纬度地区影响更严重。2075年,约1.5亿人被迫离开家园,四分之三来自亚洲。
极端气温:中国东部人口稠密的地区,一年中的最高气温可能比现在高6摄氏度。
减产:低纬度地区40%的玉米地和麦田将减产。大豆产地都将减产,包括南北美洲、东亚东南亚。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和印尼的稻米将减产30%。
热带气旋:将更频繁更具破坏性。全球尤其是沿海地区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基础设施破坏更严重。飓风引发的洪灾往往很致命。
水资源短缺:2050年,喜马拉雅全部冰川减少一半。其夏季融水的70%经印度河河谷流出,中国23%的人口生活在依赖其季节融水的西部地区。
森林火灾:高风险地区有:美国大部分地区、墨西哥、安第斯山以东的南美洲、非洲南部和东部、萨赫勒地区、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以及欧洲南部。
旱灾:非洲南部、东南亚、地中海地区发生十年一遇的大旱的频率将翻倍。
渔业危机:海洋酸化对鱼类影响很大,渔业生态将因此发生显著改变。影响渔业收入及工作岗位,珊瑚礁栖息地受损,影响许多商业鱼类物种。
永久冻土消失:西伯利亚北部几乎所有近地表冻土会消失,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的冻土会减少。建立在冻土上的基础设施面临风险。
欧盟一直是气候变化领域承担减排责任的标兵。要实现对世界的环境承诺,美国要比欧洲付出更高的经济成本。这无疑会削弱美国的经济竞争力。因此,美国一直是气候变化谈判中一个重要的阻力。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政府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在2007年6月,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主席国德国在决议草案中提出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建议,遭到了美国的“根本性反对”。峰会前夕,美国总统布什出人意料地抛出美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长期战略”。不过,在布什的新计划中,关于新的排放标准,只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