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停车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停车场规划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城市交通项目,对于提高交通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和保障市民出行有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停车场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和高效性,需要遵循以下规范:一、合理位置选择:1. 根据停车需求和交通流量,选择停车场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居民区、商业区、交通枢纽和重要设施,以方便市民出行和商业活动。
2. 根据地势和交通网络,选择位置时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场地平整度和周边设施配套情况。
二、合理布局设计:1. 根据停车需求和场地实际情况,合理划分停车区域,包括机动车停车区、非机动车停车区和临时停车区域。
2. 合理规划停车位数量和布局,考虑不同类型车辆(小汽车、自行车等)的停车需求,尽量提高停车位的使用效率。
3. 设置合理的通道和通道宽度,确保车辆进出停车场的顺畅性和安全性。
三、合理设施配置:1. 设置停车场入口、出口、通道、标识等设施,并合理设置停车场的进出口位置,以方便市民进出停车场。
2. 提供停车场过街通道、坡道、楼梯等设施,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通行。
3. 为停车场配置合适数量的收费设备、监控设备、照明设备等,提高停车场管理效率和安全性。
四、合理管理措施:1. 建立科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避免过高的停车费用对市民出行造成负担,并通过优惠政策鼓励绿色出行和合理停车。
2. 合理设置停车场管理岗位,提供充足的停车场工作人员,并配备专业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和技术设备,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停车场的巡查和维护,及时排除隐患和故障,确保停车场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五、其他合理要求:1. 考虑环境保护因素,采取绿色建设方式和节能减排措施,如设置太阳能充电桩和雨水收集系统等。
2. 考虑特殊群体需求,设置残疾人停车位、母婴停车位等,提供方便和贴心的服务。
3. 充分参考和借鉴国内外成功停车场规划设计案例,不断完善和创新停车场规划设计。
总之,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是为了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水平、确保市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通过合理位置选择、合理布局设计、合理设施配置、合理管理措施和其他合理要求来实现。
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最新版
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最新版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是确保停车场安全、高效和用户友好性的重要指导文件。
以下是最新版的停车场设计规范标准的主要内容:1. 引言本规范旨在指导新建或改建停车场的设计工作,以满足现代城市交通需求,提升停车服务质量,保障车辆和行人安全。
2. 总则- 停车场设计应遵循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 应充分考虑环境、经济、社会和安全等多方面因素。
- 设计应体现人性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 规划布局- 停车场应根据地理位置、交通流量和周边环境合理规划。
- 应设置足够的出入口,确保车辆顺畅进出。
- 应考虑停车需求和高峰时段的流量,合理划分停车区域。
4. 设计要求- 车位尺寸应符合标准,确保各类车辆能够安全停放。
- 应设置明显的指示标志和引导系统。
- 应配备完善的照明、监控和安全防护设施。
5. 交通流线- 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应清晰,避免交叉和拥堵。
- 应设置专用的行人通道,确保行人安全。
- 应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安全出口。
6. 环境与景观- 停车场应与周边环境协调,采用绿化、水景等元素提升景观效果。
- 应考虑自然通风和采光,减少能源消耗。
7. 智能化管理- 应采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高车位利用率和管理效率。
- 应支持电子支付和预约停车服务。
8. 安全与消防- 停车场应符合消防安全标准,设置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
- 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
9. 无障碍设计- 应考虑残疾人士的需求,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和通道。
10. 维护与管理- 应制定详细的停车场维护和管理规定,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11. 附录- 附录包含设计参数表、标准车位尺寸图、交通流线示意图等辅助信息。
12. 结语本规范为停车场设计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提升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保障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规范标准应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进行更新和调整。
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规范
城市公共停车场设计规范城市公共停车场1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分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类,其用地总面积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1.0m2计算。
其中:机动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80%~90%,自行车停车场的用地宜为10%~20%。
市区宜建停车楼或地下停车库。
2 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应设置在城市的外环路和城市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停放货运车辆。
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主要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应符合城市环境和车辆出入又不防碍道路畅通的要求。
