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四川省中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
简 报
(第3期)
四川省中学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
四川省教育学院中文系
(本期编辑:李永宪 邹 权 田多勇)
编 2006年11月14日
快马亦扬鞭,骨干再“磨刀”
11月13日是四川省高中农村语文骨干教师收获颇丰的一天。
这天,学员们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概况,中美基础教育的差距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对高中语文课题的研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上午,学员们早早齐聚一堂,静候邱兴教授做精彩讲座。
邱教授是四川省教育学院第一个博士生导师,曾留学俄罗斯、以色列,学识渊博,教育理论丰富。
他向广大学员做了题为《现代教育理论简介》的专题讲座,重点介绍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讲座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现代教育”的“语境”,二是西方现代教育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三是西方现代学习理论。
一直以来,广大学员更多的是重视实际操作,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对教育理论的了解和研究,对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知之更少。
理论知识的欠缺,制约着教师个人的进一步发展。
邱教授的精彩讲座,对学员来说无疑是一场及时雨,一剂良方。
下午,成都七中高中语文教研组长石峰老师的讲座《中美基础教育比较》很受学员欢迎。
石老师曾在美国考察了半年,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
他指出:中美基础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中方学生的基础知识更扎实,课堂教学效率更高,教师更敬业,学生更勤奋;西方学校的硬件,学生的艺术修养、自主能力,特殊教育,优等生的综合能力都超过中方。
究其原因,石老师说道,绝对领先的经济,先进的课堂设置,学生就业的助学传统,政府对特殊教育的关注以及学校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因素是其基础教育领先于中方的重要原因。
在讲解的过程中,石老师展示的他在美国考察期间拍摄的大量图片,使大家对美国的了解更为直观。
讲座完毕,石老师欢迎学员质疑。
大家向他提出了许多问题,如:“美国的高中教材与中国的高中教材在编排上有什么不同?”“美国学校如何对学生进行考核?”“美国的学校如何处理学生早恋的问题的?”“美国的教师的待遇以及流动与中国教师有何不同?”“美国的高中校长与中国的高中校长职责上有什么区别?”等等。
石老师耐心地做了回答。
广大学员对美国的基础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晚上,资阳市教科所所长张光辉老师的讲座《如何促进教师成长》,学员们也听得津津有味。
张老师特别强调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他打比方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教育理论就是‘磨刀’骨干教师也要再‘磨刀’。
”最后,张老师对高中、初中语文的课题研究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达县第二中学田多勇)
形式独劈蹊径教学独巨匠心
11月14日上午,我们一行在教学班主任郭宇老师带领下,前往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聆听了叶玲老师执教初一的《羚羊木雕》阅读指导课,给我们的总体印象是教学形式独辟蹊径,体现了教者高超的执教水平和独到的艺术匠心,大家受益匪浅。
1、形式独特:叶老师敢于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学设计成“家庭法庭”,把课文内容所涉及的矛盾冲突巧妙地的设计为“情节再现”“矛盾双方”“纠纷焦点”“法官判案”“结案陈词”等五个部分,再“预习”“再读”“议讨”“辩论”“阐释理由”等环节中,一切家庭矛盾得以巧妙化解,既避开了空洞的说教,又生动形象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巧妙之至。
同时,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范围广泛,教师得当的引导和及时点拨、评价为课堂教学添彩不少。
2、能力培养贯穿始终,开始的“情节在现”学生分角色上台,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表述能力;中间的矛盾双方及纠纷焦点,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最后的“法官判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识别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坚持并放大这种方法,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是非观念的增强是很有希望的。
(射洪县太和中学张隽梅)
埋头拉车当问路
11月14日下午,我们听了四川成都市教科社王秉容老师关于06年高考题分析及07年高教学建议的专题讲座,颇有感触。
1 、四川单独命题稳中求变。
说实在话,作为身处教学一线的高三语文老师,在06年高考前对四川首次由省单独命题,心里无底。
在众说纷纭情况下,更是疑虑重重。
但从王老师的分析中,我们深深地感悟到,四川的单独命题,仍然是据纲务本,稳中求变,平稳过渡,没有大起大落。
今年四川高考题在重点、广度和深度上是一种平稳过渡,稳中推进,而且更注重基础性、常见性、人文性、生活性,这既符合学生的实际,更符合基层学校教学的实际,王老师的分析让一线老师不再云里雾里。
