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海洋强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海洋强国
一、为什么要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们党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变化提出的战略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海洋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
建设海洋强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分别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和“发展海洋产业”,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先后提出“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
在新一轮海洋竞争中,我国在海洋产业、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长足进步,海洋资源开发能力显著上升,初步建立陆海资源配置与经济布局、海洋近岸开发与远海拓展统筹兼顾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建设海洋强国,要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
海洋不仅孕育了人类赖以生存的气候环境、自然循环,而且赐予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丰富资源、广阔空间。
在21世纪,沿海国家和地区纷纷将竞争的视野转向海洋,加快调整海洋战略,制定海洋开发政策,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必须加强对海洋资源的开发,改变
资源约束趋紧的局面。
建设海洋强国,还要站在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高度,从保护海洋空间安全出发,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高度关注海洋空间安全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新要求。
保护海洋空间安全是不断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重要保障。
各国维护海洋权益、拓展海洋空间的直接竞争愈演愈烈,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和岛礁主权、海域划界、航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
我国的海洋空间安全保护、海洋权益维护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国需要树立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空间安全的决心和信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和世界潮流,深刻总结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和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历程,统筹谋划党和国家工作全局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充分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定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条以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发展道路,需要海洋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付出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 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纵观世界历史,许多国家都曾走过因海而兴、依海而强的
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日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崛起就是如此。
进入21世纪,海洋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舞台上的地位更加凸显。
世界各国均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海洋。
从现实情况出发,中国应该必要走海洋道路,建设海洋强国。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加强海洋的开发、利用、安全,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长远发展。
我国适时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既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也是着眼于我国领土主权和发展权的维护,周边国家已经对我海洋权益构成威胁,建设海洋强国,正是因应周边的复杂形势而作出全面性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海洋经济更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压力的情况下,海洋是我国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接替空间,科学合理利用海洋,对于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因此,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不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巨大动力,更是中华民族走向海洋文明,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国际形势跌宕起伏、风云变幻,围绕海洋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进一步加剧,中国海洋权益的维护亦面临十分错综复杂的形势。
维护海洋权益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维护管辖海域范围内岛屿主权、海域管辖权、资源开发利用权和维护管辖范围以外海域的正当海洋利益,战略意义极为重要深远。
二、把握“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于世界的民族必盛于海洋,盛于海洋的民族必强于世界。
海洋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兴起和衰落有着直接联系和作用。
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复兴,也为21世纪初叶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基础,准备了条件,提出了需要,提供了推动力和历史性机遇。
抓住21世纪初叶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历史性机遇,把我国建设成21世纪海洋强国,这是中华民族一项光荣而伟大的历史性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获得很大发展。
2004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已达12841亿元,海洋产业增加值为5268亿元,涉海就业人数已达2000多万人。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造船大国,并且正在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的目标迈进;我国正在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我国正在成功地实现“查清中国海、进军三大洋、登上南极洲”的目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和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主要包括:大力促进出口贸易,确保海洋战略通道的航行安全和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共有的公海和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利用;最终解决台湾回归祖国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各国共同繁荣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保护好海洋这一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后和最大的空间、人类资源的最大的最后的宝库、世界经济发展最大最
后的增长点,这些都需要和推动着我国海洋强国建设。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21世纪初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21世纪初叶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2000年~2020年,使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在2000年的基础上再翻两番,使我国人民的小康生活水平更加富庶。
