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中职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容量
(二)肺通气量
1.每分通气量: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量,称为每分 通气量。等于潮气量乘以呼吸频率。 ✓正常值:平静呼吸时约为6.0~9.0L。 ✓最大通气量一般可达150L
2.无效腔和肺泡通气量: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将留 在鼻腔至终末细支气管之间的呼吸道内,这部分气体不 能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故将这部分呼吸道的容积 称为无效腔,正常成人约为150ml。真正有效的气体交换 量应以肺泡通气量为准。
(1)胸膜腔负压形成原因:与作用于胸膜腔上的两 种力有关 :一是肺内压;二是肺回缩力。
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回缩力=大气压–肺回缩力=–肺回缩力 (吸气末和呼气末肺内压等于大气压,以大气压为零。)
(2)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
气胸
维持肺扩张状态,有利于肺通气。 降低中心静脉压,促进静脉血和淋 巴液回流.
混合式呼吸:正常成人均为混合式呼吸
❖人工呼吸的原理:人为的方法造成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来维持肺通气。
2.胸膜腔和胸膜腔内压
❖胸膜腔:胸膜的脏层和壁层在肺门处相互延续形 成的密闭的、潜在的腔隙。 特点:密闭、无气体,但有少量浆液。
❖胸膜腔内压:胸膜腔内的压力。通过测量发 现,在平静呼吸过程中,始终低于大气压, 称为负压。并随呼吸过程发生周期性变化。 平静吸气末为-10~-5mmHg,平静呼气末为5~3mmHg.
一、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气的原理
✓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推动气体流动的动力; ✓二是阻止其流动的阻力, ✓前者必须克服后者才能实现肺通气。
(一)肺通气的动力
肺内压 ﹥ 大气压 直接动力 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肺内压 ﹤ 大气压
呼气 吸气
肺的扩张和缩小
胸膜腔负压的耦联
胸廓的扩大和缩小 原动力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呼吸运动
❖人在劳动或剧烈运动时,呼吸运动加深加快,称为用
力呼吸或深呼吸。
用力呼吸
吸气运动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外, 辅助吸气肌收缩才能完成
呼气运动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外, 呼气肌收缩才能完成
都为主动过程
(2)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
胸式呼吸:以肋间外肌舒缩为主,导致胸壁起伏明显的 呼吸运动方式
腹式呼吸:以膈肌舒缩为主,导致腹壁起伏明显的 呼吸运动方式
生理学基础
第五章 呼 吸
人民卫生出版社
章目录
1 肺通气 2 气体的交换和运输 3 呼吸运动的调节
➢ 重点与难点
重点
❖肺通气的动力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难点
❖胸膜腔负压形成的原理和生理意义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来源、作用和生理意义 ❖血液中PO2、PCO2和〔H+〕变化对呼吸运动的调节
❖肺的弹性阻力(肺回缩力)产生原因: 肺泡表面张力 占2/3 肺组织弹性纤维产生的弹性回缩力 1/3
(1)肺泡表面张力:
❖在肺泡内壁覆盖有一薄层液体,由于液体分子间的吸引力, 使液体表面积有尽量缩小的倾向,从而产生表面张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Ⅱ型细胞可合成和释放一种脂蛋 白混合物,分布在肺泡壁液体分子层表面, ✓作用: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二、肺容量和肺通气量
(一)肺容量
1. 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称为潮气量。平 静呼吸时正常成人的潮气量为400~600ml,平均500ml。
2. 补吸气量(IRV):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增加的气量,称补吸气 量。正常成人为1.5~2.0L。
3. 补呼气量(ERV):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增加的气量,称补呼气 量。正常成人为0.9~1.2L。
①减小了肺的弹性阻力,使肺容易扩张,保证肺通 生理意义 气的顺利进行。
②避免肺毛细血管中液体渗入肺间质和肺泡,防止 肺水肿的发生
(2)肺的弹性回缩力
❖肺组织含弹性纤维,肺扩张时弹性纤维会产生回缩力。在 一定范围内,肺被扩张得越大,弹性回缩力越大,肺弹性阻 力也越大。反之,就越小。 ❖肺和胸廓弹性阻力的大小通常用顺应性来表示,顺应性与弹 性阻力成反比关系。 2.非弹性阻力:主要指气道阻力。其大小与呼吸道口径、气流 速度和气流形式有关,但主要取决于呼吸道的口径。它与呼吸 道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
1.呼吸运动;呼吸肌节律性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的扩大 和缩小。包括吸气运动和呼气运动。
吸气肌 肋间外肌和膈肌 呼吸肌
呼气肌 肋间内肌腹肌
(1)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
❖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为平静呼吸。 ❖频率为每分钟12∽18次。
吸气运动 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主动过程 平静呼吸
呼气运动 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 被动过程
❖呼吸的概念 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的生理意义 维持机体内环境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保
证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呼吸由三个连续的环节组成
1.外呼吸:包括肺通气和肺换气
2.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3.内呼吸又称组织换气
呼吸全过程:
第一节 肺通气
❖肺通气:气体经呼吸道进出肺的过
3.肺内压:呼吸运动过程中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吸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入肺 ✓吸气末:肺内压=大气压 ✓呼气初:肺内压>大气压→气体出肺 ✓呼气末: 肺内压=大气压
弹性阻力 占70% (二)肺通气的阻力
非弹性阻力 占30%
1.弹性阻力:弹性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时所产生的对抗变 形的力称为弹性阻力。肺通气的弹性阻力来自胸廓和肺,一 般情况下主要来自于肺。
4. 残气量(RV)和功能残气量:最大呼气末肺内残余的气体量,称为残气 量。正常成人为1.0~1.5L。平静呼气末肺内存留的气体量,称为功 能残气量。
5. 肺活量: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成为肺活量。
6.肺总量:肺所能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 ❖正常值:成年男性约为3.5L,女性约为2.5L。 ❖临床意义: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 为评价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用力呼气量又称时间肺活量,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 快呼气,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正常值:正常人第1、2、3秒末分别呼出83%、96%、99%。 其中第1秒末的用力呼气量意义最大,低于60%为不正常。 ❖临床意义:肺弹性降低或阻塞性肺疾患,用力呼气量可显著 降低。用力呼气量是评价肺通气功能的较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