2 、对学生答题失误原因的分析切中要害。
高考,是一个考知识、考能力、考技巧、考精细、考智慧的选拔性考试,考分不尽如人意,问题主要在知识掌握不牢,积累不多,审题不准,答题不规范,不严密,生活积淀不厚,训练不周等诸多方面,经王老师有条有理,有血有肉的分析,我们明白了其中原因,找到了教学差距。
3 、对高三复习的建议指导性,务实性强。
王老师根据06年高考的得失和新课程改革精神,提出了8个方面的建议,使我们得到了复习的指路明灯。
听罢王老师的报告,对照自己平时的
高三教学工作,掩卷沉思,真可谓茅塞顿开,找到了教学中的缺陷。
当我们把王老师的指点,带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传达给同行们,结合各自教学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效果,努力躬行,力争为提高高三教学质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优质生源,为提高地区教学质量做出应有的贡献,以无愧于省级骨干的光荣称号,无愧于家乡父老的重托,无愧于广大青年学生对我们的深切期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次参训,时间短暂,机会难得,我们将充分利用省教厅、省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给我们的机会,把各级领导,各位专家教授的教诲,把来自全省各地的经验领会到家,学习到手,融会贯通,并用之于教学工作中去,使自己尽快成长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行家能手。
(射洪县太和中学张隽梅)
关注教师专业化促进教师早成长
2006年11月15日上午,一百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农村语文省级骨干教师在省教院第一个阶梯教室聆听了姚文忠教授的《教师专业化与农村骨干教师的成长》的报告。
课堂上师生互动,气氛热烈活跃,精彩的讲解赢得了学员的阵阵掌声。
姚文忠教授是一个白发苍苍、精神矍铄的老人,既是儒雅的学者,又是和蔼可亲的师长。
姚老曾在犍为县教书长达成17年,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几科都上得很成功,还举办个人演唱会,被评为一级劳模。
既为成都市市长参事,陶行知学会会长,带研究生的教授。
很多学术活动中担任组长。
他几十年如一日,为四川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姚老尤其关心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提出教师队伍应“全面培训,梯度发展”的观点。
教师专业化体现在师德师风、教学管理能力、教师科研能力、对教师的影响力和指导作用等四个方面,并就此做了详细的阐述。
在语文教学上,姚老强调教师应有教学的激情。
激情具有感染、唤醒作用。
小学老师应有童趣,中学老师应有诗意和哲理。
课堂上有华彩,则老师思维不老,情绪不老。
农村学校教师应发挥“嘴功”、演讲功。
朗读功是什么多媒体也不能取代的。
在语文教学上,姚老主张应“简简单单”,《简简单单教语文》被多家报刊转载。
就新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途径探索上,还开展了互动交流活动,七八个学员发现了自己的观点。
姚老鼓励学员多反思,把自己的见解写成文章。
同时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精彩的报告不时赢得学员阵阵掌声。
在报告的休息间隙,姚老与学员亲切交谈,姚老谈吐风趣、幽默,敢说真话、实话,表现
出对教师,对教育极大的热情。
姚老希望教师尽快成长,成为四川学术带头人。
会后,老师们认为姚老的报告有思想深度,让老师们受益匪浅,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宜宾市李庄中学张铁刚)
认真铸就成功
——听裕权教授《优秀教师成长剖析》有感
今天有幸聆听了川教院教授刘裕权的报告,《优秀教师成长剖析》。
优秀教师成长的因素就有多方面,但我对“认真”二字却感悟颇深,尽管有人说“认真”是傻冒。
毛泽东说,世上最怕“认真”二字,认真是一种严谨的工作态度,而态度决定一切,决定一个教师的成功。
也就是说认真铸就成功。
有一个教师,上一节成功的课,有人问他备了多久的时间,一天还是一个周,该老师回答,我为此准备了一生。
这一生的准备,除了知识的积淀,也表明该老师的对教书工作的认真态度。
他是把教书当成一种“事业”来完成的,教学中真正地做到了“六认真”,并为之倾注毕生的心血。
认真,让教师取得了成功。
可我身边有的教师,并未按六认真要求自己,备课草草,上课马马虎虎,或东拉西扯,有一点误人子弟的意思。
刘裕权老师的课,却上得很投入,很认真。
他自己说,即使是上十几遍,可仍然认认真真。
正因为认真,才让他成为教育的专家教授,学者。
我曾听到一个老师的课,“韭菜”的“韭”不认识,他就用“这种菜”三个字来代替,于是学生齐声读“五把这种菜加三把这种菜等于八把这种菜”。
该老师还乐滋地讲自己如何巧妙地敷衍过去。
而我们的优秀老师,却为了一个字音,又查字典,又四处询问,这种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受到师生好评,其教学也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记得海尔总载张瑞敏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个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把种种平凡事做好的态度就是认真,认真让海尔誉满全球,认真造就海尔的成功。
认真的人会时时完善细节,德国人的衬衫破了,但纽扣仍在,这也是工厂工人的认真。
认真使衬衫的质量成为上来。
难怪德国的产品质量那么高。
(李庆中学张铁刚)
“死”去“活”来
新时期呼唤新观念,新观念呼唤新课改,新课改呼唤新课堂。
语文课,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爱你真是不容易”,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爱你在心口难开”。
作为语文教师是不是也该“反躬自省”:是教育观念陈旧,还是自己的责任感不强?是教学方法不当,还是自己的课堂缺乏情趣、缺乏滋味?
