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是否可以替代人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器人是否可以替代人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从幻想变成了现实,而且它的发展可以说是异常迅速,覆盖面也非常广。

首先,机器人正逐渐替代人类的工作。无论是我们周围的超市服务还是各种各样的新闻报道,又或者是远处的地质探测,我们都会发现机器人的身影。

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调查中可以知道:“机器人对蓝领工作的影响在持续,而白领工作也受到了微型处理器的冲击。”这表明机器自动化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机器人已发展到程序变异无法估摸的状态。原本很多人都认为机器人是人类发明的,那么它的程序都在掌控之中。但是,事实上,机器人程序非常可能发生变异。当美国把机器人用在军事上时,他们的专家就已经郑重的提出了这个问题。美国海军研究室的一篇关于机器人士兵的研究报告《自动机器人的危险、道德以及设计》中说:“现在存在一个共同的误解:认为机器人只会做程序中规定它们做的事情。可不幸的是,这种想法已经过时了,一个人书写和理解程序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欧洲的科学家也正在为机器人创建互联网。这个互联网一旦创建成功,那么机器人就可以不再被动的接受程序的安排了,而是在接到指令后,主动通过互联网学习现场知识并完成任务。

由此可见,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并不十分确定。

最后,机器人已经可以自成群体日趋人性化以及情感化了。目前国际上有专门的“机器人世界杯”,如最具影响的是FIRA(国际机器人足球联合会)和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足球锦标赛);日本在2010年曾举办“机器人摔跤比赛”,今年又举办了“第一届机器人马拉松大赛”。瑞士科学家研发了家具变形金刚;捷克共和国的Neovision公司推出了视觉引导机器人。这些现象都表明机器人日趋人性化、情感化。情感在人的思维活动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决定和制约着人的行为活动和其它思维活动的基本框架与总体方向。将情感注入计算机或机器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使电脑向人脑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大大增强其使用功能,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人工情感的全面实现不仅可以使计算机具有友好的、人性化的人机界面,更重要的是能够使机器人或计算机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速度与效率,具有独立的决策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如果机器人具有与人一样的情感和意志,就具有了独立的人格、自控的行为、自主的决策、创新的思维和自由的意志,就能够在复杂的环境条件下,了解和猜测主人的价值取向、主观意图和决策思路,灵活性、积极地、创造性地进行活动,使其运行过程具有更明确的目标性、更高的主动性和更强的创造性,圆满完成主人交给的各种复杂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更大的工作范围取代人。届时,从纯逻辑的角度来看,人与机器人就再没有任何根本性差异了,人与机器人之间就可以实现全面的融合。这将是人

工智能技术的一次重大飞跃,必然会对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

从机器人的发展来看,机器人表面上很有可能替代人类。但是从人类心理来看,人类绝对不会让机器人替代自己。正因为上面的种种现象,人类会更加提防着机器人。因为它们是人类制造出来的。他创造的机器人,当然也可以使机器人消灭。就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同样也可以消灭人类一样。但关键在于人类是否能统一对开发机器人的观念。而人类对开发机器人的观念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所以,机器人不可能也不可以替代人类。

首先,为了解决就业问题,人类不可能无限制的研发机器人,从而让机器人替代自己的位置。就业问题就是民生问题,就业问题不解决就会民不聊生。只有生的基础上,才能够享受、发展。

其次,机器人的研发方向不确定将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机器人的行为可能会违法犯罪,危害社会安全。例如,机器人因为程序超出控制范围,杀了人,那么这就对人类人身安全带来威胁。这时候,我想人类会把它拆卸或分解,或者重新调整程序。很明显,机器人是不可以替代人类的。

最后,机器人的人性化和情感化所产生的影响更加是难以估计的,人类也很难估算它的危害程度。机器人在被人性化和情感化之后能够参与社会事务和人际交往,就会在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领域、

生产领域和生活服务领域取代人,机器人将会成了一支越来越庞大的“劳动大军”,那么机器人的机体制造厂、软件开发公司、程序调整中心、医院、美容店、餐馆、俱乐部、学校、托儿所、职介所等行业将会迅速发展起来,社会的生产结构和经济结构将会出现重大调整。这也联系到了人类的就业,情感问题。它可能会导致失业率上升,社会关系冷漠僵硬,人类关系生疏。还有就是人类与机器人的依附关系很难分清。机器人的行为效应(如违法犯罪后果、社会与经济收益等)应该由谁来承担,是研制者、制造者、控制者还是所有者?机器人如果杀了人,应该如何处理?是全部拆卸或分解,还是重新调整程序?如果机器人被人所“杀”,人应该如何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一方面应该如何使机器人“遵

纪守法”,另一方面应该如何维护机器人的“合法权益”?机器人是否具有继承权?人与机器人、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经济与法律纠纷应该如何处理?机器人是否具有选择权和被选举权,是否可以“竞选”市长?这些都表明人类是不可以、不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

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伦理观念。由于情感与意志的赋予,机器人与人之间的界线就会越来模糊,机器人具有了“人性”,参与了社会事务与人际交往,人应该如何对待机器人,如何处理人与机器人以及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机器人所取得的成绩,如何看待机器人的缺点和错误。机器人作为“二等公民”,应该如何确立其“社会地位”,如何看待和处理人与机器人以及机器人之

间的“亲情”、“友情”与“爱情”。

随着机器人越来越多地替代了人类从事简单重复性工作、恶劣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人类的生活方式将会改变。他们将会主要从事自由性、自主性、创造性和复杂性较强的工作,其工作时间的随意性、工作地点的游动性、工作内容的自主性、工作报酬的随机性和工作方式的选择性不断提高,必须会使人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包括个人消费、人际交往和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在上述的情况下,社会隐患会增多。机器人具有了情感以后,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行为,由于其信息的处理速度快,信息的贮存量大,运转的准确性高,在许多方面具有比人类更多的优势,他们一旦“哗变”,其后果不堪设想,其灾难性不会亚于核武器的大规模引爆。机器人参与社会生活以后,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化,将会大大提高社会的不稳定性;机器人进入家庭(如家庭保姆、健康顾问、精神陪护等)以后,由于赋予了机器人以心理功能和精神功能,家庭矛盾也日趋复杂化,将会提高家庭的不稳定性。

如此种种都限制了机器人替代人类事件的发生。

当然,现在人工情感理论所存在的缺陷也限制了机器人替代人类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