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货物贸易逆差原因分析
【文章摘要】本文先从中国和日本的统计数据中,概括了中日货物贸易的现状,从数据比较中得出,中日货物贸易近些年来一直是中国处于逆差。然后针对中日货物贸易逆差这一现状,从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产业结构的差异、中国入世关税降低、日本的贸易保护以及中国经济发展对日本商品需求增加等方面说明了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原因。最后针对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原因,提出了解决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建议,建议政府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以经促政”;企业严把产品质量关以应对日本贸易保护;建议国家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型升级,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以向日本出口高科技产品替代低附加值产品。建议积极发展对日直接投资,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并对日商在华投资产业进行积极的调整。从而有效地解决中日货物贸易逆差这一现状。
【关键词】中日逆差;货物贸易;原因分析;对策建议
【开头】中国与日本从1972年建交,自从1974年签订中日政府间第一个贸易协定以来,中日贸易飞速发展,到如今中国已成为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在中日货物贸易中,近些年来中国一直处于逆差。下面从中日货物贸易逆差的现状、原因以及缩小逆差的对策三方面来分析这一问题。
一中日货物贸易发展现状。
(一)从中国方面统计数据来看,中国和日本作为两个有重要影响力
并处在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大国,双方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中国加入WTO后,国内市场进一步开放,带来了旺盛的消费需求。从2002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在中日贸易往来中,中国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不断扩大,仅2007年就高达318.8亿美元,2002—2007年6年的时间内逆差累计达1130.4亿美元(见表-1)。
2008年9月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带来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热情依旧。即使在11月和12月双边贸易额出现下滑,但是2008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2668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3%。其中对日出口1161亿美元,从日进口1507亿美元,比上一年增长12.5%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中日贸易逆差仍然在扩大达到346亿美元。
(二)从日本方面统计数据来看,据共同社报道,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快报显示,2007年日本与中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7.87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106日元),使中国首次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第
一大贸易伙伴。报告还显示,2007年日本外贸顺差同比增长37%,达到10.8249万亿日元,为3年来的首次增长。另外日本贸易振兴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中日贸易进入稳定增长期。日本贸易振兴会官员箱崎大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说,该机构根据日方现有2007年1―10月份的统计数据研究发现,日中贸易总额继2006年突破2000亿美元以来,2007年保持在2000亿美元以上,并较去年增长约12.1%。近3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率保持在12%左右。其中,从中国的进口量增长7.1%。进口额自1999年连续9年增加,但增长率略有下降,增长速度放缓。不过,中国产品进口量已经连续5年创新高。日本的进口商品中,中国产品比重增加,美国产品比重下降。关于对华出口量,该机构去年出口额突破1000亿美元,较上一年增加约18.4%。其中,家电、汽车配件增长显著。
从上面的现状分析来可以发现,中日贸易逆差已经存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还将持续这样的状况,即使中日贸易在日方看来进入稳定增长期。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呢?下面来作简单的分析。
二中国对日本贸易逆差的原因分析。
从上面中日贸易的现状中可以发现,自从2002年以来中国对日贸易一直处于逆差,且逆差越来越大,到2008年已经达到346亿美元,数据之大可以看出中日贸易中国一直处于劣势,双边贸易之所以出现不平衡,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由中日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差异以及进出口商品结构所决定。
中国从日本进口的产品主要是成套设备和技术引进,包括钢材、汽车、运输机械、家电、通信设备、塑料制品、化工产品、光学仪器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而中国输向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石油及其制成品和煤炭等能源物资、粮油食品、针棉织品、土畜产品、丝绸及其制品、五金工具、矿产品和工艺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这两类附加价值本身有很大差别的产品贸易格局决定了日本的出口价值一定会大于中国的出口价值。虽然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商品中制成品的比例有增加的趋势,但真正具有较高技术性和较高附加价值的机械产品的绝对比例应然比较小。
(二)中国入世使关税降低,日本对中国出口增加,导致中日货物贸易逆差。中国加入WTO之后,一方面,更多的降低了关税和更大的开放了市场,使日本的产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另一方面,降低关税在中国市场的直接表现就是进口需求增加。据统计,仅仅因为中国关税减让就会导致日本对中国出口年增长0.3%左右,而日本对中国的非关税壁垒却阻碍了中国产品进入日本。
(三)日本的贸易保护限制了中国产品对日本的出口,增加了中日贸易逆差。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日本的经济持续处于低迷,使得日本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断的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日本的贸易保
护更多的是体现在非关税壁垒方面。日本的关税水平较低的,平均为3%,在关税方面日本再没有更大的保护空间。因此,日本更多采取非关税壁垒手段,比如各种技术壁垒,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比如日本农林水产省公布的有关“农药残留”的苛刻规定,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农产品的对日出口。除此之外,在纺织品等方面也有类似的限制。2004年1-5月份,仅纺织原料及纺织制品的逆差就高达48.3亿美元,同比增长17.2%,与日本在1-5月份总体的贸易逆差相同。
(四)中国对投资的需求,使大量的机械设备从日本进入中国,助长中日货物贸易逆差。
除了日本的贸易保护以外,中日贸易逆差与日本对华投资有着密切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是中国经济的高速递增长期,日本对华投资曾经连续多年增长速度达50%左右,大量用于投资的机械设备从日本进入中国,导致中国进口速度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加工贸易出口的平均进口依存度大约为60%。也就是说,在"中国制造"的加工贸易出口商品价值中,有六成来自进口,只有四成才是真正的出口。因此,中日贸易曾经长时间维持逆差态势。在中日经贸关系发展过程中,已经逐渐形成经济增长、市场需求以及贸易逆差三者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联动性,而这种联动性在2003年的中日贸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日本对华投资增长在2003年增长仍然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电动电器设备、钢铁、机械、塑料、化学纤维、精密仪器等资本密集型产品是日本对华贸易的优势产品,这些商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