3 市内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停车位数的分布:在市中心和分区中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0%~70%;在城市对外道路的出入口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5%~10%;在城市其它地区应为全部停车位数的25%~40%。
4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在市中心地区不应大于200m;一般地区不应大于300m;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的服务半径宜为50~100m,并不得大于200m。
5 当计算市中心区公区停车场的停车位数时,机动车与自行车都应乘以高峰日系数1.1~1.3。
6 机动车每个停车位的存车量以一天周转3~7次计算;自行车每个停车位的存车量以一天周转5~8次计算.7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宜按当量小汽车停车位数计算。
地面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30m2;停车楼和地下停车库的建筑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30-35m2。
摩托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2.5-2.7m2。
自行车公共停车场用地面积,每个停车位宜为1.5-1.8m2。
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出入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 出入口应符合行车视距的要求,并应右转出入车道;2 出入口应距离交叉口、桥隧坡道起止线50m以远;3 少于5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可设一个出入口,其宽度宜采用双车道;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两个出入口;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两个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51149-2016)
目次1总则 (1)2术语 (2)3基本规定 (4)4停车需求预测与停车位供给 (6)4.1停车需求预测 (6)4.2停车位供给 (7)5停车场规划 (8)5.1停车场规模 (8)5.2停车场规划要求 (8)6建筑物配建停车位 (11)本规范用词说明 (14)引用标准名录 (15)Contents1General Provisions (1)2Terms (2)3Basic Requirements (4)4Parking Demand Forecasting and Supply (6)4.1Parking Demand Forecasting (6)4.2Parking Space Supply (7)5Parking Lot Planning Requirements (8)5.1Size of Parking Lot (8)5.2Planning Requirements (8)6Parking Space for Buildings (11)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14)List of Quoted Standards (15)1总则1.0.1为科学合理安排停车设施,构建有序的停车环境,规范城市停车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所涵盖的停车规划。
1.0.3城市停车规划应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以城市发展及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统筹现状停车供需关系,考虑未来机动车发展水平,结合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制定停车位总量控制和区域差别化的供给策略,划分城市停车分区,统筹配置城市停车资源,并应满足交通安全、综合防灾等要求。
1.0.4城市停车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2术语2.0.1停车场parking lot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及地上、地下构筑物。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停车场的规划设计成为了城市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个科学合理的停车场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满足车辆停放的需求,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化交通流线,保障交通安全,提升城市形象。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停车场规划设计的规范。
一、停车场的选址停车场的选址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
首先,要便于车辆进出,尽量靠近主要道路或交通枢纽,但又不能对道路交通造成过大的干扰。
其次,要考虑周边用地的性质和开发强度,如商业区、住宅区、办公区等,以确定停车场的规模和类型。
此外,还应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和建设成本。
同时,要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文物保护区、生态敏感区等特殊区域。
二、停车场的规模停车场的规模应根据停车需求预测来确定。
停车需求预测通常需要考虑区域的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性质、交通流量、车辆保有量等因素。
一般来说,商业区的停车需求较大,住宅区和办公区的停车需求相对较小。
在确定停车场规模时,还应预留一定的发展空间,以适应未来车辆增长的需求。
三、停车场的布局停车场的布局应合理规划停车位、通道和出入口。
停车位的布置方式有垂直式、平行式和斜列式三种,应根据场地条件和停车需求选择合适的布置方式。
通道的宽度应满足车辆行驶和转弯的要求,一般单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35 米,双车道宽度不应小于 6 米。
出入口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停车场的规模和交通流量来确定,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满足安全视距的要求,避免车辆进出时发生冲突。
四、停车场的设施停车场应配备完善的设施,以保障车辆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照明设施应保证停车场内有足够的亮度,便于车辆和人员的活动。
排水设施应能够及时排除雨水和污水,防止积水影响停车场的使用。
通风设施应保证停车场内空气流通,减少有害气体的积聚。
消防设施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及时扑救。