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大力发展涉海产业与海洋经济,使海洋经济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积极开发海洋资源,满足经济发展对资源日益增长的需要。
充分利用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支撑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推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
海洋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环境基础,是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物质基础。
据统计,海洋和沿海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远远高于陆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价值。
海洋是地球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宝库和巨大的生态环境空间,是等待人类去开发利用的“第六大洲”。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缓解地球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资源枯竭等全球性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有助于我们彻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这是21世纪初叶我国所面临的一项战略任务。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无非是和平与战争两种方式。
我们当然希望以和平的
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敢战才可能言和,敢战才有资格言和。
加强海洋强国建设,特别是加强海洋军事强国建设,我们才能有效地遏制住国际上敌对势力对台海局势的插手,遏制住台独势力的膨胀,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21世纪初叶的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事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应该成为21世纪我国的国家大战略。
我们应该倾全国之力,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全面落实和加紧实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以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推动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怎样建设“海洋强国”。
1、认识和利用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
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
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
瞄准海洋领域的重大自然科学问题,加快基础研究,力争在知识创新上有所突破,对人类文明进步有所贡献。
以技术创新为先导,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
加强深海生物基因研究,提高海洋探测技术研究水平。
加强海洋防灾减灾技术攻关,提高海洋预报的精度和水平。
建设常态化的海洋综合调查保障机制,不断丰富和更新海洋基础数据和资料。
要强化
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
面向建设海洋强国对各类人才的紧迫需求,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人才、海洋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壮大海洋人才队伍,优化海洋人才结构。
加强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培养,完善海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加大海洋文化和海洋宣传工作力度,扩大海洋科技、经济、法律等知识的普及面,凝练和弘扬包括深潜精神、海监精神、极地精神、大洋精神在内的海洋精神。
发展公益性海洋文化事业,繁荣海洋文化产业,打造海洋宣传、文化的精品力作,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海洋、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浓厚氛围,不断为建设海洋强国注入精神动力。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
坚持陆海统筹,完善全国和省级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做好海洋事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规划、海岛保护规划同其他规划、区划的衔接与配合。
加强海洋规划、区划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检查,提高海洋开发利用行为的宏观管理水平,优化海洋开发的空间布局,使规划、区划在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调节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围绕传统海洋产业改造升级、新兴海洋产业培育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加大产、学、研联合攻关力度,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资源高效集约利用 着力突破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关键技术。
围绕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着力突破远洋渔业捕捞技术、海水增养殖技术、耐盐作物培育技术,使科技在
海洋开发利用中的贡献率得到持续提升。
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着眼增加我国战略资源储备,拓展国家发展战略空间,做好大洋资源勘查工作。
积极推进南北极科学考察。
进一步推动载人深潜技术发展,使其保持国际领先水平。
努力提高深海大洋探采设备国产化水平,大力推进深水油气生产作业装备、深海通用材料研发,增强深海开发重大装备的设计与制造能力。
2、综合管控,建设生态海洋。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
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坚持规划用海,严格实施海洋功能区划,全面提升海洋功能区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坚持集约用海,鼓励实行集中适度规模开发,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的投资强度,严格执行围填海计划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海域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坚持生态用海,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方式开发使用海域,维护保持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基本功能,保护重要海洋生态区域,坚持科技用海,提供海洋资源环境变化规律的认识,推动海洋关键技术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和建设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依法用海,进一步完善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审批用海,坚决查处违法用海,违规批海。
有效控制入海污染物排放,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管理。
强化海洋环境监测评估,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受损严重的海岸线、海岛、海域环境的整治与
修复。
通过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手段,逐步形成有力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发展方式和消费模式。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
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
完善海洋法律法规。
在现有海洋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如尽快出台《海洋基本法》,继续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及其配套法规的修订,促进《南极活动管理条例》、《渤海区域管理法》、《大洋矿产资源开发管理法》、《领海基点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
强化海洋综合管理。
