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彝族文献研究与开发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彝族文献研究与开发现状

作者:吉木次初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第10期

摘要:彝族文献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文献的研究与开发是每个彝族文献爱好者的职责与任务。本文就过去彝族文献的研究与开发,来简要分析现今彝族文献的研究与开发情况。

关键词:彝族;文献;研究;开发

作者简介:吉木次初(1985-),彝族,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2011级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学生。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10-0204-01

“文献”二字最早见于汉文古书《论语﹒八佾篇》,它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名词,随着社会的发展它的含义和范围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彝族从古到今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文献,那么什么是彝族文献呢?“彝族文献是指用古彝文著述并刊刻印在一定材料上,可供后人参考历史文化的文字资料。它包括数以万计的彝文古籍和金石铭刻﹑简牍契文﹑皮书陶文﹑古代文告﹑信函﹑契约等对彝族历史文化具有参考价值的所有以彝文记载的档案性质的资料”。【1】彝族文献典籍大部分掌握在彝族祭司毕摩手中,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是研究彝族历史﹑考古﹑教育﹑文字﹑文学﹑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哲学﹑军事﹑医药﹑宗教﹑伦理道德﹑民俗﹑民族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料。在封建社会,封建王朝从来不重视彝族文献,甚至使彝族文献遭到很大的损失。西方来华的传教士利用传教之便﹑封建王朝统治时期﹑“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的彝族文献遭到了大量的摧毁,给彝族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然而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彝族文献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民委《关于抢救﹑整理少数民族古籍的请示》,这为彝族文献的抢救与保护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接着就成立了滇﹑川﹑黔﹑桂四省彝文古籍协作领导小组,为四省区的彝族古籍抢救﹑整理﹑编目﹑翻译和出版工作拟订了规划和协作项目,在“救人﹑救书﹑救科学”的方针指导下,分散于各地彝族山村的彝文文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彝族古籍文献大多为手抄本,全国范围内大约有15000册彝文古籍文献,分别收藏于四川﹑云南﹑贵州和北京的民族工作部门﹑图书馆﹑科研机构﹑学校﹑博物馆等,也有一部分新中国成立前流失于国外且收藏于当地一些文化机构的古籍。除此之外,今天广袤的彝族地区仍然有很多彝文典籍,比如在一些彝族毕摩手中,一些祖先是毕摩而隔代不是毕摩的毕摩世家中。按照彝族传统来说彝族毕摩世家是不能断代的,但今天的彝族社会里有断代的,然后又继续有毕摩出

现的。有些时候隔代但是他们不愿意把这毕摩的文献拿给他人。这对他们来说比生命还珍贵,有了它犹如和祖先一起生活般的幸福安康。

在社会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日益丰富的现代社会里,党的政策响应我们要发展文化事业,研究与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我们要充分运用所有条件进行深入挖掘潜在的文化元素。目前彝学专家们运用辩证的﹑发展的﹑历史的﹑全面的唯物主义辩证思想进行研究,从彝族文化的各个层面去研究,对文献的产生﹑传承﹑制作材料﹑种类﹑语言文字﹑语音﹑语法﹑词汇等特点出发;从文献的分类﹑文献的载体﹑版本年代﹑地区﹑书目等进行分类;研究文献的散失与收藏﹑整理﹑编译﹑研究;对文献的研究方法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提纲都出了很大的成绩;整理了一些彝族文献研究的整理基础知识﹑编译方法等;整理出版了大量的彝族文献,这些文献涉及多学科的知识,彝族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文献来自各个地方。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去研究,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使彝族文化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化这座大塔。

我国彝族文献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按照传统的分类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众文献,一种是毕摩文献,文献浩如烟海。彝学专家细心研究并保护利用,有些方面研究得比较深入透彻。如:收集整理方面,专家们从各个地方收集文献,整理规范后整合四省区的一些文献为一体出版,用于民族研究和彝族文化爱好者们阅读及藏书。有些则以地方文献为单位进行整理分类规范后藏于地方民族研究的工作部门。这些文献涉及面之广阔,比如:凉山彝族哲学与社会思想的研究,显现出了凉山彝族哲学的特点﹑彝族社会的思想﹑天地人演论﹑征服和改造自然的人格神话﹑宗教信仰(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灵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凉山彝族宗教神职人员和宗教信仰的哲学﹑天命论或生死观﹑朴素辩证法思想﹑朴素反映论﹑家支观念﹑凉山彝族习惯法﹑农牧经济观念﹑婚姻观念﹑家支观念﹑社会道德观﹑当代凉山彝族哲学及思想等等。但是在开发利用方面还未得到充分的挖掘。

现在的彝族人们当中,能够掌握彝族古文字的主要是毕摩和一些德高望重的彝族民间知识文化分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生老病死规律,现在能够真正全面掌握彝族古文字的专家少之又少,这是研究彝族文献很大的一个困难。高尔基说:“一个民间艺人的逝世相当于一座小型博物馆的毁灭”,一个能懂得彝族古文字的一个彝族文化爱好者的老龄和去世对彝族文献的研究确实是一大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大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来救人救科学,培养彝族文化的继承人。尤其是能够熟练掌握四省区彝族文字的人才现在可以说没有,但值得大家庆幸的是四省区彝文的统一将马上实现。过去国家﹑高校﹑民族工作部门都花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做民族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古籍的开发与研究仍然有很多空白值得我们去探讨。比如:文献数字化技术的管理与开发,文献与网络的资源共享。我们要总结前人的经验,积极尝试新的方法,敢于思考。建立专门的专家组,能够实现的话在其他民族高校也申请设置彝族文献方面的专业学科。

彝族文献现在有翻译出来的,还有些是没有被翻译出来的;研究过程中有增删情况;有祖先与现今彝族人的思维模式思考研究;考虑有无研究价值;考虑有无社会效应;与当今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相联系的研究;有文献的现代科学技术管理化研究。但有些方面的研究急到去开发才能体现文献的价值,比如:与当地节日或旅游特色相结合,文化产业相结合方面。彝族

文献是彝族人们很大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该享有这精神财富。合理安排时间聚集更多的专家﹑学者﹑彝族文化爱好者﹑年青知识分子为一体来研究与开发,使彝族文献的研究与开发达到更上一层楼的水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文献的多层次管理利用。

注释:

【1】引用中央民族大学彝文文献编译室《彝文文献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参考文献:

[1]、朱崇先:《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2]、中央民族大学彝文文献编译室:《彝文文献学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