此外,还应设置标识标线、引导系统、监控系统等,为车辆和人员提供便利和安全保障。
地面停车设计规范以及尺寸要求
地面停车设计规范以及尺寸要求地面停车场是城市交通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城市交通状况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地面停车设计规范以及尺寸要求的制定是必要的。
一、设计规范1.符合城市规划:地面停车场应根据城市整体规划进行合理布局,充分考虑停车位数量、交通流量等要素。
同时,应与周边道路、建筑物、公共设施等相协调,确保城市整体形象。
2.安全可靠:地面停车场的设计应考虑交通安全因素,确保驾驶员和行人的安全。
包括规定适当的出入口、通道宽度、标识标线等,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3.环保节能:停车场的设计应考虑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原则。
例如,可以设置太阳能充电设备、雨水收集系统等绿色设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影响。
4.便利性:停车场的设计应方便驾驶员的停车和出行。
例如,道路宽度要适当,停车位的布局要合理,停车位之间的间距要适中。
同时,设置指示标识和导向系统,方便驾驶员找到空闲停车位。
二、尺寸要求1.车位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准停车位的尺寸为2.5米宽、5米长。
如果是对残疾人车辆进行专门设置的车位,则宽度可以增加到3.6-4.8米。
2.通道宽度:停车位之间的通道宽度要允许车辆自由进入和离开,一般要求为3-3.6米。
3.道路宽度:停车场车道的宽度要适当,以保证车辆通行的顺畅,一般要求为6-8米。
视停车场规模而定,大型停车场需更大的道路宽度。
4.出入口宽度:停车场的出入口宽度要考虑车辆和行人的通行需求,一般要求为4-6米。
5.垂直停车位高度:垂直停车位高度要保证汽车可以顺利进出,一般要求为2.2-2.5米。
总结来说,地面停车设计规范以及尺寸要求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地面停车场的安全、便利和可持续发展。
标准停车位尺寸、通道宽度、道路宽度和出入口宽度等要素的合理设置将有助于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和交通流动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提升城市交通环境质量。
同时,环保节能和便利性的考虑也符合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规范文件
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规范文件
内容:
一、总体要求
(一)城市道路停车泊位设置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布局、道路条件、交通组织、停车需求特征等因素。
(二)停车泊位设置应方便居民和社会车辆停放,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确保行人通行安全。
(三)停车泊位设置应统筹考虑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合理配置不同类型的停车设施。
二、设计原则
(一)遵循便利、安全、经济、美观的原则。
(二)与城市功能和交通组织相适应。
(三)与周边环境和道路条件相协调。
(四)兼顾各类车辆的停放需求。
三、停车泊位类型
(一)路边停车泊位:设置在道路两侧,供车辆临时停放使用。
(二)公共停车场:面向社会开放的停车场,设置在道路旁或独立建筑内。
(三)居民小区停车位:设置在居民区,供小区居民使用。
(四)单位用车停车位:设置在企事业单位,供单位用车停放。
四、位置选择
(一)应设置在交通需求较大、获取方便的位置。
(二)不应影响行人通行和车辆通行。
(三)居民区应设置在小区内部或周边。
(四)单位内应设置在单位用地范围内。
五、技术标准
详细制定各类停车泊位的尺寸标准、标识要求、充电设施配置等技术规范。
六、使用管理
(一)实行收费停车,收费标准由城市价格主管部门制定。
(二)遵守交通规则,停放秩序井然。
(三)加强日常巡查和维护管理。
(四)违停车辆应及时清除,保持通行畅通。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城市停车规划规范是指针对城市停车问题的综合规划和规范,旨在合理安排城市停车资源,提高停车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停车难的现象。
下面就城市停车规划规范,采取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停车位布局规范1. 充分利用空地:利用建筑物下方的地下空间和公共场所的地下空间建设停车位,利用道路两侧的空地设置临时停车位,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空余空间。
2. 科学规划停车位数量:根据城市人口、车辆数量、交通流量等因素,科学规划停车位的数量,充分满足市民停车需求。
3. 规范停车位大小:停车位的大小应符合标准,可以容纳各类车辆,并合理设置车位之间的间距,方便车辆进出。
二、停车管理规范1. 建立停车收费制度:合理确定停车收费标准,并建立统一管理机构,规范停车收费管理,确保停车收费公平合理。
2. 完善停车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停车信息系统,实时监测停车位的使用情况和停车流量,提供准确的停车信息,方便市民停车。
3. 设立停车指示标志:在城市主干道、停车场入口等易于引导和通知的地方,设置停车指示标志,指示市民前往停车场,避免盲目停放,提高停车效率。
三、停车管理执法规范1. 加强停车管理执法力度:增加执法人员数量,加强巡查和检查力度,对违法停车行为进行及时处罚,维护道路秩序和市民的合法权益。
2. 完善停车违法处理机制:建立停车违法处理机制,确定违停的违规行为、处罚标准和具体处罚措施,公开透明、严格执法,确保停车秩序。
3. 开展停车规范宣传: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普及停车规范知识,提高市民的文明停车意识,减少违法停车行为。
四、加强停车环境建设1. 提高停车设施的品质:对停车场设施进行改造和升级,增加人性化设计,例如增加遮阳棚、优化停车场照明等,提升停车设施的品质。
2. 加强停车场安全管理:增加人员巡逻和安保设施,确保停车场安全,防止车辆被盗、损坏等安全问题。
3. 创新停车支付方式:推广电子支付、手机支付等便捷支付方式,在提供便利的同时,减少现金交易环节,提高停车支付效率。
城市地下停车场的规范要求与安全设计
城市地下停车场的规范要求与安全设计城市地下停车场的规范要求与安全设计是为了保障停车场用户的利益和安全,提供一个舒适、安全、高效的停车环境。
本文将详细介绍城市地下停车场的规范要求与安全设计的相关内容。
一、规范要求1. 建筑规范要求城市地下停车场的建筑规范要求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包括建筑物结构设计、通风系统、照明设施、消防设备等。
建筑物结构设计应满足承载能力和抗震要求,确保停车场的安全性。
通风系统和照明设施的设计应能提供良好的空气质量和充足的光线,确保用户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同时,停车场应配备完善的消防设备,确保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2. 平面布局要求城市地下停车场的平面布局应合理划分停车位,确保停车位的数量充足,并考虑到不同车型的停车需求。
车位之间应留有足够的间距,方便车辆的进出和用户的行走。
