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接受相同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是国家对教育资源进行配置时所依据的合理性的规范或原则。教育公平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对于一个国家来讲,当今国际激烈的竞争的实质,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教育是关系民族和国家振兴的根本事业。一个国家要发展,如果教育上不去,一切都是空谈。因为人才才是最根本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人才,就谈不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科学技术也无法转化为生产力。因此说到底,人才才是关键。纵看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其教育得发展,人才的积聚也必走在世界前面。我们国家近十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我们国家把教育的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努力保障教育公平,把经济的发展转移到依靠提高科学技术和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毋庸置疑,当今的竞争以及未来的竞争,都必将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党的十六大第一次将“和谐”二字写进了报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决定中国未来发展主线目标,被勾勒得日渐清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蓝图上,“和谐”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可以说是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的一种新的理解。和谐是一个广义的词语,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环保、教育等各领域都要协调发展,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等。笔者认为,一切方面的和谐必先从教育得和谐开始。因为一切社会问题的问题都与人的素质有关,社会一切成果都是由人去创造的,社会的一切不好的方面,也都是由人造成的,人是改造社会、改变社会的主要力量,只有提高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根除人类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

问题是,如何才能真正提高整个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只有通过保障教育公平来实现。

要保障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真正提高全民的素质,绝不是短时间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就目前我国的教育的情况来看,发展虽然迅速,但是由于中国教育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以及一些历史传统文化的影响,教育公平其实很难得到落实,即使得到了落实,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城乡公平难以保障,每年几千亿的教育投资,占全国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所占比例不到一半,而占人口少数的城市却获得了绝大部分。在很多偏远农村、山区,九年制义务教育都得不到保障,很多适龄孩子由于家境问题而玩不成九年的义务教育,辍学率相当高;在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师资也得不到保证,教学楼很多是危房,很多代课老师自己学历都不达标,即使有合格老师但由于工资待遇不理想而做不长久。至于课程的设置,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就更难得到保障了。相反在城市读书得学生,却享受着不断升级换代的教育设施,接受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家长的安排下上着各种课外辅导班,接受素质教育。这种公平缺失严重挫伤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对城市,农村的孩子一直接受着劣等的教育,并将农村居民的低素质持续下去,造成长期性的城乡差异。其次,地区公平缺失,以矛盾的焦点高校来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校的数目、质量远远大于一般的省市、自治区,这些高校的经费很大程度地依靠的是当地政府的支持,作为回报,在招生政策上表现为向本地区倾斜,划分出很大部分的名额给当地,有些高校甚至大部分在当地招生。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很多高校较少的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的升学,为了考上大学,只有拼努力、毅力、体力、精力,严重地影响了这些学生的正常发展。此外,在长期倾斜性的经济政策支撑下,造成了我国较大的地区发展差异,地区间居民的收入差异很大,而我们看到在高等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分配是按照收入来进行的,你要享受高等教育,你必须支付高额的费用,

这种状况造成了高等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另外,阶层公平缺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收入差异逐渐演变为身份差异。收入越高的人,如私营企业主、民营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各种技术人才在社会中享受更高的身份;而收入越低的人,如进城务工者、个体小商贩、下岗失业人员在社会中的身份地位逐渐降低,失去了在文明进程中的话语权,沦为弱势群体。由于这些新的变化,新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应运而生,就是阶层公平缺失。这一点,人人都有切身感受,最明显地体现在合法化的择校费之类“钱学交易”和暗行、半遮半掩、甚至公开的“权学交易”中。有了钱,就能进入比较好的学校就读,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踏入一条宽阔的教育和职业路径;有了权,就能通过权力的运作,让自己和后代享受优秀的教育,甚至是“名义”上的教育,从而更利于权力的扩大。所以要保障教育公平,需要从国家政策、方针、制度上入手,同时应加快教育制度改革,加大对教育的投资,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统筹发展,平衡教师待遇,完善教育立法。

第一、落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教育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建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真正把素质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努力做到人人都享有接受相同质量教育的权利,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继续加大对公共教育的投资,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平均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也越高。1980年以来,发达国家的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在5.0%以上,欠发达国家在4.0%左右,最不发达国家低于3%,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是偏低的,同时也低于欠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即便到了2003年,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仍只有3.28%。我国公共教育投资比例应该在2010年达到3.7%,而在2020年达到4.5%。要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我国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并且保证公共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不能下降。同时要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配置不合理。因此,不仅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存量也应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让每个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第三、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第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营造全民学习氛围。以教育信息代推动教育现代化,建立和形成遍布城乡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沟通,促进学习途径、学习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多样化,努力创造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条件。广泛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城市活动,营造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促进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

第五,平衡教师待遇,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掀起了农民工进城的打工潮,上千万的农民工子弟也随亲迁移至城市读书,但是由于种种政策的限制,农民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