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学渗透
发表时间:2020-03-03T15:12:01.297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4月总第339期作者:陆秋
[导读] 语文是横跨于多门学科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语言工具,具有向学生们传达语文知识和人文美学素养的多重教育任务。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莲花初级中学校644400
语文是横跨于多门学科的基础性课程,作为学习其他各门学科的语言工具,具有向学生们传达语文知识和人文美学素养的多重教育任务。在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除了要感知古今中外文学的博大精深以及各种精彩的文法之外,更重要的任务是感知这个五彩缤纷的社会,发现“美”的更多含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如果能在范读、讲解、板书、教态等方面多多注意对于学生美学的教育渗透,提高学生学术与素养双方面的综合能力,将会对学生以后的美学价值观的建立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美学教育的总体概况
18世纪中期,在《美育书简》一书中,席勒提出:“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在现代美育理论中,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了新的定义,即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感和审美创造力。在新的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美”作为一种艺术,可以在方方面面渗透出来。审美可以说是一种主观活动,在语文课程中能够感知美并欣赏美,是新课标对于学生的人文要求,所谓“寓教于乐”就是让学生在审美的愉悦中获得教育。
语文教材中吸取了当代最适合于中学生学习的各类美的形式和内容,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以及各种应用文体,无一不透漏着美学的形式。从内容上来说,语文教材中各种艺术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科学技术等全面而恰当地展示着文学的美丽。
徐志摩提出的“三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是对于文学的三大美学境界。不同的文学形式各具独特的美质,而对于这些美的欣赏与感知,是中学生在成长发育阶段所必须掌握的能力,对于他们感知社会、体验人生都是一种不可跳越的过程。
二、美学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课文朗读感悟音乐美。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最首要的,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音节和韵脚的和谐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
2.创设情境。在学习文学作品的同时,教师要注重知、情、意、行综合的过程,增加学生对于课堂意境的融合性,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有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3.入情入境的意境美。美感美感,情感是关键。著名学者王国维曾别出心裁地把美育叫“情育”,足见感情对于美育的极端重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置身其境,如扪其形,如闻其声,如嗅其味,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产生对审美对象的肯定或否定的审美态度和审美评价;“象喜亦喜,象忧亦忧”,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以美感人,以情感人,心灵日臻“净化”,摈弃假、恶、丑,趋于真、善、美。
4.写作练习。积极地配合写作练习,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美和表达美的能力,长期锻炼可以避免写作文空洞无感的困难局面,提高学生对于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在亲身体验之后发现人性和自然之美,产生创造美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