停车场入口和出口的位置应明确标识,便于车辆的进出。
同时,停车场还应设有适当的标志和标线,指引用户正确停车和行走。
3. 安全设施要求城市地下停车场应设有有效的安全设施,以确保用户的安全。
这包括监控系统、报警系统、应急电话等。
监控系统应覆盖停车场的各个区域,并能实时监测车辆和人员的情况。
报警系统应能及时发出报警信号,并确保报警信息能及时传达给相关部门。
此外,停车场还应设置适当的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方便用户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二、安全设计1. 防盗设计城市地下停车场的安全设计应包括防盗设计,以防范车辆和财物的盗窃。
这可以通过安装有效的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和安全门等设施来实现。
监控系统应能覆盖停车场的各个区域,并能实时监测车辆和人员的情况。
入侵报警系统可以通过感应器、报警器等设备,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安全门可以限制不明人员的进入,确保停车区域的安全。
2. 灭火设计城市地下停车场的安全设计应考虑到灭火设施的设置。
这包括消防栓、灭火器、喷淋系统等设备。
消防栓应设置在每个停车区域,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供水灭火。
灭火器应妥善摆放,并定期检查保养。
《停车场布局设计规范》
《停车场布局设计规范》停车场布局设计规范1. 引言本文档旨在为停车场布局设计提供一些规范和指导原则,以确保停车场的安全性、效率性和可持续性。
良好的停车场布局设计可以提供方便的停车环境,并减少交通混乱和事故的发生。
2. 设计要求停车场布局设计应符合以下要求:2.1 安全性- 车辆和行人应有明确的分隔,并设有行人通道和安全设施,如护栏和标志牌。
- 车道宽度应足够,以确保车辆能够安全进出停车位。
- 设计应考虑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路线和避难区域。
2.2 效率性- 停车位数量应根据停车需求进行合理规划,以充分利用可有的空间。
- 停车位应有合适的大小和形状,以容纳各类车辆。
- 车辆进出停车场的流动应顺畅,避免拥堵和延误。
2.3 可持续性- 设计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如合理利用自然光和通风。
- 可以提供电动车充电设施和自行车停放区,以鼓励低碳出行方式。
3. 布局设计原则在进行停车场布局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3.1 合理规划- 根据场地大小和停车需求,制定合理的停车位数量和布局。
- 不同类型的停车位(如临时停车位、残疾人停车位等)应有明确的标识和分配。
3.2 车流分流- 设计车道和指示标志以引导车辆进出停车位。
- 考虑不同类型车辆(如小型车、大型车辆)的通行需求,并设置相应的车道宽度。
3.3 提供便利设施- 设置行人通道和便利设施,如自动支付系统、洗车服务等,以提高用户体验。
- 考虑到特殊群体的需求,并设有残疾人停车位和设施。
4. 布局设计流程停车场布局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4.1 收集信息- 确定停车场的场地大小和形状。
- 了解停车需求和使用情况。
4.2 规划停车位数量和布局- 根据信息收集结果,确定停车位数量和类型。
- 根据停车位数量和布局要求,进行停车位排列设计。
4.3 设计车道和行人通道- 根据停车位布局,设计合适的车道和行人通道。
- 考虑车辆通行的方向和流量,设置指示标志和导向标识。
4.4 设计便利设施- 根据需求和场地条件,设计便利设施的位置和布局。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停车问题成为城市管理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保障城市交通的有序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停车场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介绍停车场规划设计的一些基本规范和要点。
一、停车场布局停车场的布局应根据地块的大小和周边交通情况进行合理规划。
首先,应确保停车场的进出口位置合理,便于车辆的出入。
其次,停车位的布局应合理,车位之间的间距要足够宽敞,以便驾驶员停车和驶离时有足够的空间。
同时,应合理设置停车位的数量,以满足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停车需求。
二、停车位尺寸停车位的尺寸是停车场设计中一个关键的考虑因素。
根据不同类型的车辆,停车位的尺寸应有所调整。
通常,小型轿车的标准停车位尺寸为2.5米宽、5米长,而大型车辆如SUV或商用车的停车位尺寸则应适当增加。
此外,还应考虑到残疾人车位和家庭车位的设置,以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
三、停车场通行道设计停车场的通行道设计应保证车辆的通行流畅,同时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主要通行道宜设为单行道,二级次通行道则应有合适的倒车空间,以便车辆的出入和调头。
此外,通行道和停车位之间应有明确的车辆通行标志和标线,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停车场照明停车场的照明设计是保障夜间停车安全的重要环节。
照明设施应充足、合理布置,照明亮度应满足行人和驾驶员的需求。
特别是在停车场入口、出口、交叉口和弯道等易发生事故的位置,照明设施应更加强化,确保夜间驾驶的可视性。
五、绿化和景观设计停车场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绿化和景观要素,提高城市景观品质。
可以设置绿色带或花坛来美化停车场,增加绿化覆盖率。
此外,合理设置防护设施,如栅栏和护栏,保护周边环境和行人安全。
六、配套设施停车场设施的配套设计也很重要。
为了方便驾驶员,应设立便利设施,如停车场导引屏幕、停车位占用指示器、支付自助服务和紧急救援站等。
此外,针对电动汽车的快速充电设施的设置也应得到关注,以满足新能源车辆的充电需求。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路内停车泊位设置规范GA/T 850-2009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设置的选址和设计;本标准适用于城市道路路内汽车停车泊位的设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GB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道路交通标线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停车泊位parkingspaces为停放车辆而设置的停车空间;路内停车泊位parkingspaceson-street利用道路一侧或两侧设置的停车泊位;停放周转率parkingturnoverrate单位时间每个停车泊位的停车次数;V/C比值v/cratio路段交通量与通行能力之比;其中,V为交通量,C为通行能力;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rateofparkingspaceson-street路内停车泊位与城市停车泊位总数之比;4路内停车泊位设置一般要求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遵循保障道路交通有序、安全、畅通的原则;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