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农村移动支付行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分析,电商下乡为移动支付带来发展契机「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中国农村移动支付行业运行现状及前景分析,电商下乡为移动支付带来发展契机「图」
一、农村互联网支付运行现状
自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深化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指导意见》起,各银行和支付机构便不断下探经营重心,使移动支付这一新兴支付方式开始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根发芽。
2018年,非银行支付机构为农村地区提供网络支付业务共计2898.02亿笔、金额76.99万亿元;分别增长104.4%、71.11%。
其中,互联网支付149.18亿笔、金额2.57万亿元,分别增长21.56%、22.57%。
2015-2018年我国农村互联网支付笔数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结算协会
2015-2018年我国农村互联网支付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结算协会
二、农村移动支付运行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地区网民规模的增加,移动支付业务继续高速发展,并成为网络支付的绝对主导方式。
2014年,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31.49亿笔,交易金额13.68万亿元,分别占全国支付业务的22.76%和12.64%;2016年,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笔数50.86亿笔,交易金额23.40万亿元,分别占全国移动支付业务的19.78%和14.85%,同比增幅分别是61.51%和71.53%。
2018年,我国农村地区移动支付达到2748.83亿笔、金额74.42万亿元,分别增长112.25%、73.48%,占网络支付份额分别为94.85%、96.66%。
2015-2018年我国农村移动支付笔数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结算协会
2015-2018年我国农村移动支付金额
资料来源:中国支付结算协会
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呈飞速发展态势,而农村地区虽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扶持下经济、金融均得到蓬勃发展,但囿于先天基础、软硬条件、人口状况等客观条件制约,移动支付业务在发展进度、规模、成效上仍要远低于城镇地区,同时也显示出我国
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市场仍然蕴含着巨大的潜能和良好的前景。
更多内容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三、农村地区移动支付面临的挑战
1、农村人口持续外流且结构失衡
人口因素决定了移动支付的受众面,而我国农村地区人口在基数较大的基础上还存在如下特点,对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动和普及有着一定的影响。
一是大量人口持续外流。
多年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出于改善自身生活质量的努力,或异乡打工,或脱农进城,很大一部分青壮年处于全脱农和半脱农的状态之中,农村地区人口一直处于实质上的“负增长”。
2018年我国乡村常住人口56401万人,减少1260万人。
2011-2018年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口占城乡老年人口比例高达73.7%,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已超过18.3%,且39.3%的老年人生活相对贫困。
同时,人口流动产生的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总数的28.29%,其中近80%由上一辈抚养,这就造成年龄结构的失衡。
由于青壮年的持续流失,现在农村地区的常住人口基本以老幼为主体,中坚群体的缺失成为常态,呈现出明显的空心化特征。
这种以老幼为主体的人口结构在行为特征上通常表现为传统习惯顽固,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新工具,并且缺乏主动性。
同时,受到自身素质的客观局限,也难言及真正去了解和掌
握新生事物。
因此,青壮年人口的流失和年龄结构的失衡对本就稀薄的移动支付发展生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农村人口收入水平低下
中央多年来着力为农村松绑减负,各种减税惠农政策的出台增加了农村地区人口收入,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以及收入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但仍有三个现实难以回避:一是即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但收入水平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处于社会较低档次。
据统计,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6413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3066元,农村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倍差超过2倍,由此可见农村地区可供支配的财富仍是相当有限的。
二是农民收入增幅虽高于社会收入水平的平均增幅,但由于农民收入起点较低,如果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进行抵减,增幅有限,远没有数据显示的乐观。
三是由于农民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产品生产,但农产品的市场收购价格一直波动较大,虽有国家价格补贴体系的存在,实际情况是补贴并不能完全覆盖生产成本和保证收入,所以农民收入始终不太稳定,以致作为支付工具推广的起始触发点不能提振,因此对新型支付结算工具的推广应用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村地区的“村村通电话”工程和“信息下乡”活动的成效开始逐渐显现。
大多数行政村都通了移动电话,也有了宽带等现代通讯设施。
应该来说,对于移动支付有了必备的硬件环境,但要谈及发展,这样的基础条件还显得较为羸弱。