建立有权威、效率高、职能相对集中、权责一致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和海上执法体制,统筹对内行政执法和对外维权执法,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组织机构保障。
提高海域和海岛使用、海洋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
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规范海洋开发利用秩序。
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
强化对我国管辖海域的定期维权巡航执法,完善海监、军方、外交三位一体的海上维权执法协调配合机制。
稳步推进西沙、中沙、南沙等重点岛礁的建设。
保障海上通道航行安全,为维护和拓展我国的海外利益提供安全保障。
深入开展海洋维权法理和对策研究。
不断提升维权执法基地和执法装备的现代化水平,继续推进极地破冰船、大洋科考船和海监船的建造。
3、大力推进和谐海洋建设。
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虽
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
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平友好、合作共赢”为方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和平海洋外交发展之路。
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
在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前提下,统筹维权与维稳两个大局。
做好南海区域的海洋预报减灾工作。
推动我国与南海及印度洋、太平洋周边国家在海洋环保、科技、海啸、风暴潮领域的合作,培养海洋领域外国专家,密切我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关系。
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积极参与联合国相关海洋事务,提高参与国际海洋规则制定和海洋事务磋商能力,准确把握国际海洋秩序发展形势。
深入参与海洋环保、海底资源开发、渔业资源管理、海事与救助等涉海国际公约、条约、规则的制定和修订工作。
积极开展与相关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国际海洋合作与技术培训,提升我国对国际海洋事务的影响力。
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意义。
“海洋强国”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几千来,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
如今,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方针,这是
对海洋重要性的高度肯定,“海洋强国”把海洋的重要性与国家的强大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上。
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方面,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为缓解资源紧缺的问题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均关注到了海洋的重要性,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受到空前的挑衅,海洋权事关经济,事关国家的安全。
所以说,推行“海洋强国”方针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海洋强国”有着较好的基础。
近些年来,我国加强了海防的力量,特别是首艘航空母舰的成功航行,为打造中国陆海空一体的海防格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海底探测方面,6月22日,“蛟龙”号完成7000米级海试第三次下潜试验。
中国有能力捍卫自己的海洋主权,有能力独立进行海洋资源的探测与开采。
“海洋强国”需高起点,高效率。
需要多管齐下,笔者以为,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做好海域的警备防卫工作,严禁外国船只非法进入中国领海;做好海洋环境的保护工作,严禁任何污染性的开采,不论经效益多么大,都必须坚持“绿色开采”;做好统筹规划,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统一探测,统一规划,不可任投资者无序开发,要强化对各类开发的有效监督;“海洋强国”还需要强化对海上渔民的素质培训,一方面,不要误入他人领海,以免受到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每一个中国渔民都要有主动维护中国海洋权的意识,
当好国家海防力量的助手;“海洋强国”需强化全体国人的相关意识,积极支持“海洋强国”的各项措施,并主动为“海洋强国”献计献策,主动为“海洋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世界经济的发展表明,仅有陆地经济的繁荣是不全面的繁荣,只有陆海经济双繁荣才是最健全的繁荣,也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繁荣。
五、培养大学生海洋意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海洋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海洋意识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为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要增强海洋意识”和李长春同志“提高全民族海洋意识,意义重大”的重要指示精神,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团中央已于2008年10月上旬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首届全国大、中学生海洋知识竞赛”活动。
活动反映当代大学生海洋意识薄弱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急需大力解决。
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让海洋意识教育进入大学的课堂,适当设置海洋教育课程,增强大学生的海洋意识。
同时,把海洋意识教育触入到大学国防教育体系中去,通过国防教育内容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海洋危机意识。
2.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提高海洋意识的重要性,切实把解决海洋意识问题当成迫在眉睫的问题和关系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问题来抓。
政府在各方面予以政策上的支持。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海洋意识教育的管理、目标、内容形式、以及教育保障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
3.深入开展海洋意识教育理论的研究工作,为海洋意识教育提供了理论知识基础。
要积极研究和编写一套普及海洋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的教科书,让海洋意识教育走进课堂,加快提高大学生海洋意识水平。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活动。
加强国内的海洋文化建设,通过举办海洋文化展览会等形式,引起大学生对于海洋的关注,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广泛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公共媒体资源展开全面的宣传造势,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在社会上形成认识海洋的良好氛围。
5、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激励、鼓舞功能,帮助大学生树立为海洋事业服务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理论课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帮助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结合大学生实际和课程特点,广泛开展大学生海洋意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为海洋事业服务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他们国家意识和政治责任心、历史使命感。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资料的宝库、人类的第二生存空间和未来的希望,也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利用、保护和保全海洋是时代潮流和全人类的责任。
一个国家、民族对海洋的开发、利用和对海权益的争取和维护,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海洋意识。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背负着民族的希望,也是未来海洋事业发展的生力军。
所以大学生海洋意识的强弱对推动我国逐步走上海洋强国的道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