应当处理好与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的关系,保障各类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和交通安全;停放周转率应以停车需求调查和预测为基础,合理确定路内停车泊位数量,集约利用道路资源;路内停车泊位可依所在地区、道路编号,可建立相应的停车诱导系统,并可与路外停车诱导系统、城市的交通管理系统等进行有机衔接;人行道设置路内停车泊位,应满足承载要求;路内停车泊位的标志和标线设置应按GB5768的规定执行;路内停车泊位与服务对象目的地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200m;距路外停车场出入口200m以内,不宜设置路内停车泊位;设置条件路内停车泊位的设置条件如下:a路内停车泊位设置率见表1;不应设置停车泊位的路段和区域以下路段和区域不应设置停车泊位:a快速路和主干路的主道;b人行横道,人行道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施划的停车泊位除外;c交叉路口、铁路道口、急弯路、宽度不足4m的窄路、桥梁、陡坡、隧道以及距离上述地点50m以内的路段;d公共汽车站、急救站、加油站、消防栓或者消防队站门前以及距离上述地点30m以内的路段,除使用上述设施的;e距路口渠化区域20m以内的路段;f水、电、气等地下管道工作井以及距离上述地点以内的路段;5停车泊位设计停车泊位平面空间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要的安全间距组成;停车泊位设计分大、小两种尺寸;大型泊位长15600mm、宽3250mm,适用于大中型车辆;小型泊位长6000mm、宽2500mm,适用于小型车辆;条件受限时,宽度可适当降低,但最小不应低于2000mm;停车泊位排列形式分为:平行式见图1a、倾斜式见图1b、垂直式见图1c;路内停车泊位的排列宜采用平行式;大型车辆的停车泊位不应采用倾斜式和垂直式的停放方式;多个停车泊位相连组合时,每组长度宜在60m,每组之间应留有不低于4m的间隔;路内停车泊位应考虑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泊位,其数量应不少于停车泊位总数的百分之二;。
地面停车场设计规范
地面停车场设计规范地面停车场是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规范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停车场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效率。
本文将从平面布局、泊位设计、进出口设置、交通组织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介绍地面停车场的设计规范。
一、平面布局地面停车场的平面布局应根据具体场地条件和功能需求进行设计。
通常情况下,合理的平面布局应包括停车区、交通组织区和服务区。
停车区应根据车位数量和类型进行划分,并设有合理的车位布局,确保车辆停放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交通组织区应设有行车道、人行道和适当的绿化带,确保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安全。
服务区应设有的货车装卸区、公共卫生间和售票处等配套设施,提供便利的服务。
二、泊位设计地面停车场的泊位设计应充分考虑车辆的尺寸和停车需求。
一般情况下,小型车泊位的标准尺寸为2.5米×5米,大型车泊位的标准尺寸为3米×6米。
泊位之间应设有合适的间距,便于车辆进出和行驶。
同时,应设有适当数量的残疾人专用车位和电动车充电桩,满足特殊需求。
三、进出口设置地面停车场应合理设置进出口,便于车辆的进出和流量的分流。
进出口位置应选择在道路交通流量较小的地段,避免对交通造成过大影响。
每个进出口应设有车辆识别系统和收费系统,确保车辆的安全与管理。
四、交通组织地面停车场的交通组织应合理规划,确保车辆的有序进出和流动。
应设有明确的行车道和人行道,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应分开进行,避免交叉与冲突。
对于大型停车场,可以设置交通指示牌和标线,引导车辆驶向合适的泊位。
五、设施设备地面停车场应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提供便利的服务和安全保障。
应设有充足的照明设施,确保停车场的夜间安全。
同时,还应设置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以防止车辆被盗或发生其他安全事件。
停车场内应设有消防设施和紧急出口,确保紧急情况下的安全疏散。
综上所述,地面停车场的设计规范包括平面布局、泊位设计、进出口设置、交通组织和设施设备等方面。
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提高停车场的安全性、便利性和效率,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停车服务。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
《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停车需求日益增加,停车场规划设计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合理的停车场规划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停车效率,还能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本文将探讨停车场规划设计的相关规范。
一、停车需求分析1.1 停车需求量:根据停车场所在区域的交通情况和人口密度等因素,需对停车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停车场的规模和容量。
1.2 停车类型:根据停车场所在区域的功能需求,确定停车场的停车类型,如临时停车、长期停车、垂直停车等。
1.3 停车时间分布:分析停车场的停车时间分布情况,根据不同时间段的停车需求确定停车场的开放时间和收费标准。
二、停车场选址规范2.1 交通便捷性:停车场选址应考虑周边交通便捷性,尽量选择靠近主干道和公共交通站点的位置。
2.2 停车场容量:选址时需考虑停车场的容量和扩建空间,避免选址过小导致停车难题。
2.3 环境影响:选址时需考虑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污染等因素,选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位置。
三、停车场布局设计规范3.1 车位布局:根据停车需求量确定停车位的数量和布局方式,合理分配不同类型的停车位。
3.2 出入口设计:设计出入口位置和数量,确保车辆进出顺畅,避免交通拥堵。
3.3 安全设施: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如监控摄像头、应急通道等,确保停车场的安全性。
四、停车场标识标线规范4.1 车位标线:设置清晰可见的车位标线,确保车辆停放有序,避免车位浪费。
4.2 禁停标识:设置禁停标识,明确禁止停车的区域,保障车辆通行和停车场秩序。
4.3 方向指示标识:设置方向指示标识,指引车辆行驶方向,减少交通混乱。
五、停车场管理规范5.1 收费标准:根据停车场的位置、停车需求和服务水平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