具体体现在:一是基础建设存在“死角”和“盲区”,至今仍有少数边远地区电话、宽带未架设到位,缺乏发展的基本条件和配套设施。
二是宽带的开通率不高,农村人口与网络关联的信息需求、娱乐需求还不强烈,一般不具备投入的主动性,对那些刚刚覆盖电话和宽带边远地区就更是如此。
三是智能电话、便携电脑、平板电脑等高科技信息产品的普及率还不高,这一点也与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存在直接关联,老龄人口在接受和使用信息化产品时总是存在心理障碍和使用障碍。
4、农村地区消费场景受限
由于受到收入总量的制约,农村地区的整体消费需求是受到抑制的,在目前以及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生活必需品仍是农村地区的主要消费之一,而且由于农村自有生活类产出的特点,这些必需品也被局限于有限范围。
生活必需品消费属于低端层次,缺乏发展的弹性,这就导致农村市场的支付交易始终处于相对静态。
同时,这类需求多以现金交易为主要实现形式,客观上也限制了支付形式的创新。
另外,目前农村地区的小超市、小商铺、小批发等微型经济体规范化程度不高,无证件、无执照、无审批的现象不是个例存在,这与日趋完善的市场监管形成背离,也使得金融机构在选择与商户合作时面临规范与发展的两难境地。
正是由于农村地区消费场景的单调,使得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缺乏有效的源动力与引擎,发展受到掣肘。
四、农村地区移动支付面临的机遇
1、人口基数大为移动支付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虽然从长期趋势上来看农村人口处于下降通道,但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有5.6亿,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40%。
所以即使剔除人口下降、消费意愿不足、可支配收入较低等外围因素外,农村市场仍然蕴含着颇为可观的发展潜力。
尤其是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整体下行的大环境下,撬动和发掘农村市场潜力,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无疑是令人期盼的。
一旦政府部门出台政策扶持,加之移动支付服务商下探经营重心,结合农村地区庞大的人口基数,给予农村地区移动支付发展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使其得到精心培育和稳步发展,势必会为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建设提供新的支撑,也会给包括移动支付在内的支付市场带来跨越式发展。
2、农村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
目前外流人口农闲外出务工者居多,农村地区拥有的巨大消费潜力只是被转移释放到了城镇地区,而且绝大多数人口暂无脱离农村户籍的意向,这一点在当前惠农政策越来越好、支农力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愈发明显。
加之农村地区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城乡差异的不断缩小,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农村外流人口回归农村也是可预见的。
这些属于消费中坚力量的农村人口一旦逐步回归农村,将会极大地刺激农村地区的消费,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零售业将会水涨船高,与此同时各种支付方式也将齐头并进,因此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巨大消费潜力的带动下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3、农村地区支付方式迅速转型
农村产业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在农资交易和粮棉油收购领域涉及的资金流越来越大。
由于这一类型的交易涉及资金量较大,单纯使用现金不仅不方便,也不安全,所以在需求的倒逼下这类交易率先脱离了现金媒介,改为移动支付和网上支付为主。
据统计,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占整体网民的26.7%,年增长率为6.2%。
2012-2018年中国农村网民规模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移动支付的便利性和快捷性已经被一部分农村民众率先享受和体验,也为他们的日常支付行为带来了迅速转型的可能。
虽然囿于农村硬件环境的制约,这部分需求还未得到充分释放,但在可见的将来,在使用惯性的驱使下,移动支付的发展前景尤为可期。
4、电商下乡为移动支付带来发展契机
目前,各种电商平台在农村地区的渠道下潜,已经在不经意间逐渐改变着农村地区的现状。
现在农村地区走一圈,随处可见的农村淘宝墙体宣传广告,替人网购和快递收件的菜鸟网点逐渐增多,以顺丰快递为代表的各家快递机构也在积极布点、开拓市场。
同时,多家银行也在紧锣密鼓上线自有电商平台,像工行的“融e购”商城、农行的“e农管家”、建行
的“善融商务”等,通过引导农户入驻,提供农资产品供应服务,直接推动农村的移动支付发展。
线上向线下拓展,物流体系城市包围农村、农村连接城市的双向高速通道的建立,支付壁垒的打通,势必会带来农村地区支付环境的大变革。
5、农村地区支付服务环境不断改善
近几年,在改善农村支付服务环境的号召下,各家金融机构都将农村市场作为了重要战场,也寄望在农村市场获取新的发展亮点。
依托惠农金融服务点建设,新型支付工具已经贯穿于农产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殖大户以及家庭农场等“四类经营主体”,而农村小型超市、农资服务部等商户的电话银行、手机银行、POS等支付工具,使移动支付在有条件的行政村组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农村地区民众的支付习惯。
同时,截至2018年末,我国农村地区累计开立单位银行结算账户2174.83万户,银行卡32.08亿张,
产品类别
内容说明研究报告
产业链、企业竞争格局、市场供需态势、发展前景预测、投资策略、趋势研判产业咨询
园区发展规划、项目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招商
招商策划、招商推介、客户邀约产业数据
房地产、土地出让数据、海关数据定制服务政策研编、专项定制服务、商业文案撰写、企业公文定制人均持卡量3.31张,助农取款服务点86.49万个(其中,加载电商功能的20.61万个),覆盖村级行政区52.2万个,村级行政区覆盖率达98.23%,村均拥有量为1.63个。
这些基础设施的改善使得农村地区移动支付的发展有了一个夯实的平台,有助于实现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辐射式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