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季氏将伐颛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略句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1.省略主语. 2.省略谓语. 3.省略宾语. 4.省略介词. 5. 省略量词.
研读课文,质疑问难,让 你我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一问:冉有、季路告诉孔子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是 瞒着季氏,还是事先已征得 季氏同意,或者干脆就是季 氏授意他们来的?
两种猜测
❖家臣的一举一动都须秉承主子的旨意, 不可能自作主张,因此,很可能是季 氏授意他们来的。
❖也不能完全排除冉有自作主张的可能, 他有这毛病。试看他推卸责任那句话, 就不可能是季氏的授意,很可能是他 自己“灵机一动”。
二问:
❖在三段对话中,季路一言不 发,这是为什么?请从季路 的性格或者心态方面探讨一 下原因。
四书五经
四书:《论语》《大学》 《中庸》《孟子》
五经:《诗》《书》 《礼》 《易》 《春秋》
关于《论语》——
❖ 《论语》是儒家“四书”(另《大学》 《中庸》《孟子》)之一,是孔子弟子及 其后学者汇集整理而成的语录体文集,记 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
❖ 论:编录 ❖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对话体;
以理服人、层层深入、先破后立的 辩驳艺术。
特殊句式
①介词结构后置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谋动干戈于邦内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② 宾语前置 无乃尔是过与(“尔是过”即“过尔”,
“是”起将宾语“尔”提前的作用)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2、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 3、以“是”“之”为标志
《乐》 《春秋》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四海之内皆兄弟。 • 欲速则不达。 • 朽木不可雕也。
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 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 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 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 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 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 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 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 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5、祸起萧墙、分崩 离析、既来之、则安 之。
季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以为东蒙 主 晓之以礼
•且在邦域之中矣
•是社稷之臣也
引名言

作类比
晓之以理
设比喻 驳斥借口

政治主张
晓之以德
揭穿阴谋
归纳总结——
• 思想内容方面
表现孔子的文德治国的仁政思想; 表现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 写作技巧方面
❖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2、先引名言——不能尽职 就别尸位素餐;
❖再作类比——既为辅助就当 恪尽职守;
❖后设比喻——猛兽出笼为害, 龟玉毁于柙中,谁辞其咎?
❖3、对内要:均和 安。对外要:修 文德以来之。
❖4、“今不取,后世必为子 孙忧”只是漂亮的托辞,季 氏之“忧”在于惧怕与鲁君 抗衡失利。故孔子言“在萧 墙之内也”。担心由此导致 国家发生内乱。
解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将伐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如果可以劝阻而不 加努力,于理不通,于情不合。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以强凌 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正义的事。
❖ 1、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 攻伐颛臾。理由有三:
❖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 伐;
三种可能
❖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 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 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头露面, 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
❖ 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那样的 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 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 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ຫໍສະໝຸດ Baidu
③固定格式
A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 表推测语气,意为“恐怕……吧”)
B何以伐为(“何以……为”,表 反问语气,可译为“为什么要…… 呢”)
❖ 是社稷之臣
❖ 常用判断句形式:
❖ 1,用“者”“也”表判断. 2,用副词“乃”“则”“即”“皆”“耳” 等表判断. 3,用动词“为”“是”表判断.(直接用 “是”的很少) 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5,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 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1998年1月,世 界诺贝尔奖获得 者在巴黎集会, 发表宣言:“人 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 头2500年,去吸 取孔子的智慧。”
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诸子散文
《左传》:《烛》
《国语》:《勾》
《战国策》:《邹》《触》
百家争鸣
儒家《论语》 道家 墨家
法家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孔子的思想
思想上:以仁为核心,崇尚礼仪;政治 上: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生活上: 主张温良恭俭让;教育上:开创私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孔子的思想: 一、“仁”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
均、和、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