5.2 停车场管理人员:配备专业的停车场管理人员,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5.3 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停车场,保持停车场环境整洁,提升用户体验。
总结:停车场规划设计规范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合理规范的停车场设计才能提高停车效率,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一、总体要求城市停车规划是指城市在充分考虑城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和布局停车资源,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居民和经济发展。
其总体要求如下:1. 充分考虑城市交通需求和人口规模,科学确定停车资源规模和分布;2. 合理规划停车场地、停车区域和停车道路,确保停车资源的充分利用;3. 促进停车资源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效率;4. 确保停车环境美观、安全、便利,提升市民停车体验。
二、停车设施规划1. 停车位规模根据城市人口规模、汽车保有量等因素,合理规划停车位的数量。
在市中心、商业区、居住区等繁华地段应增加停车位的供给,以满足人们停车需求。
2. 停车场地选址在城市周边、交通枢纽、商业中心等交通便利的地段规划停车场地。
同时应考虑周边环境、交通状况、土地资源等因素,确保停车设施的合理布局。
3. 停车场设计停车场应根据周边道路交通情况、人流量、停车需求等因素进行合理设计。
设计应充分考虑停车路线的通畅性、泊位的布局、安防设施的设置等因素,确保停车环境的安全和便利。
三、停车管理规范1. 停车指引系统在城市主干道、停车场地周边设置规范的停车指引标识,告知驾驶员停车场地的位置和路线。
指引系统应简洁、明确,使驾驶员迅速找到停车场地。
2. 出入口管理停车场的出入口应进行合理规划和布置。
出入口设置应考虑车流量、道路通行能力、安全设施等因素,确保出入口的畅通和安全。
3. 收费管理停车场应设置合理的收费标准和收费方式。
收费标准应公开透明,支付方式应多样化,方便市民缴费。
4. 停车监管建立停车监管机制,加强对停车秩序的监督和管理。
对违规停车、乱停乱放等行为进行及时处罚,提高停车秩序的规范性。
四、停车环境优化1. 美化设计在停车场地内外进行绿化、景观美化等工作,提高停车环境的美观性。
同时,合理设置停车场标识和导向标牌,方便驾驶员找到合适的停车位。
2. 安全措施加强停车场的安全管理,安装监控设备,增加照明设施,设置防盗、防火设备,保障停车场的安全和市民财产的安全。
城市道路停车场设计规范
城市道路停车场设计规范1.1 功能和选址1.1.1 停车场应能为线路营运车辆下线后提供合理的停放空间、场地和必要设施,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低级保养和重点小修作业。
1.1.2 停车场宜分散布局,可与首末站、枢纽站合建。
停车场建设规模可按运行车辆标准数量分为三级。
一级:601辆及以上;二级:201辆~600辆;三级:100辆~200辆。
100辆以下城市参照三级规模执行。
1.1.3 一级建设规模宜单独建停车场;二、三级建设规模不宜单独建停车场,可与保养场、首末站、枢纽站的建设一并考虑。
1.1.4停车场设施内容设计包括停车坪(库)、洗车台(间)、试车道、场区道路、防冻防滑等停车设施以及运营管理设施、生产及辅助设施、生活服务设施等。
停车场设计内容应符合表1.1.4的要求。
表1.1.4 停车场设施注:①无轨电车停车场需增加停车场线网、馈线、整流站供电设施,不需要油气站。
②“√”表示必须,“*”表示视具体情况可选,“—”表示可无。
1.1.5停车场应均匀地布置在各个区域性线网的重心处。
在旧城区、交通复杂的商业区、市中心、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的附近,应优先安排停车场用地。
应避免建在交通复杂的闹市区、居民小区出入口和主干道旁。
1.1.6停车场用地应安排在水、电供应、消防和市政设施条件齐备的地区。
1.1.7停车场宜按辖区就近使用单位布置,宜选在所辖线网的重心处,使其与线网内各线路的距离最短。
其距离宜在1km~2km以内。
1.1.8停车场距所在分区保养场的距离宜在5km以内,不应大于10km。
1.1.9在用地紧张地带,可通过综合开发利用,建地下或地上立体停车场。
1.2 用地和布置1.2.1 停车场用地面积应保证公交车辆在停放饱和时,每辆车仍可自由出入(无轨电车应保证顺序出车)。
1.2.2停车场的规模以停放100辆铰接式营运车辆或170辆标准车为宜。
1.2.3停车场用地宜按每辆标准车用地宜按150 m2计算。
1在用地特别紧张的大城市,停车场用地不得小于每辆标准车120 m2。
城市停车规范停车场布局和停车位标准要求
城市停车规范停车场布局和停车位标准要求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停车难是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城市停车场布局和停车位标准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就城市停车规范停车场布局和停车位标准要求进行论述。
一、停车场布局要求1.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城市土地紧张,因此合理利用停车场土地资源是至关重要的。
在停车场布局过程中,应根据所在位置和周边道路交通情况,合理确定停车场大小、形状以及停车位数量。
同时,应注意与周边建筑物的合理配套,尽可能减少对周边居民和商业区的影响。
2. 分区布局停车场布局应根据车辆类型和停车需求进行分区。
通常可以将停车场分为小型车辆区域、大型车辆区域和特定车辆区域等。
通过分区布局,可以有效提高停车场的管理效率和停车位的利用率,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和需求的车辆。
3. 车位标识和导引为了提高停车场的可用性和停车效率,应对停车位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导引。
可以通过数字标识、颜色标识等方式将停车位进行区分,并在适当位置设置指示牌和导向标志,帮助司机准确找到可用的停车位,减少来回寻找的时间和资源浪费。
二、停车位标准要求1. 尺寸标准停车位的尺寸应根据车辆尺寸和停车需求来确定。
通常,小型车辆停车位的长度应为5米,宽度应为2.5米,大型车辆停车位的长度应为7米,宽度应为3米。
此外,在停车位之间应留有适当的间距,方便司机进出停车位。
2. 安全设施在停车位的设计中,应考虑到车辆的安全和便利性。
为了保障车辆安全,每个停车位应设有防撞柱或护栏等防护设施,防止车辆相互碰撞。
此外,还应提供夜间照明设施,确保停车场安全和用户舒适。
3. 辅助设施为了提高停车服务的便利性,停车位还应配备相应的辅助设施。
例如,可以设置充电桩、自助缴费机、监控摄像头等设备,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停车服务。
此外,还可以考虑引入智能停车系统,提供在线预订和导航服务,减少停车等待时间和寻找车位的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Code for urban parking planGB/T 51149-2016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7年2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180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城市停车规划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1149-2016,自2017年2月1日起实施。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6年6月20日1 总则1.0.1 为科学合理安排停车设施,构建有序的停车环境,规范城市停车规划,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所涵盖的停车规划。