通过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我深深的认识到提高教师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必要性。
结合这次学习感悟,结合自己平常的教学,想改变过去死板的课堂教学,使自己的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谈点自己的想后法。
一、授课语言——“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语言的无穷魅力,能形成活泼的课堂氛围,满足学生的审美情趣。
因此我总是努力使自己的语言象火种,点燃学生心理的兴趣之火;像石块,激学生心灵港湾的兴趣之波;像珠玑,悦学生审美意识之耳。
如讲授“作文选材”,不能“两个黄鹂鸣翠柳”——让人不知所云;“围绕中心”更忌“一行白鹭上青天”——离题万里;“运用材料”达到“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旁征古今中外,博引五湖四海。
在教学上,凡是与教材密切联系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均可引入课堂,于平淡中显幽默,沉闷中见轻松.消除师生疲劳,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
在讲授柳永《雨霖铃》,剖析“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
”我讲道:“这是作品设想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
”讲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如此描述田园生活图景:初秋夜晚,山雨初霁,明月朗照,青松如盖;清冽的山泉,汩汩流泻于山石之上。
欢声笑语从竹林深处传过,顺流而下的渔舟横空而来,亭亭玉立的荷叶披风摇动。
学生通过形象和意境的感悟,就能把握诗的内容和情感。
教师精美而又生动的语言,配以诗歌深邃的意境,就会让学生在审美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倾向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学生主演——“小荷才露尖尖角”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新课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它强调课堂教育的中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变教师主演为主导,变“灌、管、压”为“启、引、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
”具体的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让学生唱主角,让“小荷”露出尖尖角。
学习《鸿门宴》,首先我让学生分组翻译课文,弄懂课文大意。
然后,进行故事比赛。
之后要求学生联系故事情节分析评价人物性格,学生们争相表达自己的见解,气氛异常热烈,甚至对项羽是否是个“沽名钓誉”之人大胆地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分析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我并没有要求学生注重具体形象的再现,而让他们自己感悟其中的“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学生既感出作者“壮志难酬”和“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又能悟出它的韵外之致。
对于学生的发言,我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使学生在被人欣赏中获得成功的精神体验。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诗歌朗诵、辩论赛、分角色表演、模仿单田方说评书,甚至让学生也当一回老师上台授课等等.这样做,树立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充当了课堂的主角,不仅能加深对所学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觉得语文不光是语言文字,而是我国五千年来深厚文化底蕴的结晶。
在学习中提升了审美品位,达到了新课标"让学生具有个体审美能力、主动探究能力"的要求.
三、纷纷质疑——“乱花渐欲迷人眼”
创新,惟有创新,才能使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林。
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怎样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创新应该从质疑开始。
美国人布鲁马巴克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所以,我总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提问形式来进行教学。
读了课文后,我常说:“同学们,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
大家有什么疑难问题,最好是老师答不出来的,请大胆地提吧。
”于是,人人动脑,个个用力,学生思维的机器转动起来了。
问题有大的、有小的,有难的、有易的,有在意料之中的、更有在意料之外的,学习《勾践灭吴》有人提出勾践既然当吴王夫差车驾的前导,为什么不一剑杀死吴王?《阿Q正传》中的阿Q在当今社会能够生存吗?能成家立业吗?《黛玉之死》到底怨谁?《失街亭》难道就只有马谡有过吗?《屈原列传》中的屈原为什么不能想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紫烧”“此路不通,另辟他径”……学生的提问五花八门,千奇百怪,有的甚至还真想提个能难住教师的问题,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
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答辩,这种方式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走出了课堂,体现了新课标中“多样性”与“开放性”“拓展性”与“创新性”原则.