1.0.3 城市停车规划应贯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公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应以城市发展及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统筹现状停车供需关系,考虑未来机动车发展水平,结合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制定停车位总量控制和区域差别化的供给策略,划分城市停车分区,统筹配置城市停车资源,并应满足交通安全、综合防灾等要求。
1.0.4 城市停车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0.1 停车场 parking lot供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及地上、地下构筑物。
一般由出入口、停车位、通道和附属设施组成。
2.0.2 停车位 parking space为停放车辆而划分的停车空间或机械停车设备中停放车辆的部位。
由车辆本身的尺寸加四周必需的空间组成。
2.0.3 机动车停车场 parking lot for auto供机动车停放的停车场。
2.0.4 非机动车停车场 parking lot for non-motor vehicle供非机动车停放的停车场。
2.0.5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parking garage for buildings建筑物依据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所附设的面向本建筑物使用者和公众服务的供机动车、非机动车停放的停车场。
2.0.6 城市公共停车场 urban public parking lot位于道路红线以外的独立占地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停车场和由建筑物代建的不独立占地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停车场。
2.0.7 路内停车位 on-street parking space在道路红线以内划设的供机动车或(和)非机动车停放的停车空间。
2.0.8 基本车位 basic parking space满足车辆拥有者在无出行时车辆长时间停放需求的相对固定停车位。
2.0.9 出行车位 travel parking space满足车辆使用者在有出行时车辆临时停放需求的停车位。
2.0.10 标准车 passenger car unit以车型外廓尺寸总长度为5.0m,总宽度为2.0m,总高度为2.2m的小型客车为标准车,作为各种型号车辆换算标准停车位的当量车种。
2.0.11 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 floor area for passenger car unit停放一辆标准车所需的建筑面积,包括停车位面积和均摊的通道面积、管理、服务等辅助设施面积。
3 基本规定3.0.1 城市停车规划应综合考虑人口规模和密度、土地开发强度、道路交通承载能力、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等因素,采取停车位总量控制和区域差别化的供给原则,划分城市停车分区,提出差别化的分区停车规划策略。
差别化的分区机动车停车规划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城市中心区的人均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水平不应高于城市外围地区;2 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高的地区的人均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水平不应高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的地区。
3.0.2 停车场按照规划管理方式分为城市公共停车场和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按服务对象分为机动车停车场和非机动车停车场。
3.0.3 城市停车位供给应以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为主体,以城市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为辅助。
3.0.4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按照建筑物分类划分为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
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基本车位供给的主体,应以满足本建筑物业主的基本车位需求为主;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是出行车位的主体,应以满足本建筑物使用者和社会公众的出行车位需求为主。
3.0.5 城市停车规划内容和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 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停车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制定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2)确定区域差别化的停车供给策略和停车分区划分原则;3)提出差别化的停车分区规划指引。
2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停车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核算各地块内建筑物配建停车位规模;2)确定城市公共停车场用地布局控制指标和建筑设计原则。
3 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停车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确定停车场平面布局和停车位规模;2)提出交通组织及出入口设置方案;3)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4)分析建设条件,开展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4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应以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为指导,应作为详细规划阶段城市停车规划的依据。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分近、远期规划;近期规划期限应与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远期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
城市停车设施专项规划应包括下列内容:1)现状停车调查和资料收集;2)估算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3)预测规划年停车(位)需求总量;4)深化和细化城市停车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5)提出区域差别化的分区停车位供应总量;6)确定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和分布;7)研究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8)提出临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规划要求;9)提出近期建设规划和规划实施保障政策。
5 专项规划中涉及的停车规划内容和深度应与专项规划所属规划阶段的要求一致。
4 停车需求预测与停车位供给4.1 停车需求预测4.1.1 停车需求预测应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机动车发展水平为依据,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城市用地规划、交通出行特征、交通服务水平及城市交通管理等因素,预测城市停车(位)需求总量及空间分布。
4.1.2 停车调查主要内容应包括停车设施调查、停车特征调查、相关资料的收集、现状停车供应和需求关系分析与评价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停车设施调查应获取停车场规模和空间分布、停车场形式和停车位规模、路内停车位规模和分布、停车收费管理等信息;2 停车特征调查应获取停车需求生成率、停车场供给能力、平均停车时间、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等指标;3 相关资料收集应获取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保有量、城市道路里程和网络布局,以及建设用地规模、性质和布局等;4 现状停车位供需关系分析与评价应根据停车特征调查计算停车需求生成率、平均停车时间、停车场供给能力、车位周转率、停车场利用率、停车集中指数、现状停车位需求等停车特征指标;定量化评价现状停车供需关系;分析停车发展面临的问题。
4.1.3 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应包括基本车位和出行车位预测两部分。
基本车位需求预测应结合城市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机动车保有量等,可采用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相关因素法等方法确定;出行车位需求预测应在停车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城市交通出行特征,可采取用地类别法、机动车出行分布预测等方法确定。
4.1.4 非机动车停车需求预测方法可采取趋势分析法、类比法、用地类别法等。
4.2 停车位供给4.2.1 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在停车需求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规划人口规模大于等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3)倍之间;2 规划人口规模小于50万人的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机动车保有量的(1.1~1.5)倍之间。
4.2.2 城市非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不应小于非机动车保有量的1.5倍。
4.2.3 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 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是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的主体,应占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的85%以上。
2 城市公共停车场提供的停车位可占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的10%~15%。
4.2.4 机动车停车位供需矛盾突出的城市可通过临时设置路内停车位作为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的补充,临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规模不应大于城市机动车停车位供给总量的5%,且应制定临时设置路内停车位的效益评估和退出机制。
路内停车位设置应采取白天短时停车和夜间长时停车相结合的规划原则,提高路内停车位周转率和利用率,发挥出行车位和基本车位供给的双重补充作用。
4.2.5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用地总规模可按规划城市人口核算,人均城市公共停车场占地规模宜控制在0.5m2~1.0m2。
5 停车场规划5.1 停车场规模5.1.1 规划范围内各地块的建筑物配建停车场规模应依据土地使用性质、容积率等用地指标和城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确定。
5.1.2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用地控制指标应考虑服务对象、建筑形式、停放方式等因素,依据规划确定的城市公共停车场规模和分布,选取标准车停放面积或停放建筑面积进行确定。
5.1.3 城市公共停车场应重视停车资源共享和高效利用,停车场设置的管理用房、停车辅助设施等建筑面积应按照不高于1m2/机动车停车位的标准设置,且管理用房、停车辅助设施的占地面积不应大于城市公共停车场总用地面积的5%。
5.1.4 地面机动车停车场标准车停放面积宜采用25m2~30m2,地下机动车停车库与地上机动车停车楼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宜采用30m2~40m2,机械式机动车停车库标准车停放建筑面积宜采用15m2~25m2。
5.1.5 非机动车单个停车位建筑面积宜采用1.5m2~1.8m2。
5.2 停车场规划要求5.2.1 停车场规划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应急避难等因素,宜选择停车楼、机械式停车库等形式,不宜布设特大型停车场。
5.2.2 停车场应建设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停车位分布、规模、收费标准、交通组织、利用率等信息,可建设智能化管理和诱导标识系统,提升信息化服务水平。
5.2.3 停车场应结合电动车辆发展需求、停车场规模及用地条件,预留充电设施建设条件,具备充电条件的停车位数量不宜小于停车位总数的10%。
5.2.4 采用地面停车形式的停车场应采用高大乔木、绿植作为与周边其他性质用地的隔离,在满足停车要求的条件下应在停车场内种植高大乔木,形成树阵,创造绿荫停车环境。
除管理用房、停车辅助设施、停车位及通道外的场地应实现绿化,停车位应采用绿化渗水铺装。
5.2.5 非居住类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应具备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规划建设条件。
5.2.6 建筑物配建停车场需设置机械停车设备的,居住类建筑其机械停车位数量不得超过停车位总数的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