四、“无疑”投石——“一石激起千层浪”
“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有时候,学生提不出什么问题,看似“无疑”,这时就要激疑。
要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就要设置疑难。
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是课文重点、难点、盲点和兴趣点,只有围绕这些“点”提出来的有启发性的问题,才能产生“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有价值的效应,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分析了李甲形象后,我说:“大家对李甲这一形象还有没有疑问呢?”同学们说:“没有了。
”然后我对男生说:“假如你是李甲,你会不会娶杜十娘为妻?”这一看似“荒唐”的问题,使教室里炸了锅:“我不太愿意,因为她......”“她聪明美丽、善良
刚强,有什么不好的?噢,她处于那种尴尬的境地,是她的错吗?她愿意做妓女吗?”“不是她的错是谁的错?她不愿意怎么不......”“噢,被迫沦为妓女就受人歧视吗?就不该得到幸福吗?再说,她积攒那么多金银珠宝不就是想主动争取幸福吗”“那......那你娶她做你的妻子好了。
”“我娶就我娶,我若能拯救一个弱女子,那也算是我这一生的造化!”“那你就不怕你老爹......”“我才不是'李甲'呢,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教室里唇枪舌箭,不时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课堂上高潮迭起。
最后,我又补充道:“同学们,作者是不是希望杜十娘索性一头撞死呢?是不是希望李甲把杜十娘娶回家呢?”鲁迅早在一九一八年就写了一篇著名的杂文——《我之节烈观》,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就对“饿死是小,失节是大”的封建道德作过猛烈的抨击,并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成功的“激疑”,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了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和作品深刻而又丰富的思想内涵。
成功的“激疑”,为学生的不同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五、创设情境——“登山则情满于山”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由“境”生,“境”由“情”出。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心物交融”说,所谓“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等观点,说明客观外物会激起人的情感波动;情感活动又会激起人的语言表达的动机,提高运用语言的技巧。
吉林省著名特级教师李吉林对情境教学有独到的见解:“物”激“情”,“情”发“辞”,“辞”促“思”。
语文课上,要善于运用各种手段设置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置身于“山”中、置身于“海”中,亦即置身于作品的情境之中,置身于人物形象之中、置身于作品所描绘的环境、场面、氛围之中,置于作者的主观体验之中,从而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境界。
我教《石钟山记》写景部分,设计了一张“夜泊绝壁下”的图景,利用电教室遮光环境放映,同时配以音乐朗诵,其中又录入“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的声音以显示深山幽谷、怪石嶙峋、夜深寂寥、阴森可怖的气势,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静寂”与“可怖”的体验;从而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作者敢于探索的精神和“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的论断。
学习《孔雀东南飞》,欣赏名曲《梁祝化蝶》,让学生在凝重沉郁、如泣如诉、悱恻凄婉的音乐中感受夫妻话别、双双殉情的悲痛;在尾曲琴弦流泻出的清澈晶莹的音符中,再现焦刘二人双化鸳鸯的松柏丛中翩翩起舞的图景,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使学生对焦刘悲剧产生了无限的同情,也增强了对毁灭美好爱情的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憎恨。
学习《琵琶行》,让学生欣赏名曲《春江花月夜》从名曲的欣赏中去创设情景、融入情感,从而为鉴赏诗歌渲染气氛奠定了情感基础。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情境教育,贯彻新课标中“文学艺术鉴赏和创作中知、情、意全面发展”的精神,丰富了语文课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了学生的审美品味.
六、“激活”教材:“为有源头活水来”
中学语文教学专家刘国正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少慢差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兴开放式教学之风,要“打开”课本,“激活”教材,以课本为契机,引入“源头活水”,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向社会的大课堂,纳课内外于一体,熔学校社会为一炉,这样才能使语文课变得“清如许”。
在讲授《再别康桥》中的淡淡愁情时,我启发同学们:描写“愁苦”的名句有很多,你能举出几个吗?于是七嘴八舌地吟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离情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顿时......课堂气氛活跃了起来。
在分析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我问学生:“当今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但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就没有别里科夫式的人物?现实中的别里科夫与小说中别里科夫又有什么不同呢?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是否也有这样或那样的阻碍社会进步的套子呢?同学们发言热烈,有的叙述,有的描写,有的剖折......青年学生的时代感、使命感便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我深有感悟,我将以这次学习为起点,怀着新的理想,扬起生命的风帆。
我深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都江堰市第一中学贺章勇)
感想与建议
“以入世的态度做事,以出世的态度做人。
”(不如“以出世的态度做事,以入世的态度做人”。
“出世”方能求静,得静方能做事,做学问;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入世”,陶渊明是不能做教师的,孔子周游列国,知不可为而为之,是经师,更是人师。
)
“每个教师都要创造为自己所崇拜的理论跟技术。
”(选取合适的理论在初中中创造自己的操作技术,将技术升格为属于自己的理论:优秀教师的成长的“非我”、“本我”、“自我”三阶段)
应注重骨干教师的日常培养。
比如,根据骨干教师的兴趣、特长、研究方向,与省内外名师或高校教学法组成师徒对子进行培养;比如,每年安排骨干教师参加2-3次省内外教研活动,抽调骨干教师参加高考阅卷等等。
(广安友